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前徕卡elmar 50 3.5会有镀膜

早期徕卡广告

战前徕卡elmar 50

1945年二战结束,这年之前的徕卡elmar 50 3.5是没有镀膜的。镜头镀膜是蔡司最早应用的,二战前只有特殊的军用elmar才有镀膜。通过徕卡镜头编号查询, 可以获得镜头生产年份。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很多明明是战前elmar却有镀膜,这主要是徕卡在50年代提供返厂镀膜服务,所以很多elmar被返厂镀膜了。

镀膜有什么用

对于Tessar天塞结构镜头来说只有四片玻璃,镀膜作用并不大,不会改变“鹰眼”的光学结构,但是镀膜在逆光的时候还是会发挥作用的,能减少耀斑。一般来说喜欢原味古典镜头的玩家更喜欢无镀膜的版本。

早期徕卡广告

我的徕卡m9 ccd更换证明已经丢了,怎么办?

徕卡m9 ccd 更换证明

话说当年更换徕卡m9的ccd后,收到了徕卡上海的更换证明一张纸。然后,当时想没准那天会把m9卖掉,就想把那张纸放起来了。事情吧,往往是这样的,你越是怕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放哪里了。很有可能放到某本书里了,但是书实在太多了……,现在是真想不出来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着没想出手徕卡m9。

验证更换ccd的唯一办法

据说,很多人直接给徕卡客服发邮件询问,可以得到回复这台编号的相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更换的ccd。因为目前证书、固件编号等等,都已经可以造假了。不过,过去徕卡是有个查询入口的,输入编号告诉你相机情况,现在没有了。这种发邮件确认的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官方会不会也不支持了,毕竟老这么发邮件有点烦人哇,哈哈哈。

徕卡m9的ccd都会脱膜么?

不是,很多人的徕卡m9至今也没有脱膜。但是脱膜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试图用各种办法寻找规律,不过似乎都能找到反证。所以啊,,,看运气吧。

下图这样的,使用f16光圈,拍摄一张图片,放大到100%后,出现这种套圈的斑点就是ccd脱膜。也有呈现带状的。而如果只是一个黑点,那就是脏东西灰尘了。“套圈”是关键词。

一些徕卡相机和镜头的设计图

徕卡联动测距设计师Willi Keiner,在讲解徕卡m3测距原理

几个月前有人问一些徕卡的设计图,想是纹身用还是做创意产品来着,忘记是哪位朋友了……。搜罗了几张,哈哈。确实挺好看的,难怪徕卡m相机被誉为二十世纪不需要改进的工业设计啊。设计图也很好看哇。

另外还有不少网站,也有很多徕卡设计图。例如:

徕卡创意产品

一般来说,徕卡的爱好者都是有一定审美的哦,所以关于徕卡的周边创意产品如果做的不好看,是没人买单的。徕卡自己的周边产品肯定很好啊,不过价格肯定也不便宜。第三方的其实也有很多便宜还不错的。当然,目前国内这种创意产品还是不多哇,加油。做徕卡纹身贴是个不错的创意,哈哈。

下面这个是好多年前在网上买的,有电子表、温度计、湿度计三合一礼品。个人感觉应该是非徕卡授权的,因为做工稍显粗糙,不过如果没记错应该也不贵。

可能是徕卡显微镜、徕卡测距仪附送的一些国产剩余礼品,只是现在淘宝上也买不到了。
这样的把1932年的徕卡设计图纸放到保温杯也是不错的创意哦
Leica M9 Sticker Pack

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leica和sony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sony cfm-800

谁不曾喜欢sony?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 nh1

sony的名字——声音男孩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sony的声音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

sony d-vm1
继续阅读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徕卡玄学之——钛金属与相机镜头的渊源(中)

钛合金相机

钛合金加工特性

钛、钛合金的特点是“宁折不弯”,就是通过外力很难改变其形状。要是去潘家园配眼镜,卖镜架的经常会推荐超细钛镜架,可以在手上编麻花,一松开,恢复原状。所以很少采用冲压钛合金加工的方法塑形。通过特定金属配比的钛合金也可以冲压,但是弯折部位会出现褶皱,强度也会下降。最好的钛加工就是从一整块钛中挖出需要的形状,很费料不说,对刀具要求也很高,所以钛合金加工依然是最难的一项技术。

乔布斯与钛合金

钛合金的加工非常复杂,苹果公司曾经推出过一代钛合金笔记本,使用的是钛板与塑料互相拼接,因为钛合金是无法焊接的。但苹果很快就更换了成本更低,更易加工的铝合金,从一块铝中抠出笔记本框架。后来徕卡也学着这样做了apsc画幅的相机leica T和TL。镀钛技术的应用可以让钛合金与铝合金互相结合,铝合金负责造型,钛合金作为涂层负责抵抗腐蚀、刮花。

把钛掺入到钣金内部固然很好,考虑到成本和加工难度,或者把钛掺入到金属表面是个折衷的方案。这就使镀钛技术了。

镀钛

镀钛就是在金属上附着一层含钛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并不一定是金属哦,因为其是多种元素混合的,含有特殊金属元素、惰性元素、硅、等等,你说他是一层玻璃也不是不可以。所以也会有宣传自家钛金有自愈特性的产品,就是你划了一下,揉一揉过一阵子划痕没了。

表面镀钛的产品也被称钛金产品。也就是说这些相机的基底并不是钛合金。钛涂层负责颜色和防指纹、防腐蚀、防氧化、防刮花。这些与钛金沾边的产品往往都是“高级”的代名词。甚至还有钛项圈,被拿来忽悠人哈哈。

从选择钣金到附着钛合金,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特别是在上个世纪,镀钛也是新出来的高科技哦,镀钛也被用到首饰、手表、磁带随身听、耳机等等产品上,彰显高端型号或者纪念型号。哪怕是钛灰色,至今也都代表了高端。钛金牙也是高端产品哦,哈哈。

徕卡m6钛

例如徕卡m6钛、m6 ttl钛,虽然是镀钛,但也被称为钛金m6。同m6钛、m6ttl钛一起推出的summilux m50 1.4 e46钛、summilux 35 1.4 圣光钛、summilux 35 1.4 e46钛,都是镀钛。钛合金涂层下面是铜材质。徕卡镀钛的m6依然定位高端,所以价格也是比普通版高出不少。

康泰时g

实际上康泰时g的外壳是钛涂层,维基百科上的说法是“The two G-series cameras have titanium-clad bodies ”,其中“titanium-clad”就是钛涂装的意思,“clad”后缀的意思就是在金属表面再包一层金属的意思。尽管是涂装,实际上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实际上很多市面的康泰时g都很新,没有氧化变色的,即便有划伤,也没有特别深的划痕,都是表层划痕,这还是归功于钛层的。康泰时g内层实际上是aluminum铝的~。康泰时t3、t2也都是镀钛。

康泰时g1 钛合金相机

尼康35ti、尼康28ti

尼康算是运用钛金到相机的先行者,6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就给美国NASA研制钛金技术,后来f2、f3单反也用了钛金技术,尽管有很多好处,不过钛色表面处理依然很难,掉皮严重,反而不如黑漆的耐磨,碰撞变形也是常见现象,所以常被用户抱怨。可见钛加工技术还是挺费劲的。

尼康35ti、28ti是不是钛合金呢?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尼康f2、f3的钛底盖、顶盖是钛合金冲压的,所以这种冲压技术尼康应该还是有的。把含钛量缩减、增加可塑金术进去,比如铝。然后重点放在镀钛涂层上。

尼康35ti 钛合金相机

美能达tc-1

有人说tc1是the camera one的缩写,有人说是titanium camera的缩写。当然,更多的人支持第一种说法。尽管美能达tc-1的宣传和测评中,都说它是钛金属机身,但是哪种钛合金依然是个谜。因为钛合金冲压出这样的弧形和细致的造型,还是不符合钛合金常规属性的。所以很多人说,tc-1只有遮挡镜头那个小板子是钛合金,其他部位是镀钛。

最近很火的富士xpro3相机也有钛金色款,实际上也是一层钛合金涂层。当然,很多人误传成了“纯钛”制造、“钛合金”制造。如果去富士官网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官方说的是“钛金色”、“钛金属饰面”。说白了就是涂层,只是这个涂层是一种不锈钢或者玻璃一样的耐刮花、耐腐蚀的含钛化合物。

为什么大家依然管镀钛的叫钛金相机呢?因为胶片相机那个年代,镀钛是非常高科技的尖端技术,比镀金还贵喔。所以哪怕是镀钛,也称为钛金相机。就好比,我们说黑漆徕卡m3,并不是说它的外壳是黑漆做的,而是说涂层是黑漆,一个道理哇。

美能达tc1 钛合金相机

禄来QZ35

这是一台韩国三星代工的高端变焦随身机。当年宣传使用了可自愈的钛合金机身。实际上这个自愈钛,也是一种含钛的表面化合物,你说它是金属也好,是玻璃也好,是塑料也好,反正就是一层化合物涂层。而钛合金钣金是无法冲压成那么精细规整的弧度的哦。所以禄来QZ35依然是一台镀钛相机。至今成色 如新的很常见,旧的也不难看,钛层还是很高级的哦。。

柯尼卡巧思hexar

hexar这款旁轴相机有着酷似徕卡m+35/2七枚玉的外形,可惜1/250s的快门速度让它直接out出了街头摄影抓拍的领域。柯尼卡给这台相机限量发行了钛金、白银、黄金三个限量版,当然了,都是涂层啦,虽然钛本身的价格不如白银和黄金,但是镀膜难度那是它们难多了。

柯尼卡随后推出了hexar rf,可更换镜头的旁轴相机,使用铝合金钣金压制,表面镀钛处理。因为铝合金本身太软了,很容易划伤氧化,这种香槟色钛涂层,是非常彰显高级的。

徕卡minilux和徕卡cm

这哥两是徕卡胶片时代的顶级口袋机。其中minilux是美能达代工,对,就是那个生产tc-1的美能达,minilux的外壳根tc1如出一辙,均为镀钛。徕卡cm是德国本土生产,外壳颜色明显不再是minilux那样的香槟色,而是钛灰色了。从外壳工艺可以看出,依然是冲压件,所以基本可以认定不是钛合金钣金,而是镀钛涂层。因为如果是钛合金钣金车铣出来的,徕卡一定会大吹特吹,比如后来的m7钛。尽管是镀钛,也多少爱掉漆,徕卡cm依然代表了高端袖珍相机。

徕卡cm 钛合金相机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钛金属与相机镜头的渊源(中)

富士GS645w专业系列

富士GS645w

回头看过去的相机满满都是徕卡的影子。富士645系列相机采用了徕卡外观的旁轴造型,被称为“大徕卡”。1980年代初,富士面向摄影工作人员发布了便宜好用的gs645系列相机。

其中gs645 使用EBC Fujion S 75mm f / 3.4镜头,是折叠镜头。gs645w使用EBC Fujion W 45mm f / 5.6镜头 固定镜头、gs645s使用EBC Fujion W 60毫米F / 4镜头 固定镜头。

这个机器印象里肯定拍过几卷,就是找不到了,感受就是,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塑料。哈哈。

不过是专业相机哦,胶片摄影年代主要给影楼用的,拍人像很好,毕竟是120底片,取景器就是竖着的哦。

现代富士也喜欢出旁轴数码相机,或者这个造型的中画幅相机,是有传统的哦。

富士GS645w
继续阅读富士GS645w专业系列

佳能学徕卡起家,尼康学蔡司起家—— nikon s/s2/sp

在过去旁轴相机主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徕卡模式,另一个是蔡司模式。徕卡模式就比较常见了,镜头包括对焦结构和光学结构,而蔡司旁轴是把对焦结构做到机身的,镜头只是光学结构。

佳能的7系旁轴是学着徕卡m的旁轴做的,而尼康的s、sp是学着蔡司contax iii起家。哇哈哈,当年日本相机的分工还是蛮清楚的嘛。尽管尼康旁轴被单反替代很多年了,尼康在千禧年甚至还发布了s3限量版……还有s4。

nikon s
nikon s
继续阅读佳能学徕卡起家,尼康学蔡司起家—— nikon s/s2/sp

徕卡玄学之——钛金属与相机镜头的渊源(上)

钛的应用时间

钛是一种“新”金属,乾隆末年被西方人发现,民国时才刚刚走出实验室。冷战时苏联首先制造了钛潜艇,钛被广泛用到了飞机、火箭、导弹领域。之后美国跟上,将钛看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钛的存量

曾经美国有大量的钛库存,也许是到处干仗的原因吧,进入21世纪老美的库存已经耗尽,不过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扶植本土的钛合金公司了。目前主要的钛加工国就是:中国、日本、俄罗斯。

纯钛

真正的纯钛,99.9%纯度吧,就是民国时才提炼出来。纯钛的物理特实际上并不好,软易碎,不易成型。钛往往被用到合金中,甚至只占1%的比例,也能让黄金成倍的提高耐磨性。所以实际上钛制品往往是合金形势出现在产品里。

“纯钛”尽管软一些,也很难造型,多数钛杯子就是这种材料,你会发现钛餐具造型很简单,都是一些规则造型组成的,无法像铝合金那样任性。

徕卡M9,M9-P,M Monochrom和ME工程模式查快门数查固件版本号

徕卡相机进入工程模式可以查看快门数和固件版本等信息。但是这个模式还是不常用的,所以也记不住,每次都百度一下。经常碰到不靠谱的答案,于是在这里把靠谱的方法整理出来了,做个备忘。不过要注意哦,千万注意,在这里也就看看前两项,后面的千万别瞎逛,弄坏了就麻烦了。看完就关机。

方法:

开机,Delete -> up (2x) -> down (4x) -> left (3x) -> right (3x) -> Info

翻译:

先开机,Delete->向上键(点两下)->向下键(点四下)->向左键(点三下)->向右键(点三下)->Info键

记法:

感觉德国人很有意思啊,这不是天主教画十字祈祷么。看看是不是在画十字:点击delete删除杂念,上面点额头、下面点胸口、左肩、右肩,至于点击的次数可以看成手指的数量,点额头2个手指,胸前4个,左右3个,点击info引导心灵。挖哈哈哈哈,有木有道理吧。

Firmwar Info 看固件版本

Body Debug Data 看快门数

Hardware IDs看硬件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