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徕卡之操上和美Kazumi Kurigami

操上和美

1936年生于北海道。这老爷子原来是专业摄影出身哦。1961年毕业于东京摄影学院。第二年加入中央摄影棚,在那里他在Naoya Sugiki手下工作,1965年开始了他的自由摄影师生涯。1969年,操上和美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此后,他的工作不仅包括拍摄广告,还包括电影指导。

这哥们在人像摄影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80多岁了依然奋斗在一线。到现在很多日本杂质的封面都还有操上和美拍的。

胶片之恋 ゼラチンシルバー

胶片之恋 ゼラチンシルバー

i50mm一般不太敢推荐人去看这个电影,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觉得无聊,看不懂,特别是后面,很多人都崩溃啦,“变态、有病”。连那些豆瓣大神都搞不定,竟然评分只有6.6。

你一定要先知道,《胶片之恋》导演是日本著名肖像大师的电影。

实际上操上和美把他的摄影理念渗透到了这部电影里,只有对摄影有深入思考的人才能看出深奥的哲理。哇哈哈哈,i50mm看懂啦,估计国内能看懂的不超过十个人。你能看到i50mm这篇文章,算是赚到啦。又是头一份。

男主摄影观有3次升级

胶片之恋 ゼラチンシルバー

第一次:

男主曾经给杂志社拍摄照片,但不喜欢拍那种照片,放弃了工作,坚持拍摄“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可惜,这样赚不到钱,所以才会接偷录女主的活儿,才会有后面的故事。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操上和美Kazumi Kurigami

大师与徕卡之Alexander Rodchenko 亚历山大·罗琴科

Alexander Rodchenko

Alexander Rodchenko 是最早使用徕卡小型相机的先驱,并在摄影史上留下林浓重的一笔。虽然他的照片并不多,但对后面摄影的甚至艺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能艺术家

亚历山大·罗琴科是俄罗斯艺术家、雕塑家、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他是现代结构主义和俄罗斯设计的奠基人之一。罗琴科是俄罗斯革命后出现的最具多才多艺的建构主义和生产力艺术家之一。他曾是一名画家和平面设计师,后来买了一台徕卡,从此步入摄影圈。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Alexander Rodchenko 亚历山大·罗琴科

大师与徕卡之ILse Bing

ILse Bing

20世纪30年代ILse Bing伊尔丝·宾与同时代的布列松、曼·雷和布拉塞一起,将巴黎打造成了现代摄影中心。因她率先使用了创新的小型135徕卡相机,一种新媒体摄影风格诞生,被称为“徕卡女王”。为了逃避战争,她于1941年移民到纽约,虽然1959年从摄影界退休,但她的职业生涯在70年代末被重新发现,并在一系列重大回顾中受到庆祝。她死于1998年,就在她99岁生日的前几天。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ILse Bing

大师与徕卡之David Burnett 大卫·伯内特

David Burnett 大卫·伯内特

现代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个摄影记者会拍摄4×5胶片?

特朗普弹劾听证会上用4×5胶片相机的摄影师是谁?

David Burnett

摄影记者大卫·伯内特(David Burnett)和他的木头相机在上周特朗普弹劾听证会拍照,一不小心成了焦点。竟然抢了特朗普的风头,我擦,哥们这视频,被国外电视台播放了,也在i50mm的朋友圈炸了锅,他那娴熟的上下片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特别是用嘴叼着底片那叫一个酷。

开除他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David Burnett 大卫·伯内特

为什么说器材党才是最真诚的人?

很多人说自己热爱摄影,痴迷于拍出一个人不具备的气质,痴迷于拍出并不存在的风景,甚至还有人为了得奖把鸟翅膀用钉子定在树上、把青蛙粘在树枝上,我的天?

哎,看看我们器材党,才是真正的热爱摄影呀。一个真正的器材党,并不是因为喜欢器材才去摄影,而是因为喜欢摄影才越来越喜爱器材哦。在乌烟瘴气的摄影圈,唯有咱们器材圈才保留着最原始的真诚啊。

我们不求名利,我们用自己的钱买买买,买自己的喜爱,真香。

电影《枪声俱乐部》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哦。

再烂的器材也能拍出好片子,卖掉片子,然后用赚的钱买更好的器材: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电影《枪声俱乐部》截图
KEN的徕卡背的再低一些就能挡住子弹了,哎

i50mm说:

真正的器材党都有种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劲头,他们不惜金钱、不惜时间、甚至不惜生命。

做一个有理想的器材党!

大师与徕卡之David Douglas Duncan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

著名占地摄影师David Douglas Duncan 于2018年6月7日刚刚去世,老爷子真是长寿,活了102岁。老外简称他为DDD。
本来是学考古的,西班牙语、动物学,后来当了摄影师,成为了著名的摄影记者。邓肯18岁获得了第一台相机,据说是他妹妹送的生日礼物。他还是学生时代,就用这台相机拍了一场救火的照片,报社准备发表,但后来报社给弄丢了。他还给美国国家地理提供过一些照片,之后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在那里,他拍到了还是海军中尉的尼克松,后来这哥们成了总统。

战地摄影师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David Douglas Duncan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

大师与徕卡之Thomas Hoepker托马斯·赫普克尔

Thomas Hoepker托马斯·赫普克尔

这哥们最著名的有两张照片:一张是阿里挥舞拳。一张是911幢大楼吃瓜群众还在乐。

九幺幺


远处大楼在冒烟,隔岸观火的是有一群青年,轻松的聊天,而且还在笑。这张照片是Thomas Hoepker托马斯·赫普克尔抓拍的。当他听到世贸大楼被撞的消息后,立刻驱车前往,可惜走错路了,只能在远处拍拍,他拍了好多张。按Thomas Hoepker托马斯·赫普克尔自己的说法是,那时候只是觉得有点意思,没有多想就把它拍下来了。后来这个照片被广泛传播,影响非常大。

继续阅读大师与徕卡之Thomas Hoepker托马斯·赫普克尔

那些摄影大师其实都是二流子

fuji super hr 100

换钱

上个世纪是摄影的黄金年代,大师辈出,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冷战前后。那时候的摄影师没什么地位,甚至是找不到正经职业的二流子,特别是战地摄影师,拿照片换钱,有今天没明天的。他们脑子里想的这是如何把爆炸新闻照片卖出去,到焦点去。甚至伪造、编撰、故意夸大。

封神

后来的摄影师为了拔高这个族群的地位,于是给那些“古代”的摄影师“封神”,这样就出来了很多“摄影大师”,似乎那些人很有人文关怀,甚至关心人类,于是现在的摄影师自然而然的继承了这种“大师”属性。给旧人封神,不是为旧人,而是为今人。

阉割版

过去的摄影师只负责拍照,是文字记者的配角,真正对照片的解释权在记者口里,在编辑口里,而这些是要服从政治舆论导向的,摄影师对出售掉的照片根本没有解释权。所以很多历史事件其实是被曲解了的,甚至被利用了的。

真男人

只有极少数强烈要求保留照片解释权的,那就是布列松,他甚至禁止任何编辑对他的照片进行裁剪。因为不经自己同意而被有意剪裁是会改变照片原本意图的。这件事被很多人误认为布列松从不裁剪照片出于艺术目的,其实他是不允许别人干涉照片的解释权。

不是傻就是坏

我看了很多摄影师的作品,很多针对中国抹黑的,都是未经证实的猜想,然后被国外舆论导向故意抹黑。这给了我一个启发,是不是很多针对其他国家的报道也有很大水分?特别是当年欧美掌握着舆论导向,针对弱势国家的报道是不是也一样被扭曲了?

这种摄影师可以pass掉了,因为他没有胆量站出来解释,而是躲到一个角落数钱。如今更有一群傻蛋,把他拉出来膜拜,哎,这些人啊,不是傻,就是坏。

珍藏布列松

过去,很多摄影师都是二流子,现在也是。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摄影师并没有对照片的解释权,这就是为什么布列松显得如此传奇的原因。倘若真要封神,那么唯有老布一个。

Ekaterina Solovieva 大师佳作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在pageone书店被《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的封面吸引了,冰天雪地中,回首前行,他的头发和胡须在风中飘摆,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单纯、反叛, 风一样的男子。不由得,驻足翻看,这是一本上乘佳作! 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如果说摄影是视觉艺术,那这本画册是渗透灵魂的艺术。

俄罗斯摄影师Ekaterina Solovieva独特的黑白影调,能让人感受收到一种残破、悲伤、坚定、积极、乐观,悲怆的诗意。我的坚强并不多,只比苦难多一点。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书的的内容围绕封面那位明星犯儿的牧师Arkady Shlykov展开。 Kolodozero 是俄罗斯森林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人口很少,2001年, Arkady Shlykov于神学院毕业,带领着重建教堂。起初当地人对这个摇滚犯儿的牧师是抵触的,后来他们都爱上了这位“明星”,欣赏他的平和于温柔。

全书分为9个章节:Viking、Runaway、Christmas、Easter、Summer、Yurka、Fall.Grape of the North、The Interlude to Winter、Life Report。分别穿插黑白图片和文字故事。开篇第一张图片是车窗前迎面而来的大雪,准备迎接心灵的冲击吧。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对这本画册实在太喜爱了,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周围的人看,他们也都被这种诗意的摄影打动了。目前能在pageone实体店购买,亚马逊网站也能买到,但要等个把月。 于是我想看看摄影师更多资料,原来她的作品在BBC、GEO都有见到,也搜到一篇徕卡leica lfi的文章。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这个项目的网站https://ekaterinasolovieva.com/

黑白胶片大师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摄影师 Ekaterina Solovieva 是黑白胶片大师,有种独特的摄影风格,给我很大启发,跟欧洲、美国的风格不同,原来摄影可以这样呀。后来在instagram上找到了摄影师Ekaterina Solovieva,了解到为了拍摄这个项目,她整整花了9年的时间。她还告诉了我一个震惊的消息,就在这本书出版的第四天Arkady 去世了。这本画册里记录了生命和成长,出生和死亡,告别和失去,这都是人生终将经历的一部分。

摄影师Ekaterina Solovieva

出版社

画册是由Schilt Publishing出版的,装帧非常有气质,封皮是网纹纸,给人一种磨砺的触感。黑白影调印刷也非常棒,文字排版一气呵成。似乎能感受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

大师与徕卡

徕卡m6、summicron 35mm f2 asph 黑漆版、summicron 50mm f2 rigid。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总结

如果你手上只有法国、美国画册,那么我强烈建议你购买一本来自俄罗斯的这本画册《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令人惊叹的风格。这是一片坚实的土地,长出不屈的灵魂。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再说一些题外话

还是那句话,我们国内摄影师拍的很多画册下手太重,把农村拍的惨兮兮的,其实人家自有乐观的一面,那些摄影师却看不见,也拍不出来。所以我几乎不买国内摄影师的画册。不要向我展示秋寒,我的心里需要春天。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不光摄影,电影也是如此,国内导演下手太重。《1942》、《南京南京》等这些电影镜头太惨了,我不忍看下去,这种电影我都是当场走人。同样的灾难电影《辛德勒名单》,导演斯皮尔伯格都伴随眼泪拍下来的,有段屠杀场景剪辑完成,给他看,他看了一段,闭上眼睛说:“你剪的非常好,很震撼,但我看不下去,我不要给观众看这个。

强烈建议国内那些有点名气的摄影师、电影导演、学生、摄影爱好者都看看这本书,拿捏的非常到位,在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满足之间平衡的非常好,这才是艺术,才是一本能让你放在案头反复翻看的书。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The Earth`s circle. Kolodozero
– end –



大师与徕卡之 Jane Bown一生的凝视

发现一本挺不错的书《一生的凝视》作者Jane Bown。

中画幅起步

画册前面很多中画幅照片,中画幅是正方形构图,这种方形照片不用考虑构图,把焦点放在中心就可以了。画册里大部分照片也是如此。而135的照片4:6比例就自由很多,也戏剧很多。你从Jane Bown的照片里能看到很多。画册排版也很讲究,135的两张放一个页里,更加戏剧化。

从120走到135

135的黑白胶片可以刻意冲出粗颗粒,再配合镜头的景深,你会发现一些非常有立体感的画面,模糊而又粗糙的氛围包裹着一双清晰的眼睛,焦点落到眼睛上,可以营造出粗糙而又清晰的感觉。135的画幅虽然不如120细腻,但方便抓拍,从画册可以发现随着135的使用量,生动的画面也越来越多,这是135取代120的决定性因素。

画册基本是按时间为顺序排版的,前一半是中画幅居多,也就是大概1954年前,徕卡m3推出之后,书里的135照片明显增多。包括70年代以后给一些名人的肖像竟然几乎全是135的。可见大师对徕卡的偏爱越来越大哈。有意思的是,1957年布列松那张拿徕卡m3拍照的照片竟然是Jane Bown用120拍的。

Jane Bown

无论她拍摄的是首相还是性工作者,简的拍摄方式都非常民主。在尽可能少的设备下,在可用的光线下快速工作,尽可能地保持新鲜和自然。她曾说:“很多时候摄影是很刻意的,但有时我不得不努力去拍……”通常是第一枪或最后一枪。她一遍又一遍地谈到保持一点紧张的重要性。

虽然她的作品一眼就能认出来,但奇怪的是,它完全没有她自己的个性或政治偏见。简很欣赏玛格丽特·撒切尔,1983年在唐宁街拍摄了她的照片。首相把记者赶了出去,给简腾出地方。

简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复兴,当时《观察家报》推出了一份大版面的新闻杂志。她和安德鲁·比伦(Andrew Billen)搭档,每周他对名人的采访都会配上一幅简的黑白全页肖像。她的许多标志性肖像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斯派克·李(Spike Lee)、西尼德·奥康纳(Sinead O’connor)、比雅克(Bjark)。许多这样的照片是在简七十多岁时拍的。她不愿接受采访,工作方式也很出色,她被描述为一个古怪的小老太太,购物袋里装着相机,“不知怎么拍下了很棒的照片。”比伦回忆说,许多坐着的人面对这个上了年纪、身材矮小、拿着破旧相机的人时,他们都很困惑。简使用照相机的方式是一种极端的条件反射,一种极其直观的方法,一旦满足了一些基本条件(尤其是光线和时间),就可以应用于大多数情况。

Mia Farrow 1977. bown_73 janegreg

她喜欢让她的模特比她低一点——薇薇安·韦斯特沃克并不是第一个被哄骗坐在地板上的模特——然后她就开始转圈儿,轻轻地点击。如果简被派去拍摄一位不知名的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她会保留自己的才能,因为她知道照片在页面上很小,不太可能被重复使用。当形势需要时,她就会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才能——她特别喜欢波西米亚人,尤其喜欢各种类型的作家和演员。演员提供了最大的挑战。劳伦·白考尔(Lauren Bacall)对摄像机太过敏感,总是躲避镜头——简在等待,然后拍了闭眼睛的演员,嗯,这叫反思时刻。

名言

Photographers should neither be seen nor heard.

I’m a one-shot photographer, always have been.

Some people take pictures, Ifind them.

Jane Brown使用的相机

Jane Brown也是用过徕卡的,但是单反出现以后就开始用单反了。很正常,对于长焦镜头旁轴肯定不如单反方便啦。她使用过宾得单反,尾页照片里用的是奥林巴斯。 她最喜欢带有85mm镜头的奥林巴斯相机。常以1/60秒的快门,以及2.8的光圈组合产生了非常薄的景深。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头部,特别是眼睛上,用景深让其他地方朦朦胧胧。

一次晚年时期的采访中,主持人问她你对数码怎么看,她略带忧伤的说:“自打数码一入局,我就出局了。”

主持人赶紧补充:“但你的作品可以流传于世。”

画册

中文版《一生的凝视》

英文版《 A Lifetime of Loo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