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玄学之黑白摄影利器

leica m8 + summicron 35 f2 v1 八枚玉

德国的光学双子座

一般说摄影,主流的就是135摄影,在这个领域里光学公认的第一梯队是徕卡蔡司。而这两家公司就像其他德国企业一样,都固执的有各自的风格。

蔡司色彩

蔡司镜头特别善于捕捉色彩,哪怕是暗光下,也能让一丁点的色彩熠熠生辉。而徕卡善于刻画光线的明暗变化,哪怕是暗光环境下也不容易出现死黑,同时徕卡的色彩不像蔡司那样神经质,总是有种刻意的压制。

徕卡黑白

根据i50mm自己的体会,蔡司镜头出的片子转成黑白反差会非常大,丢失很多灰阶过度,包括日系镜头也是一样。在数码相机上给黑白后期留有的余地远不如徕卡。哪怕是徕卡的高反差环境下的照片,也依然不会出现大面积死黑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拿徕卡镜头拍黑白的原因。

leica m8 + summicron 35 f2 v1 八枚玉

鱼+熊掌

一般来说大众喜欢彩色照片,老烧喜欢黑白,蔡司更容易让大众兴奋,而徕卡往往更被老烧喜爱。看似是玄学,实则有其背后的逻辑。镜头做出色彩并不难,难得是兼顾色彩和黑白灰阶。徕卡的色彩是一种更具戏剧化的色彩,而不是表面的艳丽。对于徕卡来说,会增加成本,同时放弃更多的大众客户,这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位,i50mm觉得这点还是非常好的,很有性格。

妥协是件危险的事情

做公司不应该只是为了报表数据,而是做一家长久的,有性格的公司。事实证明,向大众妥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了盈利讨好用户的公司,几乎都消失了,而这个坚持自己理念的公司却依然存在,而且它的产品拥有最坚实的拥护者。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黑白摄影利器

玩徕卡,街头摄影,不是爱,那是精神财富。

leica m9 + summicron 35/2 asph

玩徕卡

很多人有这样的问题:“你们玩徕卡的是不是都街头摄影,如果我不街头摄影是不是还没入徕卡的门?”,如果都买了徕卡还一直没有尝试过街头摄影,那确实有些奢侈,浪费了徕卡。

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并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往往是平淡中的波澜,没有很具体的故事和内容。然而街头摄影就像人生感悟,平淡中发现情感,就像忽然间意识到自己老了,那种无声的震撼是远比任何感官刺激都要强。

不是爱,是精神财富

街头摄影就是这样心平气和的拍摄,伴随个人的体验去感悟人生。街头摄影是可以拍一辈子的摄影,历史上很多大师都是这样拍一辈子。而且越拍越心平气和,越拍越不纠结,在我们为发现薇薇安迈尔出名太晚而惋惜时,我们并不知道人家精神财富是无比丰厚的。街头摄影就是这样一笔精神财富。

听,快门的声音

谁最在乎快门的声音?路人么?

也许吧,
还是摄影师自己,
怕快门出声是做不好街头摄影师的,
你要熟悉、倾听每一次快门,
让快门与外界的声音交响,
静音快门?不用静音,
你都不知道何时触发的快门,
快门一定要有声音,
click,
让每一次快门声,
释放你创作的灵魂。

徕卡机身的划痕难看么?它就算脸上带有弹痕,也是一匹健硕的骏马。

您说:

银铬这种材质虽然结实,但怎么也会有些细小划痕。这些划痕,日后可以通过保养恢复么,同理,黑铬也是这样吧应该是可修复的吧。

本想买二手的。发现银色的划痕会很影响美观。黑色的反而还好。起码还有点沧桑感!

i50mm说:

有一次我把一枚钻石放到m8的顶上了,然后就轻轻画了一下,非常轻,就有个划痕出来了,无法修复。虽然金属表面很硬,但也怕钻石这类更硬的东西哦。

其实,那些划痕拍到照片上看着或许难看,当你拿到手上这些划痕并不影响整体美观,无论是黑铬还是银铬划痕,在徕卡m机上都不算什么。

就好比一匹战马,它就算身上带有弹痕,也是一匹健硕的骏马。

关于徕卡asph镜头与古典镜头的主要区别问题

如果说区别有很多方面,比如材料、对焦手柄、玻璃、镀膜、成像特点,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对待盲拍的态度上。

古典镜头抓视点

过去的徕卡镜头是充分照顾到了记者盲拍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根本来不及对焦,徕卡镜头都是通过手感进行对焦,多少都会有些出入,无法做到准确把焦点落到主体上,所以古典徕卡镜头设计的郊外都是尽量维持一个轮廓,而不是让郊外快速模糊到一起。比如徕卡的elmar 50、summicron 35 2v1、等等。就算是拍虚了,也会传递一种主体正在从虚走向实的趋势,从而抓住了你得视觉。

leica m9 + summicron 35 /2 v1八枚玉

asph镜头没有落脚点

asph镜头拥有更锐利的全开光圈表现,但是郊外模糊走的是更平滑的模糊虚化,在对焦准确时,能快速把主体突出出来。但是如果对焦不实,那画面会显得有些模糊,观众会像玻璃上的苍蝇一样,一直在画面里寻找落脚掉,这种视觉会传递一种不安情绪。

leica m9 + summicron 35 /2 asph

总结

我并不是说asph不好,只是每个时代的镜头还是具备一些各自的特点。所以在用古典头时,盲拍还是比较安心的。而使用asph,我更乐意举起来对焦,盲拍拍坏的风险还是要大一些。asph是现代镜头的风格,现代单反、微单也是再走这个路子,所以都被统称为现代头。

徕卡玄学之让头发都丝毫毕现的秘密?

旁轴相机很容易拍出让头发丝毫毕现的照片,而单反拍出这样的几率就少一些。这里面有什么玄学呢。

leica m9 + summicron 35/2 asph

剥离感从何而来

焦点的清晰度是最高的,离焦点的距离越远的范围越模糊。对焦点前后有一段清晰范围,通常称为景深。剥离感就是依靠景深来实现的。主体的边缘越清晰,剥离感就越明显,就更加突出主体。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让头发都丝毫毕现的秘密?

徕卡相机要不要保持上弦状态?

leica m9 + summicron 35/2 asph

箭在弦上 

很多朋友出于对相机的保护,让相机总在释放快门的状态。i50mm并不是这样的,箭总在弦上,需要时随时发射。

徕卡相机的勾引

从徕卡螺口机到m机,拍了之后,都需要跟相机“聊一会”,就是说的拍过之后要过片上弦。徕卡m10d属于胶片版数码徕卡,不但取消显示屏,还给了一个扳手,虽然这个扳手没有添加实际的功能。

耗电问题

M6带测光的拍过上弦,那样放包里晃荡,容易误碰快门,耗电。其实也没事,多备用几个电池就行,10块钱20粒的lr44,能用几年,就算在包里耗电也不怕,换了就行,反正不贵。别买昂贵的锂电,因为误触碰锂电很快也就耗费光了哈哈。

总结

徕卡相机要保持上弦状态,箭在弦上,与失去一个时机相比,其他都不算什么了。

为什么用徕卡一天也拍不了几张,而用自动胶片机一会就拍了一卷?

无意间发现我竟然拍到过钟南山

玄学

对于使用徕卡和胶卷的人来说,慢着和戴着,都是享受。也不知为什么,戴着相机一天下来也拍不了几张,按下快门是追求的快乐,而一个月后冲洗出来又是回味的快乐。

有时候用自动胶片机,一会就拍了一卷。在此不想探讨孰好孰坏,只是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应该也有不少人有这种体会吧。

仪式感?

使用徕卡m相机,每拍一张都要手动过一次片,虽然只有一秒的时间,但那种过片的仪式感丝毫不比按下快门少多少。也许那一秒在大脑中回放刚才的场景,总结下一次拍摄要注意的事项?

抚摸感?

徕卡m省胶卷,也许是因为机器本身太有诱惑力了,大部分时间用在抚摸上了,动一动对角扳手,听一听光圈的卡位声音,再看一看取景器,总之比一台自动相机撩人。

满足感?

胶卷只有36张,拍过了也就要扔掉,没有什么物质化的东西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这种超脱的诗人一般的生活态度,反而让自己摆脱了狭隘的占有欲,而是获得了更丰富的精神满足感。哪怕是放在那里看看,擦擦灰尘,也是令人愉悦的。

没有答案

反正使用徕卡m就是省胶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徕卡m6前几张过片时回片钮不转?

现象:leica m6刚在上卷的状态的时候,过片看不到回片钮旋转,或者旋转很小。有时候会让人以为没挂上片,打开一看明明挂上了。为什会这样呢呢?

原因:因为新胶卷里面的底片之间是松弛状态,并不是缠绕很紧的,有时候一般拍到三四张,过片时才看到回片钮旋转,这是正常的。要想第一次过片时就看到回片钮旋转,需要上卷前,先捏住片头,旋转胶卷芯儿,收紧,然后再往相机里装胶卷。

不光徕卡m6这样,其实所有胶卷相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习惯就好啦。哈哈,强迫症犯了的时候,那就每次上卷前先收紧,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