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只需要光圈全开,快门降到1/30s,iso不用太高400-800之间就行,其他交给自然,就这么简单,夜本来就是这样,无需太黑也无需太亮。如果用自动曝光,相机不懂这是黑夜还是白天,你得告诉它补偿几档?
继续阅读藏起徕卡m相机的曝光补偿夜幕降临,只需要光圈全开,快门降到1/30s,iso不用太高400-800之间就行,其他交给自然,就这么简单,夜本来就是这样,无需太黑也无需太亮。如果用自动曝光,相机不懂这是黑夜还是白天,你得告诉它补偿几档?
继续阅读藏起徕卡m相机的曝光补偿街拍里的安全快门是1/250s。这个安全快门是指你站着,而对方在行动。这样就能拍出不模糊的照片。如果对方是静止的,那么你就可以在行走中使用1/250s拍摄了。
继续阅读关于徕卡m机街头摄影的快门速度设置相机时刻保持待拍状态,或许是未来与手机的最大区别了。关闭节电模式或许是很多人都没做过的事情,因为相机默认是节电模式哦。有的相机叫睡眠模式,真够懒的,睡睡睡,就知道睡,天都亮了, “喔喔喔――喔喔喔――”。
继续阅读关闭相机节电模式Saul Leiter索尔雷特就特别喜欢雨天、雪天摄影,或许那个天气他比较闲吧。雨天是一场表演,是一场秀,真实的人生,活在咱的镜头里。撑起一把伞,跨上相机,虽是陌生人,请接受相机真心的敬意。
这两天梳理下浏览器里的收藏夹,确实有日子没看网站里,发现很多曾经收藏的摄影网站都404 not found……
技术发展很迅速,特别是摄影,本身就是从技术中诞生的。同样依赖技术的是媒体,从语言传播的神话到写在纸上的历史,从画报到电视,从视频网站到移动视频。摄影最早出现在纸面媒体,然后到图片网站,没错,那时是.com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很多摄影网站和论坛。真没想到,不是关闭了,就是不更新了。.com刚刚结束纸媒时代,新媒体的皇冠还为加冕,却发现已经垂垂老矣。
偶然间百度一个web 1.0时代的网站,嘿,真有种复古感。有的网站还停留在web2.0,我觉得挺好。不要改了,就像蜂鸟、无忌这样的论坛,保持这个复古的造型挺好。哪个时代诞生的,还是要有那个时代的特色才好。
如今大家都在玩朋友圈、小视频、直播。.com资源越来越少了,想搜索资料,很多都是2014年以前的文章,近期网站上有价值的分享越来越少了。摄影毕竟不是视频,无法像短视频那样在手机屏幕上通过声音和特效立刻能抓住人的眼球。摄影是静静的在那里,就像车窗外的风景,只有有心的人才会发现它。
我发现一个现象,北京一些时髦的书店,最明显的位置就是摄影书籍。是谁说过,未来书店只卖两种书,一是小说,另一个是摄影。未来.com上或许也会只有两种网站,一是摄影,另一个是其他。
在此向大家推荐几个我收藏的不错的摄影网站:
https://backinblack.format.com/new#27
https://www.f8.photography/blog/
https://www.japancamerahunter.com
https://lfi-online.de/ceemes/en/blog/
https://sharpness.ru/yura-kurnosov/feed/
http://jeremiahrogers.com/xy5lyic2ljlc9i4m82uvuepjgpyxgb
https://shoottokyo.com/start-here/
https://peopleandotherstrangecreatures.wordpress.com
http://blog.jeremysuttonhibbert.com
http://www.i-shot-it.com/index.php
https://www.haroldfeinstein.com
https://www.fotosidan.se/blogs/photo/index.htm?tag=Leica+M9
https://www.100cameras.org/programs-100cameras
http://kristiandowling.com/blog/
https://alecsoth.com/photography/?page_id=730
http://www.gigistoll.com/portraits
https://www.thomasbreakwell.com.au/works
https://www.rangefinderonline.com/news-features/photo-of-the-day/?blocked=true
https://www.photrio.com/forum/home
http://blog.dcview.com/ckshene
https://jonasraskphotography.com
有时候我在想,如今的互联网是不是被资本玩坏了,大家都一窝蜂的搞移动互联,单车、打车、送餐,传统网站一夜间被打入冷宫。各种资讯为了讨好用户,全都钻到了朋友圈、微博、头条这种封闭式的罐子里,只为了刷新一下你的眼球,然后连百度也搜不到那些过去3个月的文章。看似繁荣的互联网却没有真正价值的沉淀,不得不令人唏嘘。很多人怪百度不好用了,其实并不能全怪百度,而是.com荒芜了,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com真应该被遗弃么?
那天路过这个堵上的门洞,涂鸦画的真应景,但是单独拍个涂鸦也没啥意思。于是调整好快门,等待行人经过……
相机里装上胶卷,就不用考虑iso的问题了,在夜里,你无需依靠测光表,光圈只要大于等于f/2.8就行,快门放到1/15,肯定能拍出来,胶卷就是有这样的宽容度,特别是彩色负片。这点是数码相机做不到的,相同的设置,数码是拍不出东西的,数码相机必须提高iso到1600以上甚至要到6400。
如果说数码堵住了胶片之门,那么我们就在它上面作画吧,你会发现它的美。
这张使用的是普通至极的柯达gold200,扫描是冲扫店里普通至极的富士sp3000,如果换用尼康5000ed或者哈苏x5,画质还会有300%的提升。
胶片的颗粒是图像的组成部分,而数码的颗粒是噪点,尽管数码可以模拟颗粒,但远没有胶片来的自然,来的艺术。
下面这张图只是普通的柯达gold200胶卷,在车厢内也看不到明显噪点,放大看那些胶片颗粒很自然,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胶片原来可以在车厢里面拍哦,要是数码机得提高iso到1600了吧?第二张是放大后的截图,是不是依然很舒服?
胶片也可以放到很大的哦,只要镜头分辨率足够,135的数码也不过如此嘛。而且胶片的颗粒也不是那么粗糙、那么暴力的,那是后期扫描造成的而已,扫描仪也就能榨出7成胶片的质感吧。难怪有朋友说,十年之内数码还是达不到胶片的质感,他不会碰数码……
下面这张图是普通柯达gold200胶卷,放大后空调窗都看得清晰无比,是不是很震撼呢?
看过后是不是有些感慨哦,这只是26块一卷的普通民用金柯达哦,也才扫描4000dpi的分辨率。原来胶卷真的不是落后的产物哦,是很厉害的,而且是很艺术的哦。
柯达gold200无敌,啊哈哈。
展示的样张根冲洗、扫描、镜头、光线都有关系,也不是说随便一拍都能那么锐利的,起码lomo相机拍不了太清晰,不过lomo那又是另外一种玩法了。
也许你不用徕卡的精密旁轴取景,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有如此严重的散光。很多人配眼镜都是简单的矫正一下近视,对散光从来不重视,很多眼镜店也简单了事,根本不告诉你。
你可以试一试,用你的徕卡M相机,无限远、近距离,都试一试,看看左眼和右眼是不是对焦一致。很多人右眼合焦,左眼不合焦,那是因为一只眼睛有散光,或者两眼散光差别太大了。赶紧去正规医院或者高级眼镜店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吧。
散光是由于视网膜凹凸不平造成的,所以一般来说,你横着取景看黄斑合焦,竖着看兴许就不合焦了。
哇哈哈,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的相机有问题,其实是眼睛出了毛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好好检查眼睛,配一个合适的眼镜,您都给相机配上万的徕卡镜头了,给自己眼睛配个几千的蔡司镜片不算奢侈吧。
徕卡原厂提供屈光度调节目镜,是一片近视镜或者远视镜,是让你不带眼镜时能看清景物。如果你给机身加了屈光度调节目镜,但忘了摘掉眼镜就拍照了,十有八九是会跑焦的,要小心喽。如果你能看清取景器里的内容,只是嫌黄斑太小,可以买那个1.4倍或者1.25倍的取景放大镜,而不是胡乱买屈光度调节目镜。
很多人用超大光圈镜头时,总是跑焦,就跟视力有很大关系哦。
很多朋友关心徕卡M9的CCD维修问题,因为部分徕卡M9开始暴露脱膜问题,国外叫CCD腐蚀,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腐蚀可能是一些小点,也可能是一个长条。2017年徕卡已经宣布不再免费更换CCD了。
i50mm在2018年初给德国徕卡写了封邮件,后被德国客服转到了徕卡上海客服中心,上海维修中心发过来了具体返修方式。并打电话询问了具体情况,并解释目前CCD全球缺货,维修需要排队等待,保修期内是免费更换的,过保修期是要收费的,费用预计8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