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特别清楚,那天中午是在绿茶餐厅吃的半只鱼头,是的半只就够了。另一半也是一样的,何必吃两个一样的呢。或许墙上的画家也是有这种启发吧,于是将计就计,等待有人出现,也给我半个表情……终于等到了。
数码的悲剧是没有iso25的感光度,举起36元的禄来RPX25黑白胶卷,可以对整个宇宙的数码cmos报以嘲笑。然而iso25的感光度对很多玩胶卷的人来说实在太慢了,慢到大多数人吃不消。 继续阅读ROLLEI RPX25 禄来低速黑白胶卷
原来那时候志愿军有配备这种苏式背包啊。 下了一单,感受一下这种实用的简约设计。
话说徕卡摄影师的第一个摄影包往往是白金汉卡其色单肩包。而第二个往往是军绿色了。至少i50mm是这样。不过看影视剧发现,这两种颜色似乎历史上都曾是作战服的颜色哦。早年的白金汉是老式帆布材料,质感不错,就是不耐脏。现代的新材料明显干净多了。
摄影之友家又有低价优惠,用卷后基本上又是全网最低。记得领卷,记得领卷,300元店铺优惠券,满1000元可用
第一张取景估计不足,三轮车没有被完全收入画面。这个瑕疵我当时并不知道,只是习惯性的又拍了第二张,幸亏后面又补了建筑工人特写。第一张照片没法看出戏剧对比,配上第二张达到了我的目的,这就叫“双剑合璧”么~
暴雨后,迎来艳阳,夏季特色。一个兴致高涨的年轻人路过我的镜头,我毫不犹豫的定格了这个瞬间。我并非有意曝光不足,只是当时的疏忽。但这种不足却重现了原汁原味的气氛,就好比我用眯缝眼来对抗烈日一样。这是一张让我有现场感的照片,虽然曝光存在瑕疵。
Louis说:以前的摄影书 讲的真细致,以前相机品牌的中文名,跟现在差距好大。
1983年中国摄影出版社《摄影手册》,发行量52万册,2.9元一本,哇哈哈。
有朋友问徕卡这几只镜头命名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区分的?用最简单明了的方法说一下。能快速了解一下。
这种命名的源头是leica summicron 35mm f2第一版,英文称为“EIGHT ELEMENTS”八片玻璃的意思。这枚镜头在日本被称为“八枚玉”,虽然“玉”在日语里有玻璃的意思,但也有玉石的意思,“玉”在日本也是带有尊贵的意思,比如“玉碎”什么的,比如这本著名的杂志“不朽的名玉”。由于大部分日语和中文通用的,所以直接拿过来就能用。
在日本以“玻璃片数+玉”命名的镜头只有八枚玉。可见他们对八枚玉的喜爱程度了。进入国内后,从蜂鸟、无忌论坛里相继出现了各种徕卡镜头的命名。八枚玉是取名源头,于是就有了六片玻璃的叫“六枚玉”、七片玻璃的叫“七枚玉”、九片玻璃的“九枚玉”,这些以玻璃数量再用“玉”追尾名称主要是徕卡35mm f2镜头,因为35mm是徕卡的主力焦段,有这个特殊待遇。
九枚玉是特殊的28mm焦段,另外90mm三片玻璃版本也被称为“三枚玉”。而小八枚、小小八,名称不是以玻璃数量命名的,属于跟八枚玉蹭热度啦。小八枚外形酷似八枚玉所以得名小八枚,小小八因光学结构酷似小八枚,六片双高斯都是,就在前面再顶上一个“小”。足见国内前辈烧友们的智慧和幽默。哇哈哈。
i50mm网站的底片扫描来源很多,除了店扫外,自己扫描有用爱普生v600扫的,有用爱普生v700扫的,还有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扫的。过去用尼康5000ed都是整卷扫。这次扫一些现成的反转片底片,效果竟然超乎意料的好啊。
扫描机器: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ma-21组件 扫描软件:vuescan反转片选项,其余设置为默认未改。 底片:推测agfachrome aps-c反转片
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配件还是很科学的,使用ma-21组件可以直接扫这种幻灯片,看来胶片时代的aps-c画幅也蛮厉害的呀,画质其实已经足够好了。这样的照片放大到24寸显示器那么大也是可以看的呀。
扫描机器:尼康底片扫描仪5000ed + ma-21组件 扫描软件:vuescan反转片选项,其余设置为默认未改。 底片:推测kodachrome 135反转片
从这个135反转片看,这样的胶卷足够放大到三四十寸挂墙上做展览了哦。i50mm本人并不是扫描高手,所有设置均为uvescan上自动的,如果选择更高分辨率也许还会好一些。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了。底片应该是柯达克罗姆,难怪这个底片曾经让很多人痴迷呀,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