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leica爱好者眼中的sony,一个徕卡用户手上的索尼

leica和sony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常常搜寻有哪些工业设计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没有对功能的过多要求,没有对性能的太高期盼。只需要能放到桌面,拿起来,再放下,能被莫名的触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leica爱好者,其实桌上也摆满了sony。在周末的午后,把徕卡放在一边休息,2020年的电台声音从1978年的收音机穿出来。也许,人在感受到“时空”的一刹那,即是佛说的“开慧眼”吧。

sony cfm-800

谁不曾喜欢sony?

迭代飞快的电子产业里,能够被时间检验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最终只有那些有态度的产品才能留下,穿越几十年令人赞叹。也许是一台磁带walkman、一台cd、一台md、或者一部收音机。这些产品里总有那么一款,是曾经触动过你,也让人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那些故事。

sony nh1

sony的名字——声音男孩

sony前身叫ttk,为了进军欧美改名了,sonus + sonny boy = sony,其中sonus就是“声音”的意思。索尼是卖声音起家的哇,尽管现在从硬件到影视娱乐游戏都有涉足了。

sony的声音

个人认为sony的声音底子像日本人一样的清瘦,而重低音的音效又可以做到相扑手那样的肥硕。当然了,sony很少宣传它们的专业产品,那些产品中低调好用的耳机也很多。

sony d-vm1

标准创新

音频标准很多都是sony+菲利普定的。磁带、cd、dat、md、dvd、sacd、dsd、Hi-Res小金标等等。甚至音乐行业,苹果ipod出来之前,也是sony把持着。sony实际上是依靠创新黑科技获取收益的,它贵,很贵,因为它出来时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然后,松下、爱华跟在后面发挥后来者优势,然后sony继续延续它的黑科技……

sony的工业设计

60、70年代sony学的博朗,走的是简约德国包豪斯风格,苹果的外观很像70年代sony的设计,乔布斯就是借鉴了sony和德国博朗的哦。80、90年代sony开始加入一种未来科技感,至今那些工业设计也不会显得过时。但是sony专业产品的外观就不那么讲究了,甚至可以用丑来形容,比如很受追捧的监听耳机7506。记得拆过一款80年代的sony低音耳机,是sony 武道馆walkman配机同款,里面竟然是60mm纸盆大喇叭,难怪能量感十足呢。

sony f404

索尼相机

终于说到了索尼相机。sony的设计能力是游刃有余的,哪怕是早期的f505拿到现在也很前卫,第一代微单nex5c也有未来科技感。可是从nex7至今sony a7,突然感觉索尼的微单是在拼凑功能,也许是sony内部设计师换代了,也许是我跟不上sony的脚步了,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dsc-m2

向专业化转型的sony相机

但是,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应该是sony看准了未来使用相机的人群将会是专业人士,而大众人群手机拍照就够了,所以对外观设计不再做要求了,要的是满足专业人士。i50mm个人本身不是专业人士,需要简单的、不扰乱思考的简易设计,所以更喜欢徕卡。也就一直不再碰sony了。反而喜欢sony早年那些消费类相机的设计,至今还有几台500万像素的机器,经常拿出来把玩,不为拍照,光是把玩欣赏。sony向专业化转型的路子是对的,因为依靠我们这样的对性能没要求的玩家,是无法驱动sony不断升级的。

永远的sony cd3000

昨天发现很多人痴迷这个耳机,我是3000元时入手的,当时在一哥们那里一听就爱了,拿下了。过了几年价位到了5000元,成色好的甚至上万了。对于一个30多年历史的旧耳机,卖出这个价格不得不说,sony还是有黑科技的。sony cd3000,非卖品~哈哈。

sony cd3000




contact: zhaozhenguo@i50mm.com © 2015-2024 Zhao Zhenguo.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所有内容文字、图片版权均i50mm.com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布者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