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很山寨,快换了吧

    喜欢看摄影的书籍杂志,其中国内很不错的杂志是《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从来没把《中国国家地理》纳入我的杂志范围,因为我很讨厌它的logo……。是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它这个就是山寨美国国家地理的风格,只是人家是黄边框,你这是红边框。难不成是一家公司?别以为你在右边开个口,好像个c我就不认识你了,你个大聪明。

    中国抄袭不能代表中国制造哦

    要是没看过美国国家地理就算了,看过那个再看这个,感觉就是模仿人家哦……,我不喜欢这种模仿别人再向不懂的人展示的行为,模仿永远都属于二流行为。你这种弄个红框框。搞得我到现在,都怀疑,《中国国家地理》到底是不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分理,不过是打个logo知名度的擦边球,一点都不自信。看到那个模仿的框框,都觉得i50mm都比它有自信呢,嘻嘻……

    你和美国国家地理一点关系都没有,要做自己才行哦,《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很山寨,快换了吧!其实何止logo要换,脑子也换换吧,走自己的路才行哦。做二流,做的再好,也是二流哦,得有中国特色才能成为一流哦。你看人家《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哦,无论是内容还是logo风格!文化这东西,更不能选山寨货哦,有一流,谁会选二流?看二流货,岂不是自己也二流了?人啊,要做一流哦,要力争上游哦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版是《华夏地理》。《华夏地理》有自己组织采编的国内稿,也有美国总部授权发布的国际稿。而《中国国家地理》在名字、封面设计等方面可能容易让人产生与美国国家地理相关的联想,但实际上是中国本土独立发展的杂志,有着自身的定位、编辑团队和内容特色,专注于传播中国及世界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抄袭脸不红,可不行哦

    顶着这种抄袭logo的帽子还搞出来外文版本,拿出去卖了……,嘻嘻,哎,我都觉得脸红哦,哈哈哈。其实真不应该这样哦,得有自信哦,得有自己的个性哦。

    这一点,其实日本做的就很好,日本也有一本《地理》杂志,做的就很地道,有自己的风格,何必往《National Geographic》上靠呢?

    《地理》杂志是一本由古今书院出版的日本杂志,创刊于1950年代(具体为1955年),至今仍在发行。这本杂志以地理学为核心,涵盖日本地理和世界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研究等,风格偏向学术性和教育性,与《国家地理》的科普和视觉冲击力相比,更加注重地理学的专业深度。

    我觉得,未来走抄袭肯定是行不通的,得做自己独有的风格,得做出自己特色哦。

    地理知识

    其实《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地理知识》,我觉得之前的设计挺好啊,何必“美化”山寨《National Geographic》呢,虽然山寨可以占一些便宜,可以哄一哄小孩,但是早晚小孩会讨厌你这种营销行为的。抄袭比较是抄袭,上不了台面的哦。回归初心,重新设计,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设计一下《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吧,哈哈哈,或者干脆复古到1990年也行。

    一切向钱看

    有一种说法,说当年《地理知识》卖的不好,于是就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果然卖的很好,呵呵,我觉得过去几十年,多数人的精神文化已经沦落成了“一切向钱看”,“卖的好”似乎成了衡量商品的唯一标准。抄袭,的却可以快速进入“卖得好”的状态,但它的反噬也会在不久的未来铺天盖地。因为,“向钱看”、“给钱下跪”这种行为迟早是要过去的,人得有风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未来的年轻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一点不会“一切向钱看”,何止年轻人,其实很多人越来越觉醒了。

    不过,我觉得那个时代还没到来。看到那么多人对抄袭法拉利趋之若鹜,呵呵,也许那些“年轻人”不在眼前的年轻人之中哦。但那个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了,因为《哪吒》电影的热卖已经说明了原创的能量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早晚会爆发哦。

  • 雾里看花,雾里摄影

    我发现真正的领悟是不能说出口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是无法分享的,并不是不能,而是无“法”,往往触碰到灵感的那一刹那,是不会想到如何告诉别人的。等事后告诉别人,别人也会觉得“哦就这……我早就知道呢”,或者“啊,不靠谱……”。所以我发现啊,这世上信息互相缠绕,再加上人自身的执念,使得看什么,都犹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假,似寻常事。

  • 我眼里的几个美国摄影包

    杜马克。主打低调、皮实耐用、能装货、单肩摄影包,当然,也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在如今摄影圈其实很不招待见。起码八成摄影师不喜欢低调吧……。单肩,能装,但太累,价格太高。粗糙的做工和粗旷的面料,仿制品遍地不超百元……。如今杜马克,挺难的。

    Ona。欧纳,美国手工包,好看是真好看,重量那也是真重,王子单肩包谁用谁想转手,空包出去一趟都给你累的肩疼,属实不符合亚洲身材。哪怕是小款也依然分量不轻,经常出门拍照的老法师根本不会用。不过有一说一,在油蜡皮颜值这一点,复古雅痞气质方面,ona拿捏的很到位。

    国家地理。这个牌子我一直比较困惑,它的定位似乎有点怪。10多年前路上遇到背着这个的往往都是刚买相机的……。外观很户外,而功能其实挺业余,样子很时尚,价格不便宜。仿制品遍地,如今看它老款满复古的,当年的新手小白也都成了老法师啦。

  • 大众摄影,也好看

    那些年,我老批评大众摄影,从2010年刊到2020年刊,内容都是一样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人物和鸟,实在是“大众”。但是当心静下来后发现,也许这种“批评行为”是学习摄影过程的正常表现,如今已经过了“批判期”。就如同一日三餐,你可以吃几次牛排,但是日常还是会让人回归最朴素的米面,而《大众摄影》恰恰是那细水长流的,最朴素的摄影之米面。

  • 摄影,也需要辟谷

    想象自己曾经做事凭这一腔热血,直接就冲进了摄影的世界,虽然有所得,但总觉得自己还未开启真正与照片沟通的通道。直到我决定先把摄影放一放,先把过去的器材放一放。就像是一只误闯屋子的蜜蜂,不能一个劲的用力往前顶纱窗,要后退三步,给自己放松,缓一缓,等纱窗打开时,再飞出去,摄影不应该用力!

    就像很多减肥方式一样,无论什么运动,如果不在饮食上下功夫也是白搭。而饮食控制的极致则是辟谷。摄影,也是要控制的,特别是器材和观念堆积深厚的“摄影爱好者”,也该管控一下食欲,辟谷的目的不是减肥,而是让自己的神不再那么贪婪。该卖的就卖掉,该送出去的就送出去哦。

  • 摄影的觉醒,一定没动用到脑子

    我发现拍照吧,如果我动用脑力去计划,去思考,往往行动上就越迟钝越畏手畏脚。而当我放弃思考时,在临拍时,不动用脑子,而是自然而然的行动反而效果很好。难道,这就叫觉醒?

    所以我现在带着相机走在路上,不会再思考摄影这件事了,告诉自己,我什么都不拍,我拍什么都无所谓啦。

  • 电视剧《热点》里的徕卡m6

    电视剧《热点》里的徕卡m6

    电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外星人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上面的这位带着徕卡相机的人呢,这不是主角,而是一个时空穿越者,呵呵,带着徕卡穿越,很有情怀吗。这个电视剧节奏不快,慢慢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看着像 leica m6 + summicron 35mm f2 七枚玉。

  • 徕卡R35-70 F3.5 E67 配上近摄镜会如何

    话说单反与旁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单反可以方便的拍摄微距,除了专门的微距镜头外,只需要一片近摄滤镜,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微距摄影。徕卡徕卡R35-70 F3.5 E67最大的缺点就是最近要1米的对焦距离,实际上能达到像徕卡m那样0.7米肯定是最好的。但是这不是问题,咱有近摄镜三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可以把最近对焦距离拉到一米以内哦。

    变身summicron 35mm f2

    +1近摄镜实现0.6米到1米(大概)的拍摄,说实话,有点35mm f2 summicron 的虚化呀。当然,装上这枚近摄镜后一米以外是无法对焦的,如果有快速切换安装还是不安装的方式就好了,那样这枚镜头就万能了。都说近摄镜会降低画质,我怎么觉得这镜头增加了近摄镜后画质更油润了呢?而且出现了徕卡八枚玉那样的郊外微旋焦哦。

    70mm端微距世界

    70mm端微距还是头一次玩,特别是把+1、+2、+3,三片近摄镜叠加使用,呵呵,真是一个微观世界哦。说实话,感觉画面影响不大,是该夸近摄镜呢还是夸leica r呢?总之,真的挺震惊的,如此廉价的方式实现了微距,可能比很多专业微距镜头都不差吧,嘻嘻。

  • leica r35-70mm f3.5 e67的虚化效果怎么样

    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虚化并不是它的特色。

  • 镜头转接大全——各种相机镜头法兰距对比

    法兰距 (FFD), 也称为法兰到胶片的距离,是从镜头卡口的法兰到相机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镜头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镜头是否可以适应相机机身,同时使用简单的机械适配器(无光学元件)保持无限远对焦。通常可以通过添加适配器来弥补距离差异,从而将具有较长 FFD 的镜头适应具有较短 FFD 的相机机身。但是,将具有较短 FFD 的镜头适配具有较长 FFD 的相机需要光学元件,这会降低图像质量,除非在镜头上进行一些大手术改造,轻则换卡口,重则换对焦组建。

    i50mm收集了一些现代和旧式镜头卡口的 FFD,解释它们对指定相机系统的适应性,相机系统包括徕卡 M、索尼 E、佳能 RF、尼康 Z、适马(L 卡口)、松下 S(L 卡口)、富士 X-Pro(X 卡口)、富士 GFX(G 卡口)和哈苏(X 系统的 XCD)。 老镜头包括Leica M、Leica R 和 Minolta MD(SR 卡口)等,记录一下系统的适应性,包括安装直径、电子兼容性和像圈覆盖率等实际考虑因素。

    现代相机系统的法兰距

    以下是所请求的现代相机系统的 FFD,按安装顺序排序:

    相机系统安装卡口FFD (毫米)备注
    徕卡 MM 卡口27.80旁轴测距仪系统,由于没有反光镜,FFD 较短。
    索尼 EE 卡口18.00无反光镜,极短的 FFD,适应性强。
    佳能 RF射频支架20.00无反光镜、短 FFD,专为佳能全画幅无反光镜设计。
    尼康 ZZ 卡口16.00无反光镜,全画幅系统中最短的 FFD,适应性很强。
    Sigma (L 卡口)L 卡口20.00无反光镜,与 Panasonic S 相同,属于 L 卡口联盟。
    松下 SL 卡口20.00无反光镜,与 Sigma L 卡口相同,全画幅。
    富士 X-ProX 卡口17.70无反光镜,APS-C 传感器,短 FFD。
    富士 GFXG 卡口26.70无反光镜,中画幅(44x33mm 传感器),相对较短。
    哈苏 (X-system)XCD 卡口20.00无反光镜,中画幅(44x33mm 传感器),用于 MF 的短 FFD。


    老镜头卡口的法兰距

    包括(Leica M、Leica R、Minolta MD)和其他相关老卡口镜头的 FFD,供参考:

    镜头卡口FFD (毫米)相机类型笔记
    徕卡 M27.8035 毫米测距仪与现代徕卡 M 相同,小巧的镜头,全画幅覆盖。
    徕卡 R47.0035 毫米单反相机专为徕卡单反相机设计,全画幅,由于反光镜而具有长 FFD。
    美能达 MD (SR 卡口)43.5035 毫米单反相机手动对焦单反镜头,全画幅,也称为 MC/MD。
    佳能 FD/FL42.0035 毫米单反相机佳能 EF 的前身,全画幅,长 FFD。
    佳能 EF44.0035 毫米数码单反相机佳能的 DSLR 卡口,全画幅,应用广泛,长 FFD。
    尼康 F46.5035 毫米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长 FFD,全画幅,在尼康单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中使用了几十年。
    M42 (螺丝)45.4635 毫米单反相机宾得、蔡司等常见,全画幅、长 FFD。
    康泰克斯/亚希卡 (C/Y)45.5035 毫米单反相机全画幅、长 FFD,由 Contax 和 Yashica SLR 使用。
    奥林巴斯 OM46.0035 毫米单反相机全画幅、长 FFD、紧凑型单反镜头。
    宾得 K45.4635 毫米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全画幅、长 FFD,兼容许多 M42 镜头。
    柯尼卡 AR40.5035 毫米单反相机全画幅,比大多数 SLR 短 FFD,不太常见。
    徕卡 M39 (LTM)28.8035 毫米测距仪早期的徕卡螺丝卡口,全画幅,比徕卡 M 略长。
    哈苏 V74.90中画幅单反相机长 FFD,6x6cm 胶片,大像圈,适应多种系统。
    马米亚 645 Mamiya63.30中画幅单反相机中画幅 (6×4.5cm),长 FFD,大像圈。
    宾得 64570.87中画幅单反相机中幅面 (6×4.5cm),长 FFD,适用于较小的格式。

    镜头对每个相机系统的适应性

    要保证无限远合焦,镜头的 FFD 必须比相机的 FFD 至少长 1-2 毫米,以便使用转接环。如果 FFD 太近(例如,相差 <1 mm),转接环加工难度大。如果镜头的 FFD 短于相机的 FFD,则转接环内部需要加光学矫正镜片(会降低图像质量)或给镜头做大手术。另外,其他影响的因素还包括:

    卡口直径 :镜头的卡口必须适合相机的卡口直径。例如,尼康 Z 的卡口很宽,为 55 毫米,适应性很强,而佳能 EF 的 54 毫米直径可能会限制一些适应(例如,对尼康 F)。 

    成像圈 :专为较小传感器(例如 APS-C)设计的镜头在较大的传感器(例如全画幅或中画幅)上可能会出现晕影(暗角)。

    电子触点 :现代镜头(例如佳能 EF、尼康 Z)依靠电子通信进行自动对焦 (AF)、光圈控制和图像稳定。转接环可能不支持这些设置,从而导致不方便对焦和设置光圈值。

    撞击风险 :某些镜头(例如,后部元件突出的 Leica M 超级安古龙21mm镜头、伸缩镜头)可能会撞到传感器或内部零件。

    徕卡 M (FFD: 27.80mm) 适应性镜头 :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19.2 mm 厚的转接环。无限远对焦保留,手动对焦,无电子支持。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15.7 毫米转接环。手动对焦,无光圈控制,适用于没有手动光圈环的镜头。
    其他 :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 (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玛米亚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使用转接环、手动对焦,并且没有电子支持。
    中画幅 :哈苏 V、Mamiya 645 和宾得 645 镜头的 FFD 较长,因此具有适应性强,可提供适合徕卡 M 全画幅传感器的大像圈。

    注意 :Leica M 相机是旁轴测距仪,因此适配的单反镜头会失去测距仪耦合,无法黄斑对焦,需要实时取景或电子取景器(例如,在 Leica M10 上)。

    索尼 E(FFD:18.00 毫米) 适应性镜头 :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9.8mm 接环。无限远对焦保留,手动对焦。后突出的镜头小心撞击。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9 mm 接环。手动对焦,无电子元件。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5.5 毫米接环。手动对焦,需要带有手动光圈环的镜头。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通过 Metabones 等适配器支持自动对焦)、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佳能 RF(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例如 Techart RF-E,但由于轻薄和电子元件复杂性而很少见)、L 型接口(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数量有限)、富士 GFX(26.70 毫米、~8.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稀有)。

    注意 :Sony E 的 FFD 非常短,使其成为适应性最强的卡口之一,尤其是对于传统 SLR 和中画幅镜头。Canon EF 适配器(例如 Metabones、Sigma MC-11)可以支持自动对焦和光圈控制。

    佳能 RF(FFD:20.00 毫米) 适应性镜头 :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mm 环。手动对焦,无电子元件。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佳能官方 EF-RF 适配器支持 AF/光圈)、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 (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Fujifilm GFX(26.70 毫米,~6.7 毫米适配器,例如 Kipon GFX-RF)、哈苏 XCD(20.00 毫米,相同的 FFD,但很少使用卡口兼容性)。


    注意 :佳能 RF 的短 FFD 允许适应大多数传统单反镜头和中画幅镜头。官方 EF 转 RF 适配器为 EF 镜头提供完整的 AF 和光圈控制。

    尼康 Z (FFD: 16.00mm) 适应性镜头 :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11.8 mm 环。手动对焦,注意后部元件突出。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31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7.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例如,支持自动对焦的 Fringer EF-NZ)、尼康 F(46.50 毫米,尼康 FTZ 适配器支持自动对焦)、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索尼 E(18.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例如 Techart E-Z,稀有)、佳能 RF(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L 型接口(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富士 X(17.70 毫米、~1.7 毫米适配器,稀有)、富士 GFX(26.70 毫米、~10.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

    注意 :尼康 Z 极短的 FFD 和 55 毫米宽的口径使其成为适应性最强的全画幅卡口。Nikon FTZ 适配器支持 Nikon F 镜头的 AF 和光圈。由于中画幅镜头具有较大的像圈,因此非常适合 Z 相机。

    Sigma (L 卡口) / Panasonic S (L 卡口) (FFD: 20.00mm) 适应性镜头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 mm 环。手动对焦。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例如带自动对焦的适马 MC-21 EF-L)、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Fujifilm GFX(26.70 毫米,~6.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相同的 FFD,罕见的兼容性)。

    注意 :L 卡口的 20mm FFD 与佳能 RF 和哈苏 XCD 相同,因此非常适合传统镜头。适马的 MC-21 适配器支持佳能 EF 镜头的自动对焦。中画幅镜头在 L 卡口的全画幅传感器上效果很好。

    富士 X-Pro(X 卡口)(FFD:17.70 毫米) 适应性镜头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10.1 mm 环。手动对焦。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9.3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25.8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索尼 E(18.00 毫米,~0.3 毫米差异,不切实际),佳能 RF(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稀有)、L 型(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富士 GFX(26.70 毫米,~9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稀有)。

    注意 :X 接口的 17.70mm FFD 非常适合将传统镜头适配 APS-C 传感器。全画幅镜头(例如 Leica M、Leica R)覆盖 APS-C 传感器,没有渐晕。中画幅镜头就算了吧。根据我的转接徕卡的经验,富士机内染色太重了,几乎看不到徕卡的优点,出片和原厂镜头相差无几,建议用富士原厂镜头即可。

    富士 GFX(G 卡口)(FFD:26.70 毫米) 适应性镜头

    徕卡 M (27.80 毫米): 可使用 ~1.1 环,但非常薄,可能无法可靠地支持无限远对焦。手动对焦,由于全画幅像圈较小,可能会出现渐晕。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0.3mm 环。手动对焦,全画幅镜头可能会在 44x33mm 传感器上出现晕影。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16.8 环。手动对焦,可能会出现渐晕。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注意 :GFX 的 26.70mm FFD 是中画幅的缩写,可以适应许多 SLR 和中画幅镜头。全画幅镜头(例如,Leica M、Leica R、Minolta MD)通常在 44x33mm 传感器上出现晕影,需要裁剪或特定光圈特定距离。

    哈苏 X-system (XCD 卡口) (FFD: 20.00mm) 适应性镜头 :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mm 环。手动对焦,44x33mm 传感器上的渐晕。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可产生渐晕。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可能会出现渐晕。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备注 :哈苏 XCD 的 20mm FFD 与佳能 RF 和 L 卡口相匹配,可适配许多传统镜头。中画幅镜头(哈苏 V、Mamiya 645)最适合覆盖 44x33mm 传感器。全画幅镜头经常出现晕影(暗角),需要裁剪或选择特定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