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太阳总会点亮黄皮墙,与他相伴的往往是墨蓝色的天空。不过很多相机似乎都认识蓝天,但凡遇到蓝天都会让天更蓝,那样往往能给人第一眼的惊喜,但是它不是我现场感受到的白平衡。到底白平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灰板为标准么,可傍晚它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白平衡呀。
也许,现场实际上应该是下面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上面的更接近我记忆里的真实。记忆里的真实往往与现实不一致,但我选择自己的记忆。徕卡的镜头似乎最容易带给人这种强化记忆的特殊魔力。

傍晚的太阳总会点亮黄皮墙,与他相伴的往往是墨蓝色的天空。不过很多相机似乎都认识蓝天,但凡遇到蓝天都会让天更蓝,那样往往能给人第一眼的惊喜,但是它不是我现场感受到的白平衡。到底白平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灰板为标准么,可傍晚它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白平衡呀。
也许,现场实际上应该是下面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上面的更接近我记忆里的真实。记忆里的真实往往与现实不一致,但我选择自己的记忆。徕卡的镜头似乎最容易带给人这种强化记忆的特殊魔力。
摄影是真实的记录,可真实最终还是存在心中,那里是太虚幻境,所有的摄影其实都在现实与想象的边缘。森山大道的摄影探索更接近边缘那条线,他给我的启示恰恰是这一点。而那种森山的风格,就是从这个边缘为起点,体现在器材上是理光GR,体现在形式上是高反差。而世人往往能看到的,更多的还是gr和高反差,离真正的森山内核,还差一线之遥。
我看森山大道,不是看内容,而是行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上。我看大师作品,跳过有网络上那些人对他的解读。也同样不关心他们的时代背景。我直接看他们的画册。我看森山大道,从来不会模仿他的风格。但我敢肯定,每次在我探索虚化与现实边缘时,在那,我会遇到他。
当然,千万不要看教科书对摄影师的解读,实际上摄影师都否认教科书里对自己的解读的。我认为,甚至连摄影师自己的解读都不要看,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去解读。因为人是无法用自己认知外的语言去解读一张照片的。同样的作品,三五年后,你的字典里有了更多的词汇,也自然就会有新的解读,属于自己的解读,永远都是正确的解读,不要被别人的声音扰乱心神哦~
看这篇文章,点击右下脚的月亮,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