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讨论要买理光gr3

最近好多人都在讨论想买个随身卡片,要画质好的,然后问这台理光gr3咋样。咱也不知道啊,咱也没玩过啊。很多大佬都在用啊,当然,价格也真心不便宜啊,卖了这么多年啦也没怎么降价。这是今年被听到最多的一台相机了。还有个代言人叫李现,咱也不知道干啥的,李光?李线?难道是光线兄弟?理光不是森山大盗代言么?😁,当然了,如果有明星叫李光,那么理光的代言人一定会找李光代言的。“大盗”总觉得有种匪气。

当然了,i50mm还是不会买的,就是便宜也不会买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太扁了,不像“做”出来的,像“坐”出来的扁。

嘻嘻嘻,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应该是早年的理光广告给留下的印象。理光gr的定位非常好,就是在放松的时候掏出来“咔嚓”,它有一个广告是这样的。一位职业摄影师给模特用大机器拍摄,模特累的一身汗,等拍完之后,模特放松下来擦汗,摄影师突然从屁兜掏出gr捕捉了这个瞬间。理光的广告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哦。当时就在想,放屁兜,坐的时候岂不是会被坐扁?

不要拿对焦性能、微距、等等对gr做过高要求,这机器本来定位就是“绿林街头”。如果徕卡是有理想有内涵的宋江,那么理光gr就是轻功了得的时迁,你不能要求他跟李逵比力气哦。理光gr从胶片gr1s开始就这么定位的,数码时代依然如此。

忽然脑子里又蹦出来一个广告,一位美女拿着gr在眼前晃荡,然后喊了一句we love photo,然后就在那摇摆,嘿,还挺美。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对焦黄斑眩光一直是徕卡m6的硬伤之一,早晨Wulfric给i50mm发来惊喜,他搞定了徕卡m6眩光的解决办法。简单实用,真是有意思啊。下面是他的分享,更多精彩内容请跳转到他的公众号: solated Island Darkroom

黄斑眩光的主要原因是框线采光用的反光片将直射的光反射到黄斑区域,干扰了黄斑。

将框线窗贴上可以增加散射的薄膜 甚至可以是美纹纸,喷熔布等白色透光材质,贴在内部可以完全解决炫光问题。不想麻烦的也可以贴在外侧。各个角度黄斑完全无炫光,框线也不会变暗,从外侧看框线窗会变白。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徕卡m6黄斑眩光解决方案 作者:Wulfric

Hasselblad 503CW 我的随身中画幅相机 “WalkCamera” 作者:范靖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一提到哈苏Hasselblad这个品牌,给人的印象就是“土豪专用中画幅数码相机,一台十几万”,2018年,我从135敲门进入了胶片坑,在和摄友的交流过程中,有幸的摸到了一台500cm,第一次发现原来哈苏也有胶片相机,同时因为瞥了一眼那个奇怪的腰平取景器,内心已中毒身亡。表面上,我对所有人说,这辈子我也不会玩120,其实心里早就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2019年底,经历了哈苏胶片机的大事件——周董发布了MV《说好不哭》,一时间,全世界仿佛都重新认识了哈苏这个品牌,也同时唤起了我对那个取景器的骚动。2020年初,靠着疫情拉低市场价,我开始疯狂的在咸鱼和淘宝里扫射几种常见的哈苏相机:500系列、2000系列与SWC。最终一系列机缘巧合,买到了一台503CW,最好的500系列相机。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对于哈苏503CW本身,我其实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只用过这一台机身,一个镜头,两个后背,此外体验主要还是在胶卷上。到目前503CW一共拍过42个胶卷,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其中的体会和操作的进步,成片率的不断提高,都给人带来无比的兴奋。 胶片的120照片很耐看,不论是扫描件还是正片底片,都有无以伦比的体验,色彩的深度、画面的细腻度、安静的定格瞬间、深邃的空间感,都是120相比135最大的优势:135里50mm f/1.4干的活,CF80mm f/2.8就能办到,却得到了更好的画质和焦外润泽感(当然不是哈苏也可以的,只要是正常的120镜头都有这么好的效果)。最重要的还有拍摄的仪式感:测光、对焦、拔插刀、精细对焦、构图、等待瞬间、按快门,费尽力气得到的一张照片,必然会更加珍

贵。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说了这么半天,哈苏到底相对其他120相机有什么优点呢?小而精,小而精,小而精,重要的事情总要说三遍。小是指它的体积,尽管和禄来或玛米亚比它并不是最小的,但是作为可换镜头的腰平取景相机,哈苏500系列可谓是精简至极了,机身除了过片、反光板和快门的联动没有任何多余的设计,其他不需要的功能一律外挂处理;精是指它的精密,哈苏500系列被称为120中的徕卡相机,一方面是外观设计有一丝相称,另外就是它内部机械的设计了,精密,简单,好维修,不容易坏。这就是为什么60多年来,商业摄影的标杆为什么一直竖在哈苏身上的原因——它好用啊。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我的这台相机是从北京当时照相馆何脑斯那买过来的,何脑斯亲自教我上卷,过片,一边教一边说:这相机你拿回去就是拍,就是按快门,尽管用,用不坏。他作为摄影师先后拍过几千卷,没出过问题,从来都是惊喜,那就说明,如果你喜欢120,喜欢哈苏,买一台吧,绝对不会后悔。

在我看来哈苏503CW就是120相机界的Walkman,我愿意称哈苏503CW为WalkCamera:它拍照方便、外观好看,拍摄感紧凑、扎实,出片惊喜。是我最喜欢的120相机。

因为入坑120胶片坑有点晚了,目前120的胶卷选择很少,彩色负片柯达只有Portra和Ektar,富士只有Pro160、Pro400这几种常见卷了,正片多一些但是很贵,拍着感觉很奢侈,黑白选择多一些。最最推荐的还是柯达的三款Portra,色彩丰富,饱和度偏低,很清淡又润泽,是一种数码很难模仿出来的色彩。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看照片吧。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Hasselblad 503CW 作者:范靖
继续阅读Hasselblad 503CW 我的随身中画幅相机 “WalkCamera” 作者:范靖

明星与徕卡之Max Malatesta

Max Malatesta

意大利是欧洲大陆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嘛,从咖啡到音乐。Max Malatesta马克斯·马拉斯塔于1970年5月22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罗马,是意大利演员、编剧,很有才华,同时也是徕卡摄影师。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罗马的家中,Max总是在寻找有趣的视角,他使用徕卡X1来帮助他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Max Malatesta一直是“Beats Generation”舞蹈、音乐、表演、歌曲和摄影学院的艺术总监,该学院位于离罗马不远的蒂沃利。在国际上,他曾参与过斯派克·李(Spike Lee)、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和亚历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r Sokurov)执导的电影。

Max Malatesta

“M8是我的第一款旁轴测距相机。这台相机让我在拍摄之前开始思考我要做什么。看,看,等。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我们把相机举到眼前,图片大多早已经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某个地方,是生活在一瞬间唤醒了他们。正如罗马人过去常说的:nosce te ipsum。“认识你自己”。M8让我学会了问自己问题。但我仍然没有所有的正确答案。我寻找他们,并以自己为基准。在人性方面,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光明——或者在广阔的世界中认识到它。徕卡相机精确、清晰地捕捉事物的本来面目。我想说它是独一无二的。有很多灵魂。一句话——摄影”

Max Malatesta的器材:

继续阅读明星与徕卡之Max Malatesta

徕卡玄学之手动相机的助眠功能

呼啊哈

如果您在上班时间偷偷看i50mm网站,那么看到这篇的时候,要注意点,如果您一字一句读完,很可能睡着了,或者犯困了,请喝一杯咖啡提提神,不然影响工作。如果您午夜十分看到这篇文章,那么最好一字一句读完,读完,包您睡个好觉。

看一看周围的人,是不是有人张嘴,呼啊哈,打了个哈欠,哦?没有,好继续……

这个人吧,错过了半夜12点,就难以入睡了,比白天还精神,什么神奇的想法一股脑全蹦出来了。其实吧,这就叫“失眠”。肿么办,数羊?别逗了,从来没有这个习惯。

忽然间冒出个想法,闭上眼,用意念把玩徕卡:

首先想象手上有一台徕卡和一支summicron,转动快门,再旋转光圈,对焦,最近的是0.7米,推一下是1.2米,推到正下方是2米,在一推就是5米外,再推“咔哒”锁住了,按下解锁的舌头,用食指往回拉,拉到正下方是2米,再掰一下是1.2米,再拉到头诗0.7米。转转光圈环,从f2开始,然后f2.8,然后f4,然后f5.6,然后f8,然后,后面是哪个来着?算了,转快门,从1/125s开始,转一下是1/250,再转一下是1/500,再转一下是1/1000,往回拉三挡回到1/125,然后再向另外一边转,一下是1/60,再一档是1/30,在一档是1/15,往回拉三档会到1/125,然后向左转快门钮哒哒哒,呼啊哈,是不是打了个哈欠,困了吧。

张嘴,呼啊哈。当然了,有的人可能这样催眠的,那台m3放在抽屉左边了,m2放在二层抽屉,八枚玉放在m3上,福伦达至尊放在盒子里,改口的那几只在防潮箱,康泰时g在墙上……然后呼呼呼,睡着了。也有人是这样助眠的,咔嚓,一张,过片,咔嚓,两张,过片……,咔嚓36张,过片,回卷,装下一卷。……真够无聊了,是啊,无聊是一剂助眠针。

如果这篇文章真的有用,请保存链接,失眠的时候读一读哦,睡吧&……%

leica 手动相机

徕卡玄学之先有dng再有jpg?还是并行的?

早先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徕卡M相机直出jpg和raw格式的dng用哪个的问题》,当时从逻辑上推理认为徕卡m9的jpg不是来自于dng文件,因为dng文件比jpg少几列像素。抱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刘展耘老师,那个推理和猜想得到了肯定。并学到了:

dng文件和jpg文件一样,都是程序处理过的一种文件格式。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更庞大的原始文件,常见的是tiff或tif,多一个f也有很大不同哦。机内的jpg都是通过更原始的那堆庞大数据里提炼出来的,提取jpeg过程相对容易,是有jpeg工具包的,可以二次矫正。而dng是另外一个通道,是需要专门的dng处理,与jpeg完全不同的。

所以相机内的jpeg文件并不是dng生成的。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jpeg+dng同时保存时,存到存储卡的是两兄弟,而不是两父子。不是先有dng再有jpg,是并行的。

不单是徕卡,所有品牌的相机都是这样并行存储的,实际上在我们后期处理时也能感受到,从一个原始raw文件导出一张jpg是需要很长时间,而相机没有必要等dng出来才给你jpg,而是直接从最原始的数据里就出jpg了。早年数码相机都是直接出jpeg文件的,是不会放给你raw文件的,因为相机内根本就没有生成raw文件的那个通道。

很多相机内的raw文件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生鲜,镜头矫正、暗角等等一样也都是在raw文件里做过了。哈哈,徕卡的特点就是dng几乎没矫正,因为挺难的,也因为对自家镜头比较自信吧,嘻嘻嘻。

另外早先写过一篇《再聊徕卡m9直出jpg还是raw格式》仅供参考。

超现实主义徕卡摄影师 JOHN LOU MILES

约翰·卢·迈尔斯(John Lou Miles)住在洛杉矶南部,目前在电视、广告和电影行业担任顾问。同时John Lou Miles更是充满激情的徕卡爱好者。作为一名优秀的街头艺术摄影师,他摄影作品相当出色。John Lou Miles作品相当出彩,有种超现实主义的赶脚。

JOHN LOU MILES

第一个数字M帮助我释放了创造力,如果不使用太多隐喻的话,这种方式很难描述,但需要我全身心地去掌握。我曾在小特里亚农(Petit Trianon)的大理石楼梯上摔倒,在哥斯达黎加附近的海洋上踩踏,在拉斯维加斯的沙滩上打滚,而M8一直占据着我的左手。一直在那儿,一直在射击。”

JOHN LOU MILES器材

继续阅读超现实主义徕卡摄影师 JOHN LOU MILES

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人像摄影作品集

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人像摄影作品集

伟大的作品是令人生畏的,要出那样的作品,是得经历多少磨砺和感受啊。艺术家与常人的重要区别是他们的感受更丰富,再用一种形式把那种感触表达出来。

有的人用乐器,有的人用画笔,有的人用相机。布列松就是用相机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在他的镜头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散发着丰富的内涵。

当然了,敏感的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能,布列松也自认为是画家的,被不被商业上认可,那是身外之事,无需多考虑。我们摄影不也是一样么,把自己的感受拍出来,表达了出来,就是自己的艺术家哇,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情了。

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人像摄影作品集
继续阅读内心的寂静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人像摄影作品集

明星与徕卡之 Ram Shergill

Ram Shergill

时尚也艺术

很多人以为徕卡相机多被街头摄影师、纪实摄影师使用,其实哇,拍明星的时尚摄影师很多哦,比如Ram Shergill。Ram Shergill是英国最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之一。Ram Shergill的作品曾在全球各地的展览上展出,其中包括苏富比、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伦敦的白教堂画廊。他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国际版的《Vogue》、《时尚芭莎》和《GQ》上。

与此同时,这哥们不断学习,甚至重新去大学上学,充电后他进一步进入了艺术摄影的领域。这给咱们的摄影师也提个醒,很多人所然是时尚界的摄影大咖,但在俺们街头摄影师眼里,那些作品是木有意义和灵魂的哦。去大学里充充电,真得是提高自己的一个好办法。

 Ram Shergill的徕卡m9

继续阅读明星与徕卡之 Ram Sherg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