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次见到奔奔的黑漆佳能model7,立马然我想到了最喜欢的那台马勺儿stanmore音箱,他们都是黑配金啊,哈哈。于是拿来耍耍,看看这个号称最强仿徕卡的机器怎么样。

佳能尼康都曾经制造旁轴相机,而且都属于旁轴里的高级货。甚至后来佳能model7接近M3而且带测光,而且是旁轴黄斑对焦。而尼康没有仿造徕卡旁轴,尼康的末代旁轴机SP是仿造康泰时旁轴机做的。

那次见到奔奔的黑漆佳能model7,立马然我想到了最喜欢的那台马勺儿stanmore音箱,他们都是黑配金啊,哈哈。于是拿来耍耍,看看这个号称最强仿徕卡的机器怎么样。
佳能尼康都曾经制造旁轴相机,而且都属于旁轴里的高级货。甚至后来佳能model7接近M3而且带测光,而且是旁轴黄斑对焦。而尼康没有仿造徕卡旁轴,尼康的末代旁轴机SP是仿造康泰时旁轴机做的。
一机一镜何其难,包内三镜互绞缠。镜头袋儿来隔离,踏遍万水和千山。
我有好多镜头袋儿,厚的、薄的、大的、小的都有。根据场景不同,我会选择不同的镜头袋。
我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还是徕卡原厂镜头桶。虽然个头不小,但是便于携带也便于存放。但是原厂的问题也不小,那就是我很多镜头买的时候没配镜头桶。于是可以选择一些做工不错的类似产品。比如LEINOX家的,也不错,做工大小都可以凑合。
有一些本来就成色一般的镜头我会选择马田的小袋子。袋子厚度恰到好处,能防止磨损,甚至不惧一米左右的跌落,当然我没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还有一种情况,我经常带着M50 1.4出去,也不带摄影包,口袋放个小巧的M35 1.4 圣光。这种情况,我使用非常薄的布袋或者耳机袋儿装镜头,主要是防止进灰。用马田就显得口袋太鼓,影响形象。
我收集了很多佳能尼康单反镜头的袋,主要是方便方柜子里便于存取,而且有时候连机身都能一起装进去。
有的小题大做的镜头袋,把镜头保护的有点过了,那种我是不会买的,比如羽绒服似的镜头包。这种饭盒似的镜头包。
最近发现boona的包很好,很漂亮。
上次写了《胶卷引片器抽片器使用方法》,大家觉得还是有点难度。于是制作了一个视频,看了就知道有多简单了。我建议您带上耳机听声音,因为有一个步骤是转动胶卷轴,当有咔嗒一声时停止转动。切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zc1ODYzMg==.html?spm=a2hzp.8244740.0.0#paction
对于徕卡镜头的保护有很多种心态,也有很多种办法。这跟很多人对待手机的心态类似。很对人对几千块的手机都很在乎外观磨损的,更别说几万块的徕卡镜头了。
我对手机一向是裸奔,特别是老罗的锤子手机,那手感滑溜溜的,说摔就摔。从锤子T1到坚果PRO,我都很喜欢,都裸奔。用老罗,就是要裸奔。IPHONE我也是裸奔,不然IPHONE的手感全没了。手机,就是1、2年的玩意,何必太在意。
但是镜头就不同了,佳能尼康也就罢了,徕卡可不一样。我不敢保证所有徕卡镜头都能在手上停留几辈子,徕卡头价值就在于流通,硬“货币”。如果不小心一个划痕,那可是要亏损不少呢。所以对徕卡的镜头要格外保护。如果你想裸奔徕卡,那就去买个战斗成色的镜头,便宜,不费心,成像也一样。
UV镜保护镜头,咱们就不多说了,谁都知道的事情。对于防潮、防摔也不多说了,那是花钱的事情。咱们来说说用如何用3m胶布保护镜头吧。其实很简单。
3M胶布有很好的通用性,不腐蚀镜头上的油漆,去除也很好去除,居家必备单品。记住千万不要用商店到处都卖的那种透明胶布,透明胶布腐蚀性极强,去除也头疼的很,如果非要用透明胶布,得用高档手工胶帖。3M可以说是最容易买到的了。
1、镜头前圈是最容易被碰到的了。一定要缠上一圈。特别是自带遮光罩的镜头。
2、镜头尾部也是容易碰到桌子的,也要垫上一层胶布。
3、对焦环最容易漏白了,特别是能碰到桌子的地方,也要缠上。
4、光圈环也缠上。
5、标尺就留在外面吧,也不能裹得太严实了,不然直接买个战斗版本算了。有字的地方尽量不要贴胶布,特别是透明胶布,如果将来你撕下透明胶布时,连着字里的油漆一起拔出来了,那就后悔去吧。切记。
好了。就这么简单。
经历过自己水洗白金汉包后,我才明白,白金汉表面其实不用清洗,一般的油渍汗渍很难去除。其实最最需要清洗的是内胆,我发现用过一年后,内胆会积攒非常多的小灰尘,这些灰尘很容易进入到镜头和机身里。徕卡M8\M9\M240\M10这些机器都怕灰的很,定期清理内胆是必须的,特别北方干燥灰尘多。
1、掏出内胆包,将内当包翻转过来,绒面暴露后你会发现底部缝隙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灰尘。不要用水,用胶带,反着贴一圈胶带,来回在脏的地方滚动,最终把所有灰尘都粘走。换3圈胶带就搞定了。不需要水洗,不需要晾晒。
2、外皮,放弃清洗。白金汉是防水的,你非得用刷子刷干净,我觉得防水层应该也破了。所以,表面的油污就放着吧,伤疤是男人的勋章。
3、如果特在意外表。那么就像我,买两个。平时大部分时间出门用旧的,偶尔心情不好就用新的。
摄影包我还是偏爱白金汉Hadley PRO,大小适中,可以非常方便的存取相机,几秒就可操作。以至于我买了2个白金汉,其中卡其色的使用得有6-7年了,中途自己用水清洗过一次。实际上用水清洗白金汉是错了。因为我发现就算清洗完了,表面的污渍依然存在。于是买了第二个军绿色的。相比卡其色,军绿色更耐脏一些。
同事有个相机坏了,问我还能用么?他的摔坏了,确实没法用了,据说买的时候是2000年左右,花了2000多。在一次溜达器材城时碰到了同款相机,一问才100。于是买了回来玩玩。
拍了一卷挺让我吃惊的,画质还是挺好的,而且是防水的。
这么便宜还能有什么要求呢?毕竟十几年前也是上千的高级货。虽然感觉不如徕卡耐看,不过100块钱也还是可以的了。
使用一枚3伏锂电池(DLI123A/CR123A) |
若留一寸片头曲,枉费周折一片心。
请把拍完的胶卷全部都收入胶卷盒中,切记!切记!等你分不出哪卷拍过哪卷没拍时就哭去吧。所以拍完一卷后我都是不留片头的。
冲洗的时候使用抽片器能很快把片头取出来的。稍微熟了后几秒就能取出来。网上的使用方法显得有点啰嗦,其实只要知道原理,就会使用抽片器了。
抽片器有3个卡片,就是那三个舌头,两个长的,一个短的。
短的是用来撬开胶卷盒口的,胶卷封口为了防止漏光是被绒布封死的,所以第一个短舌头就是撬开封口。为第二个舌头做引导用的。
第二个长舌头和第三个舌头才是用来夹住胶片的。使用抽片器的关键就是要让胶卷头落到两个长舌头中间,然后两个舌头一起拉片就出来了。
那么,如何让胶片落到第二、第三舌头中间呢?很简单,当第二个舌头插入片盒后就转动胶片轴,要顺着胶片收紧的方向转,当片头落到第二个舌头上时,会发出咔嗒的声音,此时就不要再转片轴了,后面立即把第三个舌头插进去,然后一起往外一拽就出来了,记得是拽整个抽片器哦!
马田这个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我使用的就是这个牌子,如今马田旗舰店才卖59,值得买。购买连接:韩国进口马田135胶卷引片器底片胶卷抽片器菲林引出抽头器M-628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Nzc1ODYzMg==.html?spm=a2hzp.8244740.0.0
奔奔给我带回来的M6到了,哇哈哈,Paul Fusco的徕卡M6机身和summilux m35 1.4 圣光镜头一套。2014徕卡百年维也纳拍卖会,Paul老爷子出手一堆徕卡,咱这个是右上角那个M6,哇哈哈。
‘100 YEARS OF LEICA’ Camera and Photo Auction – May 2014
有朋友问我为啥一直没写M6,因为我一直在等这台机器。你还没来,我怎敢写……
很多朋友从网上买了相机,到手发现跟图片相差甚远,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买徕卡相机除了外观还有很多地方要检查。一般来说就是望、闻、切、拍。
第1条,观看取景器。从取景器后面看,波动取景框选择拨杆,看线框是否联动。
第2条,从取景器前方看,是否有取景器内部碎裂、开胶,M2、M3可以看到一些取景器里的胶水痕迹,很正常,开胶了就不正常了。
第3条,最常见的问题是最外层玻璃有灰,该擦了,那片玻璃与顶盖连体的,很好擦,与取景系统不是一码事。
第4条,取景器黄斑是否明亮,把镜头装上去,转动对焦环,观察取景器黄斑是否联动。
第5条,亮线采光窗,是否开胶碎裂。这个窗户M3是毛玻璃的,M2之后是塑料的百叶窗样式。
第6条,观察黄斑对焦取景窗口是否有破损。当用手电筒照这个小窗时,光路会一直传递到取景窗射出来。
第7条,打开机身底盖儿,拆下镜头,查看快门布帘是否有油污、破损、修补痕迹,M机的布帘都很结实,一般正常使用不会坏,M6长期不用会有一个折痕不用担心,可以正常使用。对准强光手电筒查看是否有小的孔洞漏光。
第8条,查看快门前舱的消光漆脱落情况。快门前舱的消光漆用的是一种乌黑的图层,但是装卸镜头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拆机过程也可能脱落,脱落后里面是一层亮黑漆,这层就反光了。理论上说对成像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第9条,无穷远黄斑。装上镜头,查看镜头对焦到无穷远时,黄斑上下左右是否重合。上下不合很简单调整,采光窗左边的螺丝就是。左右不合得用L扳手,转动黄斑联动机构上的一个螺丝,具体不说了,手巧心细的可以参考张大的《把玩徕卡》里面有说。
第10条,米尺量1米、5米、10米,黄斑合焦后,看镜头景深标尺的箭头是否正好指着刻度米。可以拍一卷,等冲洗出来看是否合焦,就是时间比较长。
第11条,饰皮。完美的饰皮保证了你的机器没有拆修过,但是这种机器一般都需要拆修了,最终还是毁在你手里。所以用的就不要在乎饰皮,收藏其实也没必要太在意,因为真正超高收藏价值的机器都不是完美饰皮。一般入门收藏品,主要要求外观新的,在乎饰皮完美。顶级的收藏品文化价值超越品相了。
在徕卡M相机的机械设计上,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常年玩徕卡的人,光凭借快门声音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第1条:快门声音。徕卡每一档快门声音都不一样,有金耳朵能凭借声音就知道用的是哪档快门。1/125S被认为是最性感的快门声,干净利索,不带有杂音。而慢门直接通过兹*哒哒哒的反馈声,就知道准不准,简直是天才设计。但声音很主观,这里不好说清楚,所以一般新手也搞不清楚。
但是只要听过一台正常的徕卡快门声就知道哪些快门状态不好了。拿1/125S参考,带头情况下,快门释放,有的有明显的回音、是快门减速结构该调整了,据说每台M都可以调教的音质很好。
如果选择相机,放几台在面前,不闷不吼,最悦耳的那台机器建议优先考虑。
第2条:过片声音。徕卡M3双波过片丝滑又带有韧性的过片声音,单波稍微差一些,如果你感觉有杂音,一般是里面的固体润滑剂干了,或者有齿轮磨损变形,应该尽早保养。不要自己加油,里面不是液体润滑剂,只在个别齿轮轴承上有固体软化剂,找不到位置乱点油,会流到快门帘就报废了。
第3条:拨动自拍计时器,滋滋的倒计时声音也是扣人心悬的。
第4条:取景框选择拨杆,拨动时,有嗒嗒的清脆悦耳的金属发条声音。
第1条,快门拨盘。传动快门拨盘,不太紧,不太松,是最理想的状态。有些人喜欢松的,专门找人调教成松的,这样可以单手转动快门。有些人喜欢紧的,不容易误碰。不过我还是喜欢标准的感觉,中庸之道。
第2条,过片扳手。正常的徕卡过片手感很好,一般来说,前半程顺滑绵软,后半程弹簧力度大一些生硬一些。但是双波M3跟军版M2全程都比较顺滑,是因为里面的回力弹簧是铜的,而其他的是钢的了。
有的机器过片会被卡住,很常见,记住,不要用力过片了。一般是因为有胶卷碎屑卡到齿轮什么的。此时把卷回卷,然后仔细检查是否有碎片卡住在哪里,这个问题周围几个人遇到了。
第3条,拔出M2、M3的回片钮,正常的是垂直的,转动有阻尼感。而有些拆过的不知为啥拔出来就歪着头,转动也很松。我估计是里面的一个垫圈装反了,没有刹车作用了。这样的机器比较常见。
第4条,自拍器失效。拨不动或者拨动不归位。自拍器比较独立的机构,如果不用不需要太在意。但是既然有那么一个东西,谁会不在意?特别是无聊的时候拨动十五度,放手,听着滋滋滋慢慢回弹的声音……好像很多人有这个癖好。
第5条,底盖锁。这个锁徕卡设计的特别棒,我简直佩服的不行了。正常的徕卡很少见到底盖吊环耷拉下来,卡住就稳稳的。但有些拆过的就不同了,会耷拉下来,我认为那是一个非常不可饶恕的问题。因为拍着拍着,底盖儿掉了,照片全报废。
第1条,先用测光表测光,然后按照每一个曝光组合拍同一场景,冲洗出来看是否曝光一致。
第2条,测光后,拍一张欠曝光的、一张正常的、一张过曝光的照片。看是否差异明显,其实对于胶片来说几乎看不出多大差异。
第3条,拿一张冲洗正常的胶片扫描。有些机器常年不用会有一些灰尘污染底片,拍几卷之后会有明显改观。有些底片有横着的亮线,多半是快门帘有漏光的小眼。
第4条,冲洗后,直接看胶卷,中间穿插着个别未曝光的底片,透明的片基上没东西,多半是快门没有释放。相反,有些是一块黑底片,多半是快门打开后没有闭合。
买个徕卡,我真真的没法把这些实验全做完。能做到望、闻、切就已经差不多了。网上买,多看看图片,有的店家图片很亮,因为徕卡银色机身拍亮点很容易掩盖瑕疵。等你拿到手发现并没有那么闪闪发光,后悔就晚了。
经典的相机与经典的背包联合,是最具有诱惑性的组合。
单肩包历史悠久,其实就是放大版的衣服口袋。现代衣服设计都不带实用的口袋了,所以单肩包出街必备,好多电影里明星背的都是单肩。
骑行中发现了美,立刻停下来,顺手掏出相机咔嚓。是不是很帅。单肩包在美观、实用、便携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白金汉相当不错,我整了2个,一个老版本,一个新版本。布料不一样。
单肩包的背法有两种,斜着挎和竖着挂。斜挎稳定性很强不容易掉落到地上。竖挂方便摘包,当然啦,很多人是溜肩,比如我自己就不是那么平,这就造成了有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把包拽拽。包很重的话,斜挎背很累,换成竖挂稍微显得轻松一些,也不易打滑。
单肩包的问题呢,就是单肩受力太集中,太累。特别是装太多相机的时候。时间长了,不成个高低肩才怪。
双肩包的好处是可以背非常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双肩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取相机和放相机都非常非常的不方便。双肩包的背负系统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长时间拍照,你把相机拿在手里,包大部分时间都在背上,不会给行动造成干扰。
我有一个背了十年的户外包,配一个内胆包。这个组合还算好用,缺点就是取相机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只有一个口,又要放相机,又要放一些杂七杂八的。
很多专业摄影包是双肩的,结实耐用,抗摔打,还有一定防水性能。我有一个还算专业的摄影包,有一个品牌叫诺盖尔,这个包是跟影友换来的,蛮大的,特别适合出行。里面不但可以装笔记本,还有各种镜头相机空位。同时呢,还可以带一些衣服。最大的优点就是子母包设计,可以从下面拉开,直接取出一个单肩小包。有的款式可以取出小腰包。对我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因为使用率实在不高。
腰包一般人用的不多,因为它特别适合专业摄影师。他们一般情况下有一到两个相机组合,需要快速切换使用。跟街边走贩儿一样,可以快速的把零钱找给你。就是一个字,快。腰包要比单间包小一些,更偏向于快速取放。
我有一个澳洲小野人腰包。小野人是赵佳在他的《兵书十二卷》里面曾经多次推荐的品牌。i50mm感觉确实小野人儿的设计很牛,竟然还能当单肩包用,而且小巧不呆板。它里面的这些防撞隔层不是特别的厚,但带有一定韧性,很省空间,防撞击。这种隔板,而在其他的品牌里见的并不多见,其他品牌一般都用很厚的泡沫隔层。LV的包防撞用的是毛线夹层,不过对于相机没这个必要,毕竟是干活的。
一种摄影包是用来take with 。Take with 就是那种可以随身带着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的摄影包。街拍还是蛮非常合适的,就是一种小型的单肩包或者腰包,里面可以放一个相机,一个镜头,两个手机,再放一个零钱,钥匙,就差不多了,顶多再放一个kindle。
另外一种摄影包是Take to。 Take to 这种包呢,就是双肩大包,一般可以装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进行一个长途的旅行啊,或者去哪里旅游啊?最好是有一个大包,这个大包呢,会把你所有的必需品从这里带到那里。
一个土黄色的白金汉已经背了好久了,外观已经非常旧了,有些地方已经有磨损,曾经洗过两次,后来别人跟我说说这种包啊,就不是用来洗的,把它背的越破越烂,越说明你有阅历,摄影包就应该是这破破烂烂的样子。时间那么沉重,然我们彻悟吧,把精力放在拍照上,嗯~ o( ̄▽ ̄)o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