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玩AI生成图像,i50mm也来一把

街头拍到的陌生漂亮女孩,她手持鲜花,背着单肩背包,穿着白色体恤上面印着i50mm字样,迷彩裤子,马丁靴,带着手表,脖子上还挂着一台徕卡m相机。

Prompt:  The photo captured a beautiful girl on the street, holding camera and wearing a single-shoulder backpack. She was dressed in a white t-shirt with the words ‘i50mm’ printed on it, camouflage pants, Martin boots, a watch, and had a Leica M camera hanging around her neck.

deepdreamgenerator.com

他是一位帅气的战地摄影师,衣服上印着i50mm。他正举着徕卡旁轴相机拍照,他身后背着一把98k狙击步枪,他肩上挎着一把ak102突击步枪。

He is a handsome war photographer with ‘i50mm’ printed on his clothing. He is taking photos with a Leica rangefinder camera while carrying a 98k sniper rifle on his back and an AK102 assault rifle slung over his shoulder.

deepdreamgenerator.com

爱普生V700/V750扫描仪驱动2022mac版很不错

EPSON SCAN 2

通常来说,扫描135底片,是不能用爱普生V700/V750扫描仪驱动的,胶片爱好者都是让它配合silver fast银快软件。但是令人意外的是,2022年11月爱普生竟然更新了mac版epson scan2,软件足足有125M,看来还是下了功夫的哦。于是下载下来试一试,果然非常好啊,特别是扫黑白胶卷,基本可以替代银快了。(可惜这次更新爱普生只发布了mac版,没有windows版更新,也不知为什么。)

点击上图跳转到epion scan2 官方下载页面

软件设置

扫描黑白底片很简单,基本不需要设置,甚至也不需要选择胶卷型号,以下是我的设置。

文稿来源:

对于135胶片来说,上了4条6张的片架,所以选择“透扫适配器部件”,千万不要选择“透扫适配器部件(带胶片区域导轨)”,否则会模糊的哦。因为这个“带胶片区域导轨”是用来扫8✖️10的,与135的焦点是不一样的。这个很容易误选,然后扫出来都是模糊的哈哈哈。

分辨率:

我选择的分辨率是3200dpi,基本是一张135底片扫成4500✖️3100像素,约等于1400万像素,已经很大了,有朋友推荐2400dpi,我觉得区别确实不大,但是多出来这些像素如果未来需要打印出来的话,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而且3200dpi一张照片也才1M左右,占用空间不大。

USM锐化:

我这设置为“中”,因为毕竟爱普生v700/v750是多功能平板扫描仪,不是专门为扫135底片设计的,它的镜头是不能每次扫描都进行对焦的。而尼康5000ed、中晶 4000tf这类专门的底片扫描仪镜头都是自动对焦,可以获得更加锐利的扫描结果。所以使用爱普生v700/v750扫描稍微加一些usm锐化是有必要的。

Epson Scan2 vs. Silver Fast9

爱普生自带驱动Epson Scan2 与德国银快9进行对比,结论肯定是可想而知的——Silver Fast9更优秀。这个德国软件一直以来都是更专业的选择,它有更多的设置,更完善的底片辅助功能。银快还有丰富的底片风格滤镜选择,而爱普生是没有的。

但是,银快是收费的,而且不便宜呦。用爱普生一代驱动扫出来的真的没法看,这个二代提升非常大,以至于我觉得扫描黑白可以替代银快了。彩色底片以后有机会再试一试。

锐化这一步对于平板扫描仪来说还是有必要的,其实也可以放到ps里去后期处,下面的图片都增加了usm锐化。

usm锐化是什么?

USM锐化是一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全称为Unsharp Masking(不锐化掩模)。它是一种增强图像细节和锐度的方法,通过使图像中的边缘更加清晰和突出来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而言,USM锐化通过首先制作一个模糊版本的图像(通常是使用高斯滤波器),然后将该模糊版本从原始图像中减去,得到一个差值图像。接下来,将这个差值图像加上原始图像的一个缩小版本(称为掩模),以增强边缘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USM锐化常用于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软件中,以帮助使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和细节丰富。
Epson Scan2 扫描
银快9试用版扫描
Epson Scan2 扫描
银快9试用版扫描

爱普生V700/V750扫描仪135底片架垫脚调节锐度

扫描仪135底片架

由于爱普生刚刚更新了V700/V750扫描仪mac版驱动,于是试了试,果然很好。但是毕竟是平板扫描仪,不能自动对焦,所以扫描清晰度一直不是强项。扫描对焦主要依靠135片夹子上的垫脚。

这个垫脚有三档,标准高度是指向O,如果觉得清晰度不够高,可以把垫脚抠下来,指向➕,如果反而更模糊了,可以把垫脚全部去掉。这个微调每台机器是不一样的,对应不同底片也会有差别,这是公差,没办法。找到自己机器的最佳高度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有朋友说可以用胶布一层一层寻找最佳高度。

垫脚调节锐度

之前我的片甲是默认加垫脚的,指向的是O。后来我发现不装垫脚时更清晰一些。再配合爱普生最新版的驱动Epson Scan2,扫出来的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毕竟这是135底片,扫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垫脚与胶片型号

由于胶片品牌型号的曲度、厚度都是不同的,这里把我自己这台机器的情况总结一下,也给自己做个备忘。

fomapan 100 去掉垫脚
fomapan 400 去掉垫脚
kodak 400tx 去掉垫脚
agfa apx100 去掉垫脚

光面朝上

通常来说底片是光面朝下放置。因为光面朝向也会影响清晰度,比如我发现fomapan100光面朝下时,去掉垫脚获得较好的清晰度,而光面朝上的话,加上垫脚更清晰一些。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左图去掉垫脚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左图去掉垫脚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kodak 400tx + epson v700 左图去掉垫脚

第一台徕卡便携相机徕卡AF-C1

Leica AF-C1是一款早期的小型自动对焦傻瓜相机,于1990年代初期推出。它是Leica尝试进入自动对焦市场的一部分,而非传统的手动对焦相机。

该相机的特点包括:

精致的外观设计:Leica AF-C1采用了典型的Leica相机造型,非常小巧玲珑。

自动对焦功能:相机自动对焦,可以确保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自动曝光功能:相机可以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确保拍摄出正确曝光的照片。

内置闪光灯:相机内置了一个闪光灯,可以在低光环境下使用。

AF-C1是Leica的第一款紧凑型自动对焦相机,与后来的Leica C1不要混淆。它有一个双焦距,可以从40毫米f/2.8普通镜头切换到80毫米f/5.6肖像镜头。它完全基于Minolta AF-Tele Super相机,不同之处在于Leica的外观设计更加优美,并且短焦距为40毫米而非38毫米。

来看徕卡m相机的3焦头也不是首创哦,很可能是从美能达那里学来的呦。嘻嘻。

生产时代 - 1989-1991

订单号 - 18001、18010-DB

类型 - 紧凑型胶卷傻瓜取景器相机。

镜头 - 40 毫米 f/2.8 和 80 毫米 f/5.6

聚焦范围 - 0.7 m / 2.3 ft < 无限远

自动对焦系统 - 具有对焦记忆和耦合曝光记忆的主动式多光束红外自动对焦。

曝光系统 - 自动曝光系统,中央重点整体测光,在弱光或极端对比度下自动激活闪光灯。

记忆 - 焦点被锁定,并通过轻按快门释放按钮保存测光值。

测光范围 8 cd/m2 > 123,000 cd/m2。 在 ISO 100 Ev6(1/5 秒和 f/3.5)> Ev16(1/250 秒和 f/14)时自动闪光,曝光 > Ev10。

快门速度范围 - 1/8 秒 > 1/400 秒。

胶片速度设置 - 胶片速度自动设置为从 ISO 50 到 ISO 3200 的 DX 编码胶片。有胶片没有 相机的 DX 编码自动设置为 ISO 100。

自动闪光灯 -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闪光灯会自动启动。 随时手动开/关功能。 快门释放受阻,直到闪光灯准备就绪。 新电池闪光间隔约 1.8 秒。

取景器 - 自动对焦测量区域和近距离标记。 40 mm 镜头放大 0.5 倍,80 mm 镜头放大 1.0 倍,相当于 3 m 处视野的 85%。

LED 符号 - 自拍器、电池电量低、胶卷已加载、帧计数器。

胶片传输 - 自动穿线并前进到第一帧。 最后一次曝光后自动倒带。 可以中途倒带。

数据面板 - 液晶显示屏 (LCD) 指示自拍器、电池状态、帧数、闪光灯激活的符号。

自拍 10 秒。 倒数; 由相机前面的二极管 (LCD) 指示。

电源 ——6V锂电池(2CR5)。

主体 - 黑色塑料。 用于背带或腕带的侧面附件。 三脚架螺纹 A1/4 DIN 403 (1/4")。

重量 - 345 克,不含电池。

尺寸 (宽 x 高 x 深)- 140 x 65 x 60 毫米(40 毫米焦距)。 

徕卡180度闪光灯支架CTOOM/15545

CTOOM/15545

CTOOM/15545 (1953——1964) 是一个可调节的支架,安装在相机底座上,可以使闪光灯以180度的任意角度侧面照射。最初这个配件是用白色塑料制成的,但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它开始使用黑色喷漆的金属制造。

徕卡配件也很棒

不得不佩服德国设计啊,这设计简单有效,就可以实现180度的闪光灯位置调整。也佩服德国做工啊,这手感扎实的很,拿着就有种高级感,看书时用来当镇纸相当完美。当然,可别当他是个摆设哦,完全可以使用的哦。

感谢

感谢成都的王歆老师送的这个神秘礼物哇,嘻嘻嘻。下面这张图是他装灯使用的剧照哇。

leica用sr44还是lr44

leica用sr44还是lr44呢?明显的区别是价格哦sr44更贵。

LR44和SR44都是扣式电池,形状和大小相似,但它们在化学成分和性能上有一些差别。

LR44电池是碱性电池,而SR44电池是氧化银电池。碱性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货架寿命,但它们的电压输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得更快,而氧化银电池具有更稳定的电压输出,这使它们更适用于需要稳定电源的设备。

在性能方面,SR44电池通常比LR44电池更持久,并提供更稳定的电源。然而,LR44电池比SR44电池更普遍,并且更便宜。

总之,LR44和SR44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化学成分,这影响它们的电压输出和整体性能。

徕卡m如何在非画面中心对焦

对于徕卡M旁轴相机,在非画面中心对焦其实更简单。只需要先对非画面中心的物体对焦,然后保持对焦环位置,机身左右平移,重新构图就可以了。如果可以估计出物体的距离,直接对齐镜头对焦环的刻度值就可以,即所谓盲拍。

而单反其实更复杂,他们要使用对焦点选择器在屏幕上找焦点。或者单反玩家使用锁定对焦的方法,这个算好用的方法之一喽。

但是有一样要知道哦,别说i50mm只会吹徕卡,徕卡非画面中心对焦方法,肯定不精确喽,毕竟对焦后平移会带来误差。但是徕卡镜头厉害的地方就是,有这点误差也会让画面很不错哦,嘻嘻。

徕卡m3单拨双拨编号版本特征

徕卡m3的编号版本很多,过去很多人总结过一些经验,甚至也有爱好者出版的书籍。但是有时候对于编号界限的划分大家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出入,而我也遇到过并不在他们经验内的版本,可谓是版本众多,以至于根本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些编号特征,依然可以做为参考依据。

徕卡m3单拨双拨编号版本特征

1、单拨、双拨分界线。徕卡m3编号919251之后由双拨变成了单波。双拨的扳手比单拨短。其中早期徕卡m3回片钮中心有一个红点,常见于单拨机身,中后期改为2个红点,单拨双拨都有。

2、景深预览指示图。徕卡m3单拨版本的取景器具有景深预览指示图,就是对焦中心黄斑有上下两个凸起,分别代表50mm镜头光圈f16和f5.6下,叠影进入这个范围都可以清晰。

徕卡摄影师必看之:大卫赫恩谈艺录

简约的美丽

朋友说这本书很棒,是一本被“封面设计、印刷厂、出版社埋没的好书”。因为这是马格南摄影师大卫赫恩少有的摄影思想文字记录。也许是仅有的。从封面,像是10年前出版的,就去孔夫子看了一眼,正要下单,忽然转念一想,去淘宝看看,也许有新的,然后发现果然有新的,哈哈哈,价格也如同这本书的封面,简约的美丽。

中级摄影师才说器材不重要

大卫赫恩把摄影师划分三个阶段,初级重视器材,中级说器材不重要,等到高级了又再度重视器材,这个观点很符合i50mm哇,嘻嘻。看来真是“大师所见略同”。

不要再135上面追求画质

着点i50mm和大卫赫恩再一次不谋而合哇。有朋友说我的底片呀,扫描的有点糙啊,水渍都没去干净。哇嘻嘻。其实我也不希望它有,但是有了就有了,我本来也没想在135胶片上追求120或者大画幅那种清晰度哦。大卫赫恩就说,在135上刻意追求120画质,似乎有些傻……

徕卡摄影直接从126页走起哇

因为从这页开始,主持人一再追问大卫赫恩到底用什么品牌的相机。最后他摊牌了:“……在摄影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里,我用的都是徕卡……”。哈哈哈。之后还有一段关于隐蔽偷拍方法的描述,哈哈。以及强调判断景深、估计距离。还有每日训练的必要性……嘻嘻

原来我是喜欢徕卡x1的

无意才是真性情

有朋友问,为什么上一篇聊扫描分辨率的文章中选择了徕卡x1那篇。其实我是在扫描徕卡m9杂志页时,正好翻到了它,就使用了它。那我是不是喜欢徕卡x1呢?他的问题真好,因为我也没有意识到,其实我是喜欢x1的。我不在乎它的画质,我喜欢它的样子。我甚至不需要买它,只看着它的样子。

初心是能体会到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徕卡有和松下合作的“前科”,导致我对徕卡的小型机器选择性忽略。但是每次看到x1的图片,又总会心生好感。今天我忽然明白了,这台小机身散发着工程师的初心,是的,就是努力将一件事情做好做妙的初心。而这份心动的短暂停留是在x1后续机型上不曾出现的,也许这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吧。

徕卡x1基本情况

外观设计:

徕卡X1采用经典的徕卡相机设计,外观简洁大方,金属机身质感十分出色。整体重量不到300g,非常适合携带。固定24mm镜头无法更换,等效36mm镜头。

拍摄质量:

徕卡X1采用APS-C格式的传感器,有效像素为1200万像素。搭配F2.8的固定镜头,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在光线较好的情况下,成像效果非常出色,细节表现十分丰富。不过在低光环境下,可能会有一定的噪点。

操作体验:

徕卡X1的操作非常简单,采用经典的类似机械手动的设计。自动对焦,徕卡X1依靠屏幕取景,有一个3英寸的LCD屏幕,可外置36mm取景器。

总结: 徕卡X1是一款高质量、经典的相机,适合有一定摄影基础的情怀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