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要轻易保养徕卡镜头,让有经验的人去维修

经验是从报废总结出来的

如果说拆徕卡机身,报废3台,基本就掌握了规律和技巧的话,那么拆徕卡镜头,需要至少报废30枚的经验。经验是从报废总结出来的,越贵的东西,报废成本就越高,当然维修费也就越贵啦。徕卡镜头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的。很多维修单反的师傅遇到徕卡就不灵了,更别说从来没拆过镜头的人。是药三分毒,吃错药更可怕。

灰尘能不清理就不要清理

最简单的伸缩式镜头去清理灰尘,灰尘没了,被没经验的师傅保养后造成失去拉伸阻尼。每次拉伸就松松垮垮,虽然不影响成像但手感全没了。

八枚玉不要清理叶片上的油

老镜头叶片漏油是很常见的,挥发很慢的,除了elmar 50 2.8之外,多数镜头镀膜也不会受影响。很多人送去保养光圈,被没经验的师傅把光圈环档位阻尼搞没了,这都是现实发生的事实,不是危言耸听。

不要用家里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使用不正确的螺丝刀造成螺丝口划痕。拆镜头很多地方都需要专用工具,都是特制的,特别是徕卡,不是家里的螺丝刀能干的。所以徕卡镜头贵不是米有道理的,人家是要养一群有经验的师傅的,不是简单的看材料、工时费那样简单的哦。当然,如果能承受拆坏的风险,自己鼓捣也不是坏事,没准报废几枚镜头,又多一个有经验的师傅啦,啦啦啦。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

怪现象

有位徕友出掉了徕卡summicron 35 f2 asph,要上七枚玉。然后发现成色好点的七枚玉都奔向两万了。真是有个怪现象,咱们想买啥二手徕卡就发现啥涨价,有没有同感?

挑战

后来徕友找到一枚一万出头的战斗版,到手后还是百爪挠心,心有不甘啊,又怕将来不好出手。哈哈,问我怎么办。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无论是选择实用还是退回去,都是一次对自己内心的挑战。

收获

这是一次来自二手徕卡的考验,不是坏事,无论最后做出哪种决定,你都有收获。因为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留下实用,退回去换新的,不过是短暂的决定,而内心的感受却可以指导未来,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迷茫啦~

打开

二手徕卡镜头,正确的打开方式,打开的不是镜头包装,而是自己装满五味杂陈的心房。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4 七枚玉

如何校准数码徕卡m10、m240、m9、m8的黄斑?尽量不要自己搞

徕卡数码相机m10、m240、m9、m8的黄斑螺丝与胶片m3之类的是不同的,尽管很像,也能通过卡口内的螺丝调整无限远。但是,并不是所有数码机的黄斑都能这样校准过来的。

问题现象:

调整无限远合焦了,但近距离不合焦了。

调整近距离合焦了,但无限远不合焦了。

故事

i50mm很早之前就遇到过这样的m8相机,当时询问过维修店,当年其实很少有人有徕卡相机的维修经验,有的店认为很简单,三下两下就校准了无限远,但是但近距离不合焦了。就这样,问了几个师傅,后来才知道,有的是需要拆机的,拆机就需要扒皮,一般人都不舍得的……

二手数码黄斑要看准

通过简单调整肯定有校正过来的,但已经不止一个朋友向i50mm倾诉过类似的经验了。最后能矫正过来的算运气,没矫正过来的就将就着用吧。

相关文章

徕卡黄斑上下不合焦,也许是眼镜版镜头惹的祸

如何检查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跑焦?

关于徕卡相机跑焦的原因分析

徕卡m4后背上的转盘是什么?

不光徕卡m4,早期的徕卡m2、m3、m4胶片相机有这个标示。

中心图标

是用来标记胶卷类型的,只是单纯标记,没有实际功能。因为当年摄影师都有很多机身,分别装不同胶卷,防止记错了。

中心有三个图标:红色背景的太阳、红色背景的灯泡、黑色三角形,分别代表日光型彩色胶片、灯光型彩色胶片、黑白胶片。

从m4-2开始,m4-2、m4-p、m6、m7、mp都不再有中新的小图标了,实在可惜。

外圈刻字是iso数值

这个DIN和ASA就跟温度表一样,是不同的标准。DIN是德国工业标准,ASA是标记标准。

这个iso转盘的指针m2、m3、m4也是用来标记胶卷类型的。

而m4-2、m4-p干脆连指针都省了,只有个对应关系哇哈哈。

有测光的徕卡m6、m6tt、m7、mp就需要正确设置这个iso转盘了,否则测光不准。

ASA/ISO 50 = DIN/GB 18°
ASA/ISO 100 = DIN/GB 21°
ASA/ISO 200 = DIN/GB 24°
ASA/ISO 400 = DIN/GB 27°
ASA/ISO 800 = DIN/GB 30°

入门就得用徕卡,无论胶片或数码

leica m4 + summicron 90mm f2

i50mm推荐的相机,肯定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的,或许不适合所有人哦。

i50mm曾经为了省钱买的都是松下、柯达、宾得、尼康、佳能、sony、奥林巴斯,有卡片机,也有单反。但是折腾一大圈,后来每台都亏损出掉了。有时候都不敢细算,整体算下来心惊胆颤。那些因参数升级而来的东西,往往被卖出去了。

那些看似最新升级的东西,对爱折腾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长期的吃亏。肯定,我不是个例。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徕卡,无论胶片还是数码,肯定剩下很多钱了。如果入门就买了徕卡,不但省钱,甚至还赚了,……。

特别是遇到军版、黑漆的徕卡m机,还能升个不少。越升值越不卖,越不卖越升值。你说气人不气人。

同时,省去了对比器材的时间,还存下更多照片。

入门就得用徕卡,无论胶片还是数码。

徕卡m9用什么sd卡最好?

朋友新买的高速卡翻车啦

徕卡m9和m9p、me、m8、m8.2、mm这些ccd机由于年代久远,对sd的兼容性是个问题。用什么卡好呢?有朋友买了一款闪迪120m速ultra 32g sd卡,发现放到m9p提示没有sd卡。看来这种高速卡老徕卡相机是不支持的哦。

sd卡的玄机:原来只标读取速度,不标写入速度

另外ultra的卡速标120m,是最高读取速度,写入速度是没有保证的。这也是为什么ultra比extreme pro便宜的原因。extreme pro的读取速度是95m,而写入速度是90m,是明确标示出来的。所以基本上比ultra贵一倍。在写入速度上extreme pro比ultra是有明显优势的。

闪迪 extreme pro 32g 最佳leica m9 配卡

太新的高速卡ccd的徕卡不支持,太老的sd卡速度慢容易造成死机。尽量不要选择超过100m速的sd卡,老机器不支持。这么看来,处于新老交替的闪迪 extreme pro 32g是徕卡m9的最佳拍档啦。这个95m速的sd卡兼容性最好,容量上32g完全满足徕卡m9的需求,容量再大就不支持了哦。pro版在使用寿命上也是专业级的。好在,这个卡还有新品再售,哪天停产就可惜了。

我自己用的是十年前的16g版本,当年花了五六百,哇哈哈,不过值了。从背面看,extreme pro是半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电路芯片,而次一级的expreme就是全黑后背了,ultra也是全黑的了。

徕卡玄学之——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

好像是从胶片时代的尼康某一款相机开始,单反相机的样子开始圆嘟嘟的了,有人说像运动鞋,有人说像外星产物,这种保时捷为尼康的设计,开启了单反“人体工程学”的新纪元,这种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线条的距离感

唯独徕卡没有人体工程学,根本不照顾用户手型,没有柿饼那样的手柄,而是一直保持自己的简约几何直线风格。这种几何造型并没有亲和力,圆、直线这种几何造型在自然界是找不到,人的身体更没有对应的部位,所以徕卡m一直与人保持距离。甚至现在的徕卡sl也是如此。

东方不败

所以实际上初次见到徕卡相机,都会有种距离感,排除价格原因哈。用什么词语形容呢?就像是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完美的揉合在一起。

注定小众

要成为经典,还真得坚持自我,而且还得跟人类保持距离,不能去迎合。似乎艺术也是一样的,不是取悦大众,而是小众的共鸣。

为何徕卡M系列,影像透视关系很特别?

徕卡M系列的边缘效应

因为徕卡m旁轴系列相机,对焦选择人物的边缘。其他相机选择的是平面对焦。比如单反拍人,焦点会落在脸上,而旁轴是找耳朵或者头发边缘。所以徕卡m拍的人物边缘轮廓会很清晰。

徕卡可以轻松把头发拍的清晰,长发飘飘。而单反拍不出那样的图片,因为单反的对焦点很难落在头发丝上。挖哈哈哈哈。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旁轴的穿透性无与伦比

另外旁轴相机可以穿透玻璃、笼子等等障碍物,可谓万军之中直取上将首级,指哪打哪。而自动对焦的机器几乎没有穿透力,只能临时调整为手动,但是得一圈一圈的转那个蹩脚的对焦环,最终还不一定对得准。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 400

如果徕卡是文化,那么侵权会毁了它

leicavit mp 50f2 kodak ultramax400

有些徕卡代理商其实没文化

国内有一些徕卡代理商的公众号文章大量抄袭,东拼西凑,从来不征求摄影师的许可就使用他人照片。中国未来是要成为大国强国的,但是对文化的尊重实在低的可怜,是对徕卡形象的破坏哦。i50mm不买一手徕卡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跟那些代理商接触,太不尊重文化啦。

盗版只会恶性循环

为什么华语流行音乐很弱?不是有些公知说的“汉人不懂音乐”,什么狗屁理论。流行音乐不过是有了黑胶、磁带、cd才可开始出现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方面催生了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催生了盗版。如果有版权保护,那么这种媒介就可以盈利,就可以持续的资助音乐人。这样的流行音乐可以持续发展。而我们从来都是习惯了盗版,音乐、电影,一边骂着歌手和导演,一边用着盗版。这样只会恶性循环。

版权意识是一种现代文化

知识产权也是一样的,你发明了专利,一定要在一段时间内给予保护。但是如果永久保护,又不利于创新,反而阻碍技术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在保护期过了公开给全社会。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现代文化。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文化大战

是谁说过,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不是战场,不是商场,而是文化。我们总是说中国摄影没有话语权,主要原因跟这个也有关系。创作者得不到尊重,那么创作者就不再有激情了,久而久之就没有高水平的摄影师了。中国如果只是懂的制造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是现代的文化,是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文化。如果不尊重创作者,那么一定会输在文化战上。

侵权会毁了徕卡

而未来大众的摄影,一定是要脱离沙龙摄影的,必然要演化成文化,所以徕卡的未来是满光明的。但是,徕卡的形象是依靠文化建立的,如果代理商都是侵权文化,那么侵权会毁了它。没有了文化形象,徕卡就真的沦为俗人的装逼利器了,那么也走到陌路了。

从现在做起

摄影师的作品一定要被尊重,不要张口闭口“五千年文化”,自说自话没有用,说破大天外国人也不会尊重你的,文化自信不是来自于拥有多少“历史”,而是如何面对未来。当然,i50mm也要从自身做起,尽量不传播pdf书籍,尽量购买正版音乐和电影。😁

从尊重自己人做起

另外多说一句,为什么外国人动不动就污蔑我们,还是群殴?而我们总像个小孩子一样辩解,我们的辩解也只有我们听到,而大多数普通外国人更愿意相信他们的谎言。不是他们的民众智商低,而是我们的文化出了国门没有多少影响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说服外国人,而是先尊重自己人,尊重自己的创作者。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出跟符合现代和未来的文化。才能从文化上征服“蛮夷”,才不用辩解他们的污蔑。才不会让那些“伤痕文学”跑到国外丢人现眼。当然了,需要很长时间啦,慢慢来吧。

为什么早期徕卡镜头有黑嘴铬身?

leica summar 50mm f/2

确实有些徕卡缩头镜身是银色镀铬的,而第一圈却是黑漆的。过去认为是偶然的,就是临时组合赶上了。

后来莲花海老师说:

黑咀是有作用的,能給摄影師不用遮光罩/來不及裝上時,提供較好的遮光能力,尤其是内牙塗黑,鍍鉻是非常反光的,不只是装飾不同(而且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大幅是相機的主流,主打小巧的Leica能更突顯出輕便的使用或宣傅優勢)。鍍鉻卻是耐磨,又經久相傳耐用,那個時代更為使用大眾所接受,形成了初期黑咀鉻身的佈局。

1930年代的Leica 宣傳照片:黑漆的機身,黑咀黑尾的外置多焦距觀景器和黑咀鏡頭,在那額前温柔飄然的一圈秀髮下,襯托着女主角光亮挻拨的高鼻,閃爍的耳環和鑽介,專注鋒利的眼神,極度蹦緊了的食指手筋,期許那樣湛然…一觸即發的美麗動人瞬間…

多少歲月已然善逝,機在人去後留下一幀光影印象,如此的實在又是如許的超然物外,取景者的關心和愛,詮譯了應該珍惜和恰如其份的美麗人生…細味了當中的無常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