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黄镜 leica m9 raw转黑白不做调整

增加半档或者一档曝光

黄色滤镜在黑白摄影里几乎是标配,使用场景非常多。由于黄色滤镜对光线的阻挡效果较弱,一般只需要比正常曝光增加半档或者一档曝光。例如,阳光下,不带滤镜时曝光值为光圈f16 快门1/250s,那么加黄色滤镜后曝光应该调整为光圈f/16 快门1/125s。

如果以黄光为主的环境,甚至可以不增加曝光。同样,如果以蓝色光线为主,那就需要增加1.5档甚至更多曝光。

数码摄影的黑白滤镜

彩色数码相机是由RGB(红绿蓝)三色通道记录色彩的,所以彩色照片转黑白,可以通过分别调整通道颜色数值,实现滤镜效果。要实现黄色滤镜效果,可以通过降低蓝色通道数值就可以实现啦。

黄色滤镜的作用

黄色滤镜会阻挡蓝色光线通过。黄色滤镜会让天空的云和蓝天分离出来。

黄色滤镜不阻挡红色和绿色,所以人脸会显得白皙,甚至可以遮盖一些瑕疵哦。

可以看下图:

第一张是转成黑白后的默认反差。第二张是降低RGB蓝色通道数值后的效果。

反射镜里的蓝天白云是不是分离度大了,卡丘皮是不是变白了。

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徕卡mm不存在RGB通道,它只记录亮度,所以你是无法通过后期实现滤镜效果的。就必须要添置黑白滤镜,徕卡推出mm时也是同时推出一套黑白滤镜的哦。所以买了mm不使用滤镜,很可能拍出来都没有m8、m9后期调整的反差好哦。使用徕卡mm黑白摄影,但是不添加物理滤镜,可是不得要领哦。

徕卡m9能否添加物理滤镜呢,当然也可以了。

毕竟后期使用通道的方式还是会降低画质的,而且物理滤镜对蓝光的阻挡也是更自然的哦。所以徕卡m彩色数码相机,也可以使用jpg+raw格式拍摄,然后jpg设置为黑白模式。如果不喜欢直出的,还可以后期调整raw格式,此时的raw格式整体偏黄,再转黑白只需要微调,就能获得很好的黑白照片。

黄镜 leica m9 raw
黄镜 leica m9 直出jpg黑白模式
黄镜 leica m9 raw转黑白不做调整
继续阅读黑白摄影光有徕卡mm还不够,至少需要一片黄色滤镜

徕卡本身就是一台测距仪

leica 90 f4 + iiig

有一次公司挪桌子,大家都在讨论,那个很沉的会议桌横过来尺寸够不够,又找不到皮尺,于是i50mm从包里拿出了徕卡。从桌子一角向另一角对焦,然后记下镜头景深标尺的位置。然后跑到屋子另一边,对空间测距,哈哈。空间还是允许挪动的,来吧,可以的。哇哈,徕卡可以当皮尺用哦。

leica 90 f4 + iiig

2亿像素压榨徕卡summicron m50 f2 aa与 胶片的极限分辨率

目前大部分玩家胶片数字化使用扫描仪、数码翻拍这两种方案。其中翻拍的优势是可以使用中画幅相机来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宽容度。另外,也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大像素的合成。grapeot 就使用算法合成2亿像素压榨徕卡summicron m50 f2 aa与 胶片的极限分辨率。

结果还是挺令人吃惊的:leica summicron m50 f2 aa油水未压榨到尽头;胶片潜力无限。

徕卡玄学之微反差——街头摄影大师yanidel的后期处理方法

数码后期是一种私人化的表达

i50mm特别喜欢街头摄影师yanidel的色彩处理风格,看他的照片,就像一位多愁善感的老人坐在阳光下,看时间在风中吹过。他的处理风格让皮肤显得白皙,纹理清晰,色彩突出,明亮处和阴影的对比度减少,中间的细微反差丰富,一句话“清爽通透”。有人问yanidel照片处理方法,他并没有说出来,他说色彩是私人化的东西,不宜透露,他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一下反差。

模仿街头摄影大师yanidel的后期方法

调色,那是画家该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挺考验摄影师审美的哦。于是i50mm战战兢兢的尝试使用苹果的aperture软件调试,raw格式作为基础,提高中间反差到200,然后再提升阴影,再回拉高光,呀哈~基本搞定。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微降低一些饱和度。整个过程就是在压榨raw的微反差。

lightroom、photoshop应该也有类似的调整项,或者通过拉曲线等方式,另外i50mm也曾尝试过使用nik的一种彩色插件,通过几项调整也能拉出类似效果,后来那个插件收费了,哈哈,就不用了,而去调整也挺费劲。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aperture 下的默认 raw
jpg直出

徕卡微反差大玄学

也曾用上面的方法拉过其他相机拍的照片,总觉得没有徕卡来的舒服,应该是徕卡机身和镜头玄学在发挥作用。徕卡镜头无论是古典低反差镜头还是现代高反差镜头,都有着丰富的细微反差,这经过拉高200数值的中间反差,那些细微的反差就出来了,而且展现出了另一种生机。

本文图片是使用徕卡m9 + summicron 35 f2 asph 拍摄的,徕卡asph镜头的后期余地又不如古典镜头丰富,比如summilux m50 1.4 e43七枚玉八枚玉、summarit 50 1.5等等曼德勒时期的镜头,特别是低反差的summarit 50 1.5,对这种拉微反差特别适合。徕卡机身的raw格式对微反差的耐压性也是非常给力的。

后期要有度

尽管后期能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但i50mm觉得还是要适可而止,因为色彩这东西确实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弄不好就跑到艳俗的失真世界了。哈哈哈,其实徕卡自出的jpg戏剧性也不错哦。明显看出raw格式的反差比jpg的要小很多,所以如果您只拍raw格式却不做后期,可能并不讨喜哦。i50mm还是觉得jpg+raw有意思,jpg省事,raw留给后期用,啊哈哈。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raw提高中间反差后
jpg直出

如果觉得还是不像,那就继续增加中间对比度:

中间对比图提升到200+200

徕卡玄学之让头发都丝毫毕现的秘密?

旁轴相机很容易拍出让头发丝毫毕现的照片,而单反拍出这样的几率就少一些。这里面有什么玄学呢。

leica m9 + summicron 35/2 asph

剥离感从何而来

焦点的清晰度是最高的,离焦点的距离越远的范围越模糊。对焦点前后有一段清晰范围,通常称为景深。剥离感就是依靠景深来实现的。主体的边缘越清晰,剥离感就越明显,就更加突出主体。

继续阅读徕卡玄学之让头发都丝毫毕现的秘密?

再聊徕卡m9直出jpg还是raw格式

看朋友们讨论徕卡到底是直出好还是raw格式好,很热闹,i50mm个人是偏向jpg直出的。哈哈,因为比较懒,而且直出的jpg确实也给了懒的理由。

第一组 山雨欲来

刚才忽然来了一片云,天又黑了,赶紧拍了一张,还能看到远处云层正在给大地灌水。当时光线非常有戏剧性,iso为80,光圈f5.6然后快门a档。

leica m9 直出jpg 👆
继续阅读再聊徕卡m9直出jpg还是raw格式

徕卡相机正确的摆放姿势

在包里的放置姿势

包里很容易进灰的,里面其实存了很多灰,容易从镜头和机身的缝隙进去。另外徕卡镜头的后组有很多油脂,也容易吸附灰尘。所以,最不明智的放置方式是让相机朝上,那样ccd或者cmos很容易掉落灰尘,尽管有快门帘阻挡,但是也挂不住哪天从快门帘吸入呀。所以在包里的正确放置方式就是横立、竖立,绝不能躺着。

在桌上的摆放

放桌子上最妥善的方式就是立着,美观也更容易保持ccd、cmos的清洁。如果桌子够稳,选择镜头朝下的方式更好,趴着,把ccd和cmos上的灰尘还给镜头,哇哈哈。

手上拿着也要注意

放在上手也要尽量避免镜头朝天,数码机容易落灰到cmos,胶片机容易被阳光烧点燃快门布帘。

当然了,单反根徕卡也是一样的,尽量不要朝上躺着。对了,不要放地上,尽量放高处,特别是家里养狗的~

怎么用反转片,就怎么用徕卡m9

leica m9 + summicorn 35mm f2 八枚玉

不简单

很多朋友都说反转片不好用。其实反转片的宽容度根数码相机一样,都很低,1、2档的容错。测光不准,那就很悲催。而且,最主要的还不是测光表准确性的问题,而是曝光取舍的问题。

晴空斜阳

美好的光线往往都是清晨和傍晚的斜阳,都是大光比,暗部与亮部之间相差4档的曝光量,你要阳光就会丢失阴影,你要阴影就是丢失阳光。数码其实也是一样。

亮部

那该如何选择呢?技术型好照片是阴影、高光都要有细节。事实上大光比时,反转片是拍不出“技术型好照片”的。必须要做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取高光,舍阴影。阴影里反转片发挥不出他的优势,让亮部的光线尽量保持测光准确,能获得更加饱和的色彩。让反转片发挥出属于它的特色。

浓郁

要浓郁刺激,要自然,还要不失真实感,是反转片最大的特点。取亮部,舍暗部,也是很多摄影大师常用的反转片技巧。

测光

机内测光在高反差光线下基本都无能的。往往被埋怨“测光不准”。徕卡m机属于中心区域测光,测光区域比黄斑大一圈,可以让黄斑对准亮部,然后手动调整光圈和快门。单反相机就用点测光,很多单反高手也只是用这一种测光方式。

当然,高手可以使用外置测光表,或者使用阳光16法则。

怎么用反转片,就怎么用徕卡m9,你会发现,可以省下不少买反转片的钱。

负片

其实负片,更容易获得技术型好照片。所以彩色负片其实是更多人的选择。比如柯达ektar100专业负片,可以跨越8档曝光而只在色温上有变化而不丢失细节。

所以i50mm很少拍反转片,想体验了,就用m9就够了。

leica m9 + summicorn 35mm f2 八枚玉
leica m9 + summicorn 35mm f2 八枚玉
leica m9 + summicorn 35mm f2 八枚玉

街头摄影怼人脸要先解下思想包袱

礼貌与积善

很多人觉得不礼貌。不,如过你是展现人家好的一面,不但礼貌,而是是积福德。尽量拍摄人善和美的一面,因为那也是人类追求的方向。

街头人文才是摄影

纵观摄影历史,长期来看,真正对后代人有价值的恰恰是街头摄影。摄影史的大部分篇幅都被这种人文摄影占据着。我们的街头摄影才是真正的摄影。才是最朴实的人文主义。

人类大家庭

大大方方的偷拍,理直气壮的记录。在人类大家庭的街头摄影中,中国的街头都是外国人拍的,从清朝到民国。如今摄影器材这么普及,国内摄影界有地位有名气的摄影师依然在拍山山水水或者小景,甚至认为街头摄影是瞎拍,是在令人惋惜。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了,甚至往偏里带方向,我们只能自觉,快乐的拍下去。

下面这两张拍摄时差几步,先拍了这个小火,又拍了他身后那对情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哇哈哈。

leica m8 + summicron 35 2 七枚玉
leica m8 + summicron 35 2 七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