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safari的源头:leica m3 olive橄榄绿军版

olive 是 safari的前辈哦

问: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这种战斗军版徕卡呢?

答:灵魂不经过锻打, 炼不出有价值的东西哦。

leica olive m3是当年徕卡为西德军方设计的,数量很少。通常刻字有“Bundeseingentum”,政府资产的意思,或者刻字为“Bundeswehreigentum”,军方资产的意思。现在的军绿色徕卡相机不再使用olive这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了,改成了safari,这种更形象的词语了。

翻译

olive: 橄榄绿、黄褐色的、淡褐色的

safari:狩猎旅行;游猎

性感漏铜的olive

通常认为橄榄绿徕卡m3版本有214台,是根据当年徕卡运输单据判断的,但是实际情况肯定有出入。目前认为得1以保留下来的只有144台。而黑漆徕卡m3有1320台。另外还有少量徕卡m1 olive存在。它们橄榄绿下面是黄铜材质,军绿漏铜别有一番风韵哦。

并不是所有徕卡绿色相机都可以漏铜的,比如徕卡R3单反系列就不可以哦,R3的safari绿色下面是黑色,所以并不招人待见。也许这就是R3 safari价格一直起不来的主要原因吧。

拍卖

橄榄绿的徕卡m3实际上数量非常稀少,以至于不像黑漆徕卡那样引人注意,它们都是军事用途,往往有很多使用痕迹,尽管如此,历届拍卖会leica m3 olive 价格都很坚挺。

继续阅读徕卡safari的源头:leica m3 olive橄榄绿军版

摄影是个悬疑片

LEICA mp + SUMMICRON M50 f2 + kodak ultramax400

任何与时间有关联的,都像悬疑片那样令人着迷,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是一种幻觉。似乎时间是按照固定的速度向前流逝,永不穷尽的。

当摄影刚刚出现的时候,也许人的本能是排斥的,据说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对拍照是拒绝的,看着镜头就哇哇哭。面对一个能摄取影像的神秘盒子,不经过心理训练,多少还是缺乏安全感的。

也许,这样说,言过其实了,那么,至少“时间碎片”它是一个悬疑片。

小朋友、卡通人物,为什么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斜眼?在看什么呢?火车上的小朋友。

大师与徕卡之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

国产大师

王福春老师的代表作《火车上的中国人》非常棒,它的意义非常重大,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所以被称为纪实摄影的经典。实际上《火车上的中国人》,在那个时代叫纪实摄影,也是地地道道的街头摄影哦。

王福春:我也不反对大家拍风光,但是,纪实它不可重复,也不可复制,今天拍下明天就成历史,非常非常好,对年轻人你还有点责任,拍点东西,拍点纪实的东西。

火车上的中国人

摄影来到中国也有百十来年了,很可惜,像王福春这样的街头摄影师实在太少了。害得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根本看不到上一代人、两代人年轻时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民国时期更不靠谱,有相机的都去拍自己的姨太太、后院荷花去了,哪有人去街拍,没有给后代子孙留下什么精神财富。最后只能从老外的镜头里看看中国,好在咱们有个王福春,拍下来《火车上的中国人》,这样的作品是不能指望外国人拍的。

点击上图跳转到孔网

在孔夫子网发现了全新库存第二版的《火车上的中国人》,2006年出版的,质量那是相当好,油印铜版纸。真正胶片时代的经典收藏。这个版本竟然保存15年,纸张依然洁白如学,质量非常好。

i50mm.com名言:如果我是胶卷,曝光就是我的命运

山山水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于风景摄影i50mm几乎不拍,因为我看过去老一辈摄影家们拍的都挺好了,没必要去重复人家,而且很多风景摄影并没有山水画有意境,说真的,齐白石的大白菜可以秒杀一切风景摄影的意境。

而作为当代年轻的摄影师,i50mm真的想看看爷爷年轻的时代、父亲年轻的时代,可惜太少了,请不要责备我们责备老一辈摄影人,我们多想看看过去的街拍,这个意义远大于山山水水。

走起来

所以i50mm拿起相机,记录下自己的街头,哪怕是白开水,也要拍下去,当自己的时代过去后,对未来的年轻人多少会有点意义。

哪怕是拍下迎面而来的面孔,当数量多起来,时间积累起来,自然就会记录下时代的面孔。对那种玩弄光影技巧的街头摄影,i50mm更喜欢粗糙的面孔。

按照王福春的说法:……按了就有,不摁啥也没有,说出大天也没用……

王福春的器材:

leica m4-p + summicron 35 f2 pre-asph七枚玉

其他sony 黑卡、单反等

说实话,感觉还是喜欢用徕卡拍的那些照片,最经典,能感受到更多的爱。说句不着调的话,那就是“用高级的相机就是能拍出高级的感觉来”。

印刷质量非常好

如果徕卡是文化,那么侵权会毁了它

leicavit mp 50f2 kodak ultramax400

有些徕卡代理商其实没文化

国内有一些徕卡代理商的公众号文章大量抄袭,东拼西凑,从来不征求摄影师的许可就使用他人照片。中国未来是要成为大国强国的,但是对文化的尊重实在低的可怜,是对徕卡形象的破坏哦。i50mm不买一手徕卡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跟那些代理商接触,太不尊重文化啦。

盗版只会恶性循环

为什么华语流行音乐很弱?不是有些公知说的“汉人不懂音乐”,什么狗屁理论。流行音乐不过是有了黑胶、磁带、cd才可开始出现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方面催生了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催生了盗版。如果有版权保护,那么这种媒介就可以盈利,就可以持续的资助音乐人。这样的流行音乐可以持续发展。而我们从来都是习惯了盗版,音乐、电影,一边骂着歌手和导演,一边用着盗版。这样只会恶性循环。

版权意识是一种现代文化

知识产权也是一样的,你发明了专利,一定要在一段时间内给予保护。但是如果永久保护,又不利于创新,反而阻碍技术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在保护期过了公开给全社会。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现代文化。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文化大战

是谁说过,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了。不是战场,不是商场,而是文化。我们总是说中国摄影没有话语权,主要原因跟这个也有关系。创作者得不到尊重,那么创作者就不再有激情了,久而久之就没有高水平的摄影师了。中国如果只是懂的制造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是现代的文化,是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文化。如果不尊重创作者,那么一定会输在文化战上。

侵权会毁了徕卡

而未来大众的摄影,一定是要脱离沙龙摄影的,必然要演化成文化,所以徕卡的未来是满光明的。但是,徕卡的形象是依靠文化建立的,如果代理商都是侵权文化,那么侵权会毁了它。没有了文化形象,徕卡就真的沦为俗人的装逼利器了,那么也走到陌路了。

从现在做起

摄影师的作品一定要被尊重,不要张口闭口“五千年文化”,自说自话没有用,说破大天外国人也不会尊重你的,文化自信不是来自于拥有多少“历史”,而是如何面对未来。当然,i50mm也要从自身做起,尽量不传播pdf书籍,尽量购买正版音乐和电影。😁

从尊重自己人做起

另外多说一句,为什么外国人动不动就污蔑我们,还是群殴?而我们总像个小孩子一样辩解,我们的辩解也只有我们听到,而大多数普通外国人更愿意相信他们的谎言。不是他们的民众智商低,而是我们的文化出了国门没有多少影响力。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说服外国人,而是先尊重自己人,尊重自己的创作者。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才能培养出跟符合现代和未来的文化。才能从文化上征服“蛮夷”,才不用辩解他们的污蔑。才不会让那些“伤痕文学”跑到国外丢人现眼。当然了,需要很长时间啦,慢慢来吧。

自打有了徕卡,再也不用衣服品牌装逼了

最近发现一些品牌又惹众怒了,仔细看看嘿,原来i50mm早就不穿这些牌子了。

比如,耐克很容易臭脚,早就扔了。阿迪的帽子起球,也早扔掉了。优衣库洗完不是大了就是小了。gap的棉服口袋设计是透风拉肚子了,现在給狗子们当垫子。而h&m洗2次就烂了……。纽拜伦穿出了足底筋膜炎……。所以污蔑新疆棉品牌早就被i50mm给拉黑啦~

说个题外话,足底筋膜炎就是长期脚尖翘起走路造成脚掌心的筋膜撕裂,你用手按一按脚掌心靠内侧的脚窝,是不是按下去很疼。纽拜伦这种翘脚尖的鞋短时间舒服,时间长了是拉扯筋膜的,是街头摄影师最忌讳的鞋子哦。i50mm曾经被筋膜炎折磨2、3年之久,时好时坏,严重的时候早晨睡醒那里都是疼的。后来一位长跑运动员告诉我,把那些翘脚尖的鞋扔掉,买个平底的鞋子,再买个筋膜炎鞋垫,这种鞋垫会把足弓顶起来,减少翘脚尖的几率。就这样,换了之后,困扰几年的足底筋膜炎竟然1、2个月就好了。哈哈哈。所以最适合长期走路的鞋子,一定不是那种翘脚尖的运动鞋哦。

那么i50mm现在穿的是什么呢?

在淘宝搜“衣服定制”。哇哈哈哈,然后把i50mm的字样发过去,然后定他个20件。聚划算哦,而且独一无二,而且质量比上面那些品牌好太多了。话说i50mm现在穿的还是5年前定制的😳。你会发现白色t恤的白,就有很多种哦,然后你会发现h&m用的是低端的布料哦。啊哈哈哈,好多年前i50mm就这样穿衣服啦,t恤、卫衣……应有尽有,只要稍微懂一些面料知识就行哦。关键是价格还实惠。哈哈哈哈哈

街头特工

这两天北京老国展就有礼品展,里面就有大量定制商家哦,回头去看看。以前还碰到过顺丰快递服的厂家,一件皮实耐用的棉服,原来批发只需要50元哦。质量绝对比那些国外牌子皮实耐用,只是款式根顺丰一样。哈哈哈哈哈。穿着“顺丰衣”有一次去书店,竟然被店员当成快递,上来就给我一堆书……告诉我这是着急发的几本。是不是有种特工的赶脚,😁。网上流传的美团徕卡小哥,是不是跟我学的哇,美团衣服只是伪装哇,哈哈哈。

自打有了徕卡,再也不用衣服品牌装逼了

刚毕业的时候吧,总想着装逼,摆脱穷学生的形象。直到玩上徕卡,发现那些东西还是太幼稚哇,要装逼就装个大的嘛。用了徕卡数码装逼还不够,还要用胶片,哇哈哈哈哈哈。爽啊,长期看下来,玩徕卡是又装逼又保值哇。然后把买衣服的钱都用来买胶卷啦😭。不过胶卷这东西也不错哦,早买早划算,但是装逼那绝对一流,哈哈哈哈。

曾经一位朋友问我羽绒服多少钱买的。我说600,然后他很吃惊,说穿出了6000的赶脚……。我想主要还是因为胸前的徕卡夹持吧,让衣服升值了,😳……%¥¥#¥

为什么早期徕卡镜头有黑嘴铬身?

leica summar 50mm f/2

确实有些徕卡缩头镜身是银色镀铬的,而第一圈却是黑漆的。过去认为是偶然的,就是临时组合赶上了。

后来莲花海老师说:

黑咀是有作用的,能給摄影師不用遮光罩/來不及裝上時,提供較好的遮光能力,尤其是内牙塗黑,鍍鉻是非常反光的,不只是装飾不同(而且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大幅是相機的主流,主打小巧的Leica能更突顯出輕便的使用或宣傅優勢)。鍍鉻卻是耐磨,又經久相傳耐用,那個時代更為使用大眾所接受,形成了初期黑咀鉻身的佈局。

1930年代的Leica 宣傳照片:黑漆的機身,黑咀黑尾的外置多焦距觀景器和黑咀鏡頭,在那額前温柔飄然的一圈秀髮下,襯托着女主角光亮挻拨的高鼻,閃爍的耳環和鑽介,專注鋒利的眼神,極度蹦緊了的食指手筋,期許那樣湛然…一觸即發的美麗動人瞬間…

多少歲月已然善逝,機在人去後留下一幀光影印象,如此的實在又是如許的超然物外,取景者的關心和愛,詮譯了應該珍惜和恰如其份的美麗人生…細味了當中的無常和永恒。

2021年的徕卡m8和m9有没有遇到相机卡壳的问题?

卡壳的定义:

徕卡m8、m9、m240、m10等相机,在有些情况下会遇到提示灯频闪,快门按钮无法按下,就像被什么卡住了,简单称为卡壳。

卡壳的原因:

一般来说越老的数码m相机越容易遇到。造成卡壳的主要原因有2种。第一种,是图像处理速度慢,先天机身内置图形处理器慢 ,机内运行内存小,再加上数据卡是低速的,遇到连拍容易卡壳。第二种,是电池老化,特别是空电电池放置时间长了,很容易老化,再加上一些老型号m8、m9的原厂电池都是十年了,很容易出现显示半格,然后也无法按下快门,看似卡壳了。

解决办法:

使用高速内存,特别是带有pro字样的专业卡。买原厂电池,尽管贵一些,但寿命确实长很多。徕卡m8、m9的原厂电池网上有四百多的,应该也都是库存,状态尽管可能达不到最佳状态,但也比副厂电池好一些。因为徕卡m8、m9的副厂电池很可能也是库存多少年了,毕竟是老产品,销量不会太大,应该不会有厂家乐意频繁生产的。

另外,derek说他换了卡,也换了新电池,还是连拍卡壳。于是通过升级固件解决了,哈哈哈,是个好办法。中文官网已经找不不到徕卡m8、m9的固件下载地址了。可以从英文官网下载中文固件:

徕卡m8/m8.2固件下载徕卡m9/m9p固件下载

电池更像是数码相机的“胶卷”

现在彩色胶卷越来越贵了,使用数码彩色替代胶卷也许是很多人的选择。特别是老版本的ccd相机,无论是徕卡还是尼康富士适马的老ccd,一直都有一群忠实的拥护者,认为ccd接近彩色反转片的味道。但是,这些老型号当年就是耗电大户,所以它们的电池有点像胶卷,也成了消耗品哈,哈哈哈。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大师附体?

看画册肯定对摄影有益,但是抱着提高摄影水平去看画册往往徒劳无功,甚至收效甚微。至少i50mm在街头按下快门前后几秒钟,并没有”大师附体“。甚至走在路上,“大师作品”都忘在家里了。

理性的技术流

有的人天生喜欢摄影,视摄影为一项技术,是一种令人精神愉悦的运动,并不关心别人的作品。就算是看别人作品,也是学技术来的。这类人对于画册,是谈不上“喜欢看”,更应该叫“喜欢学”。哈哈哈。

视觉动物

有些人天生喜欢看图片,但并不喜欢摄影。身边很多这样的感性动物,他们看画报、看画册,对他们来说看图片是一项令人愉悦的精神旅行。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种彩色明星杂志、旅行杂志、风景明信片,都是他们的最爱,至于照片是怎么拍摄的丝毫没有兴趣。

神交

有些人,既喜欢摄影,又喜欢看画册。他们不会刻意学习别人技术,只是喜欢看,同时喜欢分享自己的作品。其实,很多摄影师都是这样的。甚至很多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会打印成作品集。并且把自己的作品送给朋友,或着与同样制作画册的摄影师交换作品。这应该是摄影的高级享受了。当然,我们买画册,就是一种艺术审美的享受哇,精神食粮,哈哈。

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各有所长。比如看到有人推荐某个书好 ,为了趁热打铁下单了。如果实在太贵,就百度一下pdf。纸质书可以从书店翻看,当场购买,尽管比网上贵一些,购买的体验有时候也是书的一部分哦。当然,拆快递也是一种兴奋的体验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纸,作为实实在在的媒介,触碰,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观看体验。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

为什么徕卡摄影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用徕卡的摄影师更感性一些吧,性情中人,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感性的摄影师,自然比普通的技术流更爱看画册啦。所以,往往徕卡群体都认识很多大师作品,不知不觉的,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跟那些“技术爱好者”拉开了差距哇~。而那些群体,可能一辈子都在讨论像素和高感这样的话题。

徕卡摄影师都爱看画册么?爱。当然,单反、微单、转接爱好者也爱看画册啦~。很多作家也喜欢看啦~

可惜,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

最有意思的是,往往销售最好的书籍是最基础的“相机说明书”,然后是“技巧、技法”,然后是“摄影历史和文化”。而如何解读画册的书籍,少之又少,写的人少,买的人也会更少。看画册的还是少数派,就像如今听cd、磁带、黑胶这种实体音乐的人一样少,甚至更少。

畅享个人摄影画册的未来

至于各种摄影教学、教程都在教你如何表达,是向外发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在孜孜不倦的拍摄并发表,然后抱怨没人欣赏。并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没有观众。问题就出在了这里,摄影师除了创作,是否也该接受别人的作品呢?可以买、可以交换作品的方式,让个人画册流动起来。如果只会向外发散,而不懂得吸收,那学再多的技术和理论,摄影都没有未来的。记得谁说过,未来的书店只有两种书,一种是小说,另一种是画册。每个人都应该有出画册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彼此欣赏~挖哈哈哈哈。只是咱们得找个经济实惠的方法才好~

连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联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这是一本繁体字的原版书,但是里面有写到徕卡、柯尼卡、波浪之家,看着就舒旁轴相机就是看着舒服,当时根另外一个朋友一起买的。这本书就像流星一样,从pageone书店划走了,现在几乎难觅踪迹。

很惊叹135胶片可以印刷成跨页照片,而且单页清晰度非常好,色彩也很自然,胶片的魅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旁轴相机拍摄的东西就是能感受到一种风格,是与单反不同的感觉。器材对摄影风格多少是有影响的。谁说过来着,如果你想换一种摄影风格,那就尝试换一套不同的摄影系统~啊哈哈。

总觉得这种器材书籍能让我回到童年,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器材。

联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继续阅读连动测距相机的魅力

大山flex《我和徕卡的相识》

作者:大山flex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首词形容最近上海的天气,再合适不过。天本无常,人生亦然,在这样一个阴冷的雨后的下午,坐在咖啡厅里,一手捧着热腾腾的黑咖啡,一手抱着这台跟父亲年龄差不多大的徕卡M3,慢悠悠的捏上两张黑白胶片,不得不说是种惬意。她略带浑浊的眼睛与我对视着,仿佛带着一段历史而来,等待我的续写。

初识徕卡,源自大学时的老师,这位留德多年的老师对德国的制造工艺赞不绝口,所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恰好有台徕卡生产的显微镜。

那时候并不认识德语的我们,认为小红标上写的那个单词就是德语当中”完美”的意思。于是那时最喜欢的课就是通过这架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旋动它绵密而顺滑的旋钮,抚摸那冰凉的带有灰色皱纹漆的镜身。说实话,许多年以后通过旁轴取景器取景和当初通过单筒显微镜观察的感觉非常相似。是的,用徕卡相机拍照,有一种做科学研究的感觉,”为什么会持着徕卡自拍而乐此不疲?”,”因为这样专注而忘我的姿势,像伏案工作的技师,像专注瞄准的射手,总让人觉得无比性感。”

其实每个男人都有颗童心,工作和玩耍,如果能有,哪怕是一点点焦集,该有多么幸福?不管多大年纪,只要心中还想着儿时的玩具,便没有老,便都是青年,文艺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