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反相机的1/50s,又是在行进中的地铁,我没有期盼它拍到清晰锐利的照片。因为有些许模糊才是此刻的感觉。我知道胶片不会让我失望的,它果然给了我一个惊喜,明迷又模糊,隐隐约约又藏着清晰,我惊喜的是,这种感觉我在数码上从未感受到过,也许是相机内的算法会把这些模糊又清晰的颗粒统一化成了某种平滑的线条,即所谓的塑料感。我喜欢看别人看书,看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人说书是一间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感觉,胶卷也是。

单反相机的1/50s,又是在行进中的地铁,我没有期盼它拍到清晰锐利的照片。因为有些许模糊才是此刻的感觉。我知道胶片不会让我失望的,它果然给了我一个惊喜,明迷又模糊,隐隐约约又藏着清晰,我惊喜的是,这种感觉我在数码上从未感受到过,也许是相机内的算法会把这些模糊又清晰的颗粒统一化成了某种平滑的线条,即所谓的塑料感。我喜欢看别人看书,看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人说书是一间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感觉,胶卷也是。

我以为它会飞起来,想拍一个展翅起飞的镜头,然后跟着它踱步五分钟,“这鸽子怎么还不起飞?”。估计它也有个疑问,“这小子跟了我一路,想要干啥”。
原来,街头摄影,不是和观众对话,是自己和自己对话。我没有继续等它起飞,因为我生气了。
其实我觉得我是艺术家,不是单纯的摄影师……

刚洗完两卷胶卷,就连降两天秋雨。照片是雨前拍的夏天一样,今天降温十几度,原来秋天与夏天的分界线就是两场雨呀。
还是喜欢胶片多一些,不知道为什么,哪怕是扫描成数码,也能多看几眼画面里每个角落。数码多少有些夏天的燥热,而胶片就像秋天的清凉,还是要舒服很多的。

想起过去很多诗歌的标题直接写成了“无题”,比如“静夜思”竟是后人起的,今天终于明白“无题”的深意了,有时候“名”就像未燃尽的烟头,而内容恰似脆弱的气球,最好还是不要让他们相遇。

这卷刚洗出来还以为当时拍的是云,可明明焦点在墙上哦,后来才明白,当时是看到了两车两人。我在人物要消失前,快速拍下来了,两辆自行车,两个小黑人,两个指向……,嘿嘿,我是蒙上了,不过没来得及快速对焦。而云呢,其实我原本只是想拍一张云的。

如果摄影师变少了,那一定是抖音的错。
因为它做对了,所以它错了。
一定要减少刷抖音的时间……
我敢说,这一趟车里,
只有我一个人在拍照,
而且没人在乎我拍……
这个时代,多看别人一眼都对不起手机流量。



大师,别刷抖音了,
回来当摄影师吧……
那些一头栽入电子游戏的人啊
总是把精神注入到虚拟世界里,可他们哪里知道啊,游戏里的人物多么想来到人世,感受一下微风、雨滴、斜阳……摄影



那天看到了一些飞思p45+拍的照片,那色彩,那厚实的感觉,不由得让我想起来胶片的味道。就像戒烟不成的老烟民,我又掏出一台古老的ccd拍了一下,哎,这真是cmos所给不了的感觉呀……
阳光下几乎不需要调整,就很好。别说cmos也能拍成这样,cmos必须调整才行的哦。这是富士网红机用胶片滤镜也模拟不来的感受哦。我承认cmos也许更接近“真实”,但就是说不出为啥,还是ccd看着舒服。似乎ccd给照片加了个形容词,就好比“微风拂面”与“一级风”的区别吧。


对了,是不是整洁的居家环境,对人有积极影响,包括整洁的电脑,整洁的浏览器收藏夹,整洁的图片整理,对摄影师也有积极影响呢?但是吧,摄影师整理器材,那是越整理越多呀……


也不能老用大光圈拍,小光圈摄影才能看到光影。
前些天买了几本漫画,忽然发现黑白漫画实际上比彩色漫画更令人轻松,
那么,是不是黑白摄影,容易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