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徕卡之Helen Levitt海伦·莱维特

Helen Levitt 2003年在家中 Martine Frank 拍摄
Helen Levitt 2003年在家中 Martine Frank 拍摄

 

Helen Levitt 2003年在家中 Martine Frank 拍摄
Helen Levitt 2003年在家中 Martine Frank 拍摄

Slide Show

街头摄影的色彩从哪里来?墙壁、车身、橱窗、广告、气球、标志、食品、服装,还有人的皮肤。过去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不同的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颜色,这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从眼下察觉的。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Helen Levitt海伦·莱维特

大师与徕卡之Walter Mandler沃尔特·曼德勒

顶级镜头设计师

可以说没有Walter Mandler就没有徕卡的今天,没有Walter Mandler就没有今天的徕卡。沃尔特·曼德勒是顶级的镜头设计师,甚至有人说他是设计师中的设计师。他不但爱设计也爱音乐,更是持续学习,一把年纪还当教授,还出专业技术书籍。看来德国教育确实先进。
Walter Mandler生于德国,1946年以实习生师身份进入徕卡,跟着徕卡第一代设计师Max Berek一起工作,参与了早期summicron 50mm/2镜头设计。他特别喜欢光学设计,在实习期他独立设计了600mm f5的折返镜头,但没有正式生产。

搬到加拿大

1952年冷战时期,徕卡怕苏联军队哪天占领工厂,为避免像蔡司那样被迁到苏联,君特·徕兹提议要在加拿大建厂,由他担任加拿大工厂总裁。选择加拿大的主要原因是那里安定,又能直接服务美洲客户。很快沃尔特·曼德勒也搬到了加拿大,并且从实习生转正了,后来他成为加拿大工厂副总裁,主管研发。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Walter Mandler沃尔特·曼德勒

大师与徕卡之Franz Hubmann

奥地利摄影师Franz Hubmann(1914—2007),4岁前跟罗伯特·卡帕是同胞哇,1918年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就是奥匈帝国分家,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匈牙利,主要说德语,那里可是盛产摄影大师的地方。
Franz Hubmann本来是个理科生,32岁前在纺织厂做工程师。在那个年代纺织行业就跟现在的IT类似,是个有技术门槛的工种,比较吃香。二战后,Franz Hubmann还是毅然决然的辞职,念了三年摄影课程,开始了摄影生涯。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Franz Hubmann

大师与徕卡之ABBAS阿巴斯

SOUTH VIETNAM. 1973. Photographer ABBAS wears helmet and flack-jacket while covering the war.

伊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部豆瓣评分9.2的电影《小鞋子》,非常感人。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伊朗的摄影师阿巴斯ABBAS。
他拍了世界各地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记录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阿巴斯主要把镜头对准了发展中国家。从1970年开始他的照片就已经上了各种杂志和报纸。先后加入过希怕、伽马、马格南图片社。

1978年到1980年他拍了伊朗革命,实际上老爷子不但会拍照片,也很会写文章,后来他还去了墨西哥拍了很多照片,还写了不少报道。所以管阿巴斯叫摄影师是不对的,确切的说是摄影记者,英文是photojournalist。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ABBAS阿巴斯

大师与徕卡之双胞胎摄影师Peter Turnley and David Turnley

彼得·特恩利和大卫·特恩利是双胞胎兄弟,长的一摸一样,他们都是摄影师、摄影师。这两兄弟也是跟对了人,当年一个给杜瓦诺当助理,一个给布列松洗照片。自然耳濡目染,16岁开始摸相机,现如今也都是大师啦。

Peter Turnley

Peter Turnley喜欢使用徕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当然,他也拍了20世纪后半叶大多数战争,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克什米尔战争、科索沃战争,他更关注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伤害,拍摄了人为的、自然的各种灾难下的人类状态。生命如此之轻,为了平衡这种精神刺激,他也拍摄和平环境下的生活,恬淡、自然、悠闲,能走在这样的大街上拍照,真的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真不要痛苦拍什么题材,能拍摄广场舞,已经够幸福了。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双胞胎摄影师Peter Turnley and David Turnley

随身ROBERT DOISNEAU罗伯特杜瓦诺

那天在中信书店门口过,立刻被杜瓦诺的这本小册子吸引了。虽然已经收集了他不少形式的画册,但这么小的还是头一次见到。走进细看,原来是TASCHEN出版社的,哈哈,当即下单。这本书以后就随身一段时间啦。

在器材党看来,杜瓦诺在双反里的地位跟布列松在旁轴里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宗师级的人物。他们都是同年代的人,用着完全不同的相机,都喜欢在街上抓拍。杜瓦诺与布列松经常在当时的杂志发表对相机的看法,往往是上一期杜瓦诺说双反多好,下一期就是布列松说旁轴有多妙。不过布列松喜欢使用鱼雷取景器,里面的图像跟双反一样,左右相反,布列松说这种抽象的观看方式对构图有很大帮助,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肯定是达成了共识的。 继续阅读随身ROBERT DOISNEAU罗伯特杜瓦诺

大师与徕卡之英格·莫拉斯 Inge Morath

奥地利摄影师Inge Morath ,马格南少有的女摄影师,但最早她可不是摄影师。她在柏林学外国语,从事翻译、报道、编辑工作,主要是跟文字打交道。她经常给摄影师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Erich Lessing配文字报道,后来这两个哥们都加入了马格南。

当年卡帕邀请哈斯加入马格南,让他来一趟巴黎总部,同时也邀请了Inge Morath,她是以编辑身份随行的。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英格·莫拉斯 Inge Morath

大师与徕卡之Martine Franck

Martine Franck是马格南的一位女摄影师,也是布列松的第二任妻子。当年她申请加入马格南还有段奇葩的经历。

马克吕布邀请Martine Franck的一个同事盖莱克加入马格南,并要他保密。结果这哥们不但没保密,还拉来了两个同事,其中就有Martine Franck。当布列松得知后气愤极了,坚决不同意他们三个加入马格南,并指责这样会搞垮维瓦图片社。后来这三个人经过很多年的辗转努力,才进入了马格南。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Martine Franck

肖全《我们这一代》推荐画册

通过图片读时代

我从小语文就不好,对文字有些迟钝,比如“买椟还珠”那篇课文,我就觉得那个人很有个性,人家是从自己内心出发去判断价值的,与众不同。老师就觉得我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我也觉得好像是进水了,不过进水也挺好,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继续阅读肖全《我们这一代》推荐画册

大师与徕卡之马克吕布Marc Riboud

Marc Riboud

本来想写个马克吕布的“大师与徕卡”文章。但读了肖全的《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我决定不写了,改推荐这本书了。

肖全作为马克吕布的学徒、忘年交,实在比我了解的多。我知道布列松的名气,更知道他的爱徒马克吕布的名气,却不知道肖全跟马克吕布的关系。实在是我见识太少。而且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肖全《我们这一代》的封面照片原来是马克吕布拍的,我说那么传神呢。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马克吕布Marc Rib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