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福伦达、蔡司镜头到底区别有多大

leica 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量变引起质变

多数情况下通过photoshop可以把其他镜头拍的照片修正,让其接近徕卡的味道。如果vm镜头ps一张要3分钟,zmps一张需要1分钟,那么徕卡只需要2秒钟。自己也要美化一下才更像自己嘛。

对于拍摄量少的人和压根不在乎“徕卡味”的人来说,2分钟的时差没啥了不起。但是长期大量拍摄的街头摄影就不一样了,动不动就上百张,上千张的处理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感受,一张3分钟,一百张就是300分钟,这样积累下来为了追求“徕卡味道”还是挺耗时间的。

leica 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算笔时间帐

一张照片节省2分钟,15张就是半小时,30张就是一小时了,300张那可是要节省10小时了。数码街头摄影,随便一拍就是300张的量。真正的摄影师不需要ab对比vm、zm、m的细微区别,按照自己这样的大量拍摄节奏下来,能明显的感受到徕卡镜头需要后期时间少。要达到接近徕卡镜头味道,那就得在vm、zm的片子上花几倍时间。被徕卡味道宠坏了,在用vm、zm会不适应。

蔡司zm镜头的优点

i50mm自己,使用蔡司zm拍照,彩色都是直出,它榨干了你ccd的所有色彩潜力,它不会给你留下太多ps空间,你稍微调调都可能造成不自然。属于天生丽质,不需要整容的风格。但是zm转成黑白,就会比徕卡少一些中间灰。所以zm属于好看,但缺乏挖掘潜力的选手。zm镜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为色彩倾斜。

福伦达vm镜头的优点

vm镜头通常被人称为傻白甜。都说vm头傻锐傻锐的,因为vm镜头对边缘反差强化确实很高,甚至高过了,这种强化边缘锐度的风格容易损失细节的。所以徕卡镜头都不是那种刀劈的锐利,而是用细腻去推出一种锐。所以说vm锐的有点过了,没细节了,有点傻了。

抢镜洪真英的双马尾

vm镜头的色彩给你的意外非常多,反差低的时候色彩过于苍白,反差高的时候又容易过于艳丽。散景里的有些颜色会发生偏色,偏的没有规律,有人叫“脏”。vm转成黑白也跟zm一样,潜力一般。当然vm充分发挥了自己没有偶像包袱的优点,制造了专门拍黑白点sc单层镀膜镜头vm35 1.4,另外早期的vm 50 1.1黑白也不错。只是福伦达发现,只有老烧喜欢黑白,而老烧的人数太少,于是后面越来越强调色彩了。对色彩那是放开了浪,就像抢镜洪真英的双马尾小姐姐。本来,给蔡司zm做伴舞的,如今风头浪过了蔡司zm。

淡然处之

当然,估计又得罪不少福伦啊vm、蔡司zm的用户。明明在人家眼里,vm、zm镜头很可爱呀,很精彩呀。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们徕卡这种深沉的怪蜀黍哦。哈哈哈,所以呢,也不会得罪人,嘻嘻嘻。当然了,胶卷本身风格非常多,再加上宽容度很好,可以冲淡zm、vm很多特性。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为什么老男人喜欢徕卡,年轻人喜欢傻瓜

因为已经开始不再那么对女人感兴趣了。然后开始抽烟、喝酒、鼓捣徕卡、音响啦等等容易沉迷的的东西啦。哇哈哈。而年轻人喜欢玩各种傻瓜相机,因为年轻人乐意当爱情的“傻瓜”,哇哈哈。

leica m9 + summicron 35 2a

“苦”是生活的主旋律

无论啤酒还是白酒,都不是以取悦口感为目的的,但却更容易上瘾。说也奇怪,这世上很多东西都有相似的规律,比如音乐里的古典,相机里的徕卡,都不是以取悦为目的的。

“甜”才是插曲

而那些以“甜”为诱饵的都是短暂的愉悦,更容易腻,多了甚至有害。不拒绝甜,但不能沉溺于甜,也许这才是应该对甜的态度吧。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偶尔拍一拍甜照是不错的,多了就腻烦了。

童年

看着很多摄影新手急不可耐的想拍一些甜美照片,就像看到了小孩子等待棒棒糖的急促心情,难得,可爱,短暂的像个童年。

为什么徕卡的黑漆版本那么少,而且发布很晚?

听朋友说徕卡要发布黑漆m10p了,他等了几年了。徕卡发布有个规律,都是一个型号先发布银色、黑铬、灰色,最后再发布黑漆版本。为什么都是这个顺序呢?

很多人就是喜欢黑漆,新型号出来却买不到黑漆版本,只能等几年,是徕卡不想赚钱么?很显然不是。

黑漆的生产速度比银色的要慢得多。看来徕卡还是很有经验的,分开发布,就可以不积压银色和黑铬,最后用黑漆压轴,也不至于造成黑漆突然供货不足。销售上不积压产品,资金周转效率更高。徕卡这么多年的经验还是值得学习的。

历史上徕卡的黑漆版本是比银色的稍微贵一点点的,生产效率低,人工参与度高,产量也上不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徕卡的黑漆版本那么少啦。其实不但徕卡是这样,佳能7旁轴、尼康s旁轴、康泰时t的黑漆版本、美能达tc1等,都是黑漆比原色少的。

徕卡玄学之——uv镜背后的哲学

徕卡老uv

原来现代uv也是延续的徕卡基因

20世纪20年代,徕卡诞生的那个时代,135胶卷对紫外线非常敏感哦,紫外线会让远处的风景模糊起雾,那个时候徕卡给镜头配备了一块卡在镜头前面的uv镜。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几乎所有后来的120、135相机都会给uv镜流出空间。

徕卡e39、a36镜头滤镜口径背后的玄学

徕卡老uv

回到一百年前,徕卡设计镜头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个问题,要过滤掉短于360纳米的紫外线最符合徕卡的审美,于是镜头前口设计成a36的uv口径,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时期的uv会刻上a36的标志啦。

后续由于胶卷的变化,和徕卡镜头设计的变化,徕卡决定要过滤掉短于390纳米的紫外线,于是采用了e39口径的镜头设计,从那之后的镜头主要是用39mm口径啦。呵呵,厉害吧,a36,e39,都是有玄学的哦。

当然了,再往后胶卷都提升了抗紫外线能力,徕卡镜头也提高了抗紫外线能力。那些初期的玄学就被人遗忘了,也很少有人去思考啦。如今的uv主要还是起到防护作用了。至今几乎很少人知道a36和e39的来源了。当然了i50mm知道啦,哇哈哈。

徕卡老uv

uv的防尘防护作用

现代uv主要还是用来做防护啦。天芬家是给电影头做滤镜起家的,由于电影头太贵了,天芬家的uv都是两片玻璃粘合的,就像防弹玻璃,摔碎了不容易摔出渣,而是裂出纹理,这样不至于伤到镜头。实际上徕卡的镜头uv也是双层粘合防爆哦。

国产品牌镜头纸

眼镜清洗小妙招,用自来水开大,在水下用眼镜布冲洗,在把水开小,将眼镜立放,从自来水柱下从右至左平移,这样水柱子就会带走水珠子啦,然后攥掉眼镜布里的水分,用眼镜布洗掉眼镜边框上的残留水珠子。

不过呢,由于自来水没有那么方便,随身带个眼镜纸还是有必要的嘛。最近发现国产品牌的眼镜纸很便宜20多元300片,比蔡司镜头纸的要便宜好几倍啊,蔡司多200片都要130多元,特别是这个时期要经常对手机消毒。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月牙版

真以为自己是被照片吸引才去拍照的么?不,是器材!

L1308226

有朋友问富士月光机和理光gr1s二选一选哪个,已经有了康泰时g2想来个不一样的感觉。

起初i50mm推荐理光gr1s,但后来琢磨琢磨,还是推荐了富士月光机。因为人家的问题很有意思,“不一样的感觉”,实际的需求就是体验一种相机的感受。

gr1s是一个方便实用的机器,是用来随手拍片的,但人家并不需要一个高产相机呀,理光gr相机可以说是没有使用感受的,拿起就拍,揣兜就走,是以出片为首要目的。但是人家有g2了,出片怎么也比理光好呀。

而富士月光机颜值很好,看着就舒服,没事摆动摆弄当个手伴,当个道具都是很好的。看书的时候当个镇纸也好看呀,再说了富士镜头很厉害的,出片也不弱呀。上述功能理光都不合适,如果哪个人对着黑扁的理光gr欣赏外观,那审美也确实需要提高了,哇哈哈。

又回到原点,i50mm问自己,真以为自己是被照片吸引才去拍照的么?不,是器材。只有让人喜欢的器材才能让人喜欢带着拍照,只有喜欢带着才能拍出真心,真心才是最美的。

leica m9 + 35/2asph

为什么R口徕卡相机这么便宜?

徕卡m工艺品

徕卡m相机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引来讨论,甚至机身饰皮材质、纹理颜色的变化都充满着话题。徕卡从诞生之初都是奢侈品,基本上一个镜头的价格其他相机可以买几套。所以徕卡m一直都是具备工艺品属性的。甚至被工业设计大师认为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件不需要改动的工业设计产品之一。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徕卡r工作机

徕卡r相机从诞生之初就是要做顶级工作机,确实也做到了顶级光学和顶级的机身。当然顶级就是针对工作机而言,要绝妙的光学素质,要宽阔明亮的取景器,坚固耐用的机身。

徕卡r很多镜头当年比m头都贵,甚至德国总部一度只生产r系统,m交给加拿大。但是由于工作机讲究的更多的是投入产出比,那么奢侈没有几个摄影师、摄影工作室乐意投入。现在的徕卡s系统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

leica r6

落坡凤凰不如鸡

但是工作机都有个弱点,需要跟随市场口味而转变,客户需要中画幅效果,你就得上中画幅,客户需要数码快速产出,你就得上数码,客户需要后期合成你就得合成。而淘汰下来的工作机就像落寞的龙虎,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如今的r系统,甚至不如佳能尼康康泰时受宠,这些机器当年都是徕卡零头的售价,但是奈何用的人多,口碑积累多也多,反而比r系统还贵。这些现象存在,就有其合理的地方。

十年R系,百年M

徕卡m几乎都是金属材质,而仅有的布帘快门都是百年有型,所以m机是可以延续百年的相机。而r单反相机使用电子线路,线路都是很薄的塑料,同时单反的反光板也需要橡胶减震,这些都是为了与日系单反pk而设计的,目标是在10年内领先日系。最终,在长期的拉力赛上,r相对m就越来越没有价值。最近十年,要不是sony微单的出现,让徕卡r镜头来了一次枯木逢春,不然徕卡r会更惨。

这就明白了,为什么R口徕卡相机这么便宜了。便宜并不代表不好,它永远都是顶级的胶片单反。

leica r6

为什么i50mm很少玩中画幅,不玩大画幅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不是咱不想,是条件不允许啊。有几本徕卡s的画册,很喜欢,还有一本2013年徕卡s的挂历,真好看。要是有人送一台徕卡s肯定要呀,不过话说回来,有了s干啥用呢?

咱没有模特拍,用s就是要拍大片嘛,没有掌声,没有报酬,用s干啥呢?咱要是商业摄影师肯定要买徕卡s的,什么哈苏什么禄来,统统靠边站,就要徕卡s系列,要的就是徕卡色,要的就是徕卡的操控理念,手动曝光。可惜啊,咱不是商业摄影师呀。

徕卡m相机是不需要模特的,也是不需要掌声的,更是不需要报酬的。m就是跟随自己的记录设备,用着简单,用着顺手,几十年都不需要改变,也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与时俱进,就这么拍着,永远都是那个操控,永远都是那个手感。

所以i50mm很少玩中画幅,不玩大画幅。对于一个日常随拍的人来说,出掉徕卡m上了大画幅,过段时间再联系他,他会告诉你已经不完摄影了。因为如果徕卡m都让你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美,那么大画幅只会放大你的盲目,彻底击溃你的摄影幻想。

相反的,能玩好大家伙并乐在其中的,都是厉害的角色哦!

leica m9 + summicron 50mm f2

徕卡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

leica summaron 35 3.5

防尘防水就要用橡胶

蒸汽机能够实现并不是因为水壶,而是橡胶,橡胶能够起到密封作用。而相机要做到防尘、防水那就需要增加密封圈,密封圈是橡胶,是橡胶就会老化。像徕卡m镜头这样目标是百年有型的,怎么可能使用橡胶呢?所以,徕卡镜头是没有防水功能的哦。所以徕卡镜头啊、机身啊进灰尘是很正常的哦。

奥林巴斯防水相机,使用的就是橡胶密封。

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如果一只防尘防水等镜头进灰尘了,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徕卡镜头有灰尘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哦,哇哈哈,想不到吧,新的也有哦,特别是大口径镜头,0.95之类的,有灰尘很正常的哦。而二手老镜头有灰尘更是正常的,过去很少有人用塑料袋密封镜头保存。只要灰尘不是特别多,丝毫不影响成像的。

如何避免进灰?

“在包里吃灰”真的,镜头都是在包里吃灰尘的哦。你有多久没清理包了?咣当来逛荡去,很快内胆包里的灰尘就跑到镜头里了。经常清理灰尘才行,可是,i50mm还是挺懒的,随它去吧,有点灰尘没啥的,俗话说的好,“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徕卡皮实的很,过去看yanidel讲述,他曾经雨中拍,然后再让徕卡保养一下。淋雨了就得及时保养哦。进灰?算了吧,该用用,该买买。😁

leica m6 leica elmarit-m 21mm 2.8
leica summarit 5cm 1.5

为什么徕卡确认不会放弃胶片相机?

做第一

徕卡是第一个做135画幅相机的公司。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摄影历史可以分为徕卡前和徕卡后。徕卡的诞生让抓拍成为可能,让摄影从影楼延伸到家庭再延伸到街头和战场。数码的诞生跟徕卡的诞生相比,数码对摄影史的贡献那是微乎其微。实际上现在的相机从画幅规格、到快门速度到设计、到卡口到设计都是延续徕卡设计。所以徕卡胶片相机,是翻开摄影史的绝对第一功臣。

做唯一

世界上唯一还在制造胶片相机的品牌。人要做自我否定,也要做自我肯定。在相机众多品牌中,我们看到否定自己的太多了,而只有徕卡,是唯一肯定自己的。而其他品牌总是有点急功近利啦:“数码淘汰胶片啦,快来买数码。1000万像素淘汰啦,快来买2000万,单点对焦淘汰啦,满屏对焦啦……”。否定自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当然啦,只有根儿正了,才能苗儿红嘛,想肯定自己确实得一步一个脚印。

做第一,也做唯一。不是口号,也不是态度,更不是那些企业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它只是事实,历史的选择。

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

分辨率其实是块遮羞布

播放器都在强调hi-res,可是近十年来sony的播放器分辨率有了,可是听感却不如老款mp3了。哈哈,不得不说,在mp3黄金年代,销量大,厂商有赚头。那时播放器mp3也能出美妙的声音哦,你可以试一试sony的鱼雷、x1050、创新的njb zen等当年的高端mp3。那些mp3清晰度也很好,韵味也十足哦,听一下午都不腻。现在听高清吧,一会就累了。

现在的数码播放器,遇到mp3格式出来声音很烂的,只能靠dsd格式来弥补,美其名曰“会放大mp3的缺点”啊哈哈。分辨率成了播放器的遮羞布,别以为我会相信你们哦,咱也是玩了几十年随身听的人啦。相机也是一样哦,哈哈,别拿分辨率骗我升级,咱也拍了几十年啦啊,啥器材没玩过,遮羞布后面谁还不知道。

分辨率没有错,只是更高的分辨率确实需要更复杂的设计,体积自然会庞大起来,谈不上随身听啦。所以出门的耳机当然选bose降噪,音质没有sony降噪耳机好,但是外面乱糟糟的谈什么音质,bose戴着舒服还轻,sony沉,不舒服,没几天就把sony出掉了。综合下来还是分辨率更低的bose获胜了啊。

飞鸟尽良弓藏

20年前的创新njb zen播放mp3格式,也是立体的,有劲的,乐器的敲击是迅速的,人声与乐器是分离的,不光横向分离,纵向也分离。现在的随身砖头声音虽然清晰,细节虽然丰富,但就是没劲儿,听赵雷的歌儿吧少了一种帅气。况且njb zen也是支持无损wav的哦,啊哈哈。在mp3播放器刚诞生的年代,厂家是冲着接近cd音质做mp3的,那时候一切设计都要向音质倾斜的。所以呢,都很费电。mp3完成了终结磁带随身听和cd的使命,然后就开始放水啦,使用更省电的dac了,放大电路简化了,音质不再是目标啦。

2014左右也有一些手机厂商以hifi手机为卖点成功上位,用户多起来了,厂家转过头就舍弃了hifi芯片,因为hifi芯片确实很费电。更多的人在乎续航和运行速度,有个hifi音质的印象就够了。就是现在多vivo啦。

数码相机的初期也是一样,数码相机的初期都是以接近胶片的色彩为目的去设计相机。虽然ccd费电,但它适合承载大动态的数据,阳光下很有劲儿。当时胶卷在夜里也是需要闪光灯的,所以做好高感并不是相机的首要目的。等数码相机干掉了胶片,画质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其事没有多少人那么在乎画质,于是画质不在是重点,更省电的cmos成功上位,省电,轻手轻脚,虽然在阳光力气不足,但是cmos更细腻,暗光下拿捏的稳稳的,市场也很欢迎,尽管夜里拍照片其实几率不多哈哈。

所以……咱们,并没有说谁好谁坏,啊哈哈哈,咱们说的“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挺像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一撮人喜欢ccd、胶片机,也不回有那么一撮人喜欢黑胶、磁带、老cd什么的。

殊途同归

摄影和音乐当然很相似啦,如今都被整合到手机上啦,哈哈,这兄弟两殊途同归了啊。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