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概是下午5点钟,北京格外晴朗,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际,头顶上朵朵白云像一套一套的棉花糖。忽然我意识到,此时的云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粉白,天空也不是蓝色,而是粉蓝。

那天大概是下午5点钟,北京格外晴朗,太阳还挂在西边的天际,头顶上朵朵白云像一套一套的棉花糖。忽然我意识到,此时的云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粉白,天空也不是蓝色,而是粉蓝。
展览:忘了日本|Forget Japan
艺术家:商量
开幕:2020 年 7 月 12 日 晚 7:00
展期:2020 年 7 月 12 日 – 8 月 12 日
地点:fRUITYSPACE(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十三号)
当晚DJ : 苏苏\R Ξ Π\fAKE
商量 Shang Liang
1987 年 8 月 6 日出生。
从事摄影、视频、贴纸、涂鸦、行为表演等创作。
个人作品:
《一千张自拍 |One Thousand Self-Portraits》,2017
《明天会更好 | Tomorrow Will Be Better》,2017
《无时不刻 | Moments》,2018
《街头败王|Street Loser》,2019
《忘了日本 | Forget Japan》,2020
微信公众号:没有商量的余地
个人网站:www.noshangliang.com
Instagram:shangliang
微信:radio_headache
室内用一块玻璃反射屋顶的灯,无镀膜的玻璃表面会反灯的光线非常多,能看到很亮的灯光,而表明镀膜的玻璃明显反射的灯光没那么强烈了。这就是镀膜发挥的作用。
放到镜头上,多片玻璃就会出现多次反射,那些反射光线会散布到正常光线里,会造成对比度降低,模糊等问题。那么镀膜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理解,说白了就是镀膜自身也是一个反射平米,它把玻璃反射的光线再反射回去。真对不同波长的光线需要镀不同类型的膜。
科学的说法是,镀膜反射的光波与玻璃反射的光波通过相位差抵消了。就像主动降噪耳机,也是通过相位差抵消噪声一个道理。这样也许好理解了,镀膜就是降噪耳机的降噪模块。实际上镀膜也叫减反射膜。
摄影主要使用380-700纳米光谱,实际上做镜头是尽量让这段光谱全通过,天塞等镜片少的镜头上,镀膜作用并不明显,很多无镀膜的天塞镜头反差也不小,镜头的光学素质主要还是依靠设计和玻璃材料,镀膜是辅助矫正,属于佐料,不能当主菜吃。
“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老师说的,哇哈哈。i50mm受教了,自己的书基本都画的乱七八杂的,有的书太新,也翻进去划拉两下,也不知道啥心理……。这支黑檀木裸铜笔舍不得用,从柜子里翻出来发现生锈了。自然生锈哦。
黑配铜简直绝了,哇哈哈。哈哈。
这是当年痴迷徕卡黑漆露铜时买的,杭州一家创意店,起名叫时梭之笔,看着就舒服,笔芯用的施耐德gelion 39。
i50mm特别喜欢街头摄影师yanidel的色彩处理风格,看他的照片,就像一位多愁善感的老人坐在阳光下,看时间在风中吹过。他的处理风格让皮肤显得白皙,纹理清晰,色彩突出,明亮处和阴影的对比度减少,中间的细微反差丰富,一句话“清爽通透”。有人问yanidel照片处理方法,他并没有说出来,他说色彩是私人化的东西,不宜透露,他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一下反差。
调色,那是画家该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挺考验摄影师审美的哦。于是i50mm战战兢兢的尝试使用苹果的aperture软件调试,raw格式作为基础,提高中间反差到200,然后再提升阴影,再回拉高光,呀哈~基本搞定。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微降低一些饱和度。整个过程就是在压榨raw的微反差。
lightroom、photoshop应该也有类似的调整项,或者通过拉曲线等方式,另外i50mm也曾尝试过使用nik的一种彩色插件,通过几项调整也能拉出类似效果,后来那个插件收费了,哈哈,就不用了,而去调整也挺费劲。
也曾用上面的方法拉过其他相机拍的照片,总觉得没有徕卡来的舒服,应该是徕卡机身和镜头玄学在发挥作用。徕卡镜头无论是古典低反差镜头还是现代高反差镜头,都有着丰富的细微反差,这经过拉高200数值的中间反差,那些细微的反差就出来了,而且展现出了另一种生机。
本文图片是使用徕卡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拍摄的,徕卡asph镜头的后期余地又不如古典镜头丰富,比如summilux m50 1.4 e43、七枚玉、八枚玉、summarit 50 1.5等等曼德勒时期的镜头,特别是低反差的summarit 50 1.5,对这种拉微反差特别适合。徕卡机身的raw格式对微反差的耐压性也是非常给力的。
尽管后期能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但i50mm觉得还是要适可而止,因为色彩这东西确实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弄不好就跑到艳俗的失真世界了。哈哈哈,其实徕卡自出的jpg戏剧性也不错哦。明显看出raw格式的反差比jpg的要小很多,所以如果您只拍raw格式却不做后期,可能并不讨喜哦。i50mm还是觉得jpg+raw有意思,jpg省事,raw留给后期用,啊哈哈。
如果觉得还是不像,那就继续增加中间对比度:
有个器材党哥们自制摄影主题徽标,哇哈哈,很全很给力呀。查看他的咸鱼。
这本JOEL MEYEROWITZ方方正正的小册子非常适合揣包,记得谁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小看把画册揣包的人哦”,嘻嘻,i50mm从那之后会特意留意小开本的画册,目的就是要揣包,“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哦”。
很多还未了解街头摄影的人,看到这些照片会疑问“这都拍的啥呀?就这照片……我也能拍”。等自己一拍,哈哈,就像从来没有练习过发声,张嘴就要唱歌,那调儿跑的,自己都会羞愧。哈哈。为何要抱着比谁拍的好的心态去看画册呢?真要美,那一定在图片之外,在地平线上。
不要被别人指导你如何看画册,要自己看,今天看出一点意思那就是今天的意思,明天看出两点意思那就是明天的意思。看画册是像听歌一样,看的是感觉,一个小册子,看出意思就够意思了。不要想着从中学到什么,不能抱着学习的心态哦。看图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徕卡有史以来最好的相机广告就是由维姆文德斯拍摄的m8广告,也是i50mm最喜欢刷看的广告,没有之一。里面就像《隐秘的角落》一样,隐藏了暗线,除了徕卡摄影理念,就是外界取景器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