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大师附体?

看画册肯定对摄影有益,但是抱着提高摄影水平去看画册往往徒劳无功,甚至收效甚微。至少i50mm在街头按下快门前后几秒钟,并没有”大师附体“。甚至走在路上,“大师作品”都忘在家里了。

理性的技术流

有的人天生喜欢摄影,视摄影为一项技术,是一种令人精神愉悦的运动,并不关心别人的作品。就算是看别人作品,也是学技术来的。这类人对于画册,是谈不上“喜欢看”,更应该叫“喜欢学”。哈哈哈。

视觉动物

有些人天生喜欢看图片,但并不喜欢摄影。身边很多这样的感性动物,他们看画报、看画册,对他们来说看图片是一项令人愉悦的精神旅行。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种彩色明星杂志、旅行杂志、风景明信片,都是他们的最爱,至于照片是怎么拍摄的丝毫没有兴趣。

神交

有些人,既喜欢摄影,又喜欢看画册。他们不会刻意学习别人技术,只是喜欢看,同时喜欢分享自己的作品。其实,很多摄影师都是这样的。甚至很多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会打印成作品集。并且把自己的作品送给朋友,或着与同样制作画册的摄影师交换作品。这应该是摄影的高级享受了。当然,我们买画册,就是一种艺术审美的享受哇,精神食粮,哈哈。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各有所长。比如看到有人推荐某个书好 ,为了趁热打铁下单了。如果实在太贵,就百度一下pdf。纸质书可以从书店翻看,当场购买,尽管比网上贵一些,购买的体验有时候也是书的一部分哦。当然,拆快递也是一种兴奋的体验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纸,作为实实在在的媒介,触碰,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观看体验。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为什么徕卡摄影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用徕卡的摄影师更感性一些吧,性情中人,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感性的摄影师,自然比普通的技术流更爱看画册啦。所以,往往徕卡群体都认识很多大师作品,不知不觉的,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跟那些“技术爱好者”拉开了差距哇~。而那些群体,可能一辈子都在讨论像素和高感这样的话题。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爱。当然,单反、微单、转接爱好者也爱看画册啦~。很多作家也喜欢看啦~

可惜,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

最有意思的是,往往销售最好的书籍是最基础的“相机说明书”,然后是“技巧、技法”,然后是“摄影历史和文化”。而如何解读画册的书籍,少之又少,写的人少,买的人也会更少。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就像如今听cd、磁带、黑胶这种实体音乐的人一样少,甚至更少。

畅享个人摄影画册的未来

至于各种摄影教学、教程都在教你如何表达,是向外发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在孜孜不倦的拍摄并发表,然后抱怨没人欣赏。并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没有观众。问题就出在了这里,摄影师除了创作,是否也该接受别人的作品呢?可以买、可以交换作品的方式,让个人画册流动起来。如果只会向外发散,而不懂得吸收,那学再多的技术和理论,摄影都没有未来的。记得谁说过,未来的书店只有两种书,一种是小说,另一种是画册。每个人都应该有出画册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彼此欣赏~挖哈哈哈哈。只是咱们得找个经济实惠的方法才好~

大山flex《我和徕卡的相识》

作者:大山flex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首词形容最近上海的天气,再合适不过。天本无常,人生亦然,在这样一个阴冷的雨后的下午,坐在咖啡厅里,一手捧着热腾腾的黑咖啡,一手抱着这台跟父亲年龄差不多大的徕卡M3,慢悠悠的捏上两张黑白胶片,不得不说是种惬意。她略带浑浊的眼睛与我对视着,仿佛带着一段历史而来,等待我的续写。

初识徕卡,源自大学时的老师,这位留德多年的老师对德国的制造工艺赞不绝口,所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恰好有台徕卡生产的显微镜。

那时候并不认识德语的我们,认为小红标上写的那个单词就是德语当中”完美”的意思。于是那时最喜欢的课就是通过这架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旋动它绵密而顺滑的旋钮,抚摸那冰凉的带有灰色皱纹漆的镜身。说实话,许多年以后通过旁轴取景器取景和当初通过单筒显微镜观察的感觉非常相似。是的,用徕卡相机拍照,有一种做科学研究的感觉,”为什么会持着徕卡自拍而乐此不疲?”,”因为这样专注而忘我的姿势,像伏案工作的技师,像专注瞄准的射手,总让人觉得无比性感。”

其实每个男人都有颗童心,工作和玩耍,如果能有,哪怕是一点点焦集,该有多么幸福?不管多大年纪,只要心中还想着儿时的玩具,便没有老,便都是青年,文艺的那种。

徕卡镜头铭环掉了用什么粘回去?

有些徕卡镜头在擦拭的时候,不小心把铭环擦掉了。哈哈哈。那个铭环很简单,原本是粘上去的,没有其他机械结构。而且粘铭牌,用的胶水不能粘的太死,因为底下埋着螺丝,维修保养是要拆下来的。绝不能用热熔胶、502、ab胶、矿物胶、紫外胶等。

如果自己擦拭的时候徕卡镜头铭环掉了用什么粘回去?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胶水。咱也不知道原厂用的什么。但是,由于i50mm自己曾经修复过爱华耳机,用的是e8000胶水,这种胶水是软性胶,不会粘死,将来也好清除。

如果是溶解这种胶水,可以去淘“胶水溶解剂”、“喇叭溶剂”等,具体因为没用过,所以就不知道了~

徕卡summilux-m 35mm f1.4 v1圣光用什么uv镜?

Wulfric的徕卡圣光uv改造法

Wulfric:赵老师,之前读您的文章写到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v1圣光使用39mm滤镜用胶布固定的话会有暗角,我找到了解决方案了。我用40.5mm滤镜把螺纹用钢锉挫掉,正好能放进圣光,外侧用胶布固定就可以了,用薄一点的40.5mmuv就不会有暗角了,只是影响12504遮光罩的安装。因为我之前了解到钢嘴的uv是41mm,我就想应该40.5也差不多的,uv尽量买薄的就不影响暗角。

i50mm:用啥啊锉的😁?

Wulfric:我比较粗暴用的钢锉,其实指甲刀的搓慢慢搓也可以,两分钟,螺纹搓掉就可以,螺纹就两层挺薄的。uv用的是2.4mm厚的,怕太厚有暗角。

i50mm:厉害了,可以分享了,哈哈。

Wulfric的徕卡圣光uv改造法

为什么喷徕卡会获得更多点赞?

leicavit + leica mp + summicron 50mm f2 + kodak ultramax400

喷子到处有,堪比一年多

很多喷徕卡的文章经常被传阅。甚至有些专业喷子还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哇哈哈。既然存在,必然有其背后的逻辑哦。

聊性价比的视频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聊干货的。b站很多up主,一屋子巨贵的hifi产品,讲的也很有逻辑,结果点击量非常可怜。而分享100元耳机选购的视频,都是几十万点击量。哈哈哈哈,一条线材无用论可以迅速获得认同。聊豆瓣神机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徕卡。

相反,喷徕卡往往会获得大量的点赞。看别人大把花钱买徕卡,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为了一层喷漆花那么多钱买,智商税。手动对焦那么贵,智商税。连拍那么慢,智商税。反正你们这些买徕卡的就是有钱不会拍照。哈哈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这句出自《道德经》的话i50mm是这么曲解的:全世界都认为是好东西的,往往不是好东西。嘻嘻嘻嘻嘻。典型的小众心态,记得曾经有位领导,智勇双全,他说往往当下热播的剧他都不看,因为那是给大众看的。难道这句话,不知不觉植入了i50mm的脑子里……

徕卡被喷了几十年吧,也没见谁把价格喷下来呀。但是靠着喷徕卡,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喷子。而且要想成为大众认可的人,往往不喷徕卡两句,就会得罪观众的哦。例如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就时不时的贬低一下徕卡,甚至把蔡司zm说的超越了徕卡,把徕卡m8说的一文不值。啊哈哈哈,i50mm是“见多识广”的,能看出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哟。毕竟要想提高书的销量,踩一踩徕卡是会收到更多点赞的嘛。嘻嘻

自得其乐

玩胶片的人也是被喷的象,啊哈哈哈。很多玩数码的,可以用各种数据证明你们玩胶片的就是智商税。哪怕是坚持用胶片拍电影的诺兰,也是被喷的对象,嘚瑟。哈哈哈。就连一次成像的拍立得都还活的挺顽强,总有那么一拨人乐此不疲。

小众优越感

但是,小众并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哦。之所以成为小众,一定有其特别糟糕的一面哦。比如磁带随身听机械故障、皮带老化、磁带录音质量不佳等等。徕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价格太高了,这是其成为小众的主要原因,哇哈哈。

也许,“小众优越感”往往来自战胜糟糕一面的喜悦吧。黑胶唱片麻烦,但是你会调节唱针了。磁带录音不佳,但是你用卡座自己录音啦。徕卡贵,但是你赚钱啦……。喷我们智商税,但是我们自找的啦~😳。人要是不跟自己较较劲儿,跟吃饱就睡的……

老版本福伦达l39转徕卡m转接环的问题

大概十年前市场上仅次于徕卡精度的l39转徕卡m转接环是福伦达的,当时花了1200买的全新。那时候以为全新的接环比老旧露铜的徕卡好,囧。福伦达当时有很多l39卡口镜头,其中名气最大当数15mm 4.5 v1 l39口,超小巧的超广角。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转接徕卡后这枚镜头的光圈红点宁不到中间,起初以为是转接环精度不够,后来才知道,那个镜头转到m上都那样,正常。

但是很快就把那个福伦达vm转接环出掉了,因为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有些l39口的徕卡elmar 50mm、35mm镜头那个对焦锁会被接环挡住。所以购买福伦达老版本的转接环最好带镜头试一试,毕竟人家是给自家镜头设计的,不会考虑徕卡那么多老镜头的对焦指柄哦。据说福伦达的l39接环二手价格大概四五百了,一般情况下,转接elmar多的化,是不建议上的。

要是追求极致肯定是原厂接环,哪怕是旧的,原厂多数屁股都露铜,很顺滑,不会卡在机身或者镜头上拧不下来。别小看这个环,曾经有个国产牌子货用钢做的接环,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用钢做转接环,很容易卡在机身或者镜头上。哈哈哈,目前国产转接环的精度已经上来了,只是材质多数用铝,好加工,所以要便宜很多。但是精度还是难把握,就算原厂接环,也有一些对焦不准的。要保持心态,哈哈哈。

徕卡m胶片相机计数器应该从几开始?

徕卡mp计数器归零指针指到-2

话说,昨天看到有人问徕卡m3的计数器为什么归零后指针不是指到0,而是差2格。对于这个习以为常的现象还真没仔细琢磨,任何事情你一细琢磨,嘿还真趣味无穷。而且顺藤摸瓜,还引出了Levinson的省卷大法,36张的胶卷,拍出了42.5张,足足省出六张,真是高手啊。

徕卡计数器的历史

相机计数器的历史也挺有意思的,起初大画幅无需计数器,一次拍一张。之后是机械时代,之后是电子时代,现在是数码时代。徕卡m胶片相机是机械时代的代表,计数器也保持了机械结构,从徕卡m3到m7和mp胶片机都是机械计数器。而数码m机都是数码计数器了,起初的m8甚至在机顶保留了一个剩余张数的正圆液晶显示屏,之后就取消了,因为存储卡越来越大,计数已经没有意义了。

计数器归零

电子计数器归零很简单,一个电位器触发开关就可以归零,有一位自己diy相机的哥们给我展示过哈哈哈,淘宝一大堆。而数码相机的计数器归零不归零没有意义,存储卡够大就行。机械计数器归零,那就有意思了,需要机械部件的精密配合。

徕卡螺口机和m2的计数器归零是需要手动的,徕卡m3开始加入了自动归零计数器。当拔出卷片轴后,计数器会立即归零。这种归零方案应该算半自动,因为必须要拔掉卷片轴才行。一般m3拔卷片轴的动作是在下次装卷时才进行的,因为你必须拔出来,把新交卷的片头,塞到卷片轴里。

后期,徕卡为m3开发的快速上卷器,可以不拔出卷片轴上卷。虽然这样可以提高上卷速度,但是,那样也就无法触发计数器归零了。所以,使用快速上卷器,要么选择不看计数器,要么要记得上卷前先拔一下,不用全拔出来,咔,能听到计数器归零的声音就行。

leica m4、m4-2、m4p、m5、m6、m7、mp的卷片轴固定在机身上了,并且加入了弹簧结构,只要你打开底盖,计数器会迅速归零。这样才算得上全自动哇。这种设计在徕卡胶片机上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归零指针没有指到0?

咱们口口声声说计数器归零,可是为什么每次上卷指针指到的不是0。这是因为翻译引起的歧义,咱们习惯把回到原点叫“归零”,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叫的,哈哈。正确一些的叫法,应该叫“重置”吧。所以此“归零”非彼“归0”哦。那又为什么归零后要指向-2呢?

徕卡m胶片机应该从第几张开始计数?

当我们把底片塞入机身后,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外面暴露的底片是无法用了,中间这张是要过掉的,需要一次过片,计数器从-2变成-1。而下一张有一段裸露在外面,再过一次片,计数器从-1来到了0。所以通常来说,如果装卷后,立即盖盖,然后进行拍摄,那么经过2次过片,计数器指到0,就可以正常拍照了。

下一张有一小段是暴露在外的

但是,上面的方法是i50mm个人的习惯,不是正规的装卷方法。正规的装卷方法是,过一次片后再盖盖。在你把底片塞入机身后,不能急着盖盖,而是要眼睛看着过一次片,第一次过片运转正常,再盖盖。这种方式,就必须从数字1开始计数了。

Levinson的偷胶卷大法

Levinson胶卷片头

而Levinson的方法更厉害,他最多可以把36张的胶卷,拍出42.5张,相当于拍6卷送一卷呀。那么他是用的什么方法呢?他自己揭秘啦:

如果是双拨m3,那么装卷前先拨一次,然后再装卷,等装卷后再拨第二次,这样可以减少片头的浪费。照葫芦画瓢,leica m4、m4-2、m4p、m5、m6、m7、mp都可以这样,装卷前把过片扳手拨一半,然后再上卷。这样装卷后第一次过片就剩出不少底片啦,哈哈哈。当然,m3是最省卷的,因为m3的卷片轴只需要咬住片头就行,这里也省了不少胶卷。

不过终极的省卷方法是把装卷过程放倒暗袋里进行。先让快门处于上弦状态,然后把胶卷和相机塞到暗袋里,然后在黑暗中,盲操安装胶卷,盖上底盖。这样从暗袋里出来的底片,可以直接拍照了,-2就是第一张,哈哈哈哈哈哈。

偷来的胶卷做什么用呢?

用来对镜自拍哇,这样 可以记录下使用的什么镜头、机身,啦。哈哈。而且长期这样节俭,可以省不少胶卷钱和冲扫费用呀。毕竟冲洗店是按卷收费的,不是按张收费的,哈哈哈哈。高,实在是高。

不过,严肃的摄影师还是要规规矩矩从1计数,因为前面偷来的底片都是在理想情况下做到的,因为底片再生产过程中、装卷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暗盒里的底片头那节是未曝光的。也许你装卷时稍不注意就拉出多了。

kodak 400 ultramax

徕卡m2相机取景器旁边的塑料窗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你的徕卡m2取景器旁边有个塑料窗啊,我的徕卡m240和m10就没有呢?

嘿,m9之前的所有徕卡相机都有这个塑料窗。徕卡m3取景器旁边的窗户是毛玻璃。这到底是干啥用的呢?采光啊,哈哈哈,徕卡相机需要专门的采光窗,光线给了谁呢?取景器里面的线框,就是那个亮框。从徕卡m240、m10之后都取消这个结构了,改成内置led发光了,因为cmos相机比较省电,点亮led也不会影响多少电量。

按钮版徕卡m2不实用但很美

从现代的设计审美看,徕卡m2的简化之美是很多人陶醉的。让一个完全不懂来的的人来选择型号,可能会选按钮版徕卡m2,简洁之美。

按钮版m2有两种,一种是按着不动才能回片,松开就弹回来了。另一种是按下去不回弹,过片会回弹。

根据《走进徕卡》说,按钮版本里面的构造并不比扳手的简单,应该是实验,而不是偷工减料。

按钮版徕卡m2

2021最值得买的徕卡镜头是什么?慢

一般来说吧,嘻嘻,还真不敢给人建议。话说草稿箱里也有写到一半的建议贴。但是往往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我这个人其实是个“小白”,对很多事情并没有明确的主张,也就是说并不会有太过激烈的行为。虽然离天才差一分,但还是缺乏领导力。虽然嘚瑟,却又缺乏执行力。别人眼里i50mm的执着,实际上往往是惯性使然。那种,“我建议……最值得购买了!”,如此霸气的话,难以启齿哇。

2021最值得买的徕卡镜头是什么?如果非要给个建议,那就是慢慢买,不要一步到位,甚至可以尝试一下拍拍胶卷。更换一个胶卷比更换一只镜头来的效果明显。摄影是少数能够让人逃离纷乱现实的一种方式。而胶片又是减慢摄影速度的方式。老板天天说,花钱的事情是最不能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