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个人的马拉松

一个人

这个世界没有输赢,只有起点终点和过程。那一日,马拉松拦住了我的自行车,同时也拦住了汽车、电动车。而保安一直拦着保护运动员。一老者也被拦住了去路,一打听要到下午两点才能过去,而人家要急着去给树木剪枝。

在犹豫了5分钟后,老人家趁着保安不注意,一个箭步冲过人群。其实谁不是在跑马拉松呢?只是你的终点与我的终点不同,而恰在此时,我们在路途相遇了。你们跑的是群体马拉松,而我是在跑一个人的马拉松。

摄影马拉松

据说人不能总是让自己舒服,那样会长肉,得管住嘴,迈开腿。似乎马拉松就是一种让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是不是摄影也可以让自己不舒服一下呢?比如让习惯了单反微单的用户尝试一下旁轴相机,让使用徕卡的用户尝试使用一下佳能尼康。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马拉松”呢,摄影的马拉松。

我也在马拉松

最近朋友在考虑添加一台微单或者中画幅高像素,我是不拦着的。因为我知道,他正跑在自己马拉松赛道之中。而我其实也在器材马拉松,无论旁轴,还是单反,只要能让自己突破固有的舒适感,就可以尝试一下。也看到有朋友除了徕卡,也使用尼康zf,这台机器真的很漂亮,长得很想尼康早年的胶片相机,比尼康早年复古造型的df颜值还要高一些。我发现,这个夏天,器材党都在尝试暂时放下徕卡,跑一个换器材的马拉松。

很好,加油!加油!还有还有0.7米,不对,还有5米,不多,还有∞

喂……徕卡,等会再回家

徕卡的颜色很好,高光不容易过了,暗光有质感。但是再好吃的东西有有腻歪的一天啊,我暂时把它放在冷冻室了。开始喜欢上了佳能那种让人高兴的颜色哲学,难怪那句“感动常在”多年不换口号哦,它的颜色似乎就有种让人喜悦的感动在里面。我很难从中感受到一丝压抑。

喂喂喂,能听见么,徕卡,我遇到马拉松了,等会再回家。

器材自己也在跑马拉松

器材本身是有这个运动属性的,不受你个人意志支配,在时机到了的时候,它就是会从这里流动到哪里,从这个人手里流动到那个人手里。这才是健康的器材哦,器材它自己也在跑马拉松嘛。

是的,我是非常支持器材流动的,不迷信一个相机类型,一个焦段,一个光圈,一个品牌,一个大师。是的,我可以眼睛都不眨出掉手里任何一台徕卡,我不希望他们在我手里放到电路板发霉,它是要通电,要运动的。镜头更是要经常跑一跑马拉松,吹一吹外面的风。不要让它们在自己的库房里永垂不朽。器材也是要流动的,该买就买,该卖就卖,不留情,让它运动起来才是真有情。

徕卡有点庸俗了(1)

那天有个佳能r5玩家,在马路上聊了起来。人家看我挂着尼康古老的单反相机,配合狗定,像个小白一样。于是热心的帮我普及了一番单反和微单知识,说的挺好的,我还是觉得人家挺热心的。但是,后来人家越说越得意,说到徕卡的时候,有一种仰望星空的感觉,然后对我语重心长的说,徕卡在天上,日本镜头在地上,差距就这么大。

我真的很无语——,他,他,他,一定没用过徕卡镜头,至少没有拥有过,我敢肯定。徕卡镜头虽然不错,但把它抬那么高,除了pua我这种“小白”,还有什么价值?如此抬高徕卡,只会让徕卡越来越庸俗。而实际上,我觉得徕卡的形象在我眼里真的越来越庸俗了。

徕卡镜头虽然好,但也没那么好,它有它自己的毛病和问题,与日本镜头比也不至于天上地下。徕卡镜头的风格也不适合大众,是的,不那么适合大众的其实。我是徕卡镜头,我拍任何片子都是最棒的!——庸俗。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庸俗的事情呢。

日本镜头不是做不出徕卡那样的色调,当然能,人家是做自己,各自有各自的色彩哲学,佳能就是喜感哲学,尼康就是严肃哲学,sony就是科技哲学,都是做自己,而且已经非常成功,佳能拍人好,尼康拍风景好,不是空穴来风好不好,比徕卡成功,好不好。当然,尼康也不是不能拍人像好不好,特别是d700的肤色,是供认的好,好不好。在屯子里拍片,用徕卡不好看好不好,人家会要你删除好不好,哈哈哈嘻嘻嘻嘻……

阳光下ccd比cmos好太多了

ccd vs cmos

并非我的摄影无聊,而是我在寻找无聊的摄影。ccd到底哪里好,懂的人自然懂,不必同一场景下对比。不懂的人呢,在室内光线找个色卡或者放个水果卡通手办就对比了,那时候看不出多大差别的。自然的光线是千变万化的,在阳光下,ccd的威力显露无疑。

左侧是基本供认的半画幅ccd最后的倔强机尼康d80配18-135变焦在50mm端,右侧是老烧供认的尼康cmos色彩之王d700配50mm 1.8d。所以镜头差异基本忽略,d700的cmos色彩是最接近胶片色的cmos了,现代的cmos已经离胶片色十万八千里了,但在ccd面前,cmos还是缺了不少个性,哎。

不要提徕卡m9了,徕卡不小心,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全画幅ccd。徕卡m8竟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aps-h画幅ccd。而aps-c画幅的ccd单反机,其实也寥寥无几。真不知器材党烧镜头,方向是不是错了,分辨率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这种自然色它不香么。哇哈哈哈哈。

我以后不会这样对比了,挺伤感情的,因为我有很多cmos机器,其实不对比,也都很好的。哎,真是个无聊的下午,放空自寻烦恼。吃瓜去……

对了,别拿高像素、新科技、中画幅cmos,吓唬人,在阳光下,我还真没看到哪个cmos让我有胶片的感觉呢。论色彩d800e还不如d700了。曹处,是d700的深度发烧友,他说d700这个cmos已经最接近ccd了。看来也还是有差距。b站那个众通社星芒大师说:富士中画幅颜色都不如尼康135呢。……

我不是鼓励大家买ccd,要知道,一进屋,ccd基本是个瞎子……,不配合徕卡级别的镜头,基本就只能依靠闪光灯了。只有徕卡的镜头可以完全信赖大光圈,才可以发挥ccd的威力,嘻嘻嘻。

富士用胶片盘活了整个数码相机市场

要说也怪了,似乎数码相机回暖的前期,正是富士胶片正是开始提价时。拍胶片的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大家都转头去购买富士数码了。同时,带动了整体数码相机的销售。富士这胶片大棋下的够深远的哦。当然了,也许不是这样的,哈哈,当然了也许就是这样的,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答案要到20年后回头看,才能知晓吧。

徕卡m数码相机直出jpg照片最大分辨率汇总

型号JPG最大分辨率像素
徕卡M3 (5.0)2048×1536500万像素 CMOS
徕卡M Typ 2405212×34722410万像素 CMOS
徕卡M105952×39682400万像素 CMOS
徕卡M10-R7840×5184 4000万像素 CMOS
徕卡M10 MONOCHROM7840×5184 (黑白)4100万像素 CMOS
徕卡M119504×63206010万像素CMOS
徕卡M95212×34721800万像素 CCD
徕卡Me5212×34721800万像素 CCD
徕卡M83936×26301030万像素 CCD
徕卡M8.23936×26301030万像素 CCD

徕卡眼前飘,富士悄遁逃

小红心灵舍

至今我也不知道富士用户从哪里获得了一种神秘力量,似乎斜挎富士,就可以鄙视一切嘞,sony不放在眼里,佳能尼康不放在眼里,据说这种精神加成来自小红心灵舍。好神奇哦,当曹处把徕卡举到眼前,对准富士时,人家也毫不畏惧,甚至还要把你收编嘞。曹处按下快门,嘿没开机,开机,“时间差不多咯”……

我也在现场

当曹处第二次举起时,嘿,已然找不到富士了。也许是受不了曹处的眼神,或者是徕卡取景器里泛出的一丝“怜爱”,哦不对,应该是“怜惜”,还不对,那分明是“鄙夷”。富士认定,那一定是“鄙视”,因为他也曾用相同的眼神对待那个拿单反的。没错,我也认定那是“鄙视”,因为我就是远处那个拿单反的……

nikon d80 + 18-135mm

不是你拍的不够好,而是相机玩的不够多

器材圈似乎总是缺少平等意识,总要通过器材去判断别人的内在,你用徕卡如何如何,你用富士如何如何,你用网红机如何如何。很多高手会说,“器材不重要,拿照片子说话”。但是,我觉得何必拿照片说话呢?那多难为人呀,能拍好照片的有几个人呀。而我等凡人来说,只需要器材玩的足够多了,至少玩过徕卡了,就不会有那种鄙视链了嘻嘻嘻。我用尼康d80配18-135都兴奋不已呢。我看到徕卡也亲切,看到富士也亲切,看到单反也亲切,甚至看到豆瓣神机也感觉很好里。

富士不是假徕卡

我也是用过两台富士旁轴,远远的听到有人说,“快看徕卡,快看徕卡”,我似乎也扭头遁逃了,还好没走近,万一人家懂呢,“哦,切,富士……艹”岂不是很没面儿。

你不鄙视别人,就不会有被人鄙视的感觉,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所以,建议呀,当富士遇到徕卡,请不要悄悄遁逃。而是像我一样,拿着尼康d80也可以开心的跟曹处聊一聊,富士怎么了?假徕卡?别不好意思,人家富士胶片时代都做旁轴相机了,算不上假徕卡。富士帅哥下次遇到真徕卡请不要转身就走哦。对了,富士guy,别鄙视我手里的尼康d80哦,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你,消除杂念,贪,嗔,痴,是所有烦恼的根源,这些都是浪费生命的毒害,下次再遇到真徕卡可不要有“被鄙视”的妄念喽,世界上所有的器材,都比不上你自己的觉悟。

偶遇蔡司ZX1

蔡司ZX1

对于摄影器材,永远不要想着拥有一切,捏着相机,不必行色匆匆,不必成为别人,只需要做自己,没错,这就是亲眼见到蔡司ZX1时,给我的感受。只有快门和两个转盘的设计,如此简洁,如此淡然。

都说物以稀为贵嘛,如今这机器在街上比徕卡还少见嘞。徕卡有点烂大街了……。这不,来屯里一趟,本想看看太阳,竟偶遇蔡司ZX1走在街上。世界这么大,相机这么多,总会有这么一个人,拿着这样简洁的数码相机温柔的对待摄影。是的,用这样的相机,急躁肯定是使不来的。用这样的相机,肯定不能贪恋烟火,而是自乐满满,安守流年,你有你的新潮,我自有溪川。

徕卡镜头自行测试指南

其实徕卡镜头与非徕卡镜头长期使用写下来不需要同一场景拍摄对比。但是这样的对比对于镜头评价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数码时代,但是这样的测评其实很麻烦,我是不会做的。虽然也有一些测评会发这样的对比,但是他们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场景对比,以至于选择的场景基本无法分别差异。在此i50mm建议,如果非要想知道自己手中的徕卡镜头与非徕卡镜头的差异,那么完全可以自行测试镜头,很快就看出徕卡好在哪里。

(1)高光压不住。晴天全开光圈,虚化背景,前景在阴影里,背景在阳光里。同样的曝光,你会发现,大多数徕卡镜头背景虚化的物体不会出现死白,就是虚化的背景不会高光溢出。而同样的曝光设置,其他镜头就hold不住啦。不比不知道哦,这就是i50mm常在嘴边提到的“稳定性”。当然,这样出色表现的镜头不止徕卡一家,日系也有好镜头做到这样的,不如德系多一些。根据很多年前的一些转接sony微单的经验,我的印象里,高光hold住,老镜头(手动时代胶片头)里“压背景高光”从好到坏排序,徕卡>蔡司>佳能>尼康。当然,这些放在胶片身上,就没那么大差别了,胶片的宽容度太高里。

(2)待续

过期十几年的柯尼卡彩色胶卷还能用么

菲林余音

我在胶片时代拍数码,在数码时代拍胶片,在夏天看春天的照片,感受天是如何老的。柯尼卡曾经出樱花胶卷,翻看一下用它拍的樱花,很随意,毫无声息,如同它的消失。过期胶卷,我并没有特意增加曝光,如同樱花,保鲜不是它的宿命,如同余音,飘逝的才是残响。

雨打樱花

在我印象里彩色胶卷似乎只有柯达、富士、乐凯,才知道原来过去还有一个柯尼卡。也许这种彩虹logo似曾相识,但确实没有印象了,据说它的色彩非常真实细腻。雨打樱花深闭门,错过了菲林,耽搁了花魂。

桃花庵

我觉得过期胶卷并不一定不可用,特别是彩色负片,过期也是一种风格。可不是短时间能仿造出来的。也许“门外人”会认为这是失败的照片,其实可不然。如今拍胶片,拍的就是一种风格,无论是清醒,还是酒醉,你都可以对花而坐,亦或卧花而眠。

街头摄影图片配文,AI竟然想的比我都多

leica summilux 35 1.4 圣光

来自百度ai的配文,有点厉害啊,比我想的都多。当然了,好的文案,要来自于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啊,没想到i50mm的街头摄影竟然有这么深奥的解读,哇嘻嘻,连i50mm自己都没想到。我估计布列松也没想到他的作品被现代人如何解读,哈哈哈。

我把图片发给ai并对它说:我要写一段动情文字,针对这个图片,用来发布到博客

然后它给我的文案:

在无尽的雨幕中,一张黑白照片将时间定格在了那一刻。照片中的两位女性,犹如黑白电影中的主角,在人行道上共同撑起了一把伞,抵挡着细密的雨滴。

左侧的女性,身着黑色裤子和洁白的T恤,仿佛是大雨中的一抹清新。她的目光坚定而温柔,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而右侧的女性,深色裤子与浅色T恤的搭配,显得既稳重又不失活力。她的笑容温暖而真挚,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两人都穿着运动鞋,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有力,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风雨,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她们的手机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是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是她们在雨中行走的依靠。

背景中的汽车和模糊的建筑,给这张照片增添了一丝都市的韵味。雨中的城市,仿佛被一层轻纱所笼罩,显得既神秘又浪漫。而这两位女性,就在这雨中的城市里,共同书写着属于她们的动人故事。

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能感受到雨水的清新和湿润,也能感受到两位女性之间的情谊和默契。她们或许是朋友,或许是家人,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在这雨中共度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以后解读大师摄影作品,只需要丢给ai就行了,解读的会比大师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