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羡慕在大城市摄影?

很多人抱怨国内不如国外出片,也有人说小城市没有北京上海容易出片,似乎因为自己不在大城市,不在国外就没法摄影了。

曾经,在旅行摄影的讲座上,有个听众激情澎湃,盼望着他下一个旅行会为自己的摄影带来一个崭新的城市。那个人就是我。事实上,每一次旅行,都会带来再下一次旅行的期盼。期盼在另外一个城市,海风吹,心如水,云雾飘荡。
曾经,我以为在北京,主色调是灰色的城市,能拍什么?很是羡慕旅游城市、滨海城市。但后来我发现,摄影并不是要带我去远方,而是让我打开心门欢迎飘泊的自己。无论在哪个城市,你生活的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拍下他们那就是你的摄影,你住的城市越小,往往就越出片,因为没有人拍的与你类似。相反,大城市比如北京的胡同、商业街都拍烂了。那些片子对我来说,就只有测试镜头这一项功用了。
网络上很火的合肥街头摄影师刘涛,就在一个小城市,却拍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国外那个Alec Soth,也是在自家河边搞出了诗意的创作。所以,千万别抱怨自己生活的城市不适合摄影,没准下一个大师就是你呢。

为什么路人不反感我街拍?

在街拍中,我需要,最隐蔽的伪装,和最暴露的真诚。其实隐蔽与暴露是绑在一起的,像快门与光圈一样,是凝固瞬间的一部分,街拍,不可能不被人发现。没反感,并不意味着没看见。调整好自己,尽量去做到被发现但不被反感,这是街拍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并非逃避,而是招呼。不要畏首畏脚的跟在别人后面拍背影。要走到面前,别人还以为你是一只飘动的蝴蝶呢。在乎的人就躲开了,不在乎的自然就响应你的召唤了。
2、读懂走过来的人。有些人一看就来者不善,神经紧绷,不懂得读人的街拍者,就跟没有地图的旅人一样盲目,有多少麻烦就埋伏左右。
3、街拍是漂泊者与漂泊者的对话。漂泊与漂泊撞到一起,需要平等的对话,不要变成乌鸦的视野,总是俯瞰城市的污浊。
街拍要做到不被反感,就得跟狗差不多,靠的是鼻子。在街上嗅着味道,如同寻找灵魂,却更虚幻,一个表情、一个神态,它们几乎不被察觉的坚韧的驻扎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谁会反感这样一条执着的街拍狗呢?

为什么他拍的那么好,而我却成不了街拍达人?

我觉得没有好的街头摄影,只有符合自己心境的街头摄影。有些人拍的很有才华,构图生动活泼,可是我感觉不到一丝街头味道,有些人拍的很普通,却能让我思考。所以街头摄影不应该是竞争式的思考方式。街拍达人其实也没必要去想,因为只要你拍了自己真诚的照片,自然有符合你心境的人观看,这就够了。

为什么街头摄影师很少?

每个人都有街拍的阶段,大概在玩相机第二年开始,尝试拍陌生人,拍马路上的故事,很多人能拍出诗意的画面,很多人能拍出触发心灵的氛围。起初的这个阶段是美好的回忆,是属于青春的光影年华。想想第一次街拍,眼藏在取景器后面,对焦,按快门,上弦,天桥下汽车如流水,行人擦肩而过,阳光穿过楼群,只有红灯能阻止你。

然而,惟有过了第三年、第五年还享受街拍的人,才是街头摄影师。Alex Webb、Eric Kim、yanidel都是这样的摄影师。连这些人谈器材的时候都充满了街头味道,没治了。

拍过一些街头元素的照片,就叫自己是街头摄影师,我是不以为然的。一只蚊子吸了人的血就管自己叫人,是不对的。我是一只吸了街头血液的蚊子,我是一条吸着城市血液的街。

你为什么要开始街拍?

在一个到处是风景摄影、旅游摄影、糖水摄影、测评摄影、约拍摄影、活动群摄影、手机分享摄影的时代,全国人民都有好几个相机。一个被照片淹没的时代,反而最可能产生精神渴求,因为汹涌的表层感观潮水退却之时,街拍的治愈效果就会增强。街拍如果不是展现自我的唯一途径,至少也是最好的自我陶冶。朋友,你是否应该开始自己的街拍?

锦上添花的数字“2”

LEICA M3 + SUMMICRON M35 2 PRE-ASPH 七枚玉 KODAK 400TX

拍倒影不外乎几个地方:雨后积水、商场橱窗、还有公交站的广告窗。这次依然遵循了基本的练习原则,近处的人物倒影、远处的楼宇倒影、还有锦上添花的数字“2”。

大裤衩下的大裤衩

leica m2 + summilux m50 1.4 e43 ilford hp5+

北京的地标辨识度确实高。我自己给这站起名叫大裤衩南站。车站背后是正在修建的亚洲第一高楼。其实我不需要抽象的建筑、高大的商务场所,需要的是公交赶紧到站。等车之际给大裤衩下的大裤衩合影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