DIGISIX 2 仅重 40 克,是简约但要求严格的摄影设备的理想增强版。
它们扩展了手动调节相机的测量功能,增加了入射光测量功能,可为不同寻常的拍摄对象获得更好的曝光对比度。
胶片摄影的意义有多大
胶片摄影的最大意义,就是看起来不像数码。说什么大道理小哲学,其实归根结底还不这个意义么。这个意义有多大呢?其实不大也不小,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就说明它有那么一点意义。在摄影这个以静态画面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多一些画面外的“内容”,似乎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稍微对摄影有研究的人也会发现,胶片照片与数码的区别。无论多么高超的扫描师傅,扫除多清晰的照片,它依然会保留胶片的特质。哪怕是一点点,也会让照片显得,有些不同。

leica elmar 镜片划痕影响成像么
划痕问题不大
对于leica elmar时代的镜头来说,都是为胶片设计的,由于胶片的特点,胶片反射回镜头的光线非常有限,在加上elmar只有4片玻璃,所以对镀膜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所以,对于胶片摄影来说,特别是黑白胶片,没有镀膜的elmar反而能减少一些反差,获取更多暗部细节。所以镜片划痕基本不影响成像。只要划痕不是很多,特别是前面的划痕,基本没事。
遮光罩比划痕重要
所以这镜头对于侧逆光差一些。当然,这不是elmar本身的问题,那个年代的镜头逆光、侧逆光都很容易出现眩光、泛白、鬼影之类的。包括现在,对于逆光侧逆光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遮光罩,能最大限度避免这个问题。另外,蔡司t*镀膜对于逆光那相当强悍,康泰时g头、蔡司zm镜头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遮光罩”。当然了,很多人喜欢老镜头的那种眩光效果,这就另当别论了。只是elmar的眩光一般不是让人喜欢的那种。

实际上,多数镜头,我不是很喜欢戴遮光罩,而且也不抗拒眩光。不过elmar系列,有一个还是好一些,一旦出现逆光,基本都不令人愉悦嘻嘻。
摄影,也离不开树叶呀
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诗人的年代,文艺先锋喜欢写诗,文艺青年喜欢读诗。而这个世纪初的前20年,似乎属于摄影。据说语言越多越失真,摄影似乎离真更近。
马上就要夏天了,春风吹叶,沙沙沙,夏风吹叶,哗啦啦。摄影,也离不开树叶呀。

媒体是会影响大众生活的,没有多少人能超凡脱俗,再怎么先锋,我们都在时代的手掌心做有限的“自我”。大众诗人、大众摄影、未来的20年,应该叫“大众视频”时代。在大众的裹挟下,有几人又能超凡脱俗呢?似乎未来的20年,在大众看来,写文字,拍照片,就已然超凡脱俗了。甚至会不会认为这群复古派是“神经病”也不好说。
徕卡镜头对焦扳手断了怎么办
塑料扳手很好,不要用金属
徕卡镜头对焦扳手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徕卡镜头都不大,配合旁轴取景器,有个对焦扳手,用起来非常丝滑,而且优雅。特别是后来的镜头使用了塑料材质,非常舒适。徕卡的塑料质量非常好,反正我是没见过用断的。但是市面上还是有见到偶尔一些镜头的塑料扳手断了。这在过去或许是个比较恼人的问题,不过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可替代的对焦扳手了,也是塑料的。我推荐用塑料,因为金属的对焦扳手如果贴面松动掉落,在包里会划伤镜头,而塑料的就少了这个问题。而且塑料比金属舒适。
对焦扳手不一非要是月牙
最近使用佳能50mm 1.4 l39镜头时还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有些镜头来说,对焦扳手是个小突起或者“虎爪”也很好,不一定非要是“月牙”。这让我联想到了电视里沙僧、鲁智深耍的月牙方便铲,一头是月牙,一头是铲子。哈哈。
i50mm不是很喜欢徕卡noctilux 50 1.0那颗镜头,因为对焦行程长,不方便对焦抓拍。佳能这枚镜头虽然对焦行程也长,但是配备的对焦钮非常巧妙的化解了这个矛盾。从2米到5米,是街头摄影最常用的距离,而通过这个对焦钮很容易从5米拉到2米,正是食指一申一勾的位置,对焦行程非常舒适,我的天啊,难道佳能设计师是有意这样设计的吗?由于这是70年代的镜头,可能设计师早已不在了,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佳能的崛起必定是有原因的——设计师有水平哦。



50mm镜头盲拍成功率高不高
通常来说28mm镜头可以闭眼盲拍,而35mm镜头需要稍微一点技巧,这两个焦距基本稍加训练想拍虚都不容易哦。而50mm镜头盲拍成功率高不高呢?答案是不怎么高哦,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5米以内,越近成功率越低。但也并不是有多难,况且,有时候并不需要把人拍的都那么清晰,传达出街头摄影的气息,就是一张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喽。

曝光完成,即是思考的结束
快门释放的那一刹那,我已经完成了思考,在那一刹那,我听到的声音是:傍晚的美,不需要看到看斜阳本身,只需寻找那一束光打在哪里。人应该选择一种让自己明亮的方式去生活,做一些让自己闪亮的事情。咔嚓。

小心转接徕卡缩头毁掉cmos

习惯在徕卡相机上使用缩头elmar 50 3.5的人,如果也玩转接,那一定要小心,因为一个习惯动作可能就毁掉你的cmos哦,无论是sony a7还是徕卡l,当然还有胶片的徕卡cl喝徕卡m5。所以呀,如果谁做一些这样的类似反光罩倒装的装置,那一定有人下单哦。材质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塑料,甚至可以透明塑料。哈哈。
摄影的双修,应该加个“文武双修”
文有第一
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自古文科就有状元一说。虽说文章的标准不像功夫那样出手能定出胜负,但文章这种无形的能量,必定有符合特定的时空的因素,满足机缘的那个即为状元了。所以说呀,文有第一,武自然也有第一喽。
摄影分文武
摄影能不能分文武呢?什么样的摄影叫文摄影,什么样的摄影叫武摄影呢?是人文摄影叫文摄影么?是商业摄影叫武摄影么?我曾经想过这么划分。似乎人文摄影,更偏向文化,更偏向无形的能量。商业摄影偏向技术,技术的好坏可以一眼看出来,所以更偏向武功。
双料状元
文武直接互相看不上,古来有之,拍人文的看不上拍商业的,拍商业的看不上拍人文,似乎也顺理成章。要说能把两者兼容做好的,实属不易。古代唯一文武双料状元,也只有一个。不过兼容文武虽然做不到双料状元,却成就了不少帝王。
摄影的空间
摄影的文武双修,似乎也成就了很多大师。纯粹的文摄影,除了有谁资助,往往迫于生计转行了。纯粹的武摄影,又往往陷入审美的条条框框。而在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闲钱和时间的爱好者,似乎成了文武双修的一个爆发点。他们,没有条条框框束缚,拥有更宽广的摄影空间。
文武双修
爱好者玩摄影呀,玩着玩着就成了“数码胶片双修、CN双修、旁轴单反双修”,嘻嘻嘻,i50mm觉得,要是增加一个双修——“文武双修”,兴许在咱们之间会爆发出不少未来的大师哦。

又是一年四月天,花期不等摄影人

四月的镜头总不由自主的对准远方、对准生机,对准蓝天。摄影师看到花,一定不要节省胶卷,当照片洗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花期已经过了,一场小雨一场风,再见时已是绿叶新芽,落花满地了。
记得过去论坛里经常有人调侃新手“只会拍花花草草”。似乎那是在浪费快门,他们会好心的建议“别只会拍花花草草,拍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吧”。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故意避免拍花,免得像个“新手”。
花开,难道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么?似乎太阳从未爽约,按时回到北半球,定期送来了温暖的南风。挨过了严冬,无意间,忽花开满城。难道这没有意义么?那又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一场电影、十几秒的一个段子,又何尝不是如花一样有始有终。
少年被人称为花季雨季,当年只读懂了一个含义“生机”,如今越来越领悟到另一个含义“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胶卷洗出来了,我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但我很高兴拍下了,而且冲洗的很好。又是一年四月天,花期不等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