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官方旗舰店滤镜特价,手慢抢不到呀,大家留意一下,补货了通知我一声。我主要是e39口径镜头多,有些大口径的竟然比e39的还便宜……,黑白滤镜才一百多比二手都便宜……

中信书店,也有活动哦,别人家艺术类不打折,中信活动还是蛮大的,《黑白》石内都,竟然五折…… 继续阅读11.11特别资讯
B+W官方旗舰店滤镜特价,手慢抢不到呀,大家留意一下,补货了通知我一声。我主要是e39口径镜头多,有些大口径的竟然比e39的还便宜……,黑白滤镜才一百多比二手都便宜……
中信书店,也有活动哦,别人家艺术类不打折,中信活动还是蛮大的,《黑白》石内都,竟然五折…… 继续阅读11.11特别资讯
有人说所谓的胶片味道其实不过是扫描仪的味道,或者说扫描软件的味道。于是就有人问了,经过扫描的,还是胶卷照片么?
当然不是胶卷照片了,而是有胶卷数字照片。你别以为胶片时代的杂志都是暗房放大出来的,也是要先扫描之后才能印刷到书上的,实际批量印刷的画册也是胶片的数字扫描版。尽管扫描出来的是数码文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胶卷味道。
选一款胶卷、选一种冲洗方案、选一种扫描仪、选一款软件,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最终出来的照片怎么会跟数码CCD、CMOS咔嚓出来的一样呢?
你叫它是软件的味道也不对,叫它扫描仪的味道也不对、叫它药水的味道更不对,所以呀,叫它胶卷的味道最合适。没做,扫描出来的依然是胶卷的味道。
有一本书《胶片摄影的艺术》里面有详细解释胶卷多层乳剂成像原理,以及为啥跟数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摄影。这里就不啰嗦了。
爱普生V700系列是性价比非常好,扫描135、120、4×5都可拿得出手,缺点焦点固定,锐度上有些损失,原配软件很烂不能用,要使用vuescan或者银快软件。整体来说,扫120以上都不错,至少在显示器上看很令人满意,对于面积较小的135来说是稍微吃亏一些的。综合来说,爱普生V600、V700、V800等等算是不错的入门扫描仪。过去的几年里,i50mm就是用v600、v700扫的。
哈苏易迈康属于高端工业级底扫,扫描出片那是没得说,对于输出大尺寸印刷是很合适的。但昂贵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属于款爷专用。
尼康5000ed扫描仪是i50mm最近开始使用的底扫。主要特点是:价格合适、可以整卷扫描、自动对焦、自带软件非常棒。扫描色彩更真实,颗粒也还原的更自然,有种重新认识胶片的感觉。扫描原图相2000多万像素,彩色一张150M,黑白50多M,于是把这些大图压缩成10M左右,重新做了个网站shop.i50mm.com放上去了。
尼康5000ED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我只看重它一点,那就是整卷扫描。原长的整卷片夹是sa30,但是需要单卖,很贵,实际上可以把随机配的sa21稍微调整,就可以扫整卷。 继续阅读尼康扫描仪Super COOLSCAN 5000ED 可以整卷扫描底片的扫描仪
susu40问我去哪里买真的B+W的UV镜,嘿,去官方旗舰店就行啊,第一不担心假货,第二价格真的不贵。可是哪家才是真的旗舰店呢?把我问住了,还真没收藏。每次我也得搜,他说不如把你的常用店铺列个表,这样每次买东西不就方便了么。对呀。
胶片的颗粒是图像的组成部分,而数码的颗粒是噪点,尽管数码可以模拟颗粒,但远没有胶片来的自然,来的艺术。
下面这张图只是普通的柯达gold200胶卷,在车厢内也看不到明显噪点,放大看那些胶片颗粒很自然,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胶片原来可以在车厢里面拍哦,要是数码机得提高iso到1600了吧?第二张是放大后的截图,是不是依然很舒服?
胶片也可以放到很大的哦,只要镜头分辨率足够,135的数码也不过如此嘛。而且胶片的颗粒也不是那么粗糙、那么暴力的,那是后期扫描造成的而已,扫描仪也就能榨出7成胶片的质感吧。难怪有朋友说,十年之内数码还是达不到胶片的质感,他不会碰数码……
下面这张图是普通柯达gold200胶卷,放大后空调窗都看得清晰无比,是不是很震撼呢?
看过后是不是有些感慨哦,这只是26块一卷的普通民用金柯达哦,也才扫描4000dpi的分辨率。原来胶卷真的不是落后的产物哦,是很厉害的,而且是很艺术的哦。
柯达gold200无敌,啊哈哈。
展示的样张根冲洗、扫描、镜头、光线都有关系,也不是说随便一拍都能那么锐利的,起码lomo相机拍不了太清晰,不过lomo那又是另外一种玩法了。
也许你不用徕卡的精密旁轴取景,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有如此严重的散光。很多人配眼镜都是简单的矫正一下近视,对散光从来不重视,很多眼镜店也简单了事,根本不告诉你。
你可以试一试,用你的徕卡M相机,无限远、近距离,都试一试,看看左眼和右眼是不是对焦一致。很多人右眼合焦,左眼不合焦,那是因为一只眼睛有散光,或者两眼散光差别太大了。赶紧去正规医院或者高级眼镜店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吧。
散光是由于视网膜凹凸不平造成的,所以一般来说,你横着取景看黄斑合焦,竖着看兴许就不合焦了。
哇哈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的相机有问题,其实是眼睛出了毛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好好检查眼睛,配一个合适的眼镜,您都给相机配上万的徕卡镜头了,给自己眼睛配个几千的蔡司镜片不算奢侈吧。
徕卡原厂提供屈光度调节目镜,是一片近视镜或者远视镜,是让你不带眼镜时能看清景物。如果你给机身加了屈光度调节目镜,但忘了摘掉眼镜就拍照了,十有八九是会跑焦的,要小心喽。如果你能看清取景器里的内容,只是嫌黄斑太小,可以买那个1.4倍或者1.25倍的取景放大镜,而不是胡乱买屈光度调节目镜。
很多人用超大光圈镜头时,总是跑焦,就跟视力有很大关系哦。
有关徕卡黑钢嘴的事情,都不算小事情,徕卡东西吧,很神奇,只要一沾“黑”,就值钱了,现在把几个版本汇集一下:
镜身为黑色前圈为银色合金,屁股为银色,分带眼镜和不带眼镜。非常罕见属于高级收藏品,2016年价格均在6位数。
镜身黑色,前圈合金无银色,为黑色,屁股为银色,与过渡版圣光很像,但编号却在第一批钢嘴里。高级收藏品,2016年价格6位数。 叫纯黑也不确切,屁股是银色的,前圈是黑的。记得以前,也见过前圈是跟圣光一样的17编号的镜头,也属于全黑钢嘴,价格也很高,但找不到图片了。
也可以说是过渡版圣光,衔接钢嘴跟圣光,拥有钢嘴的金属对焦锁,但无钢圈,数量不超过1000,也是收藏品。锁扣漏铜的贵、眼镜漏铜的贵,相反漏白的稍微便宜点。2016年价格3-5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