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

leica summaron 35 3.5

防尘防水就要用橡胶

蒸汽机能够实现并不是因为水壶,而是橡胶,橡胶能够起到密封作用。而相机要做到防尘、防水那就需要增加密封圈,密封圈是橡胶,是橡胶就会老化。像徕卡m镜头这样目标是百年有型的,怎么可能使用橡胶呢?所以,徕卡镜头是没有防水功能的哦。所以徕卡镜头啊、机身啊进灰尘是很正常的哦。

奥林巴斯防水相机,使用的就是橡胶密封。

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镜头内部有灰尘怎么办。如果一只防尘防水等镜头进灰尘了,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但是徕卡镜头有灰尘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哦,哇哈哈,想不到吧,新的也有哦,特别是大口径镜头,0.95之类的,有灰尘很正常的哦。而二手老镜头有灰尘更是正常的,过去很少有人用塑料袋密封镜头保存。只要灰尘不是特别多,丝毫不影响成像的。

如何避免进灰?

“在包里吃灰”真的,镜头都是在包里吃灰尘的哦。你有多久没清理包了?咣当来逛荡去,很快内胆包里的灰尘就跑到镜头里了。经常清理灰尘才行,可是,i50mm还是挺懒的,随它去吧,有点灰尘没啥的,俗话说的好,“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徕卡皮实的很,过去看yanidel讲述,他曾经雨中拍,然后再让徕卡保养一下。淋雨了就得及时保养哦。进灰?算了吧,该用用,该买买。😁

leica m6 leica elmarit-m 21mm 2.8
leica summarit 5cm 1.5

为什么徕卡确认不会放弃胶片相机?

做第一

徕卡是第一个做135画幅相机的公司。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摄影历史可以分为徕卡前和徕卡后。徕卡的诞生让抓拍成为可能,让摄影从影楼延伸到家庭再延伸到街头和战场。数码的诞生跟徕卡的诞生相比,数码对摄影史的贡献那是微乎其微。实际上现在的相机从画幅规格、到快门速度到设计、到卡口到设计都是延续徕卡设计。所以徕卡胶片相机,是翻开摄影史的绝对第一功臣。

做唯一

世界上唯一还在制造胶片相机的品牌。人要做自我否定,也要做自我肯定。在相机众多品牌中,我们看到否定自己的太多了,而只有徕卡,是唯一肯定自己的。而其他品牌总是有点急功近利啦:“数码淘汰胶片啦,快来买数码。1000万像素淘汰啦,快来买2000万,单点对焦淘汰啦,满屏对焦啦……”。否定自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当然啦,只有根儿正了,才能苗儿红嘛,想肯定自己确实得一步一个脚印。

做第一,也做唯一。不是口号,也不是态度,更不是那些企业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它只是事实,历史的选择。

徕卡玄学之镜头后盖

i50mm手上没有徕卡最新款镜头后盖14379,倒是老款12509有一大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徕卡原厂使用的是14269型号,最新版本的镜头后盖12597,相比老款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哦。

阻尼纹

徕卡后盖的阻尼文是那种让你意识不到却令人踏实的感觉。难怪徕卡被称为工业设计的巅峰之作啊。很多细节都是经典设计。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拿一下康泰时、佳能、尼康、sony后盖,看看它们的阻尼文是不是有些随意哦。这阻尼文从12509一直延续到现在的14379。

从金属到塑料

金属后盖不方便,因为放到包里根其他东西刮蹭,万一脱落划到镜头的风险也是有的。另外,镜头后盖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分量过重确实容易掉,而且金属的不如塑料耐摔。金属后盖的观赏性更强一些,日常使用还是塑料来的更方便一些。

四根刹车筋

徕卡原厂镜头盖14269内部有两根刹车筋,截止镜头刀口旋转用的。徕卡镜头的4个刀口都是很锋利的哦,使用久了,那根筋就会磨损,当彻底磨穿就卡不住镜头了,那时候后盖会很松,容易失手跌落。所以滑穿了的后盖是不建议用的。

i50mm就有被划穿了的镜头后盖。徕卡新款镜头后盖使用了非常粗壮的四根筋,而且是一通到底,耐用性那是不用多说了。

划穿了的原厂后盖

准准的

严丝合缝再也不怕镜头后组进灰尘了,徕卡cmos上的灰尘很多都是镜头后组带进去的哦。用这种严丝合缝的后盖总不是坏事。

看不见的小抓狂

总有些东西,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如果不到丢失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疯狂的想。镜头后盖,就是这么个看不见的小抓狂。多备几个总不是坏事。

摄影键盘侠的键盘

摄影师也是键盘侠

在过去呀,摄影师只是记者的附属品,后来唠唠叨叨的摄影师也会写文章了,就出现了摄影记者,身兼二职哈哈。你看吧,摄影师也是键盘侠哦。

我是键盘侠

用过很多键盘,苹果的巧克力片挺好用,但是用了一阵子机械键盘,发现还得用机械的来劲。当然了,家里用哈,噼里啪啦的在公司会暴露自己哦。lofree dot样子是真喜人,看着就有敲击的欲望,哇哈哈。可是真要用好需要适应一阵子,因为键程太大,而且距离跟标准键盘不太一样,容易碰到旁边的按键。适应一阵子,就难以罢手了,原来键盘侠也烧键盘。

大师与徕卡之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

匈牙利盛产摄影大师

匈牙利盛产摄影师,特别是战地摄影师。因为摄影被用在战场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而奥匈帝国正是主角哦。所以匈牙利很多业余摄影师上了一线战场。安德烈·柯特兹也是从那时正式出道,同时期的罗布特·卡帕也接受过André Kertész指导哦。

在摄影史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中,安德烈·柯特兹都被定义为划时代的摄影师,他的历史地位是高过布列松的。尽管布列松出名更早,布列松出名也

是一个历史的乌龙事件,当年他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外界以为他死了,给他办了个展览并给了很高的评价,没想到老布越狱回来了。

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捡了大便宜,由于美洲海岛没被战火烧到,一下网络了大批人才,这些摄影师都被美国收下了。那个时期的欧洲摄影师几乎都被美国抢走了,而那些摄影师后来都成了大师。

街头摄影大师的导师

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

徕卡小型135相机的诞生催生了街头摄影,安德烈·柯特兹是最早使用徕卡抓拍的摄影师,他用商业摄影赚的钱养自己的街头摄影。那个时期这种拍摄生活中平常化的风格还是新事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可敬的。所以安德烈·柯特兹的地位确实无可争议。看看André Kertész的照片,你会发现跟布列松有很多相似性哦,哇哈哈。只是André Kertész比布列松更优雅,委婉。

不要因为不出名就放弃摄影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

徕卡玄学之——镜头扳手设计

徕卡summicron 50 f2 虎爪版

谈到拨杆,总结了一下徕卡对角扳手设计,主要就那么几种。徕卡镜头扳手设计主要分为3种样式,拨杆、月牙、虎爪。

拨杆 

早期拨杆样式有很多细节变化,这种设计小巧有效,还带无限远锁,缺点是手感欠佳。不过带手套情况下,拨杆确实更容易定位。

月牙

有带锁月牙、不带锁月牙。不带锁月牙又分为塑料和金属。月牙手感是最佳的,带锁的手感更上一层楼。

虎爪

虎爪是介于拨杆盒月牙之间的一种,多见于加拿大产的summicron 50mm f2、summicron 35mm f2镜头,为什么加拿大喜欢虎爪呢,原来那里很冷呀,带手套用月牙定位性能确实不如虎爪,所以虎爪版本就诞生了。

徕卡设计的小改动都很有意思啊。

徕卡summicron 50 f2 虎爪版

失焦 卡帕传

失焦 卡帕传

这世上总有些东西是伴随着战争而生的,罗伯特卡帕就是。看一个人的传记,最好还是看他自己写的,这样往往不会停留在事件的结果,而是从他内心向外看。

看了这本书你不会看到卡帕夸赞自己的个人成就,而是看到一个奔波忙碌的人。他只是在那个战争年代,奔波糊口,然后找到了自身价值,又坚持自己的匈牙利“斗牛士”。

“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喝掉了半瓶苏格兰威士忌,我把另一半倒进了我的酒壶”——卡帕

匈牙利盛产战地摄影师哦,好多都是那里产的。哈。

与其说卡帕是个摄影师,不如说他是个摄影记者,因为吧,他真的不在乎构图和曝光,他只在乎“离得足够近”。同时,他的文采很幽默哦。

诺曼底登陆卡帕用的是两台康泰时

第九章描述的诺班底登陆非常精彩,精彩的不是战斗场景,而是他的心理活动。

我那艘船,美国军舰蔡斯号上,人员分为三大类:策划者、赌徒、遗书作者。……这时候天已经够亮,我从防水油布中拿出了第一架康泰时照相机……我平平的卧倒,嘴唇触碰到了法国的大地。我没有吻它的欲望。……如此这般得了一番宗教安慰之后,我拿出第二台康泰时照相机,头也不抬的开始拍起来。……我下到轮机舱,烘干双手,给两架相机都填上了新胶片。 ……我没再拍照,我忙着抬担架。醒来时,照相机在桌上,我记起来自己是谁。……暗房助手很激动……总共106张照片只救回来6张。

似乎这六张也模糊了,卡帕说是暗房事故,暗房说卡帕的手抖的太厉害了……。而这一抖,也正好有了书名《失焦》。

失焦 卡帕传
继续阅读失焦 卡帕传

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

分辨率其实是块遮羞布

播放器都在强调hi-res,可是近十年来sony的播放器分辨率有了,可是听感却不如老款mp3了。哈哈,不得不说,在mp3黄金年代,销量大,厂商有赚头。那时播放器mp3也能出美妙的声音哦,你可以试一试sony的鱼雷、x1050、创新的njb zen等当年的高端mp3。那些mp3清晰度也很好,韵味也十足哦,听一下午都不腻。现在听高清吧,一会就累了。

现在的数码播放器,遇到mp3格式出来声音很烂的,只能靠dsd格式来弥补,美其名曰“会放大mp3的缺点”啊哈哈。分辨率成了播放器的遮羞布,别以为我会相信你们哦,咱也是玩了几十年随身听的人啦。相机也是一样哦,哈哈,别拿分辨率骗我升级,咱也拍了几十年啦啊,啥器材没玩过,遮羞布后面谁还不知道。

分辨率没有错,只是更高的分辨率确实需要更复杂的设计,体积自然会庞大起来,谈不上随身听啦。所以出门的耳机当然选bose降噪,音质没有sony降噪耳机好,但是外面乱糟糟的谈什么音质,bose戴着舒服还轻,sony沉,不舒服,没几天就把sony出掉了。综合下来还是分辨率更低的bose获胜了啊。

飞鸟尽良弓藏

20年前的创新njb zen播放mp3格式,也是立体的,有劲的,乐器的敲击是迅速的,人声与乐器是分离的,不光横向分离,纵向也分离。现在的随身砖头声音虽然清晰,细节虽然丰富,但就是没劲儿,听赵雷的歌儿吧少了一种帅气。况且njb zen也是支持无损wav的哦,啊哈哈。在mp3播放器刚诞生的年代,厂家是冲着接近cd音质做mp3的,那时候一切设计都要向音质倾斜的。所以呢,都很费电。mp3完成了终结磁带随身听和cd的使命,然后就开始放水啦,使用更省电的dac了,放大电路简化了,音质不再是目标啦。

2014左右也有一些手机厂商以hifi手机为卖点成功上位,用户多起来了,厂家转过头就舍弃了hifi芯片,因为hifi芯片确实很费电。更多的人在乎续航和运行速度,有个hifi音质的印象就够了。就是现在多vivo啦。

数码相机的初期也是一样,数码相机的初期都是以接近胶片的色彩为目的去设计相机。虽然ccd费电,但它适合承载大动态的数据,阳光下很有劲儿。当时胶卷在夜里也是需要闪光灯的,所以做好高感并不是相机的首要目的。等数码相机干掉了胶片,画质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其事没有多少人那么在乎画质,于是画质不在是重点,更省电的cmos成功上位,省电,轻手轻脚,虽然在阳光力气不足,但是cmos更细腻,暗光下拿捏的稳稳的,市场也很欢迎,尽管夜里拍照片其实几率不多哈哈。

所以……咱们,并没有说谁好谁坏,啊哈哈哈,咱们说的“相机与随身听的相似性”,挺像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一撮人喜欢ccd、胶片机,也不回有那么一撮人喜欢黑胶、磁带、老cd什么的。

殊途同归

摄影和音乐当然很相似啦,如今都被整合到手机上啦,哈哈,这兄弟两殊途同归了啊。

leica m9 + summicron 35mm f2 asph

徕卡m9的副厂电池卡壳了

行如猿猴飞快, 动作霹雳惊弦。了却决定瞬间事, 赢得布列松后名。可怜电池干!

2018年8月中旬购买的副厂PowerSmart电池突然拍了2、3张就没电了,而且再也充不进去电了。哈哈,一分钱一分货哦,如果不想徕卡m9卡壳,那还真得用徕卡原厂电池。那几块原厂的,包括m8的,用了n年也用不坏,哈哈。甚至徕卡digilux2的原厂电池状态也很好。

不过副厂的是原厂价格的1/10,能用2年也还算可以了,哈哈。只是副厂电压肯定不稳,不知道对相机有没有伤害。尽量多数情况下还是用原厂,副厂做应急用。另外,发现有一家300多的号称原厂,不知道怎么样,以后有需要了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