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summilux-m 35mm f1.4 v1圣光用什么uv镜?

Wulfric的徕卡圣光uv改造法

Wulfric:赵老师,之前读您的文章写到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v1圣光使用39mm滤镜用胶布固定的话会有暗角,我找到了解决方案了。我用40.5mm滤镜把螺纹用钢锉挫掉,正好能放进圣光,外侧用胶布固定就可以了,用薄一点的40.5mmuv就不会有暗角了,只是影响12504遮光罩的安装。因为我之前了解到钢嘴的uv是41mm,我就想应该40.5也差不多的,uv尽量买薄的就不影响暗角。

i50mm:用啥啊锉的😁?

Wulfric:我比较粗暴用的钢锉,其实指甲刀的搓慢慢搓也可以,两分钟,螺纹搓掉就可以,螺纹就两层挺薄的。uv用的是2.4mm厚的,怕太厚有暗角。

i50mm:厉害了,可以分享了,哈哈。

Wulfric的徕卡圣光uv改造法

徕卡aa镜头汇总

Elgeet公司的Golden Navitar 12mm f/1.2电影头

leica noctilux-m 50mm f/1.2 double asph aa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非球面的镜头是Elgeet公司的Golden Navitar 12mm f/1.2电影头,那是1956年。十年后,1966年徕卡首次使用两片非球面推noctilux 50 1.2,也是首次推出noctilux超级大光圈镜头。但由于收工研磨废品率太高了,而且装配要求也很高,最后产量非常低,往往都要定货后很久才能拿到,以至于现在都是天价。十年后,1976年,徕卡不得不改进方案,舍弃了asph推出了noctilux 50 1.0替代。

样片可以参考streetsilhouettes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A ASPHERICAL 1ST VERSION LENS

1989年,徕卡再次挑战两片非球面,推出 SUMMILUX-M 35MM ASPHERICAL,看好哦,后缀是ASPHERICAL,不是asph哇。这支镜头使用的是noctilux 50 1.2相同的非球面材料,大约只生产了2000只,就被收藏家们买走了。另外由于装配要求极高,很多镜头都存在个别光圈轻微跑焦的问题。

LEICA APO-SUMMICRON-M 90 f/2 ASPH.

确切的说这支镜头是apo + asph的双a,跟两片asph不一样哦。这是一支胶片时代的镜头,始于1998年,真是无法想象,在135胶片时代要这么高素质的镜头是为了啥。至今放到数码上都是顶级表现,只能说徕卡给你的,远超过你现阶段所需要的。

LEICA APO-SUMMICRON-M 50 f/2 ASPH.

一支光圈伸缩只用来控制景深而画质全程保持一致的镜头。同90aa一样这支镜头是apo + asph的双哦。被誉为光学表现最顶级的标头,全开可以跟f8一样的锐度和反差表现。这只镜头厉害的地方估计,要20年后才见分晓,因为能发挥它的cmos还不存在。也许出来生物膜的cmos时才能发现它的厉害吧。这符合徕卡一贯的风格哇。

徕卡、福伦达、蔡司镜头到底区别有多大

leica 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量变引起质变

多数情况下通过photoshop可以把其他镜头拍的照片修正,让其接近徕卡的味道。如果vm镜头ps一张要3分钟,zmps一张需要1分钟,那么徕卡只需要2秒钟。自己也要美化一下才更像自己嘛。

对于拍摄量少的人和压根不在乎“徕卡味”的人来说,2分钟的时差没啥了不起。但是长期大量拍摄的街头摄影就不一样了,动不动就上百张,上千张的处理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感受,一张3分钟,一百张就是300分钟,这样积累下来为了追求“徕卡味道”还是挺耗时间的。

leica 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算笔时间帐

一张照片节省2分钟,15张就是半小时,30张就是一小时了,300张那可是要节省10小时了。数码街头摄影,随便一拍就是300张的量。真正的摄影师不需要ab对比vm、zm、m的细微区别,按照自己这样的大量拍摄节奏下来,能明显的感受到徕卡镜头需要后期时间少。要达到接近徕卡镜头味道,那就得在vm、zm的片子上花几倍时间。被徕卡味道宠坏了,在用vm、zm会不适应。

蔡司zm镜头的优点

i50mm自己,使用蔡司zm拍照,彩色都是直出,它榨干了你ccd的所有色彩潜力,它不会给你留下太多ps空间,你稍微调调都可能造成不自然。属于天生丽质,不需要整容的风格。但是zm转成黑白,就会比徕卡少一些中间灰。所以zm属于好看,但缺乏挖掘潜力的选手。zm镜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为色彩倾斜。

福伦达vm镜头的优点

vm镜头通常被人称为傻白甜。都说vm头傻锐傻锐的,因为vm镜头对边缘反差强化确实很高,甚至高过了,这种强化边缘锐度的风格容易损失细节的。所以徕卡镜头都不是那种刀劈的锐利,而是用细腻去推出一种锐。所以说vm锐的有点过了,没细节了,有点傻了。

抢镜洪真英的双马尾

vm镜头的色彩给你的意外非常多,反差低的时候色彩过于苍白,反差高的时候又容易过于艳丽。散景里的有些颜色会发生偏色,偏的没有规律,有人叫“脏”。vm转成黑白也跟zm一样,潜力一般。当然vm充分发挥了自己没有偶像包袱的优点,制造了专门拍黑白点sc单层镀膜镜头vm35 1.4,另外早期的vm 50 1.1黑白也不错。只是福伦达发现,只有老烧喜欢黑白,而老烧的人数太少,于是后面越来越强调色彩了。对色彩那是放开了浪,就像抢镜洪真英的双马尾小姐姐。本来,给蔡司zm做伴舞的,如今风头浪过了蔡司zm。

淡然处之

当然,估计又得罪不少福伦啊vm、蔡司zm的用户。明明在人家眼里,vm、zm镜头很可爱呀,很精彩呀。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们徕卡这种深沉的怪蜀黍哦。哈哈哈,所以呢,也不会得罪人,嘻嘻嘻。当然了,胶卷本身风格非常多,再加上宽容度很好,可以冲淡zm、vm很多特性。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为什么老男人喜欢徕卡,年轻人喜欢傻瓜

因为已经开始不再那么对女人感兴趣了。然后开始抽烟、喝酒、鼓捣徕卡、音响啦等等容易沉迷的的东西啦。哇哈哈。而年轻人喜欢玩各种傻瓜相机,因为年轻人乐意当爱情的“傻瓜”,哇哈哈。

leica m9 + summicron 35 2a

“苦”是生活的主旋律

无论啤酒还是白酒,都不是以取悦口感为目的的,但却更容易上瘾。说也奇怪,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有相似的规律,比如音乐里的古典,相机里的徕卡,都不是以取悦为目的的。

“甜”才是插曲

而那些以“甜”为诱饵的都是短暂的愉悦,更容易腻,多了甚至有害。不拒绝甜,但不能沉溺于甜,也许这才是应该对甜的态度吧。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偶尔拍一拍甜照是不错的,多了就腻烦了。

童年

看着很多摄影新手急不可耐的想拍一些甜美照片,就像看到了小孩子等待棒棒糖的急促心情,难得,可爱,短暂的像个童年。

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

分辨率其实是块遮羞布

播放器都在强调hi-res,可是近十年来sony的播放器分辨率有了,可是听感却不如老款mp3了。哈哈,不得不说,在mp3黄金年代,销量大,厂商有赚头。那时播放器mp3也能出美妙的声音哦,你可以试一试sony的鱼雷、x1050、创新的njb zen等当年的高端mp3。那些mp3清晰度也很好,韵味也十足哦,听一下午都不腻。现在听高清吧,一会就累了。

现在的数码播放器,遇到mp3格式出来声音很烂的,只能靠dsd格式来弥补,美其名曰“会放大mp3的缺点”啊哈哈。分辨率成了播放器的遮羞布,别以为我会相信你们哦,咱也是玩了几十年随身听的人啦。相机也是一样哦,哈哈,别拿分辨率骗我升级,咱也拍了几十年啦啊,啥器材没玩过,遮羞布后面谁还不知道。

分辨率没有错,只是更高的分辨率确实需要更复杂的设计,体积自然会庞大起来,谈不上随身听啦。所以出门的耳机当然选bose降噪,音质没有sony降噪耳机好,但是外面乱糟糟的谈什么音质,bose戴着舒服还轻,sony沉,不舒服,没几天就把sony出掉了。综合下来还是分辨率更低的bose获胜了啊。

飞鸟尽良弓藏

20年前的创新njb zen播放mp3格式,也是立体的,有劲的,乐器的敲击是迅速的,人声与乐器是分离的,不光横向分离,纵向也分离。现在的随身砖头声音虽然清晰,细节虽然丰富,但就是没劲儿,听赵雷的歌儿吧少了一种帅气。况且njb zen也是支持无损wav的哦,啊哈哈。在mp3播放器刚诞生的年代,厂家是冲着接近cd音质做mp3的,那时候一切设计都要向音质倾斜的。所以呢,都很费电。mp3完成了终结磁带随身听和cd的使命,然后就开始放水啦,使用更省电的dac了,放大电路简化了,音质不再是目标啦。

2014左右也有一些手机厂商以hifi手机为卖点成功上位,用户多起来了,厂家转过头就舍弃了hifi芯片,因为hifi芯片确实很费电。更多的人在乎续航和运行速度,有个hifi音质的印象就够了。就是现在多vivo啦。

数码相机的初期也是一样,数码相机的初期都是以接近胶片的色彩为目的去设计相机。虽然ccd费电,但它适合承载大动态的数据,阳光下很有劲儿。当时胶卷在夜里也是需要闪光灯的,所以做好高感并不是相机的首要目的。等数码相机干掉了胶片,画质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其事没有多少人那么在乎画质,于是画质不在是重点,更省电的cmos成功上位,省电,轻手轻脚,虽然在阳光力气不足,但是cmos更细腻,暗光下拿捏的稳稳的,市场也很欢迎,尽管夜里拍照片其实几率不多哈哈。

所以……咱们,并没有说谁好谁坏,啊哈哈哈,咱们说的“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挺像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一撮人喜欢ccd、胶片机,也不回有那么一撮人喜欢黑胶、磁带、老cd什么的。

殊途同归

摄影和音乐当然很相似啦,如今都被整合到手机上啦,哈哈,这兄弟两殊途同归了啊。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

徕卡summicron 35mm f2 asph逆光,是把杀猪刀

这篇文章原本隐藏了,因为35mm f2 asph目前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会不会这篇文章会让它雪上加霜呢?还是发出来吧。把哪些气话删除掉了,大家自己看吧。

简单来说,35/2asph的炫光真心要注意,很多卷胶卷这个杀猪刀一样的炫光经常砍刀脸上,那张照片就废了。

这个眩光去掉uv一样有、带遮光罩也一样有,最搞笑的是徕卡官网样片也有,日本pen杂志里的样片也有。也许是asph的特色吧,也许有人喜欢,但i50mm的街头摄影真心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眩光。

35/2 asph 杀猪刀眩光

leica summicron-m 35mm f2 asph
继续阅读徕卡summicron 35mm f2 asph逆光,是把杀猪刀

我的最后一颗福伦达:Voigtlander 35mm Ultron F2 ASPH 作者:Franck Z

Franck Z:如果生活已经很复杂很疲劳了,买个镜头还要苦心积虑证明自己真的太累了,放过自己……

Voigtlander 35mm Ultron F2 ASPH

福伦达的VM 35mm:

每一个预算有限的徕卡旁轴用户,大概率第一颗镜头都是VM ZM或者其他LTM镜头转接。每一个预算有限又想要从35mm起步的徕卡旁轴用户,大概率第一颗镜头都是VM 35mm F1.4。

继续阅读我的最后一颗福伦达:Voigtlander 35mm Ultron F2 ASPH 作者:Franck Z

徕卡之summilux 35mm 1.4 asph 11874 以及 徕卡单反装置65mm微距 作者:羽豪

羽豪 徕卡之summilux 35mm 1.4 asph 11874

羽豪:今天东京下大雪,突然想起写些徕卡,既然也出不了门就窝在家写点文章,也算是在追求摄影的道路上停下脚步喘口气,看看自己拍的那些。

继续阅读徕卡之summilux 35mm 1.4 asph 11874 以及 徕卡单反装置65mm微距 作者:羽豪

大师与徕卡之黄京 Huang Jing

i50mm一直认为摄影与年龄无关,有些人退休了才玩摄影,一玩就成了大师,有些人一毕业就成了大师啦。哇哈哈,这个人就是黄京啦。当然了,人家自己还是很谦虚的。

黄京,198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现居深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字艺术专业。他获得了莱卡奥斯卡·巴纳克新人奖。作品曾在中国、法国、德国和世界各地展出,如梵高博物馆(法国)、莱卡艺术博物馆(德国)。黄京的作品充满诗意,去除表象,能传到一种意境,确实有水墨画的风采。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黄京 Huang 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