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徕卡相机电池的那些事

“去核枣”的核

世上总有些事本是好心,却给你不经意的痛。那天煮粥放了“去核枣”,结果吃到一半时被枣核残渣硌了牙,以后再也不买去核枣了。去核本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却带来了更多的不便,还要更加细致的去咀嚼,生怕把枣核碎片吃到肚里。

“充电池”的电

突然想到了相机电池。用胶卷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想拍时发现胶卷用尽的情况。因为相机里总共36张,此时余量是拿起相机时就知道的。相反,可以无限张数拍摄的数码电池竟然多次遇到突然没电的情况,错过的瞬间往往带来沮丧。

使用数码是要经常检查电量的,低于一半时要更加小心,因为你也不知道啥时候断电。是谁说过,人怕的是未知的东西。这种提心掉胆的感觉是街头摄影的一大障碍。就跟去核枣里的残片一样令人揪心。

咋办

不要等电量用尽再换电池。不用完就充电对电池好吗?锂电池可以随时充电的,另外与错过的瞬间相比,电池的那点消耗算什么呢?另外要多使用原厂电池,对电池和机身都好。副厂电池只是应急用的。

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1、请忘记“曝光补偿”

徕卡相机一般都把曝光补偿藏起来,不放到明面。因为这个词汇是单反发明的,是“反摄影”的,是个蹩脚的无用东西。徕卡相机可以轻易转动光圈、快门实现无限档位的“曝光补偿”。十来年了,i50mm是从来也没用过曝光补偿功能。相反在佳能6d上却必须用曝光补偿,难怪人说,想换换摄影风格,换一套相机系统就行了。徕卡机身镜头的特写照片都是佳能6d拍的,哇哈哈。

2、机内设置几乎不用改。

不像单反那样内置很多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功能和设置,徕卡的机内设置项尽量简化,也不需要改什么。因为摄影的本质就是iso、光圈、快门,其他概念和名词都是“反摄影”的。

3、使用raw + jpg

raw基本可以在+-两档范围内调整,特别暗部,能提亮很多。所谓数码“宁欠勿过”是完全正确的。就自动测光也没啥,自动测光也经常不准的,特别是大光比、逆光环境。有raw啥都不怕。

4、快门放a档不是罪

快门放a档,光圈控制景深就可以了。当遇到拍雪景时需要提亮,那就从取景器内看快门读数,然后转动快门转盘到比那个快门慢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当遇到拍煤炭时需要压暗,那就把转盘转到比取景器读数快一档的数值就行了。实际上用徕卡摄影的人,绝大多数不会拍雪和煤炭,更多的时候是逆光是需要提亮一些,不过说实话,raw完全可以在后期实现。所以徕卡m相机快门放a档完全没问题。不是罪。等成了高手,会了阳光16法则再考虑自己判断快门数值。

5、用菜单做什么

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看电量、调整iso、格式化存储卡、清洁传感器……基本就干这几件事。

6、经常格式化存储卡

一定要在机身内格式化存储卡,而不是在电脑上,原因很简单,徕卡的电子技术根德国人一样比较古板,在别处格式化的容易卡顿甚至死机。而且经常格式化存储卡,能大幅度减少“卡壳”的情况,这也许是德国人“精益求精”的一种“执念”吧。

另外使用几张小卡,而不是一张大卡,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笼子里嘛,闪迪16g就可以了哈哈哈,完全没必要花好几百来个大卡。实际经常清空卡是个好习惯,胶卷也才36张嘛。

7、关闭镜头检测么?

镜头检测就是去暗角用的,asph镜头在有些环境下依然有暗角,老头也是,我个人是关闭那个的,因为暗角并不是缺点,是镜头的个性之一。你会发现去掉了暗角反而氛围平淡了很多,甚至会想为啥我花那么贵买的八枚玉、九枚玉味道根asph没啥区别呢?如果你非要去掉暗角也是可以的,机身内的数据库不能涵盖所有徕卡老镜头,选一个类似的也可以。

8、自动iso设置

从徕卡m240到m10都开始使用coms传感器了,带来了更高可用的感光度,所以很多人会使用自动iso。《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这本书里也有自动iso设置,与m240、m10的设计理念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找到一套符合自己画质的最佳方案。

9、另外少在户外更换镜头

户外灰尘多,清理灰尘是件麻烦的事情,有些灰尘是带静电的,会吸附在传感器上吹不掉。要在无尘的环境清理,比如干燥时的卫生间,潮湿也不行。

以上操作指南谨代表i50mm个人经验,更多发挥还是需要自己根据自己需求调整哦。哇哈哈

i50mm一直保留着一本入门书《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

这本《leica m9 像布列松一样创作》书很老了,2011年出版,前面30页介绍徕卡m9点机内设置,够了,30页足够了,比说明书写的好理解一些,有举例说明。中间66页是节选布列松名言,并作了伍振荣老师自己的理解和注释,并配以图片。最后几页介绍一下镜头焦段和软件。总共114页的小册子,也是经常拿出来翻翻的。虽然是介绍m9点书籍,但是对徕卡m8、m10、m240来说大同小异。等到了徕卡m10和m240就没有这样的书了。伍振荣还有另外几本徕卡书,也都是入门基础书籍,这些书吧有点太入门,哈哈i50mm没有买,比如《徕卡体验经典》、《徕卡相机手册》、《徕卡相机传奇》。

继续阅读9个徕卡m数码相机入门操作指南

徕卡镜头保养对焦螺纹使用哪些润滑油和阻尼脂?

徕卡镜头对焦手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但是很多老镜头都会有些发涩,维修保养的师傅都会有自己的办法。使用不同的润滑油肯定价格是不一样,往往很多人又只看重价格,所以除非你特别要求,不然没有哪个师傅给你用最好的,因为最好的实在太贵了。

镜头对焦手感的润滑主要来自对焦螺纹阻尼,螺纹润滑需要考虑到挥发性、腐蚀性、耐高温、耐低温、阻尼调教等等。要相信科学,这种细节是很讲究的。

原则

相机和镜头使用的是精密仪器润滑油,要有一定的粘度,不能到处流,又不能太粘,那样就起不到润滑作用了,要能保持湿度,不随便干涩,还要保持形态,不能成为粉末,更不能成为有粘性的粉末,那样就掉渣了,你的ccd、cmos就等着完蛋吧。胶片机不存在这个问题,数码就要小心了。当年尼康d600“掉渣门”就是快门润滑油存在缺陷,应该是不够粘。如果你的徕卡m相机,因为使用了不好的润滑油而污染机身,那就太可怜了。

首选

瑞士钟表厂家使用的润滑油,德国徕卡公司使用的润滑油。如果你能知道使用的是什么,那肯定最好。瑞士Moebius润滑油在国外维修保养似乎很常见。然后就是日本确善能公司使用的润滑油也是非常专业的,他们的镜头经受住了几十年的考验。佳能尼康自然也各有其道。具体型号我不好说。在过去最佳润滑油是徕卡使用的鲸鱼提炼的油,这种油给徕卡带来了丝滑的手感。但是由于环保,后来改为了其他的矿物合成油。当然这些好的肯定价格不菲,否则镜头也不会那么贵。

道听途说

日本信越润滑脂口碑也还行,适合摄影器材的润滑脂。要想获得更高的性能,就需要使用专业的高级润滑油了。国内有人使用日本NPC矿油 A-74。——但我自己没有亲自试用过,也没听说长时间使用下来会有多好。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出现干涩,掉渣,请自行负责。国内保养师傅肯定也各有一套,至少段时间使用个十年八年问题应该不大,特别是一些高级钟表油,毕竟国内也有钟表公司。

总结

无论如何,好的润滑油确实能明显提高手感,个人自己保养镜头并不难,做到最佳对焦手感才是最难的。同样的。徕卡m3过片里面的转动齿轮轴也是种白色的润滑脂,可以用很久几十年都没问题。

徕卡镜头镀膜的地位,为何无视世界三大镀膜(蔡司t*/宾得SMC/富士EBC)

为啥徕卡镀膜颜色不一样?

徕卡镜头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自己的色彩哲学,你不能说它完全的真实,但确是最耐看的真实感。虽然镜头版本之间有差异,也是在一个色彩框架内,哪怕是黑白时代的镜头,发色也是一个框架内。包括古老的summilux 50 1.5,光圈收到5.6,基本与现行的summilux 50 1.4 asph难以分辨。这种统一的色调是怎么做到的呢?

给出答案前,我们在看另外一个问题:为啥徕卡的镀膜颜色不一样,不同型号不一样,同型号的镜头也有不同颜色的镀膜。到底是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就有答案了:由于玻璃折射率不一样,徕卡合理的运用镀膜结构来矫正为统一的色彩。

无视世界三大镀膜的徕卡WeCo镀膜

“蔡司t*/宾得SMC/富士EBC”其实就是多层镀膜的代名词,是为了标榜自己镀膜的做法。传来传去传成了世界三大镀膜,徕卡很早就是开始使用多层镀膜了,徕卡内部叫WeCo镀膜,通常使用6层镀膜,根据需要增减。徕卡认为这是很普通的技术呀,不需要标榜自己啊。

这就让i50mm想到了sony a7系列相机,非要在机身标示“我是全画幅”,哈哈。全画幅有啥值得标榜的呢?佳能尼康从来不说“我是全画幅”。

黄金镀膜适合拍黑白,紫色镀膜适合拍色彩?

徕卡八枚玉、50 1.4 e43、圣光这些镜头,都有黄金镀膜版本和紫色镀膜版本,镀膜颜色不一样,说明矫正多光谱是不一样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玻璃的折射率有变化。不同批次的玻璃实际的折射率有变化,为了一致的色调,徕卡要根据情况调整镀膜方案。

长有人说“黄金镀膜适合拍黑白,紫色镀膜适合拍色彩”,意思是黄金镀膜的镜头反差要小一些。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因为最早流行黑白胶片,彩色胶卷要到八十年代才慢慢流行。徕卡黄金镀膜的镜头也越来越少,被紫色镀膜取代了。i50mm没有1:1对比,肉眼应该看不出多大区别,姑且相信吧,因为徕卡就是这样,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真的。

多么痛的领悟,徕卡缩头伤机记

有朋友发现自己的elmar 50 3.5在数码上使用不会碰到cmos,但却划伤了胶片机身m2内部的消光漆。这个现象确实需要注意一下了。造成这个问题的可能性有几种:

1、转接环精度不够,导致elmar旋入过深。

解决办法:换原厂转接环,或者现代新生产的转接环,目前的加工精度都很好了。90年代的副厂接环最好别用了。正常的接环一般elmar 50后期的无限远会停留在七点钟方向,早期的elmar会停留在十二点钟。

2、镜头前圈后面有一层硫化皮,根m2机身一样的黑色的,那个掉了也会导致缩头伸入太多。

解决办法:买缩头时看看那个黑圈是否完整。

3、镜头、机身兼容性问题。

不排除有些徕卡机身内的遮光板比较靠前的情况。目前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那位勇敢对哥们在m2和m4尝试了那只缩头,都划伤了。

解决办法:如果真是兼容问题,那么最好不要在收缩状态下旋转镜头,或者给镜头前圈后面垫一层垫。

4、镜头保养不得当。

有些镜头拆开清洗往回装的时候精度不是很准,比如套筒固定的稍微靠后了那么一丝丝,对成像没影响,但是正好顶到遮光板。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镜头脖子与身子不配套。

解决办法:买elmar这样对老镜头,有灰、划痕很正常,不要太在意,能不保养就不保养。一些划痕个灰尘丝毫不影响成像。要是太在意就买新头,不过,徕卡新头也难免有灰。

诊断结果

最终那位朋友发现,更换另外一个转接环,镜头旋入截止点竟然不一样。基本定位为转接环镜头问题。旋入镜头深的是无牌接环,浅的是徕纳转接环。i50mm对转接环的建议是首选原厂,但是原厂太贵,可以选择几十块的国产,比如徕纳就行,因为现代工业加工技术很厉害的,精度很高。而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的副厂环精度是不行的。

徕卡相机机顶刻字“g.m.b.h.”什么意思

“g.m.b.h.”是什么意思

“g.m.b.h.”德国用这个缩写表示有限责任公司。不是什么特殊的意思哈,哈哈。很多rollei胶卷后面都印着这个缩写哦。

出现时间

从1951年左右开始徕卡相机有出现“g.m.b.h.”刻字,这个并没有明确的规律,有很多相机并没有。徕卡机顶刻字有很多小变化,这些都是常规变化。有价值的刻字是军版、canada、ecl这种有特殊意义的刻字。

收藏

“g.m.b.h.”在收藏上没有任何意义。

rollei retro 80s
rollei rpx400

2020年4月13补充:

看了i50mm的解释,有钻研精神的朋友吳志翬,意犹未尽,继续补充了一些资料。哈哈也是醉了。

Leica 是GmbH还是AG

吳志翬:看到i50mm有写到GmbH,译为有限责任公司。当然,德国公司的简写也能说个所以然出来。

你在Leica m的机顶或外包装能看到GmbH或AG的简写。Leica的主体公司Ernst Leitz GmbH 可以回到徕兹二世时代。当然,Leica 成为Leica camera AG则要把时间点确定在1986年,那年徕卡集团将Leica拆分成:Leica Camera AG(徕卡相机股份公司), Leica Microsystems GmbH (徕卡显微系统有限公司)und Leica Geosystems AG (徕卡测绘系统股份公司)三家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在1986年之后,Leica相机所有产品的外包装上都印有Leica Camera AG的字样的原因了。

这里也正好给大家普及一下德国的企业形式:Rechtsform。一般德国企业分成人合公司(Personengesellschaft)和资合公司(Kapitalgesellschaft)两种形式。和全世界当代的企业形式一样,越是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管控越严厉、成立的条件越苛刻,且需要公司的运营数据也更多。反之也宜然。无限责任的人合公司,限制少当然所要承担的责任越大。人合公司的企业主一般都得承担无限责任,当然设立门槛也极低,甚至一些Einzelunternehmen都能事实成立,无需注册。

资合的公司主要形式以GmbH和AG为主。GmbH为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就是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企业主(Gesellschafter) 需要两个人以上,当然也有einperson GmbH(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意GmbH的缩写需要注意大小写,因为来自于德国严谨的正字法:G和H是名词理应大写,而mb是介词和形容词,需要小写。AG是Aktiengesellschaft,译为股份公司。AG是德国最高等的企业形式。Verwaltungsrat(股东会) ,Aufsichtsrat(监事会),Vorstandsversammlung(股东大会)照例也是一样不少。

人合公司以OHG与KG为主要代表。Offene Handelsgesellschaft 无限公司就是德国最基础的企业形式。Kommanditgesellschaft(KG)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合公司,这种两合企业中既有既有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主(名义负责人必须承担无限责任),也有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kommanditist)。有限责任的企业合伙人根据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没有实际的决策权。但承担无限责任的这个企业主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因此在德国就有一种独特的企业形式,就是所谓的GmbH & Co. KG:其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主是一个法人即一家GmbH。这种公司意味着,可以选择公布较少的公司信息而获得最宽泛的经营自由。你会发现很多德国公司都采用这种企业形式。当然德国还有PartG(Partnergesellschaft)、KGaA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等形式。

快门钮一枚,手感升一倍

为什么要是用快门钮

在过去胶卷的感光度都很低,所以经常用三脚架配合快门线,来减少由手抖带来的模糊。哪怕是现代iso可以调很高的数码相机,也保留了快门线的机构。所以相机快门按钮是空芯螺纹,内置撞针。这就带来了手感的问题啦。中心是空的,按下去有点扎手,所以徕卡把按钮做的大一些,接触面积适当,手感就好很多。但是其它相机厂家就没这么细心了,比如国产的凤凰205,就有点扎手。装上一个快门钮,嘿,手感完全不一样了。

增大受力面积

小时候老师教书有体罚,背不下99乘法口诀要打手心。那老师很厉害,全背下来的同学奖励一块糖。背一半的用尺子打手心。一点没背的,用柳树枝打手心。你说哪个疼?我告诉你我的体验顺序就知道了。先是柳树枝、然后是尺子,最后是糖。哇哈哈,开玩笑了。

加长手指行程

没有快门钮的情况下,食指按快门时要往里面抠,有了快门钮垫高了手指的高度,更容易按下去,而不用抠啦。这个好理解,好比你扫地,用苕帚跟扫把,是不是手感不一样。

快门钮档次

网上有9.9元的快门钮,超级入门款,其实也能提高手感。cam-in的入门款手感快门钮,也不贵。另外比较常见的是jjc这种手感不错的入门款,jjc快门钮才20多元。如果上升到百元左右,就能拿到雕花的快门钮了。上到千元以内,就可以来徕卡原厂快门钮了。在往上,有金的快门钮,还有银的快门钮,厉害了~~

一般来说,入门款也能提高手感80%,而更高的价格就是在材质、精度、漆面,能提高手感90%。再往后就是雕花的了,在手感上能提高一倍,且美观上提高一倍。再顶端就是金的银的,能在手感、美观、精神上提高n倍,啊哈哈哈。

闲聊徕卡leica m2-m 背后的故事 徕卡电动马达m机

Pierre Angénieux新买的m2-m

1966年制造,编号1163771 - 1164046,机顶刻字leica m2-m。

故事里的事

徕卡最早的马达机是军用的,追溯到1939年的leica 250。m2-m背后还是有不少故事的,大概1964年是一家小厂经过改造m2,实现了一种简单方便的电动马达方案,起初是想把专利卖给徕卡,但是徕卡觉得自己很早做过类似的东西了,犯不着买别人专利,于是就没理他们。

那个工厂就自己申请了专利,并开始生产销售。可是徕卡本部的方案迟迟搁浅,最后不得不又寻求与那家公司合作。但是那家公司拒绝了徕卡的要求。于是没多久,徕卡买下了那家工厂的母公司,然后拿走了库存的零件和图纸。

关于收藏

继续阅读闲聊徕卡leica m2-m 背后的故事 徕卡电动马达m机

徕卡l39-m转接环精度问题

l39转接环

问:我的Elmar35用了原厂35转接环在这段最近的区域里转动对焦,但是徕卡m10黄斑没有反应。是什么问题?

答:

可以看看镜头上的景深标尺。螺口镜头都是从1米处起联,而徕卡m旁轴相机都是0.7米起联,那么0.7米到1米之间的行程不联动是正常的。

如果过了1米还不联动,那就有问题了。先排除接环精度问题,一般原厂转接环精度都够,网上现产的接环精度也够,那些2008年之前的接环精度一般。找一个精度好的接环。

如果接环是精度很好的。还有不联动的情况。那么就要看看是不是接环跟镜头没拧到位,很多人在这个位置出了问题。不过要小心,太松了接环可能卡到机身上拿不下来。太紧了接环可能卡在镜头上拿不下来了。哈哈。如果接环精度好,也拧到位了,依然有一段不联动。那么基本就是镜头问题了。很多无编号或者特殊编号的是早期非标准镜头,那些镜头都是跟机身配套的,常见于镀镍的elmar很多是非标准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