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掉摄影之外的泥泞

摄影的曲线是曲折的,也许很漫长,十几年,几十年,每个人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不要去学谁,也没必要模仿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去挖掘拍照本身的乐趣才是应该追寻的摄影之旅。影器材的追求也并非一帆风顺的,也会为了虚荣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最终还是会更加理性的对待器材。器材是为摄影服务的,但凡对摄影有增益,那就是好的,而关乎摄影之外的东西,那都是要抛弃的,比如:所谓的“奢侈品”、“最新科技”、“德味儿”、“支持国货”、“品牌信仰”,这些都是销售概念,是要冲洗下去的泥泞,只留下器材本身对摄影带来的纯粹的持久的快乐。否则,那些摄影之外的旁骛会越积越多牢牢缠住你,让你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不会摄影。分清主次,器材、品牌、都要服从于你的摄影,你才是摄影的主人哦。

原来硕大的单反,也不重

只要方式得当,飞机也能上天,哈哈哈。话说i50mm继续封存徕卡,使用尼康,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当然,这个秘密也许只有“纯粹”的徕卡玩家才认为它是秘密——单反单肩竖挂其实很省劲。

而且,机身越重,单肩背的时候约有安全感。也就是说,d200单肩挂机是比d80要更有安全感的。原来专业机虽然整体重量不轻,但是由于方式得当,也可以背一天到处逛荡啊。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方法得当。

如果配合小型镜头,就镜头冲外,这样重心偏向内侧,单价挂着也有范儿。对于18-135这种变焦,个头适中,镜头朝外也还行,朝内应该也还行。单反不适合单肩斜背,那样很重,勒得慌,单肩斜背式徕卡呀、富士呀旁轴的优势哦。

看摄影的艺术

看教材,听摄影老师讲课,你永远无法达到欣赏摄影为艺术的地步。因为教条,本身就是艺术的反面,那个引导你摄影的人,只会让你与艺术越行越远。真正的领悟摄影艺术,你要看把自己活成摄影的人是如何享受摄影,那才是真正的艺术,比如i50mm,哈哈哈哈。

nikon d700 + nikkor-s 58mm f1.4 auto jpg原片

她还是更适合给他当模特

摄影的人很多,但是懂得摄影的很少。少年摄影师很多,女子摄影师却很少。在我看来,女子做摄影师其实更容易被路人接受,无论她们拍什么,怎么拍,应该都不会有人拒绝吧。

可能这种想法也并不一定是对的,因为少年能发现的、看到的、拍下的,可能她是看不到的,或者是毫不在意的。男人啊,永远都是个孩子,永远都有颗童心,这可能是女子无法相比的吧。所以现实中啊,她还是更适合给他当模特。

摄影是要多样化的,别只认识徕卡

改变,有些事情一直都在变,特别是目所能及的事情,追溯摄影的历史,照片的内容一直都在改变,拍照的器材也都在改变,当然了,人的想法也在一直改变。在摄影的镜头里改变是各永恒的主题。对于摄影师来说,改变器材也是一个要习以为常的事情,sony a9iii果然是个好机器……,别天天抱着舍不得用的限量徕卡了,哈哈哈,摄影师可贵的不是器材,好照片才可贵哦,当你老了,背不动相机了,那台崭新的徕卡依然崭新的看着老去的你,就明白当年轻时多拍点照片就好了。

当器材不能带来快乐时,就是应该回归摄影本身时

刚学摄影时就听人说:你的价值不是靠器材积累的,而是靠作品积累的。当时觉得有道理,但是不好实现啊。毕竟购买新器材更容易让人获得快乐,高价值的器材似乎就能带来成就感。不过如今,我想改一改他说的话:当高级器材不能带来好照片时,就是应该回归摄影本身时了。于是为又重新看看入门“教科书”嘻嘻嘻

“教科书”说拍倒影可以把图旋转180度过来,那样会给人一种全新的视野,不过那样会给人一种刚看完“教科书”的感觉。所以呀,不能让人看出你是新手哦,不能让人感觉你在照搬教科书哦,所以呢,我只给它旋转90度……

给自己制造一片海

当我写文字的时候才是我真正思考摄影的时候,平日里按下的快门只是为此时收集素材。每当想到这点,该称自己是摄影师呢,还是诗人呢?我也不知道,反正这枚影像,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一片海。

把瞬间的蝴蝶,困在时间的琥珀之中

我认为街头摄影拍的不是单纯的是一个人物、一个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情绪加在中间,这种气氛如同蝴蝶,稍有闪失它就会飞走。你捕捉到的,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情绪,而这正是街头摄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摄影师要做的,就是将瞬间的红蝶,困在时间的琥珀之中。

从青涩街拍,到奥古斯特·桑德,有多远

摄影就是过片的故事,不是从这一张过到下一张,是从青涩到大胆的故事。如果心里想的只是拿照片炫耀,那么你的作品就像没电的路灯一样暗淡,如果你的心里有更高的摄影觉悟,那么你的作品就会像点亮的星星一样闪耀,哇哈哈。

街头摄影得多大胆才够胆大呢,最好还是不要这样拍。因为从短期来看,是有些侵犯人权啊。不过呢,从长期来看,奥古斯特·桑德就是拍这样的照片,如今被誉为“德国人性的见证者”。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奥古斯特·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