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很山寨,快换了吧

喜欢看摄影的书籍杂志,其中国内很不错的杂志是《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从来没把《中国国家地理》纳入我的杂志范围,因为我很讨厌它的logo……。是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它这个就是山寨美国国家地理的风格,只是人家是黄边框,你这是红边框。难不成是一家公司?别以为你在右边开个口,好像个c我就不认识你了,你个大聪明。

中国抄袭不能代表中国制造哦

要是没看过美国国家地理就算了,看过那个再看这个,感觉就是模仿人家哦……,我不喜欢这种模仿别人再向不懂的人展示的行为,模仿永远都属于二流行为。你这种弄个红框框。搞得我到现在,都怀疑,《中国国家地理》到底是不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分理,不过是打个logo知名度的擦边球,一点都不自信。看到那个模仿的框框,都觉得i50mm都比它有自信呢,嘻嘻……

你和美国国家地理一点关系都没有,要做自己才行哦,《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很山寨,快换了吧!其实何止logo要换,脑子也换换吧,走自己的路才行哦。做二流,做的再好,也是二流哦,得有中国特色才能成为一流哦。你看人家《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哦,无论是内容还是logo风格!文化这东西,更不能选山寨货哦,有一流,谁会选二流?看二流货,岂不是自己也二流了?人啊,要做一流哦,要力争上游哦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版是《华夏地理》。《华夏地理》有自己组织采编的国内稿,也有美国总部授权发布的国际稿。而《中国国家地理》在名字、封面设计等方面可能容易让人产生与美国国家地理相关的联想,但实际上是中国本土独立发展的杂志,有着自身的定位、编辑团队和内容特色,专注于传播中国及世界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抄袭脸不红,可不行哦

顶着这种抄袭logo的帽子还搞出来外文版本,拿出去卖了……,嘻嘻,哎,我都觉得脸红哦,哈哈哈。其实真不应该这样哦,得有自信哦,得有自己的个性哦。

这一点,其实日本做的就很好,日本也有一本《地理》杂志,做的就很地道,有自己的风格,何必往《National Geographic》上靠呢?

《地理》杂志是一本由古今书院出版的日本杂志,创刊于1950年代(具体为1955年),至今仍在发行。这本杂志以地理学为核心,涵盖日本地理和世界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问题、区域研究等,风格偏向学术性和教育性,与《国家地理》的科普和视觉冲击力相比,更加注重地理学的专业深度。

我觉得,未来走抄袭肯定是行不通的,得做自己独有的风格,得做出自己特色哦。

地理知识

其实《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地理知识》,我觉得之前的设计挺好啊,何必“美化”山寨《National Geographic》呢,虽然山寨可以占一些便宜,可以哄一哄小孩,但是早晚小孩会讨厌你这种营销行为的。抄袭比较是抄袭,上不了台面的哦。回归初心,重新设计,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设计一下《中国国家地理》的logo吧,哈哈哈,或者干脆复古到1990年也行。

一切向钱看

有一种说法,说当年《地理知识》卖的不好,于是就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果然卖的很好,呵呵,我觉得过去几十年,多数人的精神文化已经沦落成了“一切向钱看”,“卖的好”似乎成了衡量商品的唯一标准。抄袭,的却可以快速进入“卖得好”的状态,但它的反噬也会在不久的未来铺天盖地。因为,“向钱看”、“给钱下跪”这种行为迟早是要过去的,人得有风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未来的年轻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一点不会“一切向钱看”,何止年轻人,其实很多人越来越觉醒了。

不过,我觉得那个时代还没到来。看到那么多人对抄袭法拉利趋之若鹜,呵呵,也许那些“年轻人”不在眼前的年轻人之中哦。但那个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了,因为《哪吒》电影的热卖已经说明了原创的能量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早晚会爆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