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对谈 Alec Sorh 埃里克索斯

乒乓对谈 埃里克 索斯

乒乓对谈

埃里克索斯是马格南少有的不用徕卡而用8✖️10大画幅的摄影师了。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不少采访,摄影理念,挺好,实在,大师确实不是装出来的。

乍一看他的照片实在普通,没有教科书里的构图、用光、@#¥%什么的,但是这种大画幅拍出来的照片又有种与众不同清晰度和背景虚化带来的立体感。再看他的对话,你会发现人家脑子里确实有货。

i50mm的感觉是:

如果你拍普通的照片,那一定要用不普通的器材;如果你用普通的器材,那一定要说出不同凡响的话来。

i50mm.com名言:如果我是胶卷,曝光就是我的命运

下面节选几句书中对器材的片语:

fz:大约从1997年起,你开始用大画幅相机和彩色胶片里,对吧?

as:我当时在看尼古拉斯……他们的作品。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截然不同,但共同点事他们都用8✖️10画幅的相机,于是,我想或许我也应该试一下。我不喜欢过多地谈论技术,但不可否认他们确实能改变你的照片。……

用8✖️10的相机,画面会产生一种柔滑的质感。在观看体验方面,看相机的检影板时一件令人感官愉悦的事。尤其是人像

乒乓对谈 埃里克 索斯
继续阅读乒乓对谈 Alec Sorh 埃里克索斯

胶片还是数码,如何解释数码“ plastic塑料感”

经常看到一些老外说数码照片plastic。不懂什么是塑料感,今天Chén给多解释特别到位。

Chén:

所以胶片数码之争 其实精髓还是plastic这个词

以前家里挂画 说让人来画一幅油画还是挂一幅高清打印的世界名画。当时用到解释是 手工油画画出来的虽然没有名画打印震撼,但是画质没有颜料堆砌的厚实感,当时用到的一个词语就是 too plastic

而且整容也叫plastic 很贴切

光滑但没有质感

简评kodak tri-x 400TX 柯达传奇黑白胶卷

leica 21mm super angulon + kodak tri-x 400TX

徕卡百年纪念款配备的胶卷

徕卡100周年限量版M100套装包含Leica M-A + Leica M Monochrom组合。同时附送了一枚胶卷,这枚胶卷就是柯达的传奇黑白胶卷kodak tri-x 400TX。

这也是柯达最受欢迎的黑白胶卷,拥有很高的动态范围,多种冲洗方案和迫冲方案。被称为“用水都能显影的胶卷”。是过去新闻记者、马格南摄影师的最爱。徕卡100周年纪念款选择了这款胶卷,可见400tx在摄影界的地位有多高了。

很高的动态范围

kodak tri-x 400TX有很高的动态范围,对于需要迅速抓拍的人文摄影、街头摄影来说,非常有用。很多你时候来不及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在这些领域这就要求底片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很多人会把柯达400tx当作iso800、iso1600的胶卷使用,冲洗时延长一倍、两倍的显影时间。也有人当成iso100、iso200的胶卷使用,再适当缩短显影时间。kodak tri-x 400TX给人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人们喜爱它的一个主要原因。

继续阅读简评kodak tri-x 400TX 柯达传奇黑白胶卷

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 贰林捌菲的使用体验

i50mm一直对徕卡这只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无缘,毕竟是现代asph技术,素质肯定差不了的。这不,贰林捌菲给i50mm发来了他的使用体验,他可是拍了不少样片,哇哈哈。
Ilford FP4 + Leica M6 TTL + 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

作者:贰林捌菲

最早接触这枚镜头是在金陵海兔徐老师那里,特别是在青岛借用徐老师的此枚镜头转接Sigma fp使用了几天,回宁后日夜牵挂,一个季度后在i50mm群友的手里购入了此枚镜头。

21mm焦段徕卡的铭镜有很多,比如Summilux 21mm 1.4,Super Angulon 21mm 3.4等等,21mm 3.4 Asph很是尴尬,就现代镜头而言,3.4的最大光圈略逊一筹,对比同等光圈的古典镜头而言,韵味又稍显不足。但是这个镜头也有它的特点,

Ilford FP4 + Leica M6 TTL + 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

首当其冲就是锐利,非常锐利。得益于徕卡现行的ASPH技术,这个镜头的成像非常锐利,即使使用Kodak Gold 200此类的入门民用级胶卷都可以达到非常细腻的成像。其次21mm 91°, 80°, 59°超广角的视角,结合3.4的光圈,基本上可以做到全景深超焦距拍摄。特别是我在使用Sigma fp这类没有眼部取景器的机器,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街拍,不需要考虑对焦的问题。

接着再来谈一下这枚镜头的暗角,很可惜这枚镜头的暗角比较大,不过我个人觉得超广的世界必然伴随着暗角,同样我在使用施耐德47XL和卡尔蔡司16mm Hologon等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时候,我也不会使用施耐德配套的中灰镜,从而达到保留暗角的目的。

Ilford FP4 + Leica M6 TTL + 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

再说一下徕卡机身的选配问题。我的第一台徕卡相机是一台双拨M3,这台机器非常完美,超长的对焦基线可以让我从容地使用50mm 1.4和50mm 1.0等超大光圈铭镜。

在我入手此枚镜头的同时,我也购入了我的第四台徕卡相机——Leica M6 0.58 TTL。为何选择0.58的视角?主要是为了35mm镜头和此枚21mm镜头以及未来的28mm镜头。

继续阅读Leica Super-Elmar-M 1:3.4/21mm ASPH 贰林捌菲的使用体验

吃光的镜头——徕卡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

LEICA 21mm f/3.4 LEITZ SUPER-ANGULON

徕卡的第一支21mm超广角镜头是德国施耐德代工的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4。第二只21mm就是著名的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

吃光的镜头

一般大家都认为施耐德镜头吃光,就是不会过曝光。同时,施耐德的设计往往伴随着暗角和暗部浓黑。

施耐的德传统

施耐德给徕卡设计的超级安古龙21mm f4、21mm f3.4都是这种“吃光”哲学。包括大画幅镜头也是这个传统,而且深受资深用户喜爱。

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 + kodak tri-x 400

与徕卡不同的哲学

徕卡镜头善于展现暗光下的细节,以及自然的灰阶。而控制高光溢出上,徕卡不如施耐德。

与众不同的高反差

在黑白摄影中,施耐德这种风格常被称为高反差镜头。一般来说高反差镜头是走两个极端,高光非常亮,暗光非常暗。而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是高光正常,暗光够黑。

在黑白摄影中,很多人不喜欢高反差,不过,施耐德这种风格常被称为一种高级的高反差。当然这里说的一切都是基于胶片摄影哦。

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 + kodak tri-x 400
继续阅读吃光的镜头——徕卡leica super angulon 21mm f/3.4

2亿像素压榨徕卡summicron m50 f2 aa与 胶片的极限分辨率

目前大部分玩家胶片数字化使用扫描仪、数码翻拍这两种方案。其中翻拍的优势是可以使用中画幅相机来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宽容度。另外,也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大像素的合成。grapeot 就使用算法合成2亿像素压榨徕卡summicron m50 f2 aa与 胶片的极限分辨率。

结果还是挺令人吃惊的:leica summicron m50 f2 aa油水未压榨到尽头;胶片潜力无限。

为什么徕卡螺口镜头最近对焦距离都1米,而m口都是0.7米

天涯若比邻

徕卡镜头工业设计非常合理,对焦模块是不含光学组件的。如果你拆一只徕卡镜头就会发现,对焦环直到后面的卡口是一个整体,而光学模块是一个整体。对焦的过程,就是对焦环推动镜头的光学组件前后移动。转动徕卡镜头的对焦环,转到无穷远,你会发现镜头收缩到最短了。是不是很神奇,原来对焦到天涯,镜头光学组件却离底片最近,真是天涯若比邻。

30公分的差距

光组推到离底片最近时,焦点是无穷远;光组推到最远时就是最近对焦点。当年徕卡是先有的螺口镜头,后有的m口。为了镜头兼容性,给螺口增加一个1毫米厚的转接环,就可以变成一只m口镜头。所以实际上m口镜头的光学组件比l39螺口镜头离底片远1毫米,也就是m口的焦点比螺口的要近一些。远离1毫米,焦点拉近了30公分。

普遍情况徕卡螺口镜头最近对焦距离都是1米,而m口都是0.7米

徕卡螺口镜头最近对焦距离都是1米,而m口都是0.7米,眼镜版镜头都是0.65米。为甚么眼镜版是0.65米,这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当然也有少数订制版本和改装版不遵循这个规律。

福马胶卷为什么便宜?

捷克本国的货币贬值,捷克克朗疲软。捷克克朗: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简单来说,人民币汇率一直稳稳的绑定美元浮动很小,稳定,而捷克货币总贬值,所以相对来说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上来了。这就是福马胶卷为什么便宜的原因了。

🇨🇿 捷克是发达国家么?

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原本统一的国家被美国的“自由民主”忽悠瘸了,一个叫捷克,一个叫斯洛伐克。原本以为分裂之后的资本主义会带来幸福,结果产业凋敝资本外逃,已沦为二流国家。统一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不言而喻了吧。

为什么有些徕卡相机没有慢门,leica IIC、 leica IC、 leica IIF、 leica IF

leica iic

1933年在徕卡iii型螺口机出现后,增加了1s - 1/20s的慢门结构,设置在前脸。但是有一些科研、医疗和工业用途的相机并不需要慢门结构,于是诞生了一些阉割版的相机,慢门的位置被贴上了饰皮。不用大惊小怪,不是有人动了手脚,这些型号天生不带慢门,但却保留了慢门的圆台。

这些型号包括:leica IIC、 leica IC、 leica IIF、 leica IF

leica iiic去掉慢门就是iic,再去掉取景器和对焦结构,就是ic。

leica iiif去掉慢门就是iif,再去掉取景器和对焦结构,就是if。

leica iiig去掉取景器,就是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