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说你的镜头太便宜时

折磨你的绝不是你手中的便宜的镜头,而是你自己的虚妄,当你不在乎别人说的话后,一切都完美了,便宜的镜头也能拍出德味儿了,甚至,何必德味?尼康味也很好呀。都拍十几年照片了,得是个成熟的器材党了,要成熟一些了,不和人攀比器材新旧,不和人攀比当前售价,不准痴迷器材,不再执着某个有外号的镜头,玩器材,落落大方,好好拍照。那个说你镜头太便宜的人,其实在背地里呀,会羡慕你此时的自由自在。

德味不德味儿,只有快要闻到的人,才闻得到

这话说的有点绕,不过也只有快要明白的人,才明白🫡。

如果从一开始就玩徕卡,肯定不知道德味,因为他会觉得照片就应该那样。如果从一开始就不用德头,也觉得德味是个玄学。

只有处于日头和德头之间徘徊的时期,才能再某些条件下,忽的感受到了所谓德味。

这张照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德味儿,jpg直出的,这只镜头,我总觉得比我自己处理的raw更有所谓德味儿……

但是raw的低反差,高亮度,弱化德味儿的照片,其实我现在也越来越不排斥了……,我不是想教谁哪个更好。我只是经常处于这个临界点。似乎德味更适合让你用力去看,从中去发掘什么。对于这张照片,似乎所谓德味的更有深度。

使用raw还是jpg,哪个好用哪个

是raw好还是jpg好,这个问题既然存在,那么就说明它有两面性。jpg虽然是便捷的即时文件,但是如果raw调不好吧,还不如jpg呢哦。jpg怎么说也是个平均水平,raw要是调不好可能除了在hdr方面有优势外,味道很可能会没有了。

我的办法是呢,先快速微调一下raw,然后和jpg对比一下,感觉哪个更有质感,就选择哪个。有时候raw文件的白平衡虽然能调整准确,但却少了一点点味道……。特别是德国镜头,在有些光线下jpg就很有质感。。。让我后期调整raw时总有挫败感。

而尼康吧调整调整总有成就感……

看来啊,没有一句话是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在摄影中试图寻找一条可以统治一切的真理,是个伪命题。顺应天气,顺应时机,顺应器材,顺镜头,择善从之。

摄影,看图片得就着汉字

忽然觉得摄影是离不开文字的,这话不能让西方人听见,因为拼音文字确实可有可无,而汉字自有其象形的空间,它营造出来的意象是可以为摄影增加力量的。无论是我发图片,还是看图片,我都喜欢那种有图有文的,就好比一盘菜搭配一碗饭,每一个饭粒儿都不是多余的,而且它们甚至不需要有直接联系。单吃哪一样都觉得少点什么,我知道,可能很多使用汉字的摄影师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感觉吧。

摄影是什么

同学,能和你走多远,同在一个教室,不外乎三年。

同事,能和你走多远,同在一个工位,不外乎五载。

摄影,能和你走多远,你的相机还挂在身上?

摄影,是为了什么?从开始问到现在。

有一颗,为现世光影而跳跃的心,就是摄影了。

相机拍照的安全感,是手机给不了的

水是拦不住的,夜是黑不了的,棍儿是不会倒的,摄影是随处可拍到的。其实我好可以把手向左再延伸一下,去掉桥的部分,那样画面会更简洁。不过即便如此,我也是不敢用手机这样拍的,因为手一滑就可能把手机掉到河里。而相机由于有背带,是可以大胆放心的伸过去的。我发先自己不喜欢用手机拍照,其实很大原因也是在这里,手机的握持总给人一种坠地的危险信号,而这东西是会破坏摄影心境的。不过也有例外,给相机加个手柄,只有小米做到了。

摄影与艾灸

有一段时间我认为断舍离是一种减法,出掉了很多walkman、ipod、hifi播放器、录音笔、mp3,简化到只用手机。可是似乎手机上的app又让我陷入了繁杂的15秒短视频中。返回头看呀。原来复古才一种减法,让选择简单,回到walkman的磁带节奏。

听上磁带机的简单熟悉反复播放的音乐,再点上一颗艾灸,让它在气海盘旋,让每一个清晨有一丝烟火气。给生活做减法,给摄影做减法。

雅西卡ml 50mm f1.7要啥电动车?

选最便宜的50mm镜头

有的脚动车比电动车还贵,不过手动镜头似乎绝大多数都比电动镜头便宜。对于50mm镜头来说,那更是便宜到白送的水平了。最便宜的50mm镜头,也不会比最高级的50mm镜头差多少,这种说法基本是对的。特别是胶片时代的f1.7、f1.8、f1.9、f2镜头,光学素质哪怕是全开也都非常锐利。甚至有一部分f1.4的中心也很锐利。所以那句“50mm镜头买最便宜的就可以”是对的。

最贵的50mm镜头

雅西卡ml 50mm f1.7无须多言啊,好,很好,要啥电动车呀。出了锐度足足的,连色彩都很德味儿哦。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花大几万买个徕卡noctilux,他们之间的那点区别呀,只有你自己能看出来哦。

百花齐放的50mm镜头

50mm镜头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焦距段,这里光学历史悠久,最大光圈镜头风格多样,收缩光圈后又都接近了,可是说是大开大合大焦距哦。但是……说实话,这没必要花大价钱在50mm焦距上哦。哈哈哈,对于徕卡来说summicron f2 50mm就足够好了,对于雅西卡来说f1.7就已经非常好啦。不过,我还是喜欢雅西卡ml 50mm f2……,我也不知道为啥,可能是那枚镜头对焦环大一些吧……

用不过来的50mm镜头

另外ml 1.7我没直接对比,但是能感受到,它比ml f2全开都要锐利一些,甚至f1.7时无限远都很锐利,却是令我吃惊不小,甚至觉得太锐利,有点接近尼康了都……。另外,相传还有一枚更锐利的f1.7镜头,那就是柯尼卡的ar 50mm f1.7,据说时当年有人测试,是同时代最锐利的50mm镜头。虽然我也有这枚镜头,但是由于年久压箱底儿,已经发霉了……,也懒得拿出来试一试了。不过雅西卡50 1.7年代比较久远,而我手上的雅西卡50 1.7是2000年前后的了,已经非常后期了,非常锐利了。符合官方简介的说法。

雅西卡yashica ml 35mm f2.8复古逆光表现

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时间过得快了,不是心理上的时间,是真的感受到时间变快了,时间就像现代的镜头,变得越来越锐利了,越来越明快了。喜欢上了老电影,胶片时代的电影,节奏没有那么快,里面摄影很讲究,同样,也越来越喜欢老镜头。特别是逆光时的表现,老镜头会出现一层灰雾,甚至出现圆形光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一枚雅西卡老镜头上,找到了这种感觉——yashica ml 35mm f2.8。

这枚镜头没有蔡司镀膜,而这却成了它的特点,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它的逆光表现相当不合格。但不知道为什么,反而当下这枚镜头很难碰到,难道都被拿去改装去拍视频了么?据说拍视频其实用不到1.4那样的大光圈,f2.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光圈,背景不会太虚,同时主体清晰,保持了很好的三维空间感。感觉是很有道理的,反正我看哪些1.4全开光圈拍视频的吧,背景虚化有些过了。

按照雅西卡当年的宣传,这枚镜头是特意为来不及取景器的人设计的,也就是说,这枚镜头是特意为快速摄影——盲拍设计的。f2.8光圈的35mm镜头在街头摄影中确实非常堪用,各家都有,价格也都不贵。其实我更想看一看雅西卡蔡司yc口35mmf2的表现,可惜,在yc口领域没有35mm f2这样的镜头。在yc口中要35mm f1.4价格太高了,而且体积比较大。而f2.8是个很不错的便携低价选择,而雅西卡相对蔡司来说又有价格优势。实际拍摄中,稍加控制,f2.8可以很轻松的盲拍。而且更神奇的是它的眩光……

这种复古的逆光表现确实有种让时间慢下来的感觉,多少能给人一种旧日时光的意思,当然,如果配合胶片可能更有感觉。原本我很少拍逆光的,因为逆光很容易烧毁cmos或者布帘快门,好在冬日里太阳没有那么毒,逆光拍一拍还是会有很多惊喜的。逆光摄影,其实也蛮有意思的,戏剧性似乎比雅西卡35mm f2.8顺光拍摄时还要来的多一些。

以下照片都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直出的话反差会很低,缺少蔡司t*镀膜加成还是达不到蔡司的水准。不过对于黑白来说低反差却很有优势,你可以后期增加一些反差对比,特别是转成黑白时,我感觉蛮有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