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僧以为裹足寺庙是修行,却不知长老送与鲁智深的下山偈语才是他的罗汉本尊。修佛的道路不是只有吃斋念经,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本真,不是表演给外人看的清规戒律。
器材党也该是如此,不压抑自己的欲望,想买啥就要买啥,想买徕卡就要买。想卖啥也要卖啥,哪怕是徕卡。在这些舍得之间,人的心态会有微妙的变化。谁说器材党不懂摄影,懂摄影又算啥,我们是在修行。尽管在众人看来有些“花”,真正的器材党都是鲁智深:
这人笑挥相机,拍天下风光;转镜头手柄,摄人世浮沉。直叫:名机过手三千台,信手拈来是佳片来。
不需要放防潮箱,但需要防潮袋。胶片怕的是高温、x光辐射、光线。胶片通常放到暗袋、暗盒,在放到冰箱里。然后,有一点很重要,由于冰箱温度低,特别是冷冻室,当拿出来后就会出现冷凝,就返潮了,也是不行的。所以,放冰箱要用防潮袋密封起来,袋子里放一些干燥剂或者卫生纸。然后需要使用时,提前一天从冷冻室放到冷藏,搁置一天后再拿出来用。
昨天有朋友提到关于徕卡的镜头参数指标,特别是比较知名的Erwin Puts徕卡口袋书。Erwin Puts的书纸制版、电子版、张大《把玩徕卡》内置版等,也都看过。而我实际使用中,很多观点与他并不相同。比较典型的就是徕卡八枚玉、小八枚的观点,很多人的评价差异都比较大。
但是这并不是否定Erwin Puts的成果,因为每个人对镜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知名的网站kenrockwell对徕卡镜头的观点又是另一套标准。我也喜欢看他们的观点。但是,很明显,我的观点与他们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Erwin Puts侧重室内实验指标、kenrockwell侧重生活和风景体验,而我侧重近距离全开街头表现。徕卡镜头不是只看参数的。
动物的灵敏度是远远超过当前科技的。再新的科技仪器也没法替代缉毒犬?从某种程度来说——借用一位中医的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连狗都不如”。工厂公开的曲线、参数数据,只是人家愿意让你看到的,是给人一个消费的理由。
白云、山川、身影、自己、美丽,这是我希望摄影最初的样子。起初在乎的是形,后来在乎的是意,最后是忘记自己。
什么激情到了最后,往往就是沉默,听说又有人要出光器材放弃摄影了,不回头。也许是看透了风景,无所谓拥有?就像春天的花儿,投入到大地的怀中。人的心一生游走,总有一份爱在不远处等着你。
对于摄影,我不用激情,而是用平静,尽管有时我也透支激情。其实,很多人要放弃摄影之前,都是征兆的,而当事人往往并不自知。甚至有些摄影从一开始的初心,就注定走不远、走不久。
征兆一:学习别人的摄影构图、用光。没有初心,会迷失自己,走不远,正所谓相爱就已注定要分手。
征兆二:出掉135,只玩中画福、大画福。画质是好了,但此时你已不再是发光的少年。失去初心,激情很快会耗尽,走不久。
如果以上两项都有了,那么恭喜你,快脱离摄影这片苦海了,解脱了。其实,能让摄影伴随一生的人,凤毛麟角。
一台旁轴相机,它不受世人追逐,却未曾止步,记录人间朝暮。懂的都懂,不懂解释也没用。
前方走来一位女士,一手抱着纸袋、一手抓塑料袋,满心欢欣,我也满心欢喜,于是拍了一张。因为近期我一直在想纸袋包装的问题,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包装都是用蜡纸、牛皮纸,那种哗啦啦的声音总能让人满心欢喜。那时候我不喜欢纸包装,而是喜欢纸里包的面包,现在反过来了,我更喜那包装纸多一些了。似乎本末倒置了哦。
也让我联想到摄影和相机,起初我并不喜欢摄影,而是喜欢相机,后来不喜欢相机了,喜欢摄影了。真的么?说反了吧。
有盆友想拿徕卡去拍婚礼。哇哈哈哈,我觉得还是不妥哦。徕卡相机和镜头适合拍婚礼么?拍婚礼肯定首选佳能啊,为什么呢?佳能佳能,佳人能行!肯定首选佳能喽。
他说我迷想,迷之乱想。可是呀,这世上除了物质还有意念哦,名字当然也是一种存在,无形之存在。那么其他牌子适合拍什么呢?从无形上去迷想?
尼康,你很健康,适合拍运动员吧。泥土很健康,适合拍风景吧。…
索尼,适合拍美女啦,为什么?索尼相机的前身叫美能达嘛,美丽能达嘛。
徕卡呢?来了,来了,大咖来了。来咖嘛。适合自己做个大咖,挂脖子上啦……
你,牛
据说华为也做搜索引擎了,不过从百度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哈哈哈,也不知道为啥这些大佬们都要做个自己的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领域i50mm还是觉得百度更胜一筹。所以一直也是只开了允许百度索引……
不过英文网站特别是关于摄影、徕卡,搜索引擎关注度并不多,而且这类信息啊,往往都是有主见的人去自己搜索资料,而不是依靠那些app被动的推送。既然如此,那不如自己搭建一个搜索引擎吧,只搜索摄影相关的,只搜索徕卡相关的。节,是万物运行的一个转折点,过节,就是要冲刺一下,打通它~于是赶在春节,https://leica.fun/发布啦:
黑是破布洗旧的黑,红是爆晒褪色的红,灰是风吹雨打的灰,黄是黑漆漏铜的黄。这里面总觉得有种古旧徕卡的味道。是的i50mm就是喜欢这种感觉,也许这才是我心目里徕卡该有的样子哇。——把新的用旧,把旧的用久,search leica for fun~
数据索引增加了多重过滤,主要是过滤掉老牌测评网站的水文、技术文,尽量筛选进来真实的摄影师使用感受。是的,对于徕卡镜头,我不看任何参数,也不相信“小编”的客观测评,更愿相信“大师”的主观感受,这也是很久以前的徕卡官方手册开篇所说的。i50mm深以为然,这就是徕卡独特的魅力。
最后呼吁大家不要”外传”哇,“需要的总能找到,不需要的你白送也不要,”,咱们的服务器承载能力还有待考验,哇哈哈哈。主要是喜欢搜徕卡的偶尔玩玩的好,search leica for fun,哇嘻嘻嘻。
冬季风大,个别徕卡M胶片机会出现快门帘打不开,或者半开的情况,已经有朋友遇到了,这种物理现象应该叫冷凝。温度低轻微的水蒸气黏住了一些传动零件,导致运行不顺畅哦,在室内或者中午温度高时又恢复正常,冲洗出来会很多户外未曝光或者只曝光了一部分的情况。
特别是常年防尘柜里,成色很新的那种老徕卡m胶片机。这不是大问题,很常见的哦,哈哈哈。无论是m3还是m7都是有可能的。
其实呀,不光徕卡是这样的,胶片机很多都这样哦,其实单反、双反也有类似低温问题。所以常年不用的徕卡也得拿出来用一用,不挂载胶片情况下,把每一档快门都运行一遍,再拿出门拍。貌似徕卡最好的日常保养就是拿出来用用。
另外使用密封袋,让相机从室温到室外之间增加缓冲时间,能一定程度减少这类问题发生。从室外回到室内,也依然最好用密封袋防止水蒸气凝结。
很多人喜欢这个小窗设计,虽然长得像辐射标志,☢️,哈哈哈,实际上这个是徕卡首次把iso放到机身上。也是首次把ISO放到机顶,在之后的机型里iso都放到机身后背了。第二次放到机顶,就是徕卡m10啦。iso放机顶,徕卡m10不是首创,leica iiif才是。
提起来转~
这个DIN和ASA就跟温度表一样,是不同的标准。DIN是德国工业标准,ASA是标记标准。
ASA/ISO 50 = DIN/GB 18°
ASA/ISO 100 = DIN/GB 21°
ASA/ISO 200 = DIN/GB 24°
ASA/ISO 400 = DIN/GB 27°
ASA/ISO 800 = DIN/GB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