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瓜

leica m2 + summicron 50mm f2

前面的人手里握着半个瓜,那个自然的动作吸引了我。赶紧抢上一步拍了一张。黑白的修辞让画面重点一下突出了。只盲拍了一张,毕竟动作太明显了,没有人乐意一个傻子弯着腰对自己的半个瓜感兴趣,哇哈哈。

摄影本身就是大奖

leica mini3 + kodak proimage 100

对面的大叔这装扮立刻让我想到自己,一边是复古服饰,一边是复古相机。彼此都是复古装。

很小的时候就参加摄影比赛,可惜落选,反而是画的画儿,到现在据说还在学校收藏。后来也就不参加摄影比赛了,不再追求获奖,摄影本身就是大奖,特别是用徕卡瓦哈哈。

凡是遇到的,都拍下来,一切都是可拍的,没有什么限制,走到哪里都带着相机,哪怕大家都拍过的也要拍,裤兜里总还备用一枚胶卷,带着体温。

贾浅浅,真浅浅

leica m6 + summilux m50/1.4 pre-asph

古人说时间是随流水而去的,

布列松说时间是随着一张一张底片流逝的,

我却觉得时间是被这一趟趟列车带走了。

都说贾浅浅会写诗,

其实我喜欢真浅浅,浅浅的景深。

经典的先锋摄影

禄来rollei35 + fuji c200

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先锋摄影,什么是经典。当初布列松街头摄影那是先锋,如今是经典,经典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了,熟悉了。那么是不是该继续寻找先锋摄影呢?是不是该拍一些史无前例的片子呢?


后来看了地铁铺天盖地的大头代言广告,明白了,新的不一定比老的好,哪有那么多先锋啊。看过经典,对摄影的理解就是更成熟了,因为,经典照片里面那种精神是永远先锋的,实际上现在或未来,多数摄影还远不到经典的高度。

禄来rollei35 + fuji c200

人对虚化的追求不是从镜头开始的

leica r6 + r50 f2 e43

原本应该清晰的图像,加一道虚化的蒙板,让生活改变了原本的面貌。人对虚化的追求,不是从镜头开始的,在“有”和“无”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水墨影像,早就深入我们的生活审美中了。

徕卡深得抓拍的精髓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pre-a 圣光

有朋友说用了徕卡后发现徕卡的机械快门无延时,是他用其他单反和数码无法体会到的。是的,徕卡在开机时间、快门延时这两个关键指标上绝对下足血本做的。而这两点确实是抓拍的精髓哦。

享受摄影,胶片何须开挂?

当年nba2k13篮球游戏,有个开挂模式,三分扣篮全能。不然每次都得从菜鸟起步,升级很痛苦,很漫长。可是我发现,开挂后,很快就对游戏失去兴趣了,然后很久不再玩了。等想玩时,还是喜欢从菜鸟开玩。

过去嫌弃胶片麻烦,嫌弃胶片慢,终于有了数码相机,开挂了,可是人很快对容易的事情失去兴趣了。所以还是常常把数码相机放一边,从新玩玩又麻烦又慢的胶片,折腾,但有意思。

开挂还是不开挂,一念之间的事儿,所以没人敢说一辈子不用数码,也不是所有人甘心一辈子用数码,是不是,看官?

嗑瓜子也是一个道理,给现成的一袋子瓜子仁吃不了几个就腻了,但是带壳儿的却可以嗑个没完没了……是不是?

煎饼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不是与那个圆满的制作过程有很大关系?

leica m2 +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