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
起初是发现很多老烧在寻找这本书,后来发文征询《35mm判オールドレンズの最高峰(2)オールドレンズの诊断カルテ 50mm f1.9と50mm f1.5【书籍】》,果然,有朋友打听到日本能找到几本,如果算上邮费着实不便宜哦。忽然,令人惊喜的是Hill Shen先生送给了i50mm一本,而且是作者签名版哦,非常感谢Hill Shen先生的赠予。花间一壶酒,看花满眼泪。
镜头如此多娇
这本书神奇在哪里呢,让无数大佬四处寻找?不得不佩服一下日本的器材党,有样片,有数据,有实拍。
里面记录了镜头参数、历史、光学设计、光学特性、MTF曲线、虚化特性、具有镜头特色的样片、镜头解说。



作者

锐利之外的东西
如果玩镜头只是单纯的看锐度,看MTF曲线,那就不需要看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锐利之外的东西。前景深、后景深、虚化的光斑形状、模糊的运动趋势,结合这些特性,扬长避短,就能拍出具有特色的照片。


序言 翻译
关于日语书籍的翻译,可以使用有道翻译官、谷歌翻译等。下面是谷歌翻译的,其实不难。








最后想说的
古典镜头一直是发烧友的专区,新手小白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好,似乎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比如听hifi古典音乐、品酒……。归根到底,还是回到同一个问题,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嘴巴尝到的,就是真的么?不,更高级的精神享受,是需要积累和解读的。说句得罪人的实在话,在艺术品味上吧,还真的有高低之分。一句“艺术没有高低之分,玩的开心就好”看似是政治正确,不得罪人,但那是一句假话。哈哈哈哈,品味老镜头,还是很考验艺术审美的。
另外,日本这类镜头的书籍杂志非常多。从1970年开始,他们的杂志就已经非常细分了,电器电子、walkman、相机镜头,这确实是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未来一个大国该有的样子。咱们现在吧,喜欢辩论的多,总要在口头上占个上风,结果也没有几个人踏踏实实搞出点对别人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有人认为“都是日本的枪文吧?”,其实哪怕是枪文也好,写的人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了,总比叨逼叨最后啥也不干好。也希望未来能看到国内这样的出于热爱踏踏实实玩器材的书籍和文章。
contact: zhaozhenguo@i50mm.com © 2015-2024 Zhao Zhenguo.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所有内容文字、图片版权均i50mm.com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