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135胶卷扫描方案——高级扫描篇

起因

为啥看到135胶片扫描出来的照片都是噪点、色偏、没细节,135是所有扫描仪的短板。
当年几十块的傻瓜机拍的胶片洗出照片也很清晰啊。怎么现在扫描后这么难看呢?原因是扫描仪是用的10年前的技术,而数码相机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超过了扫描仪。噪点、色偏、没细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扫描仪,不是因为胶片本身的原因哦。那么胶片数码化就没有好的办法了么,答案是有的,哪怕是10年前的扫描仪也用的是3色CCD,只要处理得当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分析

噪点:扫描照片是数码化的过程,产生噪点是因为扫描仪曝光时间长、iso值高造成的。还有就是扫描仪自动处理照片时提亮暗部出来的。胶卷上的叫颗粒,那可不是噪点。
色偏:彩色负片片基色造成的,自带驱动、VUESCAN、银快软件,主要是去片基色的。其实高手可以在PS来精调,效果超过所有软件。
没细节:锐度不够。平板扫描仪是不会自动对焦的,如爱普生V600 V700 V800。会自动对焦的专业底扫都不便宜,而且扫描时间长,如中晶4000tf、精益等专业135底扫。

扫描等级

除去专业电分、哈苏X5等扫描仪、数码翻拍不提,我们以爱普生平板V700、底扫中晶4000tf扫135底片为前提,给扫描分下等级。我们一下说的都是135底片的扫描,因为120以上的很好扫出效果,135最难。当然要获得好的效果,扫描时间自然就要加倍的增加。
入门扫描:品牌自带驱动扫描。一般自带驱动可以扫出不错的照片。
进阶扫描:使用vuescan、silver fast银快软件,选择胶片类型,直出jpg。这个是我常用的,因为效果不错。
高级扫描:使用vuescan、silver fast银快软件,扫HDR RAW格式,然后在PS里调整,来获取更多色彩和细节。
顶级扫描:多重曝光,包围曝光合成一张HDR。无论暗部还是高光,都将保留最多细节,噪点被控制在最低。

高级扫描:

我们用进阶扫描方案跟高级扫描方案做个对比,发现无论从细节还是色彩,还是很有特点的啊。照片中的颗粒也还是有的,毕竟用的ULTRAMAX 400的卷,如果用100的卷颗粒会大幅度减少。不过话又说回来,胶卷没点颗粒还真不习惯呢。

爱普生V700

使用爱普生V700 配合 银快 silver fast 8扫描 HDR RAW。

中晶4000tf

使用中晶4000tf配合vuescan软件扫描RAW。

爱普生v700 VS 中晶4000tf

中晶4000tf由于自动对焦不需要锐化处理,放大看细节确实比V700清晰一些,但是中晶扫描速递比V700慢很多。这中间还是满难取舍的。上面照片是光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使用徕卡summarit m50 1.5拍的,而且是柯达ULTRAMAX 400高速卷,能得到这样的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前面是对比两台扫描仪的RAW格式,经过PS调整后的结果。两者差距缩小看很小。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V700机器上使用银快软件直出JPG与RAW格式效果对比吧。

爱普生V700 JPG VS RAW

从对比结果看RAW从细节到色彩还是比直出JPG丰富的。但是对我来说如果每张照片都要这样处理一次,还是很累的。所以我可能用的最多的还是银快直出jpg。如果有特别需要的化,再使用中晶4000tf慢慢扫一下。

哪个扫描仪

淘宝就有啊,万能的淘宝。有的扫描仪是不带银快silver fast软件的,需要单独购买。V600、V700、V800、V750、V850都有啊,其实都差不多我觉得。当然是型号越大的越贵,速度略快、效果略略好一点点。但都是不会自动对焦的,所以对爱普生来说压平胶卷才是硬道理。

也聊聊摄影构图

对摄影构图的观点,主要分两个派别:

1)强调构图的艺术派。代表人物布列松。
2)打破构图的现实派。代表人物弗兰克。
关于摄影构图的口水仗从没有停歇,未来也不会。甚至在马格南内部都是一直吵吵吵。
不管咱喜欢不喜欢,它都存在着,不管咱用不不用,它也存在着。我支持构图的人,也支持不构图的人,但我反对不了解构图却批判构图的人。因为,就批判一件事情,得先了解它吧,否则批判一件不知道的事情,岂不是可笑至极?再说出来混,聊摄影,不说出几个拽拽的构图法,怎么压得住阵脚。

就瞎聊三种吧。

三分法

现在几乎任何一台相机都带这个辅助线功能了。根据黄金分割线衍生出来的井字交叉点,最接近黄金分割,把照片最重要的视点放在那个点上就对了,或者在一条线上。黄金比例是0.618哦。
实用性:★★★★★
知名度:★★★★
唬人度:★★

斐波那契螺 Fibonacci

哇擦,这构图怎么用啊?拍照的时候相机、脑子里都预装这个构图岂不是很无敌。阿弥斐波那契佛,数学家。这个非常酷帅的名字,霸气十足,艺术范儿满满的,他就是黄金螺旋线。在照片里一条螺旋线帅到没有朋友。有点玄,这个曲线来自现实世界,而且大量存在的。所以也没必要刻意去记住,可能我们感觉自然的画面,没准恰恰就符合这个构图。
人的视线顺着线条引导到中心,这线条似乎有种前中后的透视感。我觉得三分法可能更适合拍直线构图,黄金海螺适合曲线构图。当然,摄影构图远远不是摆愣形状那么简单。
与黄金螺旋同出而异名的是黄金矩阵。画画可以使用这个,雕塑也行,建筑设计也行,谁摄影构图的时候能想到这个,“看我的黄金矩形构图多无敌……”
实用性:★
知名度:★★★
唬人度:★★★★★

黄金比例三角构图法

据说这个构图在风景摄影比较有用,我翻遍了自己的照片,嘿,还真找到一个能勉强凑上去的。
实用性:★ ★ ★
知名度:★★
唬人度:★ ★ ★ ★

我的观点

我不喜欢在拍照的时候想构图,更多的是想距离和位置,因为那时候多余思考不是制造混乱就是制造无聊。但是我却喜欢看几何,几何多美啊,也喜欢笛卡尔的哲学,几何直通哲学哦。所以我在不摄影的时候喜欢听人讲构图,无论是赞美还是贬低,皆是一个乐呵。
为此咱设计了一个黄金构图T恤,哇哈哈……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阳光16法则

因为胶片有非常大的宽容度,所以尽管现在有测光表但很多人依然使用目测。特别是有经验的摄影师,更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过测光表。事实上很多马格南大师都是如此的。
 
阳光16法则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难,只需要记住常用的五种情况就够了。在过去胶卷上、相机后背上、相机说明书上,有各种图解阳光16法则。也就是说,历史上很多照片都没经过电子测光,一样拍的好好的。
 

什么是阳光16法则

阳光16法则就是根据天气设定光圈,快门设定为胶卷感光度最接近的数值,比如iso100的卷快门就指到125、iso200的卷就吧快门指到250、iso400的卷就把快门指到500。
 

判断天气设定光圈

1)f/16  阳光16法则说的是第一种天气情况。就是你见到过的最亮的天气,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地面刺眼。
2)f/11  这个是艳阳高照,天空有几朵云飘来飘去。
3)f/8    这个是太阳被云遮挡,若隐若显。很常见的,就是还看得见太阳,但是被云给遮住了。
4)f/5.6 阴天了,太阳背云全遮住了,没有光芒了。记住!是头顶的太阳被遮住了,不是东边跟西边的太阳哦。
5)f/4    头顶的太阳被遮住后就该下雨啦,哗啦啦,此时用这档光圈,下雪同理。还有一个情况也用f4,那就是太阳在西边、或者在东边,哪怕有光,也很弱,所以得用f/4哦。还有,哪怕是晴天,如果你拍树荫、楼阴影里的人,也得用f/4。
6)其他光圈    视光线而定,比如晴天室内f/2.8、早晨傍晚室内f/2、晚上f/1.4。
 
其实熟悉熟悉,你自己自动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挂档、减档了,跟开手动车一样自然。
 

阳光16是活的

先固定了快门、再判断光圈,此时得到了一个曝光值。如果此时,想要加快一档快门,这个需求是很正常的,比如要拍运动的人,得加2档快门。那么就加速两档快门,同时要记得缩减两档光圈。此消彼长就对了。
 
我见过老外印制过这种阳光十六的T恤,自己也设计了一款,定制了几件,需要的联系啊。
 

扫描VS放大

我是一叶胶片 不知道该扫描还是该放大

我是一朵云 不知道该下雨 还是该下雪

这次放大技术没控制好,扫描反胜了光放。可能是放大的时候曝光过了点。后面的楼没了,口罩上的纹理没了。

下面第一张是扫描的,第二张是光学放大的。

在放大印像前,我看到打到台上的底片,特别棒,瞬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要发挥胶片最大的威力应该是直接投影看。

所以我觉得照片的最佳观看体验应该是:幻灯机》放印》扫描》数码相机。

不知大家是不是跟我有同感。

徕卡镜头的选择

前言

如果喜欢室内拍一些人像、小型表演,那么一只大光圈的50mm镜头或者90mm镜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比如summilux m50 1.4 、summicron m90 f2。也有人喜欢这两个焦距之间的summilux m75 1.4镜头。如果喜欢白天出去扫街,那么35mm、28mm 广角头是很多大师的选择。因为光线好,不需要大光圈,小巧的elmar 35 3.5Hektor 28 6.3是最佳选择,当然不差钱就上七妹八枚九枚玉吧。
如果自己不知道拍啥,那就一个一个买,不行就出掉,花点折旧费用却看懂了自己,还是蛮值得的。

第一只镜头,标头。

经典全能头,50mm是标头,是地平线,你可以顶着90mm上天,也可以坐着21mm入地,问题在于,如果没用过50mm,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要不然咱们网站咋叫i50mm呢)。啥也别说了,跟没用过50mm头的人没法谈焦距这两个字,跟没看过i50mm网站的人就别聊徕卡(卧槽,脸皮真厚)。选哪只50mm?看腰包。

继续阅读徕卡镜头的选择

开启您的2017胶片之旅吧

胶片摄影入门

不要被胶片吓住,千万别以为胶片多复杂。我们是被全自动惯坏了的孩子,洗衣机全自动、洗碗机全自动、马桶全自动、汽车全自动、上学全自动、脑子全自动……。其实手动两下就搞定了的东西,全自动你得学半天。

下面我们说下如何轻松进入胶片摄影。

1、冲洗很简单

我以前写过一篇冲洗的文章,非常简单。不要管网上那些复杂的冲洗方法,那些是商家为了卖你东西才要你买那么多没用的附件。也不需要那么多药水,只需要显影、定影两种,(标准规范里的停影、海波是可以省略的),起初我一小时2卷,后来4卷,现在我可以做到一小时边听歌边冲洗6卷,总共316张哦。

2、扫描也很简单

i50mm网站的照片从2015年至今70%都是用600块钱的爱普生V600扫的,只有10%用的中晶4000tf,更有20%是尼康D90配40微距翻拍的。爱普生V600锐度确实不如中晶4000tf,但是有速度优势,而且网站看的图片一般都压缩了,那点差距不算什么,但是胶片的味道保留的一点都不少,而且我是街拍,内容比锐度更重要。
害怕什么胶片?当然以上说的都是黑白胶片。彩色胶片还是送店里或者发烧友的工作室,因为太复杂,而且有毒。
后来朋友要我直接开药方,于是后来写了一篇《i50mm的懒人胶卷冲洗教程》

为什么要用UV镜

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用UV镜,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问自己。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裸奔的,这跟小孩子是的,那时候看世界很清澈,很放荡。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伸手要去抓我的镜头——我赶紧下单买块UV。

从成像来说,徕卡镜头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过滤了紫外线,实际是不需要任何UV镜片的。徕卡不主张带uv,相反,徕卡要求去掉UV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一部分人说UV能提高纯净度。我觉得,对于其他镜头uv确实是有必要带带,但徕卡镜头带uv只会损害照片质量。  

但是,为什么徕卡自己却做了那么多UV镜?因为用徕卡带多是抓拍,随时拍,uv替代了镜头盖功能。

uv的选择:

原厂UV,对色彩成像的保证还是有的。副厂总是心里不舒服,用了原厂至少心里没负担了,不过得多掏了一两倍的钱。 原长UV还是最结实的,其他厂的热胀冷缩玻璃会被边框挤碎,因为卡的太严实,徕卡不会因为有余量。

徕卡UV有假的了,而且很多。那些明显非常便宜的就得注意了,上个假UV不如来个正经副厂uv呢,当然B+W假的也有。保险的是买个徕卡老款uv。 不过新款徕卡镜头采用旋入式遮光罩,尽量用原厂uv,副厂uv尺寸不合适会卡住遮光罩。

天光镜=UV么,不等于,大于。天光不但过滤uv也过滤晴朗蓝天下的轻微蓝光。天光镜损失0.1的光线,天光镜多用于拍彩色绝,可以过滤蓝天反射到地面的冷色调。天光一般是淡粉色、淡品红,价格比UV稍微贵点点。

买uv前要注意uv口径,e39代表39mm,e46代表46mm。

关于徕卡90mm镜头对焦方法

一般来说

长焦头最擅长的是拍人像,因为可以利用底片最大面积记录人脸的细微影调,同时虚化掉背景,从这一点来说90mm确实占有优势。其实大光圈50mm也做的很好,这也是为什么90mm越来越成小众的原因。

90mm最大的问题

其实还是在对焦,因为对焦行程非常长,取景角度又窄,做不了抓拍,盲拍更难。90mm在旁轴相机上被认为是对焦的极限,135mm是尽头。由于旁轴相机的取景原理,长焦镜头对焦精度下降严重。在黄斑重叠时,你会发现再轻微转动对焦环,黄斑依然重叠,于是就跑焦了,特别是F2大光圈,有人说90mm焦距徕卡就不应该出比f4更大光圈的镜头。

那么我用90mm镜头怎么对焦呢?

1、预对焦,平时把景深设置到固定范围,比如10米。每次拍完都回归到10米,这样可以提高对焦速度。
2、用徕卡IIIG等螺口机。螺口机有巨大的独立对焦窗,而且90mm那么窄也不需要切换取景器了。
3、用M3,因为M3有0.91的取景倍率,明显大很多。
4、加取景放大器,放大黄斑,这样轻微的不合焦也能发现了。
从对焦方便性、体积、适应性,三方面来说90mm都不如50mm好。90mm是一个减法镜头,减去了包的空间,减去了你的体力,减去了取景范围,这恰恰就是90mm,不管你爱不爱,它依然存在。

徕卡快门速度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总是用徕卡的速度转盘,真的会对每一档快门产生感情,不知不觉的快门不再只是一个曝光参数,而是摄影的钥匙。要进行拍摄就得先选对钥匙,其实钥匙并不多,3、5个快门足够用一辈子了。

快门:白天1/125秒、1/250秒、1/500秒足够拍一切题材。再快你拍子弹么?
慢门:晚上1/60、1/15秒也足够应付各种环境。再慢就得上三脚架了,用徕卡很少人带架子吧。
在胶片时代,常规运动胶卷是指ISO400的卷,按照这个感光度来说,足够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拍摄。下面聊聊每一档徕卡的快门速度。
1/1000秒: 徕卡最高快门是1/1000秒,这个快门基本可以抓住除了子弹外的高速运动。运行中的飞机、骑车、摩托。
1/500秒: 的快门可以抓拍什么呢?一边走一边拍跑步的人、骑车的人、行驶的骑车、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250秒:这档快门最好站住了拍跑步的人……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125秒:这是很多大师喜欢的快门速度,也是声音最销魂的快门速度,也是徕卡M机器里误差最小的一档快门速度,其他快门速度都是以这档为标准调教的,可以说快门排队是必须喊“向1/125看齐”的。很多人喜欢这个速度是跟拍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拍照都是站住了通过取景框构图,然后被拍摄的对象都在原地做一些动作或者缓慢行走,这档快门可以抓拍这些,即不会运动模糊也留出足够大的景深。但是,我经常盲拍、在运动中拍运动的人,1/125秒会模糊,所以我的常规快门速度尽量从1/250秒起步,而不是1/125秒。
1/60秒:光线不好时,比如早晨、傍晚、阴天、树荫下、室内侧光,最好拍原地的人,行走就会稍微模糊了。不带防抖的单反,这个快门几乎是最低速度了,再低就会模糊。但是徕卡不会,徕卡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快门的说法,只要你手够铁,1/4都行。
1/30秒:光线不好时拍静止物体。数码M机的手持下限,数码的金属快门震动还是比胶片的大很多。
1/15秒:任何用胶片徕卡的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拍出不模糊的静物,哪怕你是90mm镜头。一般来说,1/15快门是胶片m机手持的下限。
1/8秒:几乎是手持拍摄的极限,可以使用手持的快门,成功率50%左右。
1/4秒:可容忍一定模糊情况下使用,铁手大师偶尔也能拍上一次锐利的照片。
1/2秒:脚架专属。
1秒:脚架专属。
B:脚架、快门线、计时器配合专属。

高速快门

数码徕卡有1/2000、1/4000、1/8000的快门,这些快门主要不是给抓拍准备的,是为了配合阳光下全开光圈时设置的。

关于徕卡慢们不准

徕卡螺口型机器分别用2个转盘控制慢们和快门,M机型开始合并到1个转盘,虽然快门跟慢们是分开的,但是依然有着互动联系,自己乱调整慢们,快门就会不准,还是要专业人士调整。
从徕卡的设计来看,徕卡并不待见慢门,因为用徕卡慢门主要是配合小光圈拍风景,而徕卡的灵魂是在抓拍,所以整个机器的快门钝化,通过徕卡超前的设计,最终把钝化力量传递到慢门上。
也就是说,长期不用的M机,快门会很健康,慢们1/8以下就逐渐不灵光了。这不是设计缺陷,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既然弹簧钝化是必然的,那就让慢们钝化吧。徕卡的设计非常科学,不单是快门慢门有这种考虑,齿轮磨损也是一样,虽然都是铜的齿轮,硬度都不一样,让最容易更换的齿轮磨损。徕卡确实属于艺术品,不是单单靠那个外壳造型撑起来的,心脏更强大。
对于徕卡慢们不准的情况,我一向建议千万别修,千万别修,你用不到1/15以下的快门的,慢门卡顿说明机器用的很少,转一下快门速度盘就复原了,以后别用慢门就成了。一般慢门不准、卡顿,都属于没保养过的机器,其实是捡到便宜了,保养一台就毁一台带封印的机器。私自给慢门上油、宁螺丝,都会给徕卡M带来更多问题,坚决不要乱修,因为真正矫正慢们可能需要仪器,只需要从新调节每一档快门就好了,而不是加油。就算是加油,也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油脂。张大《把玩徕卡里说》,慢门拆开清洗润滑调整。我建议这活儿留给专业人士吧。
最后,慢们不准真的不是事儿,几乎不用的。

快门的中间档位

自打有了电子快门,相机多出来很多档中间快门。
在数码时代中间档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数码的宽容度差半档直接导致照片的观感差异。而胶片时代差半档,几乎没有察觉,根本不需要在两档快门之间在设置快门了。但是徕卡M1M2M3M4M5竟然都可以无极使用中级快门,就是说可以放在快门之间使用中间快门。但M4-2以后就不设置无级中间快门了,其实胶片真的也用不到。
所以在胶片机里过多的快门选择反而制造更多的麻烦,现代科技其实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徕卡高明多少。我们对科技的依赖让我们以为自己处在摄影的黄金年代,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最无聊的参数年代。

爱普生V600 VS 中晶 4000tf

在朋友的鼓动下,终于收了台中晶4000tf扫描仪,而我一直用的老爱普生V600真的落伍了。在此做个简单的对比,爱普生V600 用的扫描软件是正版的silverfast银快,中晶 4000tf用的扫描软件是盗版的VueSan。

胶片的味道?变色的、大颗粒的、低饱和度的片子,是否还能说有胶片的味道。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全是数码照片。无论目前多么先进的扫描仪,也无法模拟胶片的味道,“胶片的味道”或许应该叫扫描软件的味道。

但是,扫描仪负责宽容度跟细节展现,这个可是软件模拟不来的。

爱普生V600是平面扫描仪,不会自动对焦,对胶片来说6400x9600dpi并不能提升细节,所以我平时只用3200dpi或者1600dpi,在色彩方面v600是16位彩色。

中晶4000tf是专业的底片扫描仪,会自动对焦,对胶片来说4000*4000dpi 是真实而有意义的,所以我就全开到4000dpi使用,在色彩方面4000tf更是真正36位彩色687亿色增强技术。图片放大一些,就看出差距了。

总结:

平扫VS专业底扫本来就不公平,特别是稍微放大一些,用了4000tf或许能让你改变对135胶片的看法。用V600时,我得调整各种参数防止高光溢出,但用了4000tf省心多了,一律用默认设置就已经很满意了,朋友说4000tf配银快更棒,但是对VueScan我已经满足了,至少现在觉得可以了。

但是中晶4000tf跟所有专业底扫一样,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扫描速度实在有点慢啊。基本半小时左右才一条(6张)。我的解决办法是,一边看个电影一边扫描,反正不用我调整参数,2个电影过后基本扫一卷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