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小学课本插图用王福春的摄影作品

    通常咱们的小学课本插图都是手绘的,是否可以考虑摄影的形式呢?特别是如今这个世代啊,摄影也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了。而国内非常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当数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

    这本书并没有明显的构图、用光等形式化的东西,但是对人物感情瞬间的把握那是一流的,超越一切形式化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这本是2006年11月份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版本,发行1000本,那个年代的质量、用心程度,非常好。虽然不是首版,但是质量是超越首版的。而且那个时代的出版社,还是挺讲究的。去年发现的那批库存才80元,今天意外的发现二手已经涨到300了,可见这个版本受到了大家的认同。好东西往往,都是很久以后才被发现。

  • 将来,我一定要出个竖排版的摄影杂志

    一条骂教材媚外,一条NBA半决赛

    刚留言,骂“人民教育出版社星条旗插图”媚外。然后,就点了它下面那条“NBA半决赛……”忽然间,有种莫名的窘迫,“美国职业篮球赛”在中国的热度比肩“小学教科书插图事件”,……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太对劲儿?

    我篮球打的不好,身高一般,毕竟NBA是长人运动,对于这样一个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突破的运动,我却能对NBA球员如数家真。等一下……既然篮球我只有仰视的份儿,还那么关注,是不是有点自取其辱?

    一个国家的孩子,如果都沉迷在一个注定仰视的赛事里,这背后会不会伤害自信心……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难道我不能关注下更能发挥自身特点的运动么?我不是民族主义,盲目排斥NBA,分明是清醒的排斥NBA。

    如果说星条旗进入教科书是媚外,那么NBA进入内心深处算不算媚外呢?经过内心反复思辩,我给自己贴了标签——“算”……囧

    竖排版更符合摄影杂志

    英文杂志适合横排版,他们的设计也是针对横排版,而我看横排版的中文摄影杂志,总能看到一种“抄袭”的味道。说不出为什么,对这种洋式中用的排版设计,总有种不那么自信的感觉。而中文古典书籍里的竖排版越看越流畅,毕竟几千年的基因记忆不是那么容易抹掉的。

    再看国内的摄影杂志版式设计,从来没有竖版的,从来没有!难道我们学欧美学得,都不知道汉字竖拍版更有气质么?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那都是我们几千年的习惯啊。特别是涉及书法、画作等艺术类,都使用竖排版的啊。1932年的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丰子恺先生绘的插图《开明国语课本》,艺术气质十足,竖排版很传神。说实话,头一次看到图文时,我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难道上辈子就用的这个课本么?

    国内摄影杂志能不能自信点,来个竖排版?既然“老师”自己丢掉了文化自信,那就从“学生”那里再拿回来。尽管,我不懂日文,但是其中的排版看着很符合摄影的气质。日文里很多就是中文,排版格式又都是从我们古代发展而来,相比较英文的横排版杂志,日文的竖排版,更显得具有艺术气质。我已经收集了很多日文摄影杂志,然后,默默的许下一个心愿,将来我出杂志,一定要出个竖排版的,把属于我们的东西拿回来。

  • Willy Ronis 维利·罗尼

    Willy Ronis 维利·罗尼

    非常喜欢维利·罗尼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生活化的自然气氛,这种艺术气质是可以跨越人种跨越国际的。他从来没有丑化过镜头下的人物,普通的劳动者也能拍出面对生活的欣喜。

    我很少买国内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或文集。因为绝大多数在我眼里都是“垃圾”,不是拍的照片垃圾,透过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摄影师本人就是个蠢才,要么是个木头,要么猥琐。迎合国外审丑心态遍地都是。

    而有灵气的摄影师根本出不了书,或者要自费出。那帮蠢才一本接一本的出,文章比掴脚步都臭,皇帝的新衣。出版业的问题早就有了,一潭死水,只是一小撮人的特权而已。这次人教版插图问题的爆发,只是冰山一角。出版业不改革,说啥都没用。

    (更多…)
  • 人教版课本插图可以找我画喔

    冒牌画家

    我其实是个画家,是个艺术家哇,因为我没有拜过名师,没有上过艺校,没有在国外得过将,没有国外机构购买我的画作。不得已才当了摄影师。

    人教版课本插图可以找我画,我的风格跟谁都不一样哦,不要钱,全免费。可能找不到类似我的风格哦。因为我没有老师,也没有学过,但是天生画家哇。冒牌画家也是画家啊,哇嘻嘻。

    摄影早已沦陷

    摄影阵地大概在2010年前后已经沦陷了。可以看看从那时开始,各个摄影奖项,是不是丑化国人,你可以搜到一大把。很多拍了国内伤疤到国外得奖的,然后回来炫耀,很扯淡的。i50mm坚持不拍丑化国人的照片哦。不过摄影的影响力很小的,摄影家基本都有了自己世界观了,小学生基本玩不到摄影的。

  • 徕卡街拍需要沟通么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礼貌本神

    抓拍看似粗鲁无理,却是抓住了“本神”。摆拍看似彬彬有礼,拍到的是“礼貌”。但是,有些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大叔,面对徕卡时往往礼貌就成了他的本神。

    这位“大叔”发现我的抓拍后,波澜不惊,既没有要求删除,也没有要求看看,而是摘下口罩自然的面对镜头说:“都是老大叔了”。然后他心里默念“这个迂腐的摄影师,姑且陪你玩玩”……

    清新大叔

    也许是那天阳光好,明而不烈,白云蓬蓬,空气中有一种清新的宁静。拍出来的“大叔”竟然也带有一股清新气。

    徕卡街拍

    文艺大叔往往不会拒绝徕卡街拍的,所谓“叔”味儿相投,所谓既见君子。所以啊,徕卡街拍需要沟通么,有些人完全不需要沟通的,只要举起徕卡,一切都不是难事了。这是玩单反微单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心情哦。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 摄影里,有时候加法也是减法

    康泰时 contax tvs iii

    做减法永远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主题,做减法也永远是摄影的主题,虽然说黑白更简单,但是有时加一位色彩,反而更能体现出“减”。就是这么神奇。

    我觉得色彩还是黑白,完全要由着自己的内心,而我用徕卡很少使用色彩。康泰时PS机,似乎更能看到色彩。机身本身,也带有一种看不见的气,会引导我们去看。也是那么神奇。

  • 买徕卡不是为了攀比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有人说:

    一个人要学会品摄影器材,养成对器材的独到的见解,就有了收获,甚至了解摄影了,更甚还能看到人生更高境界。然后才会看淡器材,减到一机一镜,从此快乐无忧。

    我觉得:

    玩相机,不能愁,如果因为玩发愁,岂不是很冤枉。买徕卡,只要自己觉得好就好,没有自我、迷乱内心的人才会玩攀比的。真的玩家,心中无价,至高境界。

  • 今儿是小满,摄影师要防脚气哦

    小满开始湿气重,要防止脚气了哦,特别是摄影师的脚,开启赤小豆、绿豆模式~

    leica summicron 50 f2 + leica m9
    leica summicron 50 f2 + leica m9
  • 像徕卡那样使用minox dcc 5.1微型相机

    举重若轻

    只要是“学来的摄影”,就不是你的摄影了。得有自己的摄影“觉悟”哦。就是拍出来,自己看着要“得劲儿”。这就是“内功”对摄影的重要性,而有了内功,就可以做到举重若轻了。是的,这个minox DCC 5.1就是一款这样的小旁轴相机哦。甚至相机本身的趣味性也会影响到模特,从而投射到照片里哦。

    minix dcc 5.1
    minix dcc 5.1

    可以戴着的徕卡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天天戴着徕卡M3逛,有时还是需要轻便放松,需要的不是“拍照”,而是“戴着”本身。既然搬不来一树花开,那就先拾起两三朵娉婷,风轻云淡,五月天。

    minox遇到徕卡

    徕卡收购了minox,他门有些光学产品是相似的,望远镜之类的。minox是生产间谍机出身的,对于快速抓拍和高性能微型镜头很拿手。这款minox dcc 5.1配备 minoctar 9mm镜头,可不是玩具哦。

    minix dcc 5.1
    minix dcc 5.1

    500万像素

    300万像素就已经满足一般电脑上看了。康泰时sl300r就是300万像素,实际成像不比号称千万像素的手机差哦。毕竟蔡司的镜头在那放着呢。打印7寸照片也毫无压力。徕卡的digilux2也才500万像素。minilux dcc 5.1 的500万像素还是够用的,尽管是从300万数码差值的。打印也是足够了。

    minox dcc 5.1

    像徕卡那样使用minox

    (更多…)
  • 五米开外镜头瞄

    leica m4 + m21 3.4 super angulon

    二路到站三路倒,

    五米开外镜头瞄。

    七通电话催开会,

    一塌糊涂车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