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喜欢追新,我能理解,电子设备总是时时有新鲜,总能带给人鼓舞,让人对生活充满期待。但是时光流逝,回头看被自己淘汰的电子设备,常用的功能还是那几个,似乎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增加多少,追新的结果是落伍,新的一出来你稍微跟不上就掉队了。累了,看透了,看穿了,看开了,于是开始念旧。
很多人喜欢追新,我能理解,电子设备总是时时有新鲜,总能带给人鼓舞,让人对生活充满期待。但是时光流逝,回头看被自己淘汰的电子设备,常用的功能还是那几个,似乎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增加多少,追新的结果是落伍,新的一出来你稍微跟不上就掉队了。累了,看透了,看穿了,看开了,于是开始念旧。
最近很火的一篇文章就是《中国当代摄影十大“低端”流派》,文章写的风趣幽默,也很有讽刺性,确实列出了现在一些摄影现状,有些摄影行为确实不雅低俗。但有些却言过了。
第一条貌似咱就躺枪了——旁轴、盲拍、镜子。啊哈哈哈下面表达一下i50mm的观点:
1、中国当代——这个词语的意思似乎多出现在文学啊、展览啊,学术界。我不懂“中国当代”这个词语的意思,作为普通人,我觉得说现在、近期、最近,更容易听懂。
2、摄影流派——这个词语似乎也是从绘画流派演变过来的,说实话,玩这么多年摄影
我只知道马格南算一撮人,而且他们互相还掐架,到底摄影是否有过流派,我真的表示怀疑。如果说摄影方式,我觉得更符合文章列出来的10种方式。
3、“低端”——如果有人把艺术分高端、低端,我觉得他可以去吃屎了。您的端级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金钱?评委评分?饭有好吃不好吃的区分,照片可以有好看不好看之分,但我从来不觉得摄影还能分出高低端来。甚至我认为摄影本来就不是拿给外人评论的,就像日记,那是属于私人空间。
4、损人利己是不对的。文章里有些观点我是赞成的,摄影是工具,到坏人手里确实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该批判的是那些坏人,而不是摄影。损人利己的摄影师要批判的,但人家自娱自乐公园拍花,你跑后面喊“您那样拍太低端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吃屎了,来这里喷粪。我喝二锅头,你要是跑我后面喊“您喝的太低端了”,我不给你脑袋削两瓶才怪!
5、不要动辄就上纲上线。摄影吗,拍拍照片,没几个人去参赛吧,就是参赛又有几个获奖?社区的奖还是朝阳区的奖?参加也都是娱乐的心态吧。况且,所谓的高端摄影其实都是为我们服务的,它起初被认为“高端”,是启发了我们一种新的拍摄方式,很快那种方式普及了,也就不符合高端的标准了。作者的高端也许用“先锋”可能更合适,可是历史上有几个人曾经算得上先锋,不算先锋的都应该挂机么?
6、高端要有新的观看方式吗?嚯,好家伙,您上来就拿世界顶级大师标准要求我,让我发明一种创新的观看方式,我觉得跟欧阳峰那样倒立看世界角度比较新颖。从摄影发明到现在有几个新的观看方式?
7、摄影需要语言吗?什么叫会拍?有手指头吧,会按快门吧。
8、你表达一个没有表达过的感情?你来,你来,喜怒哀乐,那个没表达过。
9、解决了一些问题就是高端么?我觉得相亲用的照片解决了人家一辈子幸福的问题。那么相亲照片应该是最最最高端的摄影了?
10、摄影评论家是什么东西。对于学术界,好的评论家是有助于摄影发展的,不好的评论家也就是吃屎的。对于我们老板姓,他们吃茶还是吃屎关我鸟事?相机你给我买的?我拍啥你叨逼叨逼啥。
哈哈,人家既然敢写这样的文章就是找骂的,既然这样我也就不继续骂了,您已经得逞了。
我理解您,您是看“高端”杂志看多了,发现里面全是您说的十大‘低端’摄影。我也曾有类似的感觉,我早把那些杂志都扔了,很多年前就扔了,不是因为觉得低端,而是因为我发现2007年的内容跟2017年的没区别,只是广告里的相机型号变了。所以赶紧来看i50mm.com吧,哈哈哈,至少跟他们不一样。哇哈哈哈哇哈哈。玩摄影光看那几本杂志可不行,还得自己拍,看自己的作品吧。
关于摄影奖项摄影奖项对大众摄影师有引导作用的,所以有些人总要在形式上突破来获奖,另一些人又玩命的模仿获奖作品。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咱们善于学习的民族更甚。归根结底还是奖项太重要了,名声、人气,对一个摄影师实在太有功用了。所以才引发很多人想靠奖项去给自己镀金,要给自己挂上高端的牌子。这些都没有错,而且挺好,特别是摄从事摄影工作的人。
唯一的问题是你玩摄影的目的是什么?获奖?还是自娱自乐?
如果是自娱自乐,我觉得就当《中国十大低端摄影流派》是在喷粪吧,只要不损人利己,你干啥都是自由的。如果是想炫耀自己拍的多牛逼,那么《中国十大低端摄影流派》会给你当头一棒,因为你几乎跑不出去这个圈儿。
所以结论是:自由的拍,但别得瑟!我更愿意当个器材党,实实在在的,玩器材怎么着,我花钱,你管呢,哇哈哈哈哇哈哈。
OVER
我不排斥清晰,因为我更喜欢虚化。
你说伟大的作品都没有虚化的,我说我不要做伟人。
你说人家靠的是光线和构图,我说我就喜欢这朴素而柔和的感性。
您不要说了,让我静静沉浸在这田园般的情调中吧。
你可以崇拜我,但不可以拥抱我!哦!我才不要做什么领袖呢!赞美,我也不会感谢你的,雨早晚会下,花儿自然开。
我不太喜欢两种摄影片子,一是专业摄影师的大片,另一个是刚摸相机的人拍的测试片。
我喜欢的是业余的人拍了2年以后还再拍的片子,对构图不太擅长,对理论又半懂不懂的,真是好看。
布列松、卡帕、……都是半路出家的,在当年看来,他们的身份都不是摄影师,而是记者。摄影上他们其实都是半吊子,在艺术上也是半吊子,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可爱啊。
让我想起大学时,上计算机课,老师老骂我们几个不听课而看《电脑报》的同学。说我们看的都是半吊子东西,让我们羞愧不已。可是毕业后那些好学生反而没有一个搞IT的,都去铁路体系坐办公室去了,反倒是我们半吊子还在干IT。而他们对IT的感觉就剩下痛苦的记忆了。
对于一个我这样的徕卡粉来说,我是先知道徕卡再知道街拍大师的。似乎有些对大师们不尊重,但没办法,这就是事实。是搜“大师与徕卡”才认识到很多摄影师、马格南,徕卡就像一条线,顺着这条线可以窥探摄影史。
一年有52个周末,一年出门拍摄52次,这是周末摄影师。
很多人认为摄影就必须要去旅行,到陌生的地方去,只有周末才背着沉甸甸的各种器材出门去摄影。平时相机都是放在柜子里吃灰。
如果真心喜欢摄影,那一定喜欢听快门按下的声音。天天挎着相机,玩的时候挎着,上班路上挎着,随时都可以听快门按下的声音。1/15s的声音柔顺,1/125s的声音踏实,1/500的快么痛快……,这是周末摄影师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收藏家一般喜欢德产,因为那代表了原产地德味儿,最纯正的德国血统。徕卡入门的人也喜欢特产,都开始玩徕卡了,买个加拿大产的不甘心啊……。当我用的徕卡头越多,越觉得产地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随着深入的了解,发现加拿大工厂很牛,甚至超过德国原厂。周围很多老玩家也赞同我的这个观点。
哪个商家最最靠谱?这是我被问到的第二多的问题,第一多的问题是选哪款徕卡。还是先来说说哪个商家最靠谱。
我把徕卡转手给了别人,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别人又转手给了别人,徕卡便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