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老镜头在数码上表现如何

leica m9 + elmarit 28mm f2.8 v3

徕卡老镜头的定义很好确定。通常来说徕卡L39口的镜头是比较老的。M口也主要以ASPH作为分界线,ASPH之前的通常也称为徕卡老头。ASPH之后的徕卡镜头被称为现代头。

年代

L39口镜头由于年代久远,成色好的不多见,更早一些的甚至没有镀膜,在数码上反差通常会小一些。

M口镜头差异就比较大了。ASPH之后的镜头通常反差会比较大,在数码上比较符合现代大众审美。而ASPH之前的有些镜头,大于等于f2的光圈,数码上反差会小一些。f2.8以后的反差就上来了。

焦距

徕卡胶片时代的28mm-135mm之间的焦距,在徕卡数码M机身上,通常都很好。21mm或者更广的广角,在数码上就差一些了。

机身

通常徕卡镜头配合徕卡m机身效果更好一些,转接到sony等微单后,色彩还是不如徕卡M机来的原汁原味。

典型

典型的胶片世代的头,可以直接当数码头用的,很多,而且便宜。leica summaron 35mm f2.8小八枚,全开就很锐利反差也很大。leica elmarit 28mm f2.8 v3,全开反差就很大,锐度也很高。

leica m9 + elmarit 28mm f2.8 v3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的徕卡镜头列表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关于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的徕卡镜头列表有很多,实际上很多镜头他都参与了设计,只是由于参与的程度不同。而且我也不相信,他在加拿大的设计没有受到徕兹工厂的影响。比如,徕卡八枚玉,是德国设计,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也有参与,但是他并不是设计的主导。而下面这个列表,是普遍认为他主导的设计列表。

Screw-mount徕卡螺口镜头

Summicron (I) f= 3.5 cm 1:2
Summicron (I) f= 9 cm 1:2
Elmar 1:4 / 135mm
F = 20 cm 1:4 Telyt
1:4.8 / 280 Telyt III
F = 40 cm 1:5 Telyt II

M-mount 徕卡M口旁轴镜头

21mm f/2.8 Elmarit M
28mm f/2.8 Elmarit II
28mm f/2.8 Elmarit-M III (用于 M 旁轴相机的优秀后焦镜头,从 1980 年到 1993 年生产)
Summicron (II) f= 5 cm 1:2
35mm f/2 Summicron II
35mm f/2 Summicron III
35mm f/2 Summicron-M IV
35mm f/1.4 Summilux I (钢嘴)
35mm f/1.4 Summilux II (圣光)
50mm f/1 Noctilux-M (多年来最快的135画幅镜头,自 1975 年以来,于 1969 年设计,该镜头现在被更快的型号取代:Noctilux-M 50mm f/0.95 ASPH,从 2008 年开始)
ELCAN f/2 50mm
50mm f/2 Summicron-M (虎爪,月牙,现行, 自1974 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高斯设计,自 1979 年以来仍在生产中)
75mm f/1.4 Summilux-M (生产了 27 年,从 1980 年到 2007 年。这是 Mandler 本人最喜欢的设计)
Summicron (II) f= 9 cm 1:2
90mm f/2 Summicron-M III
Elmarit f= 9 cm 1:2.8
90mm f/2.8 Tele-Elmarit
90mm f/2.8 Tele-Elmarit-M
90mm f/2.8 Tele-Elmarit I
90mm f/2.8 Tele-Elmarit II
90mm f/2.8 Elmarit-M III
90mm f/2.8 Tele-Elmarit-M
90mm f/2.8 Tele-Elmarit-M II
90mm f/2.8 Elmarit-M
135mm f/2.8 Elmarit-M I
135mm f/2.8 Elmarit-M II
135mm f/4 Tele-Elmar
Elcan 66/2(美国海军的超高分辨率镜头)

R-mount 徕卡单反R口镜头

19mm f/2.8 Elmarit-R I
19mm f/2.8 Elmarit-R II
35mm f/2 Summicron-R II
50mm f/2 Summicron-R I
50mm f/2 Summicron-R II
90mm f/2.8 Elmarit-R I
90mm f/2.8 Elmarit-R II
90mm f/2 Summicron-R
135mm f/2.8 Elmarit-R I
135mm f/2.8 Elmarit-R II
180mm f/3.4 APO-Telyt-R
250mm f/4 Telyt-R I
250mm f/4 Telyt-R II
350mm f/4.8 Telyt-R
500mm f/8 MR-Telyt-R
APO 75/2.0(用于美国海军高分辨率小画幅相机系统的复消色差 R 镜头。在这片玻璃中仅使用两种类型的玻璃,基于双高斯的设计。1973 年仅生产了少数单元)

其他镜头

Mandler 还设计了用于 IMAX 电影放映系统的镜头,用于 Picker X 射线应用的大光圈镜头,用于 RCA Victor 电视摄像机的镜头,用于情报收集的超高分辨率镜头,用于加拿大、美国和北约武装部队的瞄准镜,用于 HP 的镜头扫描仪等…

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 设计风格

通常来说,Walter Mandler 沃尔特·曼德勒设计的镜头风格主要也受到徕卡早期设计师的影响。继承了传统的徕卡味道,但是也融入了他个人的气质,色彩相对清艳,不同光圈虚化效果不同等特点。

徕卡三焦头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一代银色E55盒子是11894镜头刻字却是11890

徕卡外号、订单号、产品号

并不是每个徕卡头都有一个“X枚玉”,这样通俗的外号。实际上徕卡官方是有编号区分版本的,官方管这个号叫“Order No.”,直接翻译叫订单号,但是我觉得这种直接翻译又不太确切,更象是“销售号”。但我们实际使用中更愿意叫它产品号,用来区别一枚镜头的版本。

很多老烧可以轻松叫出不同徕卡头的产品号,特别是summilux 35 1.4 ASPH的版本,什么11663啊、11874啦等等。能把版本区分到如此境界,在外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徕卡银色三焦头盒子是11894刻字却是11890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但是遇到徕卡三焦头就有意思了,徕卡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一代银色E55既是11894又是11890?很容易让人蒙圈。银色镜头盒子上印刷11894,镜头刻字却是11890。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说也神奇,并不是因为有人造假,尽管银色的比黑色的售价高,但造假的人不会蠢到把刻字刻错了。只能说明当年那个刻字师傅比较马虎,不小心在银色的镜头上刻了黑色的产品号。导致银色三焦头无法用产品号区分。徕卡也够马虎的。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继续阅读徕卡三焦头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一代银色E55盒子是11894镜头刻字却是11890

从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想到的

最近忽然大家都在讨论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的事情,很热闹,主要关注在“16万”、“是否纯钛”、“升值潜力”、“买钛合金是不是傻”等问题。也有朋友想听听我的看法。

我们又不是研究材料的

作为拥有几台钛机身的刘坚老师一句:“我们又不是研究材料的,研究材质干啥”。给了我一个启发,可能我们过分专注于钛合金本身了,而徕卡的钛合金卖的明明是一种感受。感受,需要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心态、身处的境遇,以及徕卡推出的时间,多种玄学元素结合到一起。

科学的局限

越来越觉得科学的局限性很大,甚至片面。最近总能看到营养学家以科学的名义说:“米饭、馒头都是碳水,都是糖”。可是明明它们是不同的哦,手感不同,气味不同,嚼在嘴里的味道不同,吃到肚里的感受不同哦。科学,竟然完全忽略了我们的感受,似乎只有糖是客观存在的。

玄学的存在

摄影器材测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科学家比较多。任何相机都是上来分析像素,镜头上来分析曲线。嘻嘻,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否认的,是科学的。但是,人的感受难道就不存在么?而实际上,相机的使用者天天接触的却不是那些科学,而是“视觉、触觉、感觉”,统称玄学。

写着写着跑题了

关于这次的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我竟然没有感觉,没有好的感觉,没有坏的感觉,没一丝感觉,——也许,这本身也是一种感觉。但我对触摸过的每一台徕卡M都充满感觉,无论是手上的,还是出掉的……又是一种玄学。

从徕卡M-A“钛合金特别版”想到的

像徕卡那样使用minox dcc 5.1微型相机

举重若轻

只要是“学来的摄影”,就不是你的摄影了。得有自己的摄影“觉悟”哦。就是拍出来,自己看着要“得劲儿”。这就是“内功”对摄影的重要性,而有了内功,就可以做到举重若轻了。是的,这个minox DCC 5.1就是一款这样的小旁轴相机哦。甚至相机本身的趣味性也会影响到模特,从而投射到照片里哦。

minix dcc 5.1
minix dcc 5.1

可以戴着的徕卡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天天戴着徕卡M3逛,有时还是需要轻便放松,需要的不是“拍照”,而是“戴着”本身。既然搬不来一树花开,那就先拾起两三朵娉婷,风轻云淡,五月天。

minox遇到徕卡

徕卡收购了minox,他门有些光学产品是相似的,望远镜之类的。minox是生产间谍机出身的,对于快速抓拍和高性能微型镜头很拿手。这款minox dcc 5.1配备 minoctar 9mm镜头,可不是玩具哦。

minix dcc 5.1
minix dcc 5.1

500万像素

300万像素就已经满足一般电脑上看了。康泰时sl300r就是300万像素,实际成像不比号称千万像素的手机差哦。毕竟蔡司的镜头在那放着呢。打印7寸照片也毫无压力。徕卡的digilux2也才500万像素。minilux dcc 5.1 的500万像素还是够用的,尽管是从300万数码差值的。打印也是足够了。

minox dcc 5.1

像徕卡那样使用minox

继续阅读像徕卡那样使用minox dcc 5.1微型相机

康泰时 contax G1 最便宜的钛金旁轴

康泰时 contax G1 + g90

 时间裹挟着我们,走的太仓促,有些相机还没来得及拥有,就已经被遗忘了。如今的数码相机太令人失望,我含着眼泪,去被人遗忘的草原寻觅宝藏,康泰时G,就这样出现了,一匹离群的野马独自行走,我擦干眼泪,一笑再笑。

继续阅读康泰时 contax G1 最便宜的钛金旁轴

聊聊Contax康泰时G2

人没法遇见未来,不然当年生产那么多漂亮的胶片相机干嘛,明明数码时代汹涌而来了嘛,胶卷相机被拍在沙滩上了。像我们这样的,跑来拾取贝壳的人开始出动了……

康泰时最近2年咸鱼翻身。随着T3的暴涨,全线康泰时都看涨了。好在G系列动静不大,或许是因为个头大吧。收一台正是时候,因为这真是一台超级便宜的旁轴相机。做工仅次于徕卡,比徕卡显得娇气一些。如果徕卡是“他”,康泰时就是“她”。 继续阅读聊聊Contax康泰时G2

聊聊康泰时g16 蔡司传奇contax T* hologon 16mm f/8超广角

contax Hologon 16mm f/8

史上最传奇的超广角

1966年蔡司设计出了一款传奇超广角镜头 hologon 15mm f/8,这只镜头使用三片玻璃,研磨异常复杂,成品率非常低。当时这只15mm镜头是装配到Contarex Hologon ultra wide相机上的,镜头是不可拆卸的,这款相机只生产了1400台。

hologon 15mm f/8

1972年徕卡找到蔡司定制了一批 m hologon 15mm f/8镜头,使用徕卡m卡口,这批镜头的数量非常少,居说350支左右。价格非超高,很少见。

1994年蔡司发布G Hologon 16mm f/8镜头配合康泰时g1使用。此时蔡司改进了光学设计,使用了5片特殊玻璃,研磨依然非常复杂,只能在德国生产。这也是唯一只在德国生产的contax g镜头。

Hologon 16mm f/8
继续阅读聊聊康泰时g16 蔡司传奇contax T* hologon 16mm f/8超广角

康泰时蔡司Biogon G28mm/f 2.8使用感受

说起康泰时,一个可换镜头,自动对焦的旁轴相机系统,让我们无限遐想,如果有一台像康泰时G2一样的数码机身,配合康泰时G系列镜头,那将是多么幸福啊。可惜的是康泰时倒闭了,只留下一支支g系镜头和两代机身,散落在二手柜台,关于G的传说,刚开始讲,就已经结束,无始无终。 继续阅读康泰时蔡司Biogon G28mm/f 2.8使用感受

康泰时G35 F2赛七妹

康泰时G35 F2

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康泰时G2会涨价,而且会涨不少。因为自从明星用了T3,给明星拍照的摄影师都换上了康泰时G2。而且康泰时G45作为标头,首先第一个被激活价格上去是必然的。这些摄影师对35mm并不是很感冒,35mm更多的是纪实类摄影师的最爱。我不知道G35 f2会不会火,但是G35的产量确实不多是真的。 继续阅读康泰时G35 F2赛七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