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黑漆徕卡m2、3、4

在你买黑漆之前我建议还是要先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爱黑漆。因为咱可以找十个理由爱上黑漆,也可以找十个理由讨厌黑漆。今天咱说说第2、第3、第4个爱上黑漆的理由。

第2,情怀。

如果你因为对沧桑有种特殊的情怀,家里放着黑胶唱机,老式英文打字机,甚至还藏有二战德军轰炸机,那么这种情怀是不考虑性价比的,是不在乎升值贬值的,黑漆到了手里基本上等于石沉大海。或许百年之后才是水落石出的时候。

第3,投资。

近十年来由于黑漆被有情怀的人收藏,流通的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各路摄影师纷纷上了封神榜,手里都是捏着黑漆徕卡m2或者m3,无形又给黑漆做了广告。收藏徕卡作为投资成了不少人的目的,所谓买涨不买跌,就这么简单。

第4,缩小交机圈。

在摄影圈有个小圈子,叫徕卡圈,在徕卡圈有个小圈子,叫黑漆圈。在这个圈里互相勾搭上似乎有更多可聊,还能谈车,谈表,谈潜水,富人之间的交易价格底不了,他们出价,咱们看得眼热也没办法。马太效应说富人越来越富。圈外人越来越买不起黑漆。

不过咱用银机的也不用眼热,也不用讥他们人傻钱多。咱自有自己的哲学敬请留意后续文章“我讨厌黑漆徕卡m234”。

我们说的黑漆都是徕卡原厂m2、3、4的黑漆哦。后产的黑漆mp,黑漆m6纪念机,后喷的关东煮都不在这个哲学范畴哦。这些自有别样的哲学,改日再侃。

徕卡机中的坦克leicaflex SL2

leicaflex SL2

leicaflex sl2

徕卡早期的单反是自行研发的,包括leicaflex、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这三个型号。其中sl2是集大成者,特别是取景器使用了美能达的微棱镜技术,让这个成本巨高的单反显得鹤立鸡群,超越它的前两代。可惜的是,销售成本是当时日本单反的5、6倍之高,实在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售价其实都低于成本,根本不赚钱。市场上leicaflex、sl、sl2,成色都很差,实在难以入目,特别是取景器,脏的不行了都。幸运的是sl2有50周年纪念版多被收藏家保管,成色都很新。
继续阅读徕卡机中的坦克leicaflex SL2

当尼康FM2遇见徕卡

尼康fm2

我对尼康的切身了解只停留在d90/d800e数码机,现在依然不落伍,但吃灰很久了。我对尼康的胶片机没多少研究,fm2是五年前一个同事口中传来的,他很喜欢那机器,曾经找原厂换过顶盖。之后我也没关注过。我觉得自己不能只喜欢徕卡,尼康的名机器也是要体验下的。于是拿来拍上一卷。

继续阅读当尼康FM2遇见徕卡

七工匠镜头对焦扳手

IMG_4505没有对焦扳手的徕卡镜头

徕卡给35mm镜头都配备对焦板手,但在50mm镜头上却显得吝啬。徕卡只给最新的summilux m50mm 1.4 asph配备了对焦扳手,summicron APO 50mm 2 asph也是配备的,现行版summicron 50 f2就没有配备。

哼,徕卡的商业手段

不用给徕卡辩解,这绝对是一种商业手段,让你先从便宜的summicron入门,然后上贵的,就带对焦扳手啦。加个塑料对焦扳手实在没多少成本,人工费用也很低,但是徕卡就是不给你。哼,商业手段!

有着相同光学设计的上一个版本,俗称月牙对焦版,人家就是带对焦扳手的啊。那个版本遮光罩是可拆卸的,现行版本是自带遮光罩。

那为啥不买自带月牙扳手的版本呢?因为那个版本有点细长,太丑,不好看……反正不符合我的审美。IMG_4506

最好的对焦扳手诞生了

过去市场上也没有哪家公司专门做那个小塑料腿,毕竟这个市场很小,犯不上开模。后来有人使用3d打印,然后用3m两面胶粘在镜头下面,我的summilux m50 1.4 e43就那么做的。但3d打印的材质实在有些不舒服,也跟镜头不搭调,再加上跟镜头的弧线贴合度不好,使用的是厚一些的3m两面胶,使用起来有些松垮,一点没有手感,后来还是不喜欢用了。

如今国内出了个七工匠,自己做镜头,而且给镜头做了塑料腿,而且还做了可以给第三方镜头使用的对焦扳手。但我一直以为跟3d打印类似,也没兴趣尝试,直到那天摸了一下老康给summilux 50 1.4 e43配的七工匠,我立即下单买了2个。

这个对焦扳手实在是好用啊:

第一,有韧性的橡胶,能根据镜头弧度微调,镜头配备的很薄的3m,这样就不会因为有个夹层而松垮啦。

第二,磨砂质感,比原厂的塑料腿都有手感,徕卡应该学学了。

第三,徕卡镜头对焦环一般有两个错开的平面,一个是带对焦竖纹的平面,一个是略低一些的光板平面,七工匠对焦扳手的粘帖平面竟然做成高低不同的了,增加了粘帖面积,就是增加了对焦受力面积,让对焦更稳定。

不得不承认,七工匠是很懂徕卡的,虽然主要是给sony微单做镜头,但是他们的设计师还是相当懂徕卡啊。

粘帖在哪里?

布列松用50mm习惯定位到4米的位置,所以定位4米,然后把月牙粘帖在正下方是很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因为我那个圣光锁扣再最下方时是2米多一点,所以为了保持手感一致,我也把月牙捏贴在2米的正下方了。

这个看个人习惯了,您要是买几个月牙帖一圈,我也不会说啥,哇哈哈。

双反相机中的大哥Mamiya C330S作者老康

Mamiya C330S
春天已来,很近,在霾纱半遮面的时候老康来了。老康一米九五的身高晃晃悠悠背着一大包相机,我看他总是摸摸徕卡又放回去,拍的最多的竟是玛米亚C330S,下面是老康跟大家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老康,菲林道长,道教信徒,所以大家叫我老康或者老道长都可以。从2005年开始接触摄影,2007年开始系统的跟随北影的老师系统学习摄影,到现在已经13个年头了。对于摄影,已经过了那个拼器材的浮躁的时期,摄影在我生命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抹去的组成部分,只要我的眼睛还好,只要我的体力还能支持,只要我的腿脚还算利索,我永远都会走出去,用相机记录下我想记录的一切。哪怕等我有一天老了,走不动了,沏一杯茶,约上3,5好友,把玩着曾经陪伴我们走过无数地方的相机,侃侃而谈,聊着摄影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的回忆。

Mamiya C330S
继续阅读双反相机中的大哥Mamiya C330S作者老康

徕卡R4使用体会

徕卡r4

r4的电子化跟m7不一样,m7是电子控制快门,但光圈还是要手动,充其量m7具备光圈优先,但r4具备p档,也就是快门跟光圈都由程序控制。这对入门用户很好,但电子的可靠性肯定不如机械的,由于气候、电池质量等原因,程序会自由发挥了。而且程序本身出故障时,你也可能毫不知情,毕竟你见到的快门和光圈都不是你真的有控制权,实际指令都是机器里的芯片控制的。
r4在不装卷的情况下,调到m档,全手动。

如果你按着玩,连续拍摄超过36张后还继续上线弦继续拍,按到一定数量的快门,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偶尔几次光圈会不收缩。打开后盖,让计数器归零,前36张肯定没问题,但超过36以后就会偶尔不收缩光圈。如果你调到唯一的机械快门1/100s超过36张也不会存在上面的问题。我估计拍太多,程序内存益出,人家设计的一卷就是36张呀,谁让你一个劲空按。实际使用中因为胶卷就36张,所以不会遇到不收缩光圈的问题。但这足以说明电子快门的不确定性,哪怕是数码的M机,论可靠性也远远不如机械的M2、M3、M4、R6等。

继续阅读徕卡R4使用体会

使用徕卡R6的一点感受

徕卡r6

徕卡r6和6.2非常像徕卡m6。它们都是全机械相机,可以脱离电池工作,工艺水平也很相似,爱起泡的小病也很相似,也几乎是同年生产的。得益于全机械快门、超强的镜头兼容性、小巧的身材、安静的快门、不错的取景器,徕卡r6和r6.2是最受欢迎的徕卡r机身。用m的人提到r系统都很不屑,唯独提到R6时会微微点头。


徕卡机械设计很拿手,在用料上也是不惜血本, 在旁轴上更是无人能及。但在单反电子化、反光板对焦设计上还是落后了,所以选择了跟美能达合作。这让美能达的一些镜头有了一些德味传言,有么?徕卡自己实际受益匪浅,吸取了R3的精髓,在配合自己的制造工艺,诞生了R3、R4、R5、R6、R7一些列机身,而这个德日混血系统的顶峰,就是R6了,因为这是这几台中唯一的全机械机身。

继续阅读使用徕卡R6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