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700的iso我设置的自动的,自动最高3200,配合3.5小光圈的镜头也没问题,实际上看不多出少颗粒。更高的iso会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了。不过,我更喜欢给它增加颗粒……转成黑白。
尼康D700在高感光方面的表现相当出色,当然,这是一台十几年前的老相机了。比它年轻一些的d800像素高了4倍,但是高感依然很好,不比d700差的哦。d700只是色彩方面稍微好一些。所以并不是说新机器不如老机器好哦。千万别炒作哦。





尼康d700的iso我设置的自动的,自动最高3200,配合3.5小光圈的镜头也没问题,实际上看不多出少颗粒。更高的iso会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了。不过,我更喜欢给它增加颗粒……转成黑白。
尼康D700在高感光方面的表现相当出色,当然,这是一台十几年前的老相机了。比它年轻一些的d800像素高了4倍,但是高感依然很好,不比d700差的哦。d700只是色彩方面稍微好一些。所以并不是说新机器不如老机器好哦。千万别炒作哦。
我发现尼康镜头有个特点,通过胶片的颗粒能有强化边缘清晰度。也就是说,尼康的镜头成像,特别适合胶片颗粒,难怪胶片时代记者都爱用尼康了,即使拍虚了,也依然显得很清晰。这应该是尼康镜头的一个特点之一,虽然到了数码时代,尼康的个性依然被保持了下来。按照老曹的说法“高iso自由出片”。
也就是说尼康的镜头并不是简单的通过虚化强调立体感,虚化之外还有很强的兼容性。这也解释了我的另一个疑惑:尼康党似乎不那么喜欢大光圈,喜欢大变焦胜过大光圈。尼康的立体感甚至不需要虚化就能体现,它对色彩远近的把握,对明亮度的把握,对成像边缘的把握,似乎都有一套独有的哲学,无论什么规格的镜头,都在这套整体框架之下。镜头这东西真的需要很深造诣的,不是简单的能出个影儿那么简单哦。
因为对焦清晰了,尼康可以给你一个清晰锐利的照片。对焦不清晰,尼康也能给你一个色彩立体的场景。真正的读者,并不都像发烧友那样,要放大数毛哦。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大师使用尼康镜头喽。
雨啊,稀稀拉拉,下了一周啦
自行车骑到地铁时
锈透的轴承也坏了
真是一匹好马
没有半路掉链子
背着大单反
跟着感觉走又掉起来雨点
没关系
我能承受的雨滴
这台尼康d700
也承受得起
滴滴答答
细雨落下
如果你不得不坐地铁,那就带上大光圈,然后慢慢适应地铁里的光线。大光圈就是为这个而来的,至于背景虚化,那是附加效果,不过呢,有虚化也挺好。如果文字也是摄影,那i50mm无疑是文字摄影的先锋,哈哈哈哈。一手举着相机,一手写着博客……,嘿自动对焦貌似也有好处哦,可以适当解放出来一只手,好,就这样摄影!
这年头,地铁里看纸制书,就如同地铁里背着单反一样,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又优雅。趁着还年轻,还背的动大单反呀,那就要背一背,免得背不动了再去怀念。“不要年纪轻轻的背个小相机”,这老摄影师的经验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原本以为会沉重的机器,也没觉得是个负担。看书会嫌弃书厚么?原来呀,不随波逐流,才是一种悠闲,单反也可以是一种优雅。
其实我对优秀的摄影师都充满敬意的,无论是布列松、还是商业摄影师,在我摄影的路上,每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都能给我全新的启发和力量。摄影师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新鲜感的群体,喜欢新鲜的视角,喜欢新鲜的器材,千万别看不起器材党哦,人能感受到“新鲜劲儿”,是一种莫大的奖赏哦。当然,器材给人的新鲜感是很难持久的,摄影师的功力呀,还是发挥到拍照上,更划得来呀。面朝世界,——挤眉弄眼。
尼康使用心得:
难怪很多人说啊,尼康的用户很少讨论器材,他们都在忙着拍照。我感觉啊,尼康的产品还真有这个个性。外观其貌不扬,参数也不拉满,但是就是用起来,拍出照片来啊,更加让人关注照片本身、关注摄影本身。这是属于尼康独有的个性啊。
拍出样片那样的傻、白、甜,绝不是我的风格,我不认为那种扭捏的姿态是好的摄影。不过呢,多数人还是想把自己拍成那样,因为老师、测评博主都是那样拍的,做什么都寻找楷模似乎是最安全的。可是摄影吧,特别是想拍属于自己的摄影,最忌讳的就是模仿,最忌讳的就是寻找楷模哦。保留一颗摄影的童心,扭过头,对镜头外的世界咔嚓,剪裁一刀,就像理发师那样,让这个世界哦,多一份美哦,这就是摄影的初心哦。
该虚化的虚化,该清晰的清晰,有主有次,哈哈哈,何必模仿谁呢,摄影师啊,就是用镜头的剪裁替代语言哦,摄影师啊,也是诗人哦。
我在这里,影像就在那里,周围人根本不关心我拍什么,因为每个加班人都还翱翔在自己的宇宙中不能自拔。而我,正翱翔在自己的摄影宇宙里。嘿,好像尼康相机就上过太空吧,是大f还是f2还是f3来着?。
一方面有些摄影师喜欢小光圈,全景深。另一方面,有些摄影师对于虚化的追求从未停止。你之所以不喜欢虚化,那很可能是没遇到一个能持续输送好虚化的镜头……,单反当年对旁轴发起的反击之一,就是——虚化。
由于取景器的特点,单反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可以做到很近,而徕卡早年的镜头通常最近只有0.7米,低于0.7米取景器无法取景和对焦了,这是由于旁轴测距仪的物理特性造成的,没办法,单反在近距离有天生的优势。所以,当时的单反镜头,贴近物体后,可以获得非常迷人的虚化效果,而旁轴只有放大光圈这一条路了…….
而实际上要增大虚化效果,靠近距离就可以了,越近影响越大。当然里,这是最基础的摄影常识了……。通常最近对焦距离就是焦距数值喽,比如58mm最近0.58米,尼康自动对焦的58mm 1.4g镜头,最近就是58mm。而为这枚尼康早年的auto口58mm镜头标尺写刻度最近0.6米,但是实际上还能往标尺前移动一些,应该也是58mm,只是没有标记而已。可别小看近距离向前多移动出来的0.12米,它可以让f/1.4的光圈把景深压缩到一根胡须那么浅哦。
在摄影这件事上,我们会自然而然的移除负面的光学特性,选择更理想的光斑。不知从何时起,圆的光斑被定义成了好的光斑。但似乎这种圆形光斑的追求也才是近几年才流行的。在过去,圆形的虚化光斑虽然挺好,但六边形的光斑也没什么不好呀。也许是现代人越来越缺少理智了,被一些“小编”生编硬套的测评带偏了。非要给光斑拍一个高级到低级的顺序,用来抬高一些镜头的价值。但是,审美从来都不是有唯一标准的。六边形光斑,在我看来有一种智慧和神秘感在里面。在一种神秘感大于唯美感的氛围里,六边形更接近我想表达的意思。
近几年厂家为了迎合大众的圆斑审美故意让光圈变圆了,相反,这种六边形光圈反而显得特殊了,哈哈哈。我不是一个追逐光斑的摄影师,纯粹的唯美人像摄影师喜欢更圆的光斑,但我觉得,唯美也可以更多元才好。
每一个光斑,都是为我们摄影师点亮的一颗星,我从不挑剔它的形状,六边形也好、圆形也好。
也许是国人对徕卡的盲目崇拜,认为凡事徕卡的就是好,就是顶级的代表,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徕卡“夜神”镜头,因为大光圈镜头对于旁轴相机来说还是挺难对准焦的……。长焦和大光圈单反要更容易一些。
我发现尼康这枚古老的58mm 1.4,竟然比徕卡夜神早很多年,全开光圈就是圆形的唯美光斑,而且拥有非常丝滑的虚化。收缩一档就是六边形光斑,性格上比徕卡的夜神又多出一重。哈哈哈。它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说实话,在虚化和光斑方面,比徕卡夜神,还要“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