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外星人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上面的这位带着徕卡相机的人呢,这不是主角,而是一个时空穿越者,呵呵,带着徕卡穿越,很有情怀吗。这个电视剧节奏不快,慢慢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看着像 leica m6 + summicron 35mm f2 七枚玉。
电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外星人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上面的这位带着徕卡相机的人呢,这不是主角,而是一个时空穿越者,呵呵,带着徕卡穿越,很有情怀吗。这个电视剧节奏不快,慢慢看,还是很有意思的。
看着像 leica m6 + summicron 35mm f2 七枚玉。
话说单反与旁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单反可以方便的拍摄微距,除了专门的微距镜头外,只需要一片近摄滤镜,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微距摄影。徕卡徕卡R35-70 F3.5 E67最大的缺点就是最近要1米的对焦距离,实际上能达到像徕卡m那样0.7米肯定是最好的。但是这不是问题,咱有近摄镜三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可以把最近对焦距离拉到一米以内哦。
+1近摄镜实现0.6米到1米(大概)的拍摄,说实话,有点35mm f2 summicron 的虚化呀。当然,装上这枚近摄镜后一米以外是无法对焦的,如果有快速切换安装还是不安装的方式就好了,那样这枚镜头就万能了。都说近摄镜会降低画质,我怎么觉得这镜头增加了近摄镜后画质更油润了呢?而且出现了徕卡八枚玉那样的郊外微旋焦哦。
70mm端微距还是头一次玩,特别是把+1、+2、+3,三片近摄镜叠加使用,呵呵,真是一个微观世界哦。说实话,感觉画面影响不大,是该夸近摄镜呢还是夸leica r呢?总之,真的挺震惊的,如此廉价的方式实现了微距,可能比很多专业微距镜头都不差吧,嘻嘻。
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虚化并不是它的特色。
法兰距 (FFD), 也称为法兰到胶片的距离,是从镜头卡口的法兰到相机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镜头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镜头是否可以适应相机机身,同时使用简单的机械适配器(无光学元件)保持无限远对焦。通常可以通过添加适配器来弥补距离差异,从而将具有较长 FFD 的镜头适应具有较短 FFD 的相机机身。但是,将具有较短 FFD 的镜头适配具有较长 FFD 的相机需要光学元件,这会降低图像质量,除非在镜头上进行一些大手术改造,轻则换卡口,重则换对焦组建。
i50mm收集了一些现代和旧式镜头卡口的 FFD,解释它们对指定相机系统的适应性,相机系统包括徕卡 M、索尼 E、佳能 RF、尼康 Z、适马(L 卡口)、松下 S(L 卡口)、富士 X-Pro(X 卡口)、富士 GFX(G 卡口)和哈苏(X 系统的 XCD)。 老镜头包括Leica M、Leica R 和 Minolta MD(SR 卡口)等,记录一下系统的适应性,包括安装直径、电子兼容性和像圈覆盖率等实际考虑因素。
以下是所请求的现代相机系统的 FFD,按安装顺序排序:
相机系统 | 安装卡口 | FFD (毫米) | 备注 |
---|---|---|---|
徕卡 M | M 卡口 | 27.80 | 旁轴测距仪系统,由于没有反光镜,FFD 较短。 |
索尼 E | E 卡口 | 18.00 | 无反光镜,极短的 FFD,适应性强。 |
佳能 RF | 射频支架 | 20.00 | 无反光镜、短 FFD,专为佳能全画幅无反光镜设计。 |
尼康 Z | Z 卡口 | 16.00 | 无反光镜,全画幅系统中最短的 FFD,适应性很强。 |
Sigma (L 卡口) | L 卡口 | 20.00 | 无反光镜,与 Panasonic S 相同,属于 L 卡口联盟。 |
松下 S | L 卡口 | 20.00 | 无反光镜,与 Sigma L 卡口相同,全画幅。 |
富士 X-Pro | X 卡口 | 17.70 | 无反光镜,APS-C 传感器,短 FFD。 |
富士 GFX | G 卡口 | 26.70 | 无反光镜,中画幅(44x33mm 传感器),相对较短。 |
哈苏 (X-system) | XCD 卡口 | 20.00 | 无反光镜,中画幅(44x33mm 传感器),用于 MF 的短 FFD。 |
包括(Leica M、Leica R、Minolta MD)和其他相关老卡口镜头的 FFD,供参考:
镜头卡口 | FFD (毫米) | 相机类型 | 笔记 |
---|---|---|---|
徕卡 M | 27.80 | 35 毫米测距仪 | 与现代徕卡 M 相同,小巧的镜头,全画幅覆盖。 |
徕卡 R | 47.0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专为徕卡单反相机设计,全画幅,由于反光镜而具有长 FFD。 |
美能达 MD (SR 卡口) | 43.5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手动对焦单反镜头,全画幅,也称为 MC/MD。 |
佳能 FD/FL | 42.0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佳能 EF 的前身,全画幅,长 FFD。 |
佳能 EF | 44.00 | 35 毫米数码单反相机 | 佳能的 DSLR 卡口,全画幅,应用广泛,长 FFD。 |
尼康 F | 46.50 | 35 毫米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 | 长 FFD,全画幅,在尼康单反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中使用了几十年。 |
M42 (螺丝) | 45.46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宾得、蔡司等常见,全画幅、长 FFD。 |
康泰克斯/亚希卡 (C/Y) | 45.5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全画幅、长 FFD,由 Contax 和 Yashica SLR 使用。 |
奥林巴斯 OM | 46.0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全画幅、长 FFD、紧凑型单反镜头。 |
宾得 K | 45.46 | 35 毫米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 | 全画幅、长 FFD,兼容许多 M42 镜头。 |
柯尼卡 AR | 40.50 | 35 毫米单反相机 | 全画幅,比大多数 SLR 短 FFD,不太常见。 |
徕卡 M39 (LTM) | 28.80 | 35 毫米测距仪 | 早期的徕卡螺丝卡口,全画幅,比徕卡 M 略长。 |
哈苏 V | 74.90 | 中画幅单反相机 | 长 FFD,6x6cm 胶片,大像圈,适应多种系统。 |
马米亚 645 Mamiya | 63.30 | 中画幅单反相机 | 中画幅 (6×4.5cm),长 FFD,大像圈。 |
宾得 645 | 70.87 | 中画幅单反相机 | 中幅面 (6×4.5cm),长 FFD,适用于较小的格式。 |
要保证无限远合焦,镜头的 FFD 必须比相机的 FFD 至少长 1-2 毫米,以便使用转接环。如果 FFD 太近(例如,相差 <1 mm),转接环加工难度大。如果镜头的 FFD 短于相机的 FFD,则转接环内部需要加光学矫正镜片(会降低图像质量)或给镜头做大手术。另外,其他影响的因素还包括:
卡口直径 :镜头的卡口必须适合相机的卡口直径。例如,尼康 Z 的卡口很宽,为 55 毫米,适应性很强,而佳能 EF 的 54 毫米直径可能会限制一些适应(例如,对尼康 F)。
成像圈 :专为较小传感器(例如 APS-C)设计的镜头在较大的传感器(例如全画幅或中画幅)上可能会出现晕影(暗角)。
电子触点 :现代镜头(例如佳能 EF、尼康 Z)依靠电子通信进行自动对焦 (AF)、光圈控制和图像稳定。转接环可能不支持这些设置,从而导致不方便对焦和设置光圈值。
撞击风险 :某些镜头(例如,后部元件突出的 Leica M 超级安古龙21mm镜头、伸缩镜头)可能会撞到传感器或内部零件。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19.2 mm 厚的转接环。无限远对焦保留,手动对焦,无电子支持。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15.7 毫米转接环。手动对焦,无光圈控制,适用于没有手动光圈环的镜头。
其他 :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 (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玛米亚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使用转接环、手动对焦,并且没有电子支持。
中画幅 :哈苏 V、Mamiya 645 和宾得 645 镜头的 FFD 较长,因此具有适应性强,可提供适合徕卡 M 全画幅传感器的大像圈。
注意 :Leica M 相机是旁轴测距仪,因此适配的单反镜头会失去测距仪耦合,无法黄斑对焦,需要实时取景或电子取景器(例如,在 Leica M10 上)。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9.8mm 接环。无限远对焦保留,手动对焦。后突出的镜头小心撞击。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9 mm 接环。手动对焦,无电子元件。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5.5 毫米接环。手动对焦,需要带有手动光圈环的镜头。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通过 Metabones 等适配器支持自动对焦)、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佳能 RF(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例如 Techart RF-E,但由于轻薄和电子元件复杂性而很少见)、L 型接口(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数量有限)、富士 GFX(26.70 毫米、~8.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稀有)。
注意 :Sony E 的 FFD 非常短,使其成为适应性最强的卡口之一,尤其是对于传统 SLR 和中画幅镜头。Canon EF 适配器(例如 Metabones、Sigma MC-11)可以支持自动对焦和光圈控制。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mm 环。手动对焦,无电子元件。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佳能官方 EF-RF 适配器支持 AF/光圈)、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 (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Fujifilm GFX(26.70 毫米,~6.7 毫米适配器,例如 Kipon GFX-RF)、哈苏 XCD(20.00 毫米,相同的 FFD,但很少使用卡口兼容性)。
注意 :佳能 RF 的短 FFD 允许适应大多数传统单反镜头和中画幅镜头。官方 EF 转 RF 适配器为 EF 镜头提供完整的 AF 和光圈控制。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11.8 mm 环。手动对焦,注意后部元件突出。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31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7.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例如,支持自动对焦的 Fringer EF-NZ)、尼康 F(46.50 毫米,尼康 FTZ 适配器支持自动对焦)、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索尼 E(18.00 毫米,~2 毫米适配器,例如 Techart E-Z,稀有)、佳能 RF(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L 型接口(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富士 X(17.70 毫米、~1.7 毫米适配器,稀有)、富士 GFX(26.70 毫米、~10.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4 毫米适配器)。
注意 :尼康 Z 极短的 FFD 和 55 毫米宽的口径使其成为适应性最强的全画幅卡口。Nikon FTZ 适配器支持 Nikon F 镜头的 AF 和光圈。由于中画幅镜头具有较大的像圈,因此非常适合 Z 相机。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 mm 环。手动对焦。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例如带自动对焦的适马 MC-21 EF-L)、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Fujifilm GFX(26.70 毫米,~6.7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相同的 FFD,罕见的兼容性)。
注意 :L 卡口的 20mm FFD 与佳能 RF 和哈苏 XCD 相同,因此非常适合传统镜头。适马的 MC-21 适配器支持佳能 EF 镜头的自动对焦。中画幅镜头在 L 卡口的全画幅传感器上效果很好。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10.1 mm 环。手动对焦。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9.3mm 环。手动对焦。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25.8 毫米环,手动对焦,手动光圈。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现代 :索尼 E(18.00 毫米,~0.3 毫米差异,不切实际),佳能 RF(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稀有)、L 型(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富士 GFX(26.70 毫米,~9 毫米适配器)、哈苏 XCD(20.00 毫米,~2.3 毫米适配器,稀有)。
注意 :X 接口的 17.70mm FFD 非常适合将传统镜头适配 APS-C 传感器。全画幅镜头(例如 Leica M、Leica R)覆盖 APS-C 传感器,没有渐晕。中画幅镜头就算了吧。根据我的转接徕卡的经验,富士机内染色太重了,几乎看不到徕卡的优点,出片和原厂镜头相差无几,建议用富士原厂镜头即可。
徕卡 M (27.80 毫米): 可使用 ~1.1 环,但非常薄,可能无法可靠地支持无限远对焦。手动对焦,由于全画幅像圈较小,可能会出现渐晕。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0.3mm 环。手动对焦,全画幅镜头可能会在 44x33mm 传感器上出现晕影。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与 ~16.8 环。手动对焦,可能会出现渐晕。
其他: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注意 :GFX 的 26.70mm FFD 是中画幅的缩写,可以适应许多 SLR 和中画幅镜头。全画幅镜头(例如,Leica M、Leica R、Minolta MD)通常在 44x33mm 传感器上出现晕影,需要裁剪或特定光圈特定距离。
Leica M (27.80mm): 可使用 ~7.8mm 环。手动对焦,44x33mm 传感器上的渐晕。
Leica R (47.00mm): 可使用 ~27 mm 环。手动对焦,可产生渐晕。
美能达 MD (43.50mm): 可使用 ~23.5 毫米环。手动对焦,可能会出现渐晕。
其他 :佳能 FD(42.00 毫米)、佳能 EF(44.00 毫米)、尼康 F(46.50 毫米)、M42(45.46 毫米)、Contax/Yashica(45.50 毫米)、奥林巴斯 OM(46.00 毫米)、宾得 K(45.46 毫米)、柯尼卡 AR(40.50 毫米)、徕卡 M39(28.80 毫米)、哈苏 V(74.90 毫米)、Mamiya 645(63.30 毫米)、宾得 645(70.87 毫米)。
备注 :哈苏 XCD 的 20mm FFD 与佳能 RF 和 L 卡口相匹配,可适配许多传统镜头。中画幅镜头(哈苏 V、Mamiya 645)最适合覆盖 44x33mm 传感器。全画幅镜头经常出现晕影(暗角),需要裁剪或选择特定的镜头。
春天是多彩的,我们都爱拍五颜六色,可是,其实春天除了颜色一样可以明媚。没错,就是在明媚这两个字上。关于颜色,春天最喜的是嫩绿,明亮的绿色,给人一种积极澎湃的心情。是的,如果用色彩去表达这种感觉,我觉得还是不够,我想加强一下这种明媚感,没错,就是用黑白摄影。春天,可以用黑白表现它的欣欣向荣哦。
美能达的衰落不是因为技术落后,不是因为产品不好,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因为进入美国市场后,被大老美制裁啦。1992年老美判罚美能达赔偿 9635 万美元给霍尼韦尔,说它使用啦人家自动对焦专利。呵呵,从此一蹶不振。呵呵,是不是有点像今天华为手机的遭遇。
实际上,美能达的镜头设计能力其实很强。1987 年美能达推出 AF 35mm f/1.4并进军美国市场,结果当年即遭到诉讼……。这枚老镜头,至今受到玩家追捧,二手市场价格远高过佳能尼康同级别产品。2006 年索尼收购美能达后Gm就是继承于此。高端美能达af镜头、sony gm和蔡司其实是相同级别的哦。如今,即便美能达af 35mm f2的二手售价也远高过佳能尼康同规格产品。美能达af时期的特点是目前在我看来最接近徕卡风格的哦。
徕卡从美能达赚到了光学设计和真金白银,美能达从徕卡赚到了镜头玄学和光学地位。他们的合作始于1972 年,徕卡cl旁轴胶片机,在我看来那个产品相当不错。1984 年,他们再度合作徕卡r系统,从机身到镜头深度合作。
徕卡的优势在于对成熟光学设计的画质调校,研磨工艺,不计成本的品控,再配合优秀的镀膜,没错,徕卡没对外吹过,实际上从八枚玉开始人家都是多层镀膜了。徕卡的镀膜技术,我推测至今依然是顶尖的。
美能达在遇到徕卡前,属于日本光学领域的二流水平,口碑不如尼康和佳能宾得。借助徕卡单反的合作,吸收了镜头加工工艺,实现了G镜头冲击高端的目标,如果没遇到诉讼赔偿,假以时日美能达利用机身高科光环,再配合性价比的优势,也许早就实现了sony如今才实现的目标。
傍晚的太阳总会点亮黄皮墙,与他相伴的往往是墨蓝色的天空。不过很多相机似乎都认识蓝天,但凡遇到蓝天都会让天更蓝,那样往往能给人第一眼的惊喜,但是它不是我现场感受到的白平衡。到底白平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以灰板为标准么,可傍晚它本身就不存在准确的白平衡呀。
也许,现场实际上应该是下面的样子,但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上面的更接近我记忆里的真实。记忆里的真实往往与现实不一致,但我选择自己的记忆。徕卡的镜头似乎最容易带给人这种强化记忆的特殊魔力。
单反吧,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菜单、功能太多了,过一段时间不用就记不住了。在尼康d700的默认设置里有个D-lighting开关,会把画面整体提亮,这样吧,就会降低油润感。特别是熟悉了“德味”,首先还是要把这种软件内置的hdr功能关闭。另外,尼康的曝光似乎整体也是偏亮一些。特别是使用改口的镜头,没有光圈联动,最佳的机身设置就是关闭D-lighting,然后使用m档,iso手动,快门速度手动,光圈手拧,测光模式使用中心区域测光,非cpu镜头选择50mm f3.5即可。取景器里的测光条可以用来辅助设置快门速度,尽量不要过曝光,否则油润感还得后期降亮度……。
摄影如果是艺术,可能不仅仅是“我的器材很好,我拍的很棒”这么简单,能做到这两点的随便一本杂志都可以,要上升到艺术,可能还是要给人一种更倾向人性感悟方面的东西。要深入到这一点,你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