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镜头的选择

前言

如果喜欢室内拍一些人像、小型表演,那么一只大光圈的50mm镜头或者90mm镜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比如summilux m50 1.4 、summicron m90 f2。也有人喜欢这两个焦距之间的summilux m75 1.4镜头。如果喜欢白天出去扫街,那么35mm、28mm 广角头是很多大师的选择。因为光线好,不需要大光圈,小巧的elmar 35 3.5Hektor 28 6.3是最佳选择,当然不差钱就上七妹八枚九枚玉吧。
如果自己不知道拍啥,那就一个一个买,不行就出掉,花点折旧费用却看懂了自己,还是蛮值得的。

第一只镜头,标头。

经典全能头,50mm是标头,是地平线,你可以顶着90mm上天,也可以坐着21mm入地,问题在于,如果没用过50mm,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要不然咱们网站咋叫i50mm呢)。啥也别说了,跟没用过50mm头的人没法谈焦距这两个字,跟没看过i50mm网站的人就别聊徕卡(卧槽,脸皮真厚)。选哪只50mm?看腰包。

继续阅读徕卡镜头的选择

开启您的2017胶片之旅吧

胶片摄影入门

不要被胶片吓住,千万别以为胶片多复杂。我们是被全自动惯坏了的孩子,洗衣机全自动、洗碗机全自动、马桶全自动、汽车全自动、上学全自动、脑子全自动……。其实手动两下就搞定了的东西,全自动你得学半天。

下面我们说下如何轻松进入胶片摄影。

1、冲洗很简单

我以前写过一篇冲洗的文章,非常简单。不要管网上那些复杂的冲洗方法,那些是商家为了卖你东西才要你买那么多没用的附件。也不需要那么多药水,只需要显影、定影两种,(标准规范里的停影、海波是可以省略的),起初我一小时2卷,后来4卷,现在我可以做到一小时边听歌边冲洗6卷,总共316张哦。

2、扫描也很简单

i50mm网站的照片从2015年至今70%都是用600块钱的爱普生V600扫的,只有10%用的中晶4000tf,更有20%是尼康D90配40微距翻拍的。爱普生V600锐度确实不如中晶4000tf,但是有速度优势,而且网站看的图片一般都压缩了,那点差距不算什么,但是胶片的味道保留的一点都不少,而且我是街拍,内容比锐度更重要。
害怕什么胶片?当然以上说的都是黑白胶片。彩色胶片还是送店里或者发烧友的工作室,因为太复杂,而且有毒。
后来朋友要我直接开药方,于是后来写了一篇《i50mm的懒人胶卷冲洗教程》

为什么要用UV镜

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用UV镜,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问自己。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裸奔的,这跟小孩子是的,那时候看世界很清澈,很放荡。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伸手要去抓我的镜头——我赶紧下单买块UV。

从成像来说,徕卡镜头从设计之初就已经过滤了紫外线,实际是不需要任何UV镜片的。徕卡不主张带uv,相反,徕卡要求去掉UV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一部分人说UV能提高纯净度。我觉得,对于其他镜头uv确实是有必要带带,但徕卡镜头带uv只会损害照片质量。  

但是,为什么徕卡自己却做了那么多UV镜?因为用徕卡带多是抓拍,随时拍,uv替代了镜头盖功能。

uv的选择:

原厂UV,对色彩成像的保证还是有的。副厂总是心里不舒服,用了原厂至少心里没负担了,不过得多掏了一两倍的钱。 原长UV还是最结实的,其他厂的热胀冷缩玻璃会被边框挤碎,因为卡的太严实,徕卡不会因为有余量。

徕卡UV有假的了,而且很多。那些明显非常便宜的就得注意了,上个假UV不如来个正经副厂uv呢,当然B+W假的也有。保险的是买个徕卡老款uv。 不过新款徕卡镜头采用旋入式遮光罩,尽量用原厂uv,副厂uv尺寸不合适会卡住遮光罩。

天光镜=UV么,不等于,大于。天光不但过滤uv也过滤晴朗蓝天下的轻微蓝光。天光镜损失0.1的光线,天光镜多用于拍彩色绝,可以过滤蓝天反射到地面的冷色调。天光一般是淡粉色、淡品红,价格比UV稍微贵点点。

买uv前要注意uv口径,e39代表39mm,e46代表46mm。

为啥虚化不一样

我一直想搞懂为啥不同设计的镜头焦外不一样,PS可以解释模糊、高斯模糊的不同,但是该怎么解释为啥七妹、八妹、钢嘴、圣光焦外为啥不一样。

太科学的解释实在让我难以理解。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或许有些事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不需要知道原因。就像喝豆浆,插个吸管喝就行了。

仓促的落寞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这张照片似乎看不到任何内容,只是有种感觉,是因为我抓拍不到位。当时镜头锁定了3米,1米处的孩子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赶紧拉回1米,仓促间按下快门。孩子落寞的神情并不是很到位。遗憾,街头人像,错过的总是很多,又不能改变,只能选择等待,勇敢的去面对。

徕卡快门速度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总是用徕卡的速度转盘,真的会对每一档快门产生感情,不知不觉的快门不再只是一个曝光参数,而是摄影的钥匙。要进行拍摄就得先选对钥匙,其实钥匙并不多,3、5个快门足够用一辈子了。

快门:白天1/125秒、1/250秒、1/500秒足够拍一切题材。再快你拍子弹么?
慢门:晚上1/60、1/15秒也足够应付各种环境。再慢就得上三脚架了,用徕卡很少人带架子吧。
在胶片时代,常规运动胶卷是指ISO400的卷,按照这个感光度来说,足够满足日常绝大多数的拍摄。下面聊聊每一档徕卡的快门速度。
1/1000秒: 徕卡最高快门是1/1000秒,这个快门基本可以抓住除了子弹外的高速运动。运行中的飞机、骑车、摩托。
1/500秒: 的快门可以抓拍什么呢?一边走一边拍跑步的人、骑车的人、行驶的骑车、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250秒:这档快门最好站住了拍跑步的人……跨栏的刘翔、扣篮的詹姆斯。
1/125秒:这是很多大师喜欢的快门速度,也是声音最销魂的快门速度,也是徕卡M机器里误差最小的一档快门速度,其他快门速度都是以这档为标准调教的,可以说快门排队是必须喊“向1/125看齐”的。很多人喜欢这个速度是跟拍摄方式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拍照都是站住了通过取景框构图,然后被拍摄的对象都在原地做一些动作或者缓慢行走,这档快门可以抓拍这些,即不会运动模糊也留出足够大的景深。但是,我经常盲拍、在运动中拍运动的人,1/125秒会模糊,所以我的常规快门速度尽量从1/250秒起步,而不是1/125秒。
1/60秒:光线不好时,比如早晨、傍晚、阴天、树荫下、室内侧光,最好拍原地的人,行走就会稍微模糊了。不带防抖的单反,这个快门几乎是最低速度了,再低就会模糊。但是徕卡不会,徕卡不存在所谓的安全快门的说法,只要你手够铁,1/4都行。
1/30秒:光线不好时拍静止物体。数码M机的手持下限,数码的金属快门震动还是比胶片的大很多。
1/15秒:任何用胶片徕卡的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拍出不模糊的静物,哪怕你是90mm镜头。一般来说,1/15快门是胶片m机手持的下限。
1/8秒:几乎是手持拍摄的极限,可以使用手持的快门,成功率50%左右。
1/4秒:可容忍一定模糊情况下使用,铁手大师偶尔也能拍上一次锐利的照片。
1/2秒:脚架专属。
1秒:脚架专属。
B:脚架、快门线、计时器配合专属。

高速快门

数码徕卡有1/2000、1/4000、1/8000的快门,这些快门主要不是给抓拍准备的,是为了配合阳光下全开光圈时设置的。

关于徕卡慢们不准

徕卡螺口型机器分别用2个转盘控制慢们和快门,M机型开始合并到1个转盘,虽然快门跟慢们是分开的,但是依然有着互动联系,自己乱调整慢们,快门就会不准,还是要专业人士调整。
从徕卡的设计来看,徕卡并不待见慢门,因为用徕卡慢门主要是配合小光圈拍风景,而徕卡的灵魂是在抓拍,所以整个机器的快门钝化,通过徕卡超前的设计,最终把钝化力量传递到慢门上。
也就是说,长期不用的M机,快门会很健康,慢们1/8以下就逐渐不灵光了。这不是设计缺陷,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既然弹簧钝化是必然的,那就让慢们钝化吧。徕卡的设计非常科学,不单是快门慢门有这种考虑,齿轮磨损也是一样,虽然都是铜的齿轮,硬度都不一样,让最容易更换的齿轮磨损。徕卡确实属于艺术品,不是单单靠那个外壳造型撑起来的,心脏更强大。
对于徕卡慢们不准的情况,我一向建议千万别修,千万别修,你用不到1/15以下的快门的,慢门卡顿说明机器用的很少,转一下快门速度盘就复原了,以后别用慢门就成了。一般慢门不准、卡顿,都属于没保养过的机器,其实是捡到便宜了,保养一台就毁一台带封印的机器。私自给慢门上油、宁螺丝,都会给徕卡M带来更多问题,坚决不要乱修,因为真正矫正慢们可能需要仪器,只需要从新调节每一档快门就好了,而不是加油。就算是加油,也不是咱们常见的那种油脂。张大《把玩徕卡里说》,慢门拆开清洗润滑调整。我建议这活儿留给专业人士吧。
最后,慢们不准真的不是事儿,几乎不用的。

快门的中间档位

自打有了电子快门,相机多出来很多档中间快门。
在数码时代中间档位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毕竟数码的宽容度差半档直接导致照片的观感差异。而胶片时代差半档,几乎没有察觉,根本不需要在两档快门之间在设置快门了。但是徕卡M1M2M3M4M5竟然都可以无极使用中级快门,就是说可以放在快门之间使用中间快门。但M4-2以后就不设置无级中间快门了,其实胶片真的也用不到。
所以在胶片机里过多的快门选择反而制造更多的麻烦,现代科技其实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徕卡高明多少。我们对科技的依赖让我们以为自己处在摄影的黄金年代,但事实上很可能是最无聊的参数年代。

战争电影里的头盔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前方是拉脚儿的摩托车,这里是个进城的小车站。车把上的帽子是给乘客预备的,我知道他们不合法,但是冲着这顶帽子,还真乘坐了一次。于是拍了一张照片。我没有把人拍进去,因为我觉得帽子才是重点,这头盔好像在战争电影里出现过。

云淡风轻的心态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有时候用数码拍会不注意光线,有时候用太准的测光表会太像数码。而胶卷可以让你尽情的做减法,干脆去掉了暗部。简单的画面反而让我看着舒服,有些细节黑掉了才有质感;有些器材,出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心态。

特立独行的圆点

leica m3 + summilux m35 1.4 v1 圣光

前方的行人跟车子,都是密集的圆点,这让我想起了波普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当然对于器材党来说,烧器材是每个摄影人的权利,是必经的心路历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换门、有一机一镜,但每个人无论你如何特立独行,其实也都是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