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徕卡拍的吗?

leica m2 + summicron 50 f2 虎爪

自古作家多清贫,越是孤注一掷追求作品完美的作家,往往越忽略营销和推广,所以很多好作品啊,都没有公之于众。像薇薇安迈尔那样的摄影师,没被发现的还很多。对于咱这样的的自然派摄影师,作品当然希望展示出来啦,知道的人多一些自然好啦,至于是不是好作品嘛,嘻嘻&……

不过话说回来,在资本主义阵营的摄影师很会经营,作品销售的盈余能够返回头补贴作品创作的开销,确实是个好的良性循环。这点咱们这里确实弱很多,好的摄影师往往赚不到钱,观众更多的还处于消费看得见的器材水平,在精神层面确实没什么追求,对于无形的消费,可能更多的还是在追求一些什么lv啦,什么牌子的车了……总之,都是这些用来遮掩精神匮乏的东西,嘻嘻,奢侈品诞生的目的,就是干这个的哦,嘻嘻嘻,似乎,徕卡也成奢侈品了,这又怎么解释……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徕卡拍的吗?

十几年的白金汉,如今是黑铁汉

leica m2 + noctilux 50 1.2 + agfa rpx25

有朋友让我推荐一下通勤的摄影包。毕竟上班族玩摄影,包是少不了的。通勤包通常来说不能太花哨、也不能太内敛小巧,除了相机,里面还有笔记本或者pad,几部手机,工牌之类的。

至于我来说,还要放一件薄薄的速干外套,因为地铁空调实在太冷了。所以,aa小型包现在属于周末放松时用。而我这个白金汉用了十来年了,已经不那么白了,黑了,它现在是黑铁汉。

相机不是狗,也不是人

leica mp + summicron 50 f2

到底什么相机适合我呢?我觉得你还真得全都试一试,因为相机这东西是可以随时随地换的,这个牌子不适合了就换另一个牌子,单反不适合了就换一换旁轴,总之,多试一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像收养的狗狗,不跟你相处半年,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的,而等你发现时,已经很难出手了……,而相机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说狗的一年是人的六年,它的时间比我们快6倍,所以还是要珍惜陪伴它的时间。而对于相机,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特别是徕卡相机和镜头,似乎没有时间的问题,甚至它的年纪比你我都大,也没啥好珍惜的,用就完了,哪那么容易坏,相机不过是机器,也不是人,需要珍惜的是我们的感受。

人工智能会替代摄影师么?

人工智能生成照片,摄影师会不会被取代呢?我觉得这问题没有多少意义。其实从很早之前到现在呀,很多人不就是套公式拍照么,拍的不就像机器拍的么。不管有没有人工智能,摄影师的问题一直都在:如何拍的像个“人”拍的,嘻嘻嘻

反正我觉得,只要是能讲出来的标准,人能模仿的,人工智能都可以做到,特别是技术党哈哈哈。而咱这种无规则拍照,甚至胶片上的水渍都肆无忌惮的,是机器模仿不出来的哇。一个自在散漫的“非著名摄影师”,而不是严格规范的“著名摄影师”,怎么会担心被机器替代呢?嘻嘻嘻。

leica m2 + summicron 50 f2

当街头摄影遇到肖像权

leica mp + summicron 50 f2

这年头越来越强调个人了,越来越注重保护隐私了,似乎街头摄影师偷拍就好像偷了谁的财产。其实呀,“肖像权”不过是个画大饼,绝大多数人的肖像根本无法兑现。大众不过是糊涂蛋而已,一位肖像权就是一张彩票,没准哪天兑现呢?真当自己的肖像很值钱么?no,no,肖像权就好比“私有制”,是保护真正“拥有者”的的。我等芸芸众生不过是路边的花花草草而已,路边的花花草草也跟着摇旗呐喊“要保护隐私!我要肖像权”是不是很好笑呢?可是很多人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哦。哈哈哈哈哈。

街头面孔摄影师

leica summicron 50 f2 + fomapan

喜欢在大都市里戴口罩的感觉,谁都不认识谁,某种程度上彼此都很自由。当然这也是一种不真实,做真实的摄影,真实的生活,还需要展示面孔。但拍面孔也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通过面孔去了解世人,去感悟自己,因为最终你也不知道那些面孔如今在哪。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弗兰克·霍瓦特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看就会爱上了他的作品

看弗兰克·霍瓦特 Frank Horvat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放松而又疏朗的感觉。无论是商业作品,还是街头作品,都散发着一种欣喜和乐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依靠干净的背景、讲究的环境而搭建的,而是捕捉到了人物闪亮的某个瞬间。他不像其他摄影师那样拍的令人惊奇,也不像有些摄影师那样拍的严肃,简单的说,一看就会爱上他的作品。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不好定义的摄影师

通过一两句话,或者一篇文章就介绍Frank Horvat,我觉得是很难的,因为它是时尚摄影师,同时在街头摄影领域也很有造诣,同时又因为拍摄夜店女郎而闻名。有时候摄影师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自己。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长寿的黑白摄影师

通常来说喜欢黑白摄影的人都有些极端,要么是看不开的极端,要么一切都看开的极端,对于后者,往往是个长寿的摄影师。Frank Horvat拍摄了大量黑白照片,同时也拍摄了很多彩色照片。但从他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的更多还是“看开”,没有过分的执拗感,都是自然中散发着一种乐观的恬淡。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吧。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手持徕卡怎能不自拍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哇。也应该是个很自恋的人哇,手持徕卡没少自拍哦。轻松写意,原来意大利人也喜欢徕卡哇。

目测他的器材有:
徕卡m2+summicron 50 f2 +外置取景器
徕卡m3 + summicron 50 f2
黑漆徕卡m2 + summicron 50 f2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大师与徕卡之 Frank Horvat

我拍过“强盛电动车”《狂飙》

最近有个对国产电视剧特别挑剔的哥们,推荐我看《狂飙》。嘿还别说,拍的尺度还挺大的。随手一翻,嘿……,竟然我也拍过“狂飙”,还是“强胜”的嘞。

leica m2 + noctilux 50 1.2 asph

从《狂飙》高启强到摄影高反差

高启强是这个电视剧的主要人物,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反派,为什么额?安欣反而不怎么受关注。因为大众啊,还是喜欢高反差,高启强也叫高反差,从卖鱼的到地方一霸,大家还是喜欢高反差啊。

街头摄影师是群什么人?

leica m2 + summicron 50 f2

疫情渐渐过去了,这让所有“有身份”的人,也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那么街头摄影师是群什么样的人呢?程序员把代码转化成软件,作家把意识转化成文字,街头摄影师转化的是什么呢?

精英不是街头摄影师

我看了很多历史上的著名街头摄影师,多数都有些痴顽,哪怕是严肃的摄影师,也不是机智聪明之人,更不是精明算计之人。因为街头摄影是一件很耗时又不会立竿见影的事情,甚至需要摄影师的“后知后觉”,反射弧比常人长。把照片讲成故事,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年,机智之人的思维速度很快,他们是无法忍受这种“拖延”的。

教育家不是街头摄影师

很多摄影评论家、教育家,对摄影的知识储备远远大于真正的街头摄影师,可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街头摄影师呢?原因也在于他们太精明了,面对很多街头“无意义”的照片,无法令当时的他们理解。他们都太精英了,无法适应这种缓慢的摄影节奏。他们硬要把街头摄影的价值套到他们熟悉的“构图”、“曝光”、“张力”这种框架来评论。

昙花一现的伶俐跨界摄影师

也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商业摄影师,拍出令人称赞的街头摄影,也有很多普通人用手机也可以拍出惊艳眼球的作品。但是,没多久,他们往往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原始身份”,甚至不再“街头摄影”了。街头摄影这东西,哪怕是小孩子,也可以的,拍了一阵子漂亮的街头照片后,说一句“哎,街头摄影,不过如此”,然后伶俐的跨界摄影师,又去征服其他“更有挑战”的兴趣爱好去了。

为啥国内很少有街头摄影师

国人其实都很聪明,面对这种重复拍无聊路人的事儿,不但朋友家人会质疑你,连自己也会质疑自己吧。用那么贵的胶片拍不认识的人,又没人看,是不是有病,哈哈哈,一般人确实想不通的。拍那么多不值一提的照片有意义么?

陈皮,老照片

在中药里有那么一位叫陈皮,是不值一提的橘子皮,放起来,却是越老越有价值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多数人啊,都有一些寒湿,喝点陈皮还是很对症的。陈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且常用的药材。它多少有些像街头摄影,摄影师把这种“不值一提”转化成了不可或缺。尽管有人说“街头摄影,可有可无哦”,这么说就强词夺理了,因为他也会说“王朔的小说,可有可无哦”。这取决于你的世界观喽。现如今啊,很多人哪怕是出于装饰,也会在书架上放本街头摄影,这叫文化喽。

街头是距离的风景

近距离是无法感受到时间的,因为街头没有让我们感受到的落差,而拖上一些时日这个距离就会产生能量,特别是遇到重大“拐点”,好比遇瀑布的落差,给人一种距离的风景。很多摄影师拍了就着急让别人承认,这不是他的错,而是太聪敏了。此时,你该拍着闹门说一声“啊,原来如此!”。

街头摄影师这群笨蛋

说街头摄影师笨,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总是抱着布列松,然后认为自己的照片早晚会被人看到,可是那时候往往他们已经老朽,甚至当年用心拍摄的照片,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所以啊,聪明人还是不要做街头摄影师的为好。街头摄影师,这群笨蛋,根本反应不过来,就这样每天拍着,乐着,直到变老。但也承认,这群笨蛋能一直拍下来,内心一定有一种优秀的令人敬畏的资质。

拍一张街头摄影不难,拍一本也不难,难的是能拍一辈子。不要说未来会不会有价值这样的话,即便不去拍,人这一生又能做几件“那么有价值”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