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重要么?摄影就是自己与器材的关系

路边买个记事本 ,于是开始写日记

写字的器材

起初用小米的圆珠笔写的,有些蹩脚,这一晃,怎么也得有7、8年没动过钢笔了吧。特别是写一些与工作和效率无关的东西,慢悠悠的写,用笔尖去带动思路的写,似乎圆珠笔总是缺少一种带动性。

沐浴,泡茶

于是立马翻出了那只八岁的派克钢笔,然后以“饿了么”的速度,下了一单。就在刚刚给它沐浴完成那一刻,墨水连同啤酒一起送到了。泡上一碗ཉི་མ་དོན་གྲུབ།隼送的安吉白茶,用的是瓷碗,他们说我原来那款泡茶的玻璃杯含铅,最好不要放热饮,好吧,器材党就是讲究啊,还是瓷器安全。啜上一口茶,神清气爽,让钢笔吸饱墨水。就开始下笔了。

下笔如有神

这一下笔,立马体现出了与圆珠笔的差别,这蓝色的”血液“流畅的从笔尖跃出,面对这汩汩而出的”灵感“,怎么能忍心停下来。就这样,被墨水推着思绪,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废话“。

钢笔的哲学

用滚珠比或者签字笔,手都是要一直用力的,是通过手去推动文字,而使用钢笔却是要考虑何时不用力,这点应该跟我们传统的毛笔有一些相通之处。所以也有”硬笔书法“嘛。但凡书法,那就涉及到哲学,但凡哲学,那就涉及到轻重缓急啦,这些确实是圆珠笔难以实现的。

灵感的催化剂

这……,是不是跟摄影器材非常相似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悟到,好的摄影器材不是看参数,不是看价格,甚至不是看画质,而是看自己乐意不乐意用它。比如胶片徕卡,就好像钢笔一样,放在那里看着舒服,用起来不考虑太多,拿起来就不想放下。所以,你说,摄影与器材到底有关系么?对别人没关系,对”我“有关系。

至少,此时此刻,i50mm认为,钢笔确实是灵感的催化剂,不然就没有这篇文章啦,嘻嘻 。要是没有胶片,也就没有i50mm网站啦,嘻嘻。器材重要么?重要,摄影就是自己与器材的关系哦。

徕卡镜头能拍风景么?选择35mm还是50mm?

leica mp + leicavit + summicron 50f2 kodak ultramax400

对于徕卡相机来说,多数人会选择使用35mm和50mm镜头挂机。那么,就会遇到这样一个疑问,大多数情况下拍风景选择哪只镜头呢?

玩摄影,不拍风景?

这个问题对于i50mm来说,从来没有一丝疑虑。真的,因为——我不拍风景。如果需要拍风景跟人分享,一般就用手机拍了,然后发过去给对方。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会举起相机拍风景的。风景摄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哦。很多人固有思维是“摄影=风景”、“摄影=旅行”,玩摄影没拍过风景简直不可以称自己是“玩摄影的”。但是i50mm确实不拍风景,更多的是——看👀。

广角=风景,是迷信?

喜欢欣赏别人拍的风景照片,有种思维旅行的感觉呀,哈哈。那么如果风景摄影,是不是让徕卡35mm挂机好一些呢?毕竟广一些。no,no,no,至少从俺作为观众的角度来说,更喜欢使用标头、甚至长焦拍的风景。夸张的广角透视效果,是打动不了i50mm的哦。据说,真正的摄影师为了获得更平直的风景照,都是跑很远用长焦拍,拿起广角咔嚓一下走人,是一种偷懒的风景摄影哦,既然偷懒,那又何不用手机呢?也许,俺这个观众不好伺候吧,嘻嘻嘻。

真的不拍风景么?

世上有光、有影、有晴、有雨雪,风景的滋味就在这曲折的律动里。哪怕是心肠再愚钝的人,也不会不为所动的,所以……遇到忍不住的时候,谁都会按下快门的啦。至于,拍的好不好,那就不管了,反正也没想着讨好别人嘛,也许这就叫——“我的风景”吧。

徕卡镜头能拍风景么?

——能

选择35mm还是50mm?

——都行

徕卡黄斑上下不合焦,也许是眼镜版镜头惹的祸

二手水深很正常

都说二手徕卡镜头水深,谁说不是啊。一些高价老镜头,里面有灰、起雾、脱膜都是正常的。无论是七枚玉还是八枚玉,给镀膜抛光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而且不是到了中国才这样的,在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的时候就抛过一次了。这些暂且不表。

谁负责上下合焦

黄斑上下不合焦,不是镜头卡口造成的,因为卡口里面是负责左右合焦的。上下由机顶的光学取景器负责,对于胶片机来说,就是机身脑门上的那颗螺丝。

都是眼镜惹的祸

很多眼镜版镜头会造成徕卡m机的黄斑上下不合焦。为什么呢?因为眼镜是由螺丝固定的,很多新手小白发现眼镜版镜头便宜,就买回家,然后自己用螺丝刀拆掉了眼镜。然后发现,没有眼镜会跑焦。于是又装了回去,这一拆一装,每颗螺丝拧的松紧不一,很容易破坏眼镜原本的平面,于是就会发现,黄斑上下不合焦了。更有甚者,装回去的眼镜不是这只镜头原配的眼镜👀~ 。很多转接党也是毁眼镜版镜头的元凶哦,哈哈。

所以如果你手里只有眼镜版镜头,然后发现黄斑左右不合焦,不要着急认定就是机身的事情哦。徕卡戴眼镜的镜头有:

leica summicron 35mm f2 v1 八枚玉

leica summaron 35mm f2.8 小八枚

leica summaron 35mm 3.5 小小八

leica summilux 35 1.4 v1 钢嘴

leica summilux 35 1.4 v2 圣光

为什么会有眼镜版镜头

由于徕卡m3没有35mm线框,这些眼镜版的镜头会通过眼镜缩放50mm线控为35mm对应的取景范围。所以这些镜头的英文里会加上一句“for m3”和“goggles”。

从“二手徕卡镜头那么贵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想到的

不受制于常规的消费品思路

生活中有太多的物品,是让人“聪明的消费”的,用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东西。而在在二手徕卡的消费上我们考虑的却不是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是购买,有时候是去置换,我们最终愿意让交易成功,是因为我们认为从这笔交易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不受制于常规的消费品思路。

从哲学的角度说

购买徕卡的人是冲着它的“价值”买单,而不是价格。价值,通俗的说,就是这个物品本身能够满足人的欲望。如果一个镜头再便宜,但是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对你来说,它也是没有价值的。而徕卡的黑漆、钢嘴等二手器材,对于很对人来说是能满足精神需求,所以,就乐意用金钱或其他镜头进行交易。

“投资玩家”

在外行看来,徕卡二手镜头价格高高的,买不起啊买不起。而内行,甚至把买徕卡看作是是一种理财型玩具。当然,在徕卡镜头里也有价值高的和价值低的之分,而且会随着人们的审美而变化,这就要看“投资者”的眼光了。更从容的玩家,还是会自己慢慢品,从中感受中古镜头的魅力,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就对了。

凡事事总有意外,你永远不知道收藏市场的价值取向,也许某些时期大光圈受欢迎,也许有些时期就不怎么受欢迎了。所以,还是玩,是第一位的啦~

继续阅读从“二手徕卡镜头那么贵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想到的

反转片胶卷摄影翻车了?冲洗55,胶卷95,浪费了150

有朋友拍了一卷反转片,翻车了:

“反转片是不是手动测光很难拍,我的都是欠曝,徕卡iiif,手机测光。胶卷摄影成本高么?冲洗55,胶卷95,浪费了150……”。

别浪费,失误是不失误之母嘛~

反转片宽容度低

是这样的,反转片的宽容度很低,跟数码相机的jpg一样低。一般来说,晴天时影子跟向光面,相差4档曝光。需要取舍,是要阴影、还是保留阳光。而如果取中间值,往往两样都得不到。这就是反转片恼人的地方,所以i50mm不喜欢反转片哇。

先用数码做练习

如果特别喜欢反转片的色调,非要拍摄,那么需要先使用数码相机手动曝光。就是让相机jpg直接出,手动设置光圈、iso、快门速度。用数码相机练习高光和阴影的取舍,能拍出另自己满意的直出jpg以后,按照这个思路拍反转片就安全了。

胶片摄影的主流是负片

实际上反转片低宽容度完全没法跟负片比,负片很难翻车,连不使用测光表都能拍摄。在过去的胶卷傻瓜机上,只有三个图案“阴天、晴天、室内”,相机上连参数都没有,依然不至于翻车。但是,反转片就不能这样玩了。

过去反转片是影楼用的哦

过去影楼都用反转片,他们也是小心翼翼的,先使用宝丽来测试曝光参数,然后再拍的哦。街头摄影还是老老实实玩负片。在胶片年代,全美第一时尚女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也坚持使用负片,那个年代她的照片有一种独特影调,非常有感染力。

总结

拍摄反转片一定要精确测光,并且做出取舍。不是所有环境都可以使用反转片的哦。省心就用负片,要媲美反转片色彩低选择柯达专业负片ektar100就行了。

为什么战前徕卡elmar 50 3.5会有镀膜

早期徕卡广告

战前徕卡elmar 50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镀膜有什么用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早期徕卡广告

我的徕卡m9 ccd更换证明已经丢了,怎么办?

徕卡m9 ccd 更换证明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验证更换ccd的唯一办法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徕卡m9的ccd都会脱膜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镜头厂商不愿意说的秘密:为什么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为什么同样的光学结构,微单镜头比旁轴镜头便宜?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而如果你问厂家,厂家往往左右而言它。实际上这很简单,徕卡镜头对焦时,对焦筒会前后移动,那个移动的量将控制黄斑的左右移动。比如相机机身里的联动杆行程是固定的,1米、2米、无穷远也是固定的,这个固定的幅度又联动着黄斑。而你的镜头螺纹是顶着联动杆在运动,原本应该定在1米的幅度,结果超出去一丝,也是跑焦了。

而这个精度,是需要光学镜片的公差、对焦螺纹的公差、装配过程的误差都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才行。也就是说当每个部件组合好以后成品率会非常低。这也是徕卡镜头昂贵的一个原因,也是日系镜头改单反路线的原因。据说德系耳机贵,也是报废率高。而微单根本没有黄斑联动的需求,只要装上就能用,反正都是屏幕取景,所以微单镜头的成本是远比徕卡镜头低的,也更好做。

所以微单镜头比旁轴便宜,哪怕是同样的光学结构。

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

leica m-p

在一个讲究效率的年代,手动对焦、旁轴取景的徕卡用户,不是忘记了时代,却真是忘了“我”。做什么做到忘我,也许就是做对了。还有一件容易忘我的事情,那就是听音乐了。发现很多徕卡用户也都是音乐爱好者。

Hifi与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其实就是尽量追求高保真的哦,甚至有人说“不能裁剪”,要的就是真实,要捕捉到当时的气氛,不能过多的修饰,和hifi似的。音乐很像哦。讲究hifi的玩家,也是摒弃一切音效、均衡器,减小一切失真,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还原真实。hifi和徕卡有个最明显的共同点,都很烧钱……。更有甚者说:“好设备决定音乐取向”。

“玄学家”和“科学家”

hifi圈和徕卡圈差不多,都充满了“玄学家”和“科学家”。i50mm自己还是相信玄学的,甚至越玄越玄有可能是真的。在听hif人声、古典时,换线确实能听出差别,而且不小。甚至音源决定一切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台便宜的cd光纤输出是能听出不如贵一些的cd光纤好的。另外,解码器真的可以让声场自然分离。前后级功放对音色的影响也很明显的,同样的弦乐,一台200的功放听出200的小提琴音色,用20000的功放能听出20000的音色,啥时候听听几十万的小提琴呢?

谁说器材不重要?

只是,时间,空间,钱袋子的平衡罢了。😢,不喜欢听古典,很可能不是喜好问题,也不是古典音乐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器材问题。别人咱管不了,森海塞尔hd600确实是个开启古典音乐的钥匙,对耳放要求还不高。用一个廉价流行重低音耳机是无法欣赏古典音乐的哦。hifi耳机是治疗古典恐惧症的良药。同时,徕卡往往是治疗街头摄影恐惧症的好方子。

磁带爱好者和胶片爱好者

每当按下磁带机的播放键,那熟悉的莎莎声就回到了耳畔,伴随着磁带不经意间的颤抖,除了听到音乐声,似乎还听到了时间的声音。胶片和磁带一样,都是天然带底噪的哦,但是这种底噪不是干扰,不是音效,而是画面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徕卡用户中依然有人玩胶卷,也有人依然听磁带。

狂躁贝多芬

当狂躁的时候可以听听贝多芬,释放一下压力。没必要喷这个器材不好,那个器材不行什么的,还是多听听,多静静。人啊,都有个毛病,一不小心就要说服谁,一不小心就要跟人论战,这世上哪有谁说服谁,都是谁乐意相信谁。远离争论,还是自己听自己的音乐、自己玩自己的相机省心。

徕卡之歌

有个用徕卡叫之歌的哥们,非要给他画个带耳机的简笔头像,要有耳机,要有表情,还要有肖邦的赶脚……,没想到这哥们选中了一个,还做成了热靴……。为什么徕卡用户很多都是音乐爱好者?

为什么说徕卡是有聚有散的终生朋友

leica magzine

那些说傻瓜胶片机便携好用吊打徕卡的,最后不玩胶卷了;

那些认定中画幅大画幅是王者的,只玩大画幅的,最后也难逃出掉的命运;

那些说徕卡不如微单值的,后来也认为微单不如手机,然后不再提摄影了;

而玩徕卡的基本上越玩越自由,越玩越不在乎值不值,

哪怕转手了,徕卡也一直在那里,像个朋友有聚有散,一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