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好一脑子想拍的东西,一到路上就全不是那回事儿了,于是就开始扫街,见啥扫啥,这哪里是街拍,分明是抢劫。
抢劫也有失手的时候,这不,在桥下阴影时本能的增加了曝光,忽然自行车拦住了我,而“猎物”又突然出现,来不及调整光圈,凭手感把对焦拨杆移动到与底盖持平(此时约2米),拍下。可惜的曝光过了。抓到一只雪纳瑞。
白云、山川、身影、自己、美丽,这是我希望摄影最初的样子。起初在乎的是形,后来在乎的是意,最后是忘记自己。
什么激情到了最后,往往就是沉默,听说又有人要出光器材放弃摄影了,不回头。也许是看透了风景,无所谓拥有?就像春天的花儿,投入到大地的怀中。人的心一生游走,总有一份爱在不远处等着你。
对于摄影,我不用激情,而是用平静,尽管有时我也透支激情。其实,很多人要放弃摄影之前,都是征兆的,而当事人往往并不自知。甚至有些摄影从一开始的初心,就注定走不远、走不久。
征兆一:学习别人的摄影构图、用光。没有初心,会迷失自己,走不远,正所谓相爱就已注定要分手。
征兆二:出掉135,只玩中画福、大画福。画质是好了,但此时你已不再是发光的少年。失去初心,激情很快会耗尽,走不久。
如果以上两项都有了,那么恭喜你,快脱离摄影这片苦海了,解脱了。其实,能让摄影伴随一生的人,凤毛麟角。
一台旁轴相机,它不受世人追逐,却未曾止步,记录人间朝暮。懂的都懂,不懂解释也没用。
最近忽然大家都在讨论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的事情,很热闹,主要关注在“16万”、“是否纯钛”、“升值潜力”、“买钛合金是不是傻”等问题。也有朋友想听听我的看法。
作为拥有几台钛机身的刘坚老师一句:“我们又不是研究材料的,研究材质干啥”。给了我一个启发,可能我们过分专注于钛合金本身了,而徕卡的钛合金卖的明明是一种感受。感受,需要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心态、身处的境遇,以及徕卡推出的时间,多种玄学元素结合到一起。
越来越觉得科学的局限性很大,甚至片面。最近总能看到营养学家以科学的名义说:“米饭、馒头都是碳水,都是糖”。可是明明它们是不同的哦,手感不同,气味不同,嚼在嘴里的味道不同,吃到肚里的感受不同哦。科学,竟然完全忽略了我们的感受,似乎只有糖是客观存在的。
摄影器材测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科学家比较多。任何相机都是上来分析像素,镜头上来分析曲线。嘻嘻,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否认的,是科学的。但是,人的感受难道就不存在么?而实际上,相机的使用者天天接触的却不是那些科学,而是“视觉、触觉、感觉”,统称玄学。
关于这次的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我竟然没有感觉,没有好的感觉,没有坏的感觉,没一丝感觉,——也许,这本身也是一种感觉。但我对触摸过的每一台徕卡M都充满感觉,无论是手上的,还是出掉的……又是一种玄学。
蔡司镜头其实还是很好的,无论是佳能口、尼康口、蔡司口、华为口、小米口、徕卡口,都是超越原厂的存在。甚至在很多表现色彩的场景,比徕卡还要惊艳的。
但是,我为什么喜欢徕卡M镜头多过蔡司ZM呢?在跟红薯聊天时不约而同的提到,“徕卡最便宜的头也很出彩,蔡司的问题在于没有后期余地”。是的,就是这个原因了。“留有余地”,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哦。
徕卡镜头的色彩不会油腻,而是清新油润。不会给你油腻的感觉,蔡司刚好踩到油腻的边缘,稍微后期就会油腻,没有给你留太多后期余地。在转黑白方面,蔡司更是不如徕卡了。而其他镜头呢,要么余地留得过大,要么显得油腻……
我们这些顽固的街头摄影师啊,常年就拍那几个场景,就是街上的人嘛。我们对镜头的评价不需要到显示器上ab对比“不同镜头,同一个场景”,我们对比的是现实印象和显示器上的展示。与现实相比,哪个镜头油腻,哪个镜头恰到好处,哪个耐看,哪个容易逆烦,都是一目了然的。
整理背带的时候发现过去竟然收藏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背带,特别喜欢aa的背带。自己做过背带后,才知道aa用料好在哪里、用心在哪里,是其他牌子不可替代的。还翻出了最早自己做的一条背带,上面还印着iso50,而不是i50mm,这一晃很多年了。
是啊,再加上疫情三年,大家不约而同的凌空一句“老了”。是啊,时间对于人来说绝不是均匀刻度的尺子,忽然间,“青春”就被玻璃墙分割了,它已经被定格在哪里,可以从上看、下看、左右看。
我相信,疫情之后很多人都不一样了,至少我是不一样了。艾灸上瘾了,灸上一柱神阙穴,乎觉眉头舒展,心情平静,似乎闭着眼就可以翻看三年前的街头照片……
战地摄影师往往更接近战场,甚至唐.麦卡林往往都是敢在士兵前,提前到战场找好拍摄位置。看来啊,成为战地摄影师,没有点玩命的疯劲儿是真不行啊。
然而,接近战场的摄影师,并不接一定近真像。美国人已经成功的把越南战争的失败,转变为“摄影师引起民众的反战”,把美国塑造成了因为“良知”而自我醒悟的角色。
其实,我是不会相信,几张照片就导致美国停战这样的说法的。可是,唐.麦卡林信了,绝大多数多摄影师也信了。因为摄影师都希望那是真的,摄影师虽然疯狂,但也希望自己有种挽救世界的超能力。天真的摄影师,天真,是一种幸福。
去给小朋友买一台日本的单反吧。爸爸,你看课本上的单反,人家都有,赞么家咋没有啊。……难怪2013年日本单反在中国的销量爆发性能增长啊,原来广告都宣传到人家里了,而且是从小就植入了。我一直以为单反从2013年销量暴增,是因为从那时开始高iso的可用性提高了2档,以为是退休师傅多了,单反卖的好了。现在才明白,功劳都来自于这个深入植入的广告哦。也不知道日本单反协会给出了多少钱。这个封面不能换成速写画画么?甚至拿个放大镜、望远镜不行么?为什么单单选用的只有日本才生产的单反呢?你说它不是广告,我是不信的。
说也奇怪,抖音针对毒教材的视频,大多都是普通的学生家长,也有平时卖老鼠药的“走卒”,也有平时嬉皮笑脸的搞笑主播,都是是最普通的人民,有的还在卖青菜,有的还在还房贷,但面对这种大事大非时,几乎无一例外的第一时间站出来谴责。而那些有更多粉丝的大V,忽然集体失声。除了胡同里的的司马南等几个人,其他大V都不知道去哪了,“那些号称代表人民说话的人呢?”,很多大V我都取消关注了,转而狂为那些“屠狗辈”疯狂点赞。“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此言不虚啊。
总有人喜欢测评东西,有测评手机的,有测评汽车的,也有测评相机的。其实这些都是注定要被淘汰的玩意儿。而我发现,测评小学教材是未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哦!测评思想,那将是称为圣人之道哦。器材测评,呵呵,不过是玩的事儿,不要太认真。
我并不是盲目的排斥日本。你做广告是没问题的,只是这样隐蔽的植入小学课本封面实在是“用心良苦”的。人教社植入那么多日本文章,就没有积极的文章。日本抢注了《伤寒论》70%的中药方专利,你们怎么不告诉小学生呢?日本小学在教毛笔写汉字、打算盘,你们怎么不说呢?而你们却废除,哈哈,要照这样发展啊,不定哪天我们学竹算,也得向日本学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