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501c黑金刚
没想到哈苏在电影里可以这么性感。从今天起每一个用哈苏500系列相机的女生,都是最美的。
镜头机身黑白配
曾经一度认为,黑色机身应该配黑色镜头,如果黑色机身配个银色镜头似乎有些不搭。没想到这种黑机银头的搭配竟然如此亮眼。虽然镜头与机身颜色一致更显得浑然一体,但是出现对比色也不失为一种反差,甚至是一种摄影的宣言,我在摄影呢,你在我镜头摄程之内哦!
摄影是什么,就是在黑色背景之中抓住意思光亮,黑机配银头,非常具有摄影的韵味哦。
没想到哈苏在电影里可以这么性感。从今天起每一个用哈苏500系列相机的女生,都是最美的。
曾经一度认为,黑色机身应该配黑色镜头,如果黑色机身配个银色镜头似乎有些不搭。没想到这种黑机银头的搭配竟然如此亮眼。虽然镜头与机身颜色一致更显得浑然一体,但是出现对比色也不失为一种反差,甚至是一种摄影的宣言,我在摄影呢,你在我镜头摄程之内哦!
摄影是什么,就是在黑色背景之中抓住意思光亮,黑机配银头,非常具有摄影的韵味哦。
偶然间发现一个德国老牌摄影器材品牌、布拉格之恋里的德国PRAKTICA,竟然还在。
PRAKTICA 公司成立于 1949 年,其光学产品一直被那些领导、执行和体验不可思议的人所使用。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30 年代,当时第一台照相机在东德德累斯顿问世。今天,我们仍在不断推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这些产品既实用,又令人喜爱。
从 1949 年到 1990 年,德累斯顿附近的工厂共生产出 850 万台单反相机。
巴比伦柏林已经到第四季了,大量夜景、室内光源,肯定使用了徕卡电影镜头……这是一部对摄影非常讲究的德剧。已经到第四部了,非常棒哦,细节满满。
1930年纳粹党冲锋队竟然穿的这么整齐,就这样手持木棍打砸抢,显得还挺帅气。原来这棕色冲锋队服装竟然是hugo boss设计的。德国设计确实有两下子。
这是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视剧,起初以为是拍狗的,后来发现,原来是拍人的,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看是看的一头雾水,后来发现原来是警匪悬疑大片,哈哈。
里面很多夜里的镜头,我估计使用了徕卡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大光圈镜头哦,徕卡在暗光领域的耕耘连电影头也得靠靠边哦。
柏林之狗 Dogs of Berlin (2018) Lenses | ARRI Rental Prime 65 28mm T4.0 Lens, ARRI Rental Prime DNA Lenses, Leica Summilux-C Series Lenses
电视剧《前行者》有一幕特别有意思,哈哈,这个叛徒最怕拍照暴露自己,但还是被偷拍了。剧组安排两台徕卡入镜,哈哈,第一台使用了徕卡iiif配合闪光灯,被这个叛徒发现,恼怒之下拆出了胶卷。可是他没发现,架子后面还有一人,使用了一台徕卡大M……把他给偷拍了……哈哈哈哈。一台穿越到1932年的徕卡大M……
《三体》电视剧的第十集,是《三体》小说的开篇。第十集的海鸥双反相机呼应了电视剧开头的徕卡相机。这导演、摄影师、编剧很用心哦。第十集才想起来,我是看过三体小说的,只是看了开头……
如果说三体电视剧是成功的,那必定摄影给了三成贡献。从构图、光线、色彩、选景,都是一流水准哦。甚至里面出现的摄影桥段也禁得起推敲的。徕卡的取景对焦窗是对的,海鸥双反的取景器对焦窗也是对的,细节没有打折扣哦。而且里面的抓拍也都非常棒哦。
双反相机可以抓拍的,也可以记录人文的哦。双反相机拍摄静物也是很棒的哦。我敢肯定,这张黑白照片是真的从海鸥双反里洗出来的,而不是视频截图哦。
对于咱们这种没见过战场的摄影师,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卡帕。但是通过这部电影却可以体验一下卡帕在战场的感觉。如果有投影仪,可以投到墙上,然后带着徕卡,随时准备抓拍。这是唯一一部可以让我这徕卡党这样“疯癫”抓拍的电影。最后,罗伯特卡帕奖颁发给i50mm了,获奖照片是——下面这张:
最近火热的俄罗斯电影《地狱尖兵》真是战斗民族的写实啊。电影从头打到尾,甚至分不清黄队和白队,对于他们自己估计也是一样。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衣服,一样的武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类似纪录片方式的战争电影确实少见,没有主角光环,没有煽情,有的更多是让你有种亲临战场的感觉。
我相信多数徕卡爱好者也是军迷,毕竟相机和武器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都有个镜头,都需要装填弹药,都需要扣动扳机。甚至我认为,很多相机器材党只是把对枪械的喜爱转嫁到相机上了。《地狱尖兵》是一部纯爷们看的电影,不掺杂价值观洗脑,没有爱情桥段,甚至作为观众都没有安全感,你不知道哪个战士能撑到最后,有的只有意想不到的现实。是的,现实就是这样。
话说i50mm有大概一个月没怎么更新哇,干啥去了呢?玩游戏去了。玩那个《暗区突围》啊,模仿俄罗斯硬核游戏《逃离塔科夫》,腾讯聪明的地方是把它变成手机游戏了。游戏里有潜入模式哦,哇哈哈,正好这个电影也叫《渗透》。什么叫硬核,俄式的英雄主义加上写实主义,这个电影也是哦。是的哦,街头摄影似乎也是这样哦,镜头后面是摄影师的个人英雄主义,前面是写实主义。街头摄影才是真正的硬核摄影!
相比好莱坞的无限子弹,自动上弹,主角神枪无敌……,俄罗斯的电影更现实哦。比如《渗透》里很多细节,是我玩过《暗区》才感受到的哦。
比如:下面这位老哥,死于火力不够,sks面对ak47基本就注定这个结果了……
再比如:下面这位老哥,死于机枪卡壳。一些老式枪械使用寿命到期后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硬核的是,暗区突围游戏里一些老式枪械也会卡壳……
还有下面这个,也是最常见的,死于换弹夹……
每个细节都是写实主义哦。
电影里ak47主要就是火力压制,只要你子弹够多,那就一直开火,靠的是大火力输出啊,哪有瞄准的份儿。比如下面这老哥,枪口伸出去突突就行了。据说大师的作品,也是以量取胜的哦。
随着对枪械的了解,那些忽悠人的枪战越来越看不下去了,貌似国外电影也都意识到这一点了。俄罗斯,战斗民族哇,电影拍的确实够硬核。我们的摄影哇,也需要这种硬核哦。
最厉害的是电影里有弹药耗尽的时候哦,然后收集子弹,要自己亲自把子弹压到弹夹去。这个过程电影里有喔,当然暗区游戏里也得这样哦。是不是对上号了。看下面这两人,躲在角落里压弹……
对于战士,他们一个弹夹是30发子弹,对于胶片摄影师来说啊,一缩子36发~
本来匪徒端着AK47往上冲,忽然svd枪声响起,“有狙击手!全体后退!”。是哇,狙击手就是这么大牌哇。就好象一群摄影师里,有人挂着徕卡现身。“有徕卡街头摄影师!把路让开”……
教官说狙击手的首要任务是隐藏自己。是的,街头摄影师的首要任务也是隐藏自己。教官说,让狙击手变得危险的不是步枪,而是耐力和智慧。牛!
没看错,狙击手靠得是手感,手稳,判断力。跟街头盲拍一样一样的哦。
街头摄影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判断距离。教官说,你要忘记计算器。街头摄影师也得判断距离,要忘掉联动测距……。
狙击手乌鸦起初是个菜鸟,发给他一把带瞄准镜的SKS卡宾枪,他还愤愤不平,凭什么别人都用svd63专业狙击枪,我的却是卡宾枪。哈哈,很写实啊,现实中往往也是如此哦。比如最近腾讯新推出的硬核战争手游《暗区突围》,蒙新们也都似乎sks起步哦,便宜又大腕,对付等级比较低的人机,还是挺好用的。
但是,一但到了狙击手vs狙击手的时候,器材就比较重要了。除非你是张桃芳那样的天才射手。如果都是水平相当的射手,往往就亏在慢的那一秒,精度偏离的那一点。所以主角后面就逐渐升级了器材了哦。是不是和从单反到徕卡的过程有点像,嘻嘻。
到了最后,主角白乌鸦,用上了栓动大狙,好像是AX50。就是手动退壳的哦。是不是和徕卡胶片机又有些相似之处哦。到了最后的大威力,当然是胶片全手动了哦。
电影里有不少狙击手基础教学视频,枪械拆装视频,让机械爱好者看得热血沸腾。其实,这个片子比上一个美国大片《灰影人》有意思。可惜豆瓣只有5.9分,也是奇怪了。看来豆瓣不是器材党的聚集地哇,也许只有器材党才爱看这类题材吧,国外7.8分挺高的哦。
影片结尾,Mark已经和他的武器融为一体,狙击即人生。摄影师啊,拍摄即人生。
喜欢徕卡相机的人啊,往往都喜欢机械的质感。很多人也喜欢枪械这类啦,射击游戏之类啦,战争电影之类啦。好莱坞的“大片”啊,往往喜欢制造“超人”,情节多数也是一个套路。说实话,有点腻了。这个乌克兰的电影拍的挺有质感的,是喜欢徕卡的人不可错过的哦。这期是乌克兰,下一篇,推荐一个俄罗斯的质感电影。
尽管电影中没有出现徕卡,但是,狙击即徕卡哇。
最近这个耗资两亿美元的电影很火啊,里面竟然出现了摄影师。拍摄人像用的徕卡M数码机,应该是新款的m11和90mm镜头。三脚架、闪光灯、补光灯,原来徕卡真可以这样用哦。
另外,这部电影也是使用了徕卡电影镜头summilux-C 35mm定焦头的拍摄的哦。估计那2亿美元里有不少是花在了徕卡镜头上吧,哈哈。电影机身是sony的。
The Gray Man 2022 | movie DoP Stephen Windon Director Anthony Russo, Joe Russo Leitz lens LEITZ PRIME Camera SONY Venice
电影里使用了大量暗光拍摄,要这种暗光下的油润感,还真是徕卡的优势哦。当然了,暗光好的镜头,强光下肯定更好啦~
怎么样,不服徕卡还是不行的哦。光线在暗光下更容易暴露镜头的弱点。控制不好的镜头,高光很容易过分的亮,暗的地方又过分的暗。总之,徕卡还是更自然,嘻嘻。
动作戏,主要是看镜头,看色彩,看的是感觉。喜欢烧脑剧的,可能会看困~。豆瓣评分六点多,也算合适的。对于徕卡党来说,还是不错的,嘻嘻嘻。对于喜欢枪战的,可能下一篇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