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喷徕卡会获得更多点赞?

leicavit +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400

喷子到处有,堪比一年多

很多喷徕卡的文章经常被传阅。甚至有些专业喷子还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哇哈哈。既然存在,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哦。

聊性价比的视频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聊干货的。b站很多up主,一屋子巨贵的hifi产品,讲的也很有逻辑,结果点击量非常可怜。而分享100元耳机选购的视频,都是几十万点击量。哈哈哈哈,一条线材无用论可以迅速获得认同。聊豆瓣神机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徕卡。

相反,喷徕卡往往会获得大量的点赞。看别人大把花钱买徕卡,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为了一层喷漆花那么多钱买,智商税。手动对焦那么贵,智商税。连拍那么慢,智商税。反正你们这些买徕卡的就是有钱不会拍照。哈哈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这句出自《道德经》的话i50mm是这么曲解的:全世界都认为是好东西的,往往不是好东西。嘻嘻嘻嘻嘻。典型的小众心态,记得曾经有位领导,智勇双全,他说往往当下热播的剧他都不看,因为那是给大众看的。难道这句话,不知不觉植入了i50mm的脑子里……

徕卡被喷了几十年吧,也没见谁把价格喷下来呀。但是靠着喷徕卡,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喷子。而且要想成为大众认可的人,往往不喷徕卡两句,就会得罪观众的哦。例如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就时不时的贬低一下徕卡,甚至把蔡司zm说的超越了徕卡,把徕卡m8说的一文不值。啊哈哈哈,i50mm是“见多识广”的,能看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哟。毕竟要想提高书的销量,踩一踩徕卡是会收到更多点赞的嘛。嘻嘻

自得其乐

玩胶片的人也是被喷的象,啊哈哈哈。很多玩数码的,可以用各种数据证明你们玩胶片的就是智商税。哪怕是坚持用胶片拍电影的诺兰,也是被喷的对象,嘚瑟。哈哈哈。就连一次成像的拍立得都还活的挺顽强,总有那么一拨人乐此不疲。

小众优越感

但是,小众并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哦。之所以成为小众,一定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哦。比如磁带随身听机械故障、皮带老化、磁带录音质量不佳等等。徕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价格太高了,这是其成为小众的主要原因,哇哈哈。

也许,“小众优越感”往往来自战胜糟糕一面的喜悦吧。黑胶唱片麻烦,但是你会调节唱针了。磁带录音不佳,但是你用卡座自己录音啦。徕卡贵,但是你赚钱啦……。喷我们智商税,但是我们自找的啦~😳。人要是不跟自己较较劲儿,跟吃饱就睡的……

植田正治 小传记

植田正治 小传记

有时候在想,如果现代设计的趋势是追求简约,那么摄影画面是否也可以拍的简约呢?乔布斯当年的广告直接用白色背景,开创了简约背景视频的先河。以至于如今的访谈类节目也都开始用单色背景。现代人对简约的需求是史无前例的。

植田正治《 小传记》,让人不断在脑海中闪现两个字“简约”。工业化带来了包豪斯设计风格的迅速崛起。i50mm猜测,植田正治作为老一代日本摄影师,一定是受到了这种工业风格的启发。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这种简约风格也逐渐被人接受。对摄影的理解是真的需要社会背景的哦,到了哪个阶段,自然就能看懂了。嘻嘻。是谁说过,简约不是少,而是去掉多余。

植田正治 小传记
植田正治 小传记
植田正治 小传记
继续阅读植田正治 小传记

老版本福伦达l39转徕卡m转接环的问题

大概十年前市场上仅次于徕卡精度的l39转徕卡m转接环是福伦达的,当时花了1200买的全新。那时候以为全新的接环比老旧露铜的徕卡好,囧。福伦达当时有很多l39卡口镜头,其中名气最大当数15mm 4.5 v1 l39口,超小巧的超广角。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转接徕卡后这枚镜头的光圈红点宁不到中间,起初以为是转接环精度不够,后来才知道,那个镜头转到m上都那样,正常。

但是很快就把那个福伦达vm转接环出掉了,因为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有些l39口的徕卡elmar 50mm、35mm镜头那个对焦锁会被接环挡住。所以购买福伦达老版本的转接环最好带镜头试一试,毕竟人家是给自家镜头设计的,不会考虑徕卡那么多老镜头的对焦指柄哦。据说福伦达的l39接环二手价格大概四五百了,一般情况下,转接elmar多的化,是不建议上的。

要是追求极致肯定是原厂接环,哪怕是旧的,原厂多数屁股都露铜,很顺滑,不会卡在机身或者镜头上拧不下来。别小看这个环,曾经有个国产牌子货用钢做的接环,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用钢做转接环,很容易卡在机身或者镜头上。哈哈哈,目前国产转接环的精度已经上来了,只是材质多数用铝,好加工,所以要便宜很多。但是精度还是难把握,就算原厂接环,也有一些对焦不准的。要保持心态,哈哈哈。

徕卡m胶片相机计数器应该从几开始?

徕卡mp计数器归零指针指到-2

话说,昨天看到有人问徕卡m3的计数器为什么归零后指针不是指到0,而是差2格。对于这个习以为常的现象还真没仔细琢磨,任何事情你一细琢磨,嘿还真趣味无穷。而且顺藤摸瓜,还引出了Levinson的省卷大法,36张的胶卷,拍出了42.5张,足足省出六张,真是高手啊。

徕卡计数器的历史

相机计数器的历史也挺有意思的,起初大画幅无需计数器,一次拍一张。之后是机械时代,之后是电子时代,现在是数码时代。徕卡m胶片相机是机械时代的代表,计数器也保持了机械结构,从徕卡m3到m7和mp胶片机都是机械计数器。而数码m机都是数码计数器了,起初的m8甚至在机顶保留了一个剩余张数的正圆液晶显示屏,之后就取消了,因为存储卡越来越大,计数已经没有意义了。

计数器归零

电子计数器归零很简单,一个电位器触发开关就可以归零,有一位自己diy相机的哥们给我展示过哈哈哈,淘宝一大堆。而数码相机的计数器归零不归零没有意义,存储卡够大就行。机械计数器归零,那就有意思了,需要机械部件的精密配合。

徕卡螺口机和m2的计数器归零是需要手动的,徕卡m3开始加入了自动归零计数器。当拔出卷片轴后,计数器会立即归零。这种归零方案应该算半自动,因为必须要拔掉卷片轴才行。一般m3拔卷片轴的动作是在下次装卷时才进行的,因为你必须拔出来,把新交卷的片头,塞到卷片轴里。

后期,徕卡为m3开发的快速上卷器,可以不拔出卷片轴上卷。虽然这样可以提高上卷速度,但是,那样也就无法触发计数器归零了。所以,使用快速上卷器,要么选择不看计数器,要么要记得上卷前先拔一下,不用全拔出来,咔,能听到计数器归零的声音就行。

leica m4、m4-2、m4p、m5、m6、m7、mp的卷片轴固定在机身上了,并且加入了弹簧结构,只要你打开底盖,计数器会迅速归零。这样才算得上全自动哇。这种设计在徕卡胶片机上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归零指针没有指到0?

咱们口口声声说计数器归零,可是为什么每次上卷指针指到的不是0。这是因为翻译引起的歧义,咱们习惯把回到原点叫“归零”,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叫的,哈哈。正确一些的叫法,应该叫“重置”吧。所以此“归零”非彼“归0”哦。那又为什么归零后要指向-2呢?

徕卡m胶片机应该从第几张开始计数?

当我们把底片塞入机身后,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外面暴露的底片是无法用了,中间这张是要过掉的,需要一次过片,计数器从-2变成-1。而下一张有一段裸露在外面,再过一次片,计数器从-1来到了0。所以通常来说,如果装卷后,立即盖盖,然后进行拍摄,那么经过2次过片,计数器指到0,就可以正常拍照了。

下一张有一小段是暴露在外的

但是,上面的方法是i50mm个人的习惯,不是正规的装卷方法。正规的装卷方法是,过一次片后再盖盖。在你把底片塞入机身后,不能急着盖盖,而是要眼睛看着过一次片,第一次过片运转正常,再盖盖。这种方式,就必须从数字1开始计数了。

Levinson的偷胶卷大法

Levinson胶卷片头

而Levinson的方法更厉害,他最多可以把36张的胶卷,拍出42.5张,相当于拍6卷送一卷呀。那么他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他自己揭秘啦:

如果是双拨m3,那么装卷前先拨一次,然后再装卷,等装卷后再拨第二次,这样可以减少片头的浪费。照葫芦画瓢,leica m4、m4-2、m4p、m5、m6、m7、mp都可以这样,装卷前把过片扳手拨一半,然后再上卷。这样装卷后第一次过片就剩出不少底片啦,哈哈哈。当然,m3是最省卷的,因为m3的卷片轴只需要咬住片头就行,这里也省了不少胶卷。

不过终极的省卷方法是把装卷过程放倒暗袋里进行。先让快门处于上弦状态,然后把胶卷和相机塞到暗袋里,然后在黑暗中,盲操安装胶卷,盖上底盖。这样从暗袋里出来的底片,可以直接拍照了,-2就是第一张,哈哈哈哈哈哈。

偷来的胶卷做什么用呢?

用来对镜自拍哇,这样 可以记录下使用的什么镜头、机身,啦。哈哈。而且长期这样节俭,可以省不少胶卷钱和冲扫费用呀。毕竟冲洗店是按卷收费的,不是按张收费的,哈哈哈哈。高,实在是高。

不过,严肃的摄影师还是要规规矩矩从1计数,因为前面偷来的底片都是在理想情况下做到的,因为底片再生产过程中、装卷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暗盒里的底片头那节是未曝光的。也许你装卷时稍不注意就拉出多了。

kodak 400 ultramax

有了徕卡M9P,爱普生R-D1S还有必要留吗?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Henry Han:有了M9P,爱普生R-D1S还有必要留吗?有人想要[呲牙]

i50mm:那个也会涨价,毕竟ccd绝迹了。ccd好还是cmos好,争论很久了,可是还是有人玩ccd,甚至ccd的卡片机都有一拨人玩的不亦乐乎。

Henry Han:我挂出来,最近询问的人太多,有人还直接拍了。绝版了,不出不出不出![呲牙]色彩很有味道。我手上只有三台,爱普生rd-1,M9P和富士S5,都是CCD,而且像素都不高。

i50mm:是呀,提高iso的情况下cmos比ccd那绝对是压倒性优势。cmos的像素数量也是压倒性优势。但是在阳光下ccd的独特质感确实有种解渴的感觉,这就够了。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后记:

后来想想,不单器材没必要追求全能,摄影本身也无需面面俱到。一个面面俱到的摄影师往往是个平庸的摄影师,嘻嘻。更何况我们玩家呢?难道天黑了非得摄影么?反正我是不知道夜里有什么好拍的。

话说又到了一年一冲电的时候了,箱子里那些被时代淘汰的cd、md、磁带机、mp3和ipod都该冲下电了。嘿,一台ipod classic电池鼓了~囧,难道要半年一冲么。其中一台20岁的老硬盘机电池依然健康,插上耳机听一耳朵,哇,哪怕是20年前的128k的mp3文件也比手机的无损好听哦。ipod还没出来的时候,mp3也是拼音质的哦,很多前ipod时代的mp3音质比同时代的cd都好听哦。这不跟相机类似么?像素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是低像素时代精心打造的机器往往一样会给人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哦。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爱普生r-d1s为什么像胶片?

首先,很多人扫描胶片就用的爱普生扫描仪嘛,有类似的色彩倾向是正常的。另外ccd拍摄的颜色就是多一些戏剧性。另外跟镜头有直接关系。其实Henry Han发来的很多照片是看不到胶片味道的。上面的都是接徕卡35mm 3.5、50mm f2等镜头拍的。下面放一些其他非徕卡镜头拍的照片。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Henry Han的爱普生R-D1S

在这些镜头转接确实少了一些“德味”,无论是爱普生R-D1S、还是徕卡m8、m9,转接一些其他镜头也会少一些“德味”。哈哈哈,反正我觉得颜色怪怪的。所以也不要完全迷信ccd,跟镜头也有关系啦。

《写狂老人日记 嘘 》荒木经惟

如果所有摄影器材都达到了顶级水准,那么测评是不是已经失去了价值?显然是的,其实无需达到顶级水准,哪怕达到了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或超出一点点,那么测评就失去了普遍意义。

翻看从2000年到2020年这二十年的摄影器材测评、耳机测评,都有一个共同点,测评不过是网站小编们的文字工作,看测评也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娱乐项目而已,不值得太当真。

那么,摄影又何尝不是呢?看荒木经惟《写狂老人日记 嘘》,又何必太当真呢?又何尝不是娱乐呢?荒木其实就是在说:摄影师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哇,不过是一种娱乐哇。其实想想也对,摄影又不是科研,没有数学意义上的正确和错误哦。那么多爱较真的人,不如去搞科研,比搞摄影有成就感哇,哈哈哈哈哈。

继续阅读《写狂老人日记 嘘 》荒木经惟

走,戴上耳机和徕卡,街头摄影去

感受声音的力量

据说小孩子的耳朵可以听到极高频,长大了就不行了。记得刚上学那时候经常捡老师丢掉的粉笔头到家里墙上瞎画,有一次粉笔头划出来尖锐的“斯”声,心头一颤,直接摔了个跟头,至今记忆犹新……,可是后来再也没听到过,应该是耳朵已经接收不到那种极高频了。可见,声音的力量有多大,足以击倒一个小孩,😁

穿越时空的声音效应

leica m8 + summicron 35 f2 v4 七枚玉 2012.6

那天翻出了一个古老的sony mp3,充上电,点下播放键,一首十几年前暂停的《小小虫》响了起来。似乎瞬间被拉回了十几年前那个听mp3的年代。那时候时间过的很慢,似乎永远都用不完,什么都可以慢慢来。忽然感觉流行音乐自身的时代烙印是每个人都逃不了的,只要你曾经有过听歌的年纪,它就成为了你回忆的一部分,等年纪大了再听到自己年轻时的歌,那种感动不是来自声音,而是穿越声音的效应。

耳机是声音的外形

有那么一代人,是从walkman的平头塞子开始的,然后到森海赛尔px100小头戴,然后到ipod的耳机。那时候的街头摄影,几乎大街上9成的人耳朵里都挂着两条线。现在都是蓝牙时代了,谁说街头摄影是无意义的,哪怕是胡乱拍,都有时代的烙印哦。相机就可以记录声音的外形哦。

耳机世界里的徕卡

b&o form2耳机是从1985年开始生产了30多年的耳机,外形一直没变过,这种经典的设计来自丹麦设计师Steve McGugan。这种简约简单的设计,真可谓是耳机世界里的徕卡。简约的设计并不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设计的未来。原研哉《日本的设计》中说的,由于一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追求人人平等的时代,更具亲和力的简约设计开始替代复杂的装饰性花纹成为主流,看看我们的桌子和椅子就明白了,简约设计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啦。

b&o曾经在90年代后期准备停产form2,但是乔布斯认为这货配ipod非常好,于是就继续生产了,延续了经典,可惜的是由于手机取消了3.5接口,有线耳机已经不再是主流了,form2也于2018年停产了。

器材党也要吃元宵

元宵节要吃元宵啦,看到有人自己动搓元宵很是羡慕呀,这东西做起来比饺子要难哦。于是从饿了么app想买一些速冻的。可惜找到的都是汤圆,话说作为北方人过去都是吃元宵,汤圆虽然不容易糊,但是少了点儿时的味道。

从小都是听着马三立相声长大的,相声《吃元宵》里面孔子带着徒弟们蹭汤喝的桥段记忆犹新。小时候家里吃的都是这种石磨元宵,江米面,皮儿粘馅儿甜,汤里飘出桂花香。

饿了么app上面找不到传统北方“元宵”,难道要到店里面去买么?器材党的搜索精神还是有的,于是去京东看看,嘿,发现稻香村石磨元宵了,哈哈,赶紧下单。另外又带了两包宁波汤圆,据说是最有名的南方汤圆,嘻嘻。

子曰,南北通吃也~

徕卡m8的线框是全画幅对应的焦距么?

由于徕卡m8的ccd不是全画幅的,是aps-h画幅,镜头的成像范围比全画幅缩小啦。所以取景器线框也需要做出调整,徕卡m8的线框对应全画幅的关系是这样的:

28mm镜头对应37mm线框。

90mm镜头对应120mm线框。

50mm镜头对应66mm线框。

75mm镜头对应100mm线框。

24mm镜头对应32mm线框。

35mm线框对应47mm线框。

leica m8 + summicron 35mm f2 v4七枚玉 2012.5

徕卡摄影师都戴劳力士么?

据说很多玩徕卡的摄影师,都爱戴劳力士。可是i50mm除了过去考试用的电子表外,其他手表就不懂了。最后一次买手表是受到kenrockwell影响,买了块瑞士国铁Mondaine

嘿,当时在他的网站上看到这个表设计确实好,非常符合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应该算典型的包豪斯风格,也曾经被早年乔布斯选来作为iphone的icon使用,可见其设计之经典。

可惜的是,表带没几个月就被我的汗水浸的很难看,于是自己做了个表带。更可惜的是,曾经不小心摔过几次,续航已经不行了,有时候隔夜就停了。所以现在偶尔戴下,主要是欣赏下表盘设计……,时间懒得对准啦……

所以感觉作为摄影师,可能确实不适合带手表,哈哈。因为摄影师身上的零件太多了,又是uv又是胶卷,要么就是电池啥的。普通手表掉地上也无所谓,电子表还有三防的。幸亏没有买劳力士呀,不然早摔坏了ˊ_>ˋ当然,主要是因为劳力士太贵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