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52个周末,一年出门拍摄52次,这是周末摄影师。
很多人认为摄影就必须要去旅行,到陌生的地方去,只有周末才背着沉甸甸的各种器材出门去摄影。平时相机都是放在柜子里吃灰。
如果真心喜欢摄影,那一定喜欢听快门按下的声音。天天挎着相机,玩的时候挎着,上班路上挎着,随时都可以听快门按下的声音。1/15s的声音柔顺,1/125s的声音踏实,1/500的快么痛快……,这是周末摄影师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一年有52个周末,一年出门拍摄52次,这是周末摄影师。
很多人认为摄影就必须要去旅行,到陌生的地方去,只有周末才背着沉甸甸的各种器材出门去摄影。平时相机都是放在柜子里吃灰。
如果真心喜欢摄影,那一定喜欢听快门按下的声音。天天挎着相机,玩的时候挎着,上班路上挎着,随时都可以听快门按下的声音。1/15s的声音柔顺,1/125s的声音踏实,1/500的快么痛快……,这是周末摄影师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哪个商家最最靠谱?这是我被问到的第二多的问题,第一多的问题是选哪款徕卡。还是先来说说哪个商家最靠谱。
我把徕卡转手给了别人,就再也收不回来了;别人又转手给了别人,徕卡便流传于世。
网络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哈苏实验室测评出的世界上最好的19只镜头……。
这个段子非常流行,被人引用,可是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第一,哈苏自己不做镜头。过去胶片时代哈苏的镜头靠蔡司设计和生产,现在数码时代全靠富士。对于一个没有镜头设计、生产能力的哈苏,他的实验室能高明到哪里去?能权威到哪里去?
第二,哈苏实验室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实验室似乎之前没听说过,之后也没听说过,就蹦出来说这19只镜头牛,然后这个实验室就像蒸发了一样。为什么没持续测评?这个组织是否是临时拼凑的,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过?
第三,哈苏算老几。佳能有实验室、尼康也有实验室、徕卡也有实验室,哪个实验室,都比哈苏牛吧,凭啥哈苏说的就权威呢。在我不怎么拍风景的人看来,哈苏镜头都比不上入门的禄来双反。而且哈苏是中画幅,135领域里哈苏算老几?
我用过里面提到的那个徕卡R90 2.8镜头,太锐利的,但是真的,一点都不好用,对焦费死劲了,我宁愿选择徕卡90mm f4,真的。如果是微单,趁早用自动头吧。所谓19只镜头,就算MTF曲线很漂亮,但依然有点刻舟求剑了,那19只镜头全当个笑话吧。
徕卡实验室,测评结果是,世界上最好的135镜头全是徕卡的,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就领先,现在依然领先。——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问题。网上遍布着徕卡相机的照片,有的虚化的很有意境,有的光线很有质感,但是拍徕卡的相机却是单反。如果徕卡那么好,为啥还用单反给它拍照?
很多人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这就是街拍,从花花草草,到名山大川,到街边艺人,到街拍生活。我们每次都给自己一个难题,透过痛苦,超越极限,从而感到幸福。街拍处处是难题,处处是极限,你喜欢街拍,就是心向幸福。
有人说把照片跟器材捆绑在一起虚荣。我是一个喜欢器材的人,图片管理是根据器材分类的。拍了照片,展示出来,如果我保留这个秘密,他们会问,让他们猜,那才是虚荣。而有时候没有写胶卷信息,并不是不想写,主要是用的很多是过期不知名胶卷,没办法。
我是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能轻易回答了,人不能轻易给自己定义。如果我是摄影师,那就意味着不得不去拍照片,每天起床就要想着,有很多任务等着要完成。
事实上,我从不把摄影当成任务,摄影不是生活的目的,只是一个习惯,跟洗脸、吃饭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是摄影师,那一定不是正常的摄影师,我从不关心新闻事件,也不会打抱不平,也不会欣赏名山大川。我的镜头不会对准那些,我有自知之明,那些我干不了。我爱用50mm镜头,聚焦5米内的事情。
摄影的苦,就苦在学别人的样子,想用别人的方法拍出相似的照片。摄影的痛,就痛在无法获得名声和名次。摄影本身不应该有苦痛,如果有,那一定不是摄影的错,它只是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生活。
确实,很多人凭借照片成为了摄影师,但我不是,我是凭借照片成为了我。
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既不因相机像素提升而精致,也不因自动对焦速够快而清晰。日新月异的相机让我看到了升级的科技。一成不变的相机,才让我看见日新月异的世界。
试想,如果你从9岁就开始用相机,用到90岁还是这样的机器,不会有新的操作界面,时间久了相机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一切都成为自然,这样的相机几乎只有徕卡了。
与其说徕卡是徕滋公司创造的,不如说是用户创造的,因为用户不要求它改变,别整m5这样的怪物,升级我也不买账,我就要用习惯了的机器,于是徕卡百年有型。
现在是2060年:打电话只需要碰一下耳朵,想一下对方的名字,全都在家中办公了。拜全景地图所赐,家里的窗户可以看见全世界各地的现场直播。街上人不多,到处是无人快递车,有送餐的,有送包裹的。再也没有小商贩,再也没有人逛街。我会怀念2016年,那时候还可以街拍,还可以讨价还价,还需要出门上班。拿出我的M3,装上一卷停产20年的胶卷,像2016年一样去街拍。如果能回到2016,那我一定会珍惜街拍时光。
欧美人:我狼狈,你管我啊我就是记录。 日本人:我狼狈,你没从我照片感受到我的狼狈? 中国人:我狼狈,你不知道我拍这美景的时候有多狼狈!
作为街头摄影师,
职业摄影师会觉得我控制光线有技术问题。
旅行摄影师会觉得我的照片司空见惯毫无新意。
艺术摄影师……
风景摄影师……
风格不一样的摄影师在一起坦诚的讨论摄影,
不打起来才怪!
我很喜欢看赵嘉的《兵书十二卷》,尽管他对器材的评价跟我不一样,比如他很推荐索尼、蔡司和福伦达,我却不太喜欢。作为职业摄影师,他们可以控制一切,包括时间、光线、内容,在他们的世界里摄影是等待光线,创造场景,一切都在掌控之内。
我也喜欢张千里的《旅行摄影圣经》,尽管我不怎么旅行,也不怎么学他的构图技巧。但我喜欢他晒出旅行装备、器材。作为旅行摄影师,他视野宽阔,还有助理帮他抬器材翻山越岭。
街头摄影师与赵嘉和张千里都不同,街头摄影师除了能掌握自己的相机,其他都不受自己控制,也不会拍到异域风情。尽管都叫摄影,却完全活在在不同的星球里。
哪怕同是街头摄影,也不一样,喜欢荒木经纬的很可能跟喜欢薇薇安的骂起来,喜欢布列松的很可能跟喜欢森山大道的打起来。
i50mm是海上钢琴师,是一场独奏的表演。它是没有锚的船,摇晃着地平线,海鸥游来,青鱼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