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白的照片剥离了所有迷彩,其实都在,因为迷彩本身也不为隐藏,这还是最初的迷彩么?黑白摄影也有这种功能,剥离了色彩,让本质显形。
黑白的照片剥离了所有迷彩,其实都在,因为迷彩本身也不为隐藏,这还是最初的迷彩么?黑白摄影也有这种功能,剥离了色彩,让本质显形。
广告暗示我,像素不够了,于是我匆匆升级。广告又暗示我,iso落伍了,于是我匆匆升级。因为验证升级的成果,我开始100%放大数像素了。眼镜矫正了我的近视 ,我却用它来数像素,升级真的是一种病。
直到有一天,我解开了锐利的鞋带,脱掉像素的靴子,丢掉高感光的袜子,在银盐的原野上,奔跑,奔跑啊,奔跑,直到跑出朦胧的早晨,跑出恍惚的泪水,跑出颤抖的微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上了放大100%,趴在显示器上数像素。几乎任何照片也不看内容,上来就迫不及待的放大,数像素。数了才算踏实,踏实了也就不管内容了。
我一定是病了,得了数码升级症。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病情。起初随便一个傻瓜相机都可以让我兴奋良久,后来总觉得拍的不够好,然后一头,掉进了摄影论坛,他们告诉我,升级,是唯一的解药。
论坛没有骗我,广告没有骗我。升级的成果就摆在眼前,我拍了那么多高像素的墙壁,浪费了那么多数像素的时间,结果他们还在让我升级。尽管是个追求上进的人,但每年一次的升级节奏实在扛不住了。新器材就像鱼钩上的诱饵,嗅得到香气,看不到危险。
“相机升级症”就像脚气,很难根治,只要钱包允许随时复发。最后,我到胶片摄影门诊部就诊了。现在好了,“相机升级症”再也没有复发。胶片摄影。不追求锐利,不追求像素,不追求升级,从此后踏踏实实过日子,高高兴兴拍照片。
注:本药方只适合把摄影当作生活的人服用。请职业摄影师、专业摄影师、极客摄影师到器材厂商处就诊。
阳光照在草地上。远处一个小孩子站着,在给她的妈妈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发。隔着草坪举起相机,对焦,我让草坪充满了大部分画面。风带着草子流浪,落在这土壤上,有的是过客,有的不走了。
几乎每一卷胶卷都有1、2张不小心按下的快门。有时候,在掏出的过程按下了快门,有时候还没掏出来。这也没啥,这本是摄影的一部分,要包容它,谁让我们街拍的喜欢上弦待发呢?看底片的时候吓一跳,不知何时拍的,一边是禁止停自行车,一边是停个法拉利,还有个吸烟人的身影。elmar 35即使拍虚了,也还是蛮有味道的。
用一辆小汽车,在雪地上写下:这冬季的乐谱。楼下的司机一定是知道我在看闲雪,他给我画了一个符合,又回到了原点。我迫不及待掏出相机,拍了一张。一张照片,装满了我冬季的诗行。
没时间,这并非是我不爱摄影。我很有摄影热情,器材买得起,背得动,用得开,爱得实。没时间,这并非我技术太差。我早已掌握曝光和构图,黄金分割,阳光16,顺光逆光,色彩反差。我背着器材旅行,拍摄美丽光线下的风景,然而却是梦中开的花朵。
花絮 问:你觉得自己为啥没时间摄影,给我一个理由。 路人甲:缺少专注力(坚持),有更"重要"的事儿做。 路人乙: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末上课,上下班开车,咋拍照?过了这两周,就有时间了。 路人丙:没啊,我不是没时间…我是没钱…简直是耗资事项。 路人丁:有家有业 白天上班 下班做家务 算不算 。 路人X:不是没时间,机器是铁的,太沉,拿不动。
站在后面,拍到的永远是背影。正前,侧方,有眼神的地方,永远都是街拍的风水宝地,这个逻辑的魅力深入人心,很多时候,召唤我按下快门的,就是一个眼神。
清洁工人从身边走过,我被他肩上的半圆形把手和手套吸引了。于是赶上一步,拍了一张。后来发现,焦点对到了一名警察身上。年底将至,扒手猖獗,警察大队忙起来了。
朦胧的睡眼在微风中睁开,上班迟到成了脑海里的雾霾。蹦蹦车在街道穿行,对面玻璃反射的阳光,打进小车棚。我把胶卷里仅有的一张半胶卷给用了。两个半张合在一起的感觉,就如同我坐在蹦蹦里的感觉,比一张完整的更深刻,说也奇怪。
为什么是徕卡不是禄来、不是玛米亚、不是索尼、不是佳能、不是尼康……,主要有5个答案。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相机还没坏,自己先坏了。看着一柜子的徕卡,赶紧健身,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