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驱动型摄影师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圣光

我管自己叫“器材驱动型摄影师”,就像台球必须得杆子驱动一个道理。也不知道天底下这样的人多么,应该不少,至少在看文章的你就是。那天我跟这哥们去打台球,可惜桌上没有球,只能耍耍杆子,还好,我带来相机和胶卷,我是有事儿干了。

一个10年街拍者的30个街拍经验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1、用漂亮的相机。街拍不是偷拍,被摄者一定会看到你的,漂亮的相机能让对方看到而不介意,看到而不察觉。
2、永远带着相机。说着简单,做起啦跟刷牙一样简单,不然牙医怎么那么贵呢?
3、不要做背影杀手,除非你自己也是天生的背影杀手。
4、看画册读小说,用别人的灿烂扫除自己的阴霾,街拍也是一样道理。
5、时刻焦距固定在1米到5米之间,环境光变了,快门、光圈也得跟着变,就跟开手动挡车是的,让换挡成为习惯。
6、虚化确实能讨巧,但大师似乎用的并不多。i50mm不是大师,所以没有这个包袱。

7、远离公园、商业街。很多人喜欢拍那种街头表演、吃小吃的帅哥靓妹,大商小贩,其实这些并不好看,只能告诉别人,你在逛街。已北京为例,三里屯、发王府井、西单、南锣鼓巷,并不是街拍圣地。
8、尽量用正常人的视觉拍照,肚脐到眼睛的高度是合理高度。比腰再低的角度真不是街拍该做的事情,盲拍也并不代表永远用肚脐眼看人,举高点也一样可以盲拍。
9、不要做过多后期,用胶片能克服这个毛病。
10、广告可以入境,但决不是入境的只有广告才行。

11、测光表是让你知道环境光的,不是获取“正确曝光”的工具。曝光的取舍是摄影师自己的感觉,世界上并不存在曝光正确的街拍。阳光16才是最准确的曝光,准确不等于正确。
12、不做计划。诗人不会给自己做计划,街拍也是一样的。
13、裁片是可以的,比如你把35mm的视角裁切成50mm的,或者把28mm的裁切成35mm的,这是可以的嘛,毕竟有时候想拍一个瞬间来不及前进或者后退就直接拍下了,然后稍微裁切一下。但,我见过那种靠横切、竖切、斜切的化腐朽为神奇的书籍《裁出佳片》,感觉这些书真无聊。
14、选焦段。索尔雷特可以用90mm拍出非常棒的街头照片,索尔雷特的照片会让你忘记焦距,这是大师的魅力,与焦距无关。羞涩摄影师就用长焦、胆儿大的就用广角,没啥。
15、构图不拍照,拍照不构图。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心态,构图是一种观察的方式,带不带相机,都可以借助任何框框构图,手、取景器、心,有了这个心态,举起相机自然就不需要再调整构图了。

16、到人少的地方去。很多人说自己小城市没多少人,没得拍,不像北京到处都是人。埃里克索斯就在小城市拍出了名堂嘛。就算在大城市街拍也不应该跑到人多的地方去,而是要到日常中去,没有人平日里老去挤大街。当然了,北京哪里人都多,那就只能拍人喽。
17、上班、下班时光是最佳的摄影时光。光线也好、人也好,都是真实的,都是有故事的。
18、遇到有人反对,就装孙子,客客气气的把人家的照片删了。当然了胶片相机就好好解释一下,说拍着玩的。人家一般不会理会了,甚至会掏出手机拍一张你和你的相机。
19、不要忘记自拍。每一个用漂亮相机的人都会给自己增色,自拍,来给自己增增色。i50mm估计得有上千张自拍了。
20、相机也是有性格的,可以有多种类型的相机,让它们各得其所,不要硬拿徕卡拍自己家的宠物,很累。

21、不立即回看照片,用胶布把你的屏幕贴上,或者干脆用胶卷。立即回看会打断你的观察和感觉、打断你的下一个机会。不要拍完一头钻到小屏幕里。
22、防小偷,防小孩。小偷会拧掉你的镜头,小孩会抠它。
23、不要怕模仿,不要怕被人模仿,但一定要以形成自己的摄影观为目的,模仿不是目的。
24、忘记器材,使用能让你忘记器材的器材,昂贵的徕卡更好,便宜的禄莱小35也不错。好的摄影器材不应该打断你的摄影,那些有着漂亮显示屏的相机其实都过分的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总让人停下来回看。另外做电子起家的相机公司总是爱做一些外星科技,传统相机其实更知道摄影师需要什么。廉价的相机会让你分心到掩盖廉价上。
25、顶级的枪手记得打了几发子弹,顶级的摄影师不看计数器一样知道里面还有几张胶卷。这是i50mm从PAUL FUSCO的M6相机悟出的道理,老人家计数器坏了依然不修,i50mm咱也练就了这项本事(●’◡’●),目前PAUL的相机里有16张拍了!
26、街拍其实靠的还是感觉,不是技巧不是努力。你信誓旦旦去街拍很可能一无所获,跟着感觉走却又意外的惊喜。
27、商业摄影师也可以街拍,街拍摄影师也可以商业。最牛的摄影师知道何时委屈自己出卖灵魂,何时坚持自己对艺术观,在商业与街拍中取得平衡。艺术是不能拿来换钱的嘛。
28、携带一堆器材准备万无一失,结果往往一无所得。一旦斩获照片的意图超过了观看本身很快就成测试器材了。
29、不要把街拍当艺术,街拍更多的是记录,就像摄影本身其实就是记录。至于不知不觉成了艺术,那也不是因为摄影,而是记录的内容更接近艺术。通过摄影成为艺术家,是最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方式。
30、街拍一定要展示出来,不能把那些照片作为自己的记忆留念,一定要展示,这样跟你有类似想法的人才能有共鸣。那些不喜欢你照片的人,也不用强求,很正常。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leica m9 + summicron 50 f2

慢慢慢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v1 + fuji c200

有时候摄影得慢慢的盯着,发呆,不这样不行的,四处寻找是找不到什么的,照片是在慢慢慢中忽然就来了的。
我看电影喜欢慢慢看,明明能猜到结果,也沉浸到剧情和细节里,而不让自己显得那么聪明,想着如果那样是不是会有180°转变,尽管剧情不是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看电影的人,才真正体会到看电影的乐趣。而有些人当当当把故事一眼看穿,之后给你分析电影结构,这些人适合当摄影评论家,而不适合好好享受电影。

我怎么写摄影博客的

leica m6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fuji c200

我会把照片铺开,检视记忆,把一些感想配上图片,每天发一篇。自打这样写博客后我发现自己记忆力比以前明显提升,因为总要回想个把月以前的场景,久而久之锻炼了记忆力。每日一博才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至于器材体验文章嘛,里面的配图都是我实在憋不出文字的下脚料( *・ω・)✄╰ひ╯

从今天起我是摄影师

leica m6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fuji c200

从今天起我管自己叫摄影师了,从今天起我换自己叫photographer la。我是不在册的摄影师,我是局外photographer。我是个不讲规矩的摄影师,我是没坐标的photographer。在我的理想里这两个身份是最自由自在的,我是摄影座的,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射手,shooter。哪怕身陷工作,至少精神上要自由,有树上的苹果为证。

最近我在地铁

leica m6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fuji c200

在地铁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情景,当然看手机的最多就免提了,还有对镜补妆的女士,给眼镜哈气擦眼镜的老人,患感冒捂嘴的男子,还有听着音乐偶尔静静盯着人群又掏出书来看上两页再举起相机呵的一声拍张胶片的我。还有同样在地铁里手机把脸点亮了看着i50mm的您们。

关于镜头保护袋

一机一镜何其难,包内三镜互绞缠。镜头袋儿来隔离,踏遍万水和千山。

我有好多镜头袋儿,厚的、薄的、大的、小的都有。根据场景不同,我会选择不同的镜头袋。

我最喜欢也是最常用的还是徕卡原厂镜头桶。虽然个头不小,但是便于携带也便于存放。但是原厂的问题也不小,那就是我很多镜头买的时候没配镜头桶。于是可以选择一些做工不错的类似产品。比如LEINOX家的,也不错,做工大小都可以凑合。

有一些本来就成色一般的镜头我会选择马田的小袋子。袋子厚度恰到好处,能防止磨损,甚至不惧一米左右的跌落,当然我没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还有一种情况,我经常带着M50 1.4出去,也不带摄影包,口袋放个小巧的M35 1.4 圣光。这种情况,我使用非常薄的布袋或者耳机袋儿装镜头,主要是防止进灰。用马田就显得口袋太鼓,影响形象。

我收集了很多佳能尼康单反镜头的袋,主要是方便方柜子里便于存取,而且有时候连机身都能一起装进去。

有的小题大做的镜头袋,把镜头保护的有点过了,那种我是不会买的,比如羽绒服似的镜头包。这种饭盒似的镜头包

最近发现boona的包很好,很漂亮。

挂在哪里最保险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pre-asph

对面的大叔用钩子把布袋挂在地铁扶手上,真是有创意。我可不能这么干,如果把相机勾在上面下车时兴许会忘记。我还是挂在自己脖子上把,最保险。

膜拜有力量

leica m6 + summilux 35 1.4 pre-asph

我觉得共享单车最后应该只剩下膜拜。OFO也算勉强吧。小蓝我已经申请退押金了,两个月了,还没退,据说他们公司找不到人了已经。还是膜拜有力量,还是扎实做产品才长久,徕卡就是,膜拜的前框真结实。

游行在人海

leica m6 + summilux 35/1.4 pre-asph圣光

由于长期坐同一条地铁线路,我可以把头埋在书里、手机屏里,不抬头的拐来拐去,就这样到了终点站。仿佛是一个自动导航的小船,游行在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