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 leica summilux m50 1.4 pre-asph e46 点评

徕卡asph之前的版本——pre-asph

徕卡summilux 50mm从光学设计上来说分两个版本,一代是银色,全开光圈锐度一般。二代是著名的summilux 50mm 1.4 E43版本,和1995年到2004年之间的E46版本。其中E46版本就是今天的主角——徕卡 leica summilux m50 1.4 pre-asph 。因为这个版本是在ASPH前生产的,一般习惯称为PRE-A,不管它叫E46那是因为ASPH版本也是E46口径的。

继续阅读徕卡 leica summilux m50 1.4 pre-asph e46 点评

2025摄影新秩序

第六感是不需要理由的,攀比的价值观似乎也正在被个性替代,个人品味正在逐渐与物质解绑,每个人的消费也逐渐理智。旁轴不再鄙视单反,单反也不再鄙视卡片,低像素也不再代表落伍。获奖将不再是摄影师追求的目标,令自己心静,让自己心欢,给自己轻松,这些将是2025摄影新秩序的开篇。

乙巳蛇年跨年总结

萌芽

今年春节似乎不一般,似乎各行各业都有了蠢蠢欲动的春意。只是,不再像过去那样拼命升级硬件,而是对物质的攀比似乎都渐渐的转化成了精神的充实。互联网世界出了不吃硬件的AI deepseek,那么摄影圈是不是也越来越趋于不吃器材的摄影了呢?“摄影创作”这种子深埋多年,似乎要开始萌芽了。

内关

乙巳蛇年跨年给自己的总结也是如此,自打用过徕卡绝大多数机身和镜头后、自打用过日系单反机身和镜头后,感觉自己烧器材浮躁心态已经逐渐趋于平衡了。是的,在135器材领域,绝对徕卡是我心中的第一,☝️,光学无可替代,m情怀无可替代。但是,尼康索尼佳能等单反也并不一无是处,器材的差别其实很小,最关键的还是向内看,内观。要仔细分析自己,什么摄影能让自己快乐,那就去拍让自己高兴东西。这些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那不是目的,而是让自己拿着相机时就开心,做自己,不努力、不用强,顺遂自然。

不收藏

成群扎堆就会陷入群体迷失,就会不知不觉攀比器材,就会与一些烧器材的思维产生链接,杜绝攀比,杜绝虚荣,同时也杜绝“收藏”,这些都是一种叫虚荣的精神鸦片哦。只是对我来水太多的器材只会让我迷茫,出门得耽误半小时不知选哪个,最后哪个也没选……。

不用强

拒绝痛苦的说教、指点,不善美。是的,美与不美是在自己心里的,不强求自己拍出美,不强求别人出片。一切扰乱心情的摄影,都算不上好摄影,美,有时候也会扰乱心情哦。放松,随遇而安,只要开心,照片会不知不觉跑到你眼前的,因为放松时,心门才开,真正的眼界才开。

不对比

其实对于稍微懂得一些后期的人来说,相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手感、电池耐用度,镜头之间的差异就是手感、焦段。其实各自品牌那点差异,在面对内容的时候是在九牛一毛。可是呢,咱们还是容易花九牛的时间在一毛上对比所谓的直出味道,哈哈哈,不如好好炖一锅肉,不再对比用什么锅了。就像deepseek,用一毛的硬件,算出九牛的效果,这才是大道呀。

细说徕卡最癫狂的镜头leica summarit M50 1.5  (5CM 1.5)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在徕卡M镜头的历史里,没有比这个镜头争议再大了。绝对奇葩,有人对他爱不释手,有人对他嗤之以鼻。对这只镜头几乎没有“不错、还行”这样的词汇,只有很好,和很烂,没有中性词汇。         1934年蔡司推出50 1.5 sonnar,1936年徕卡推出高速镜头是施耐德的设计xenon 50 1.5,1949年后徕卡给xenon增加镀膜,就是summarit50 1.5。出这个镜头主要是对抗蔡司的50 1.5 sonnar还有福伦达的50 1.5。

由于M口的summarit与M3是同时期生产,做工和用料上可是精益求精,毕竟15片光圈叶可谓罕见了。L39口的做工明显不如M口的,体现在价格差异上。这头在60年代做了进一步改,就是M50 1.4 summilux了,之后这个设计一直用到2004年。查阅徕卡历史发现,加拿大的徕卡公司竟然是从给50 1.5打磨镜片开始起步的。

继续阅读细说徕卡最癫狂的镜头leica summarit M50 1.5  (5CM 1.5)

徕卡 leica APO-Summicron-M 50mm f/2.0 ASPH 是徕卡的未来?

把一辆小轿车放在包里分几步?

第一步:把LEICA M放进去。

第二步:把NOCTILUX M50/1.0放进去。
第三步:把M50/2.0 APO ASPH放进去。

继续阅读徕卡 leica APO-Summicron-M 50mm f/2.0 ASPH 是徕卡的未来?

了不起的rigid 徕卡 summicron m50 f/2 第二版rigid 和 dual range dr

徕卡 m3 + summicron m50 f/2 第二版rigid

最好做工

徕卡summicron 50mm f/2 rigid是徕卡50mm镜头里做工最最好的镜头,徕卡五六十年代的镜头绝对当成工艺品在做。转动光圈环有种钟表上弦的哒哒声,清脆有力,可惜这种声音在现产镜头里已经听不到了。rigid成像也是顶尖的,在胶片上干净利索,在数码上过渡丰富。

后期的summicron 50mm f/2 DR依然是rigid,因为他拥有rigid同样的光学结构,一样的手感和做工。DR能通过眼镜附件缩短最近拍摄距离,成了个小微距镜头。但是很多人更喜欢rigid,因为简洁。

rigid的地位

如果说elmar 50mm f/3.5树立了早期徕卡的权威地位,那么rigid领导了50年代后镜头的新潮流。rigid以后几十年,哪怕是今天,论做工没有对手,论成像依然属于顶级行列。

徕卡第一个镧系玻璃镜头。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脑设计的镜头。

世界上做工最好的50mm镜头。

世界上被复刻最多的50mm镜头。

镜头玻璃

1934年美国华盛顿地球物理实验室的G.W.Morey发现,如果硼玻璃中含有稀土镧元素,可以提高玻璃的折射率。1937年柯达公司开始用铂金坩埚熔炼出多种镧冕玻璃,这些镧玻璃的折射率在1.72至1.88之间.镧玻璃常常用来提高摄影镜头的速度。——百度百科

49年徕卡自己研制镧系玻璃,提升折射率,降低色散。这种玻璃并没有放射性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的。而早期使用柯达的杜系玻璃才是真正具有放射性的,那种玻璃镜头成像不错,很多人喜欢,但那种放射版镜头不在rigid系列,改天再单独说。

镧系玻璃VS重火石含铅玻璃

重火石玻璃的缺点是吃蓝光,也要添加其他元素平衡。

最典型的是含铅玻璃,能提高折射率,但是有严重的色散,需要放其他元素平衡。

但是含铅玻璃最最大的缺点是,吃暗部细节,因为阴影的光线多为蓝色光谱。

镧系玻璃VS钍系玻璃

钍系玻璃才是真正的辐射玻璃,是柯达研制最早用于军用,徕卡起初购买了柯达这种玻璃,但是由于成本太高,不得不自己研制替代品,才有了镧系玻璃。这种玻璃比含铅玻璃有明显提升,但由于辐射太大,很快钍系玻璃就被禁止了。徕卡只有少量缩头使用柯达放射玻璃的镜头,颇受收藏界追捧。

放射性玻璃有各种配方,并不简单的是咱们理解的那样。民用放射玻璃柯达、宾得用的很多。据说很多老镜头都能检测出辐射,什么阿拉法、贝塔、伽马各种射线……。有篇文章里面列出了54只辐射镜头《http://xjrumo.com/2013/05/05/radiation-lens/》。
Thorium Oxide 氧化杜
lanthanum  Oxide 氧化镧

rigid画质

rigid的解像力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微小细节表现,而且从高光到暗部过渡自然丰富,让很多人如痴如醉。

全开炫光

大逆光时全开光圈炫光,这个问题不单是rigid存在,同时期的超级安古龙、九枚玉、八枚玉都存在,但是炫光在胶片上并没多严重,完全可接受。在现代数码上就比较明显了,容易一片泛白。

rigid的版本

对焦环窄版、焦环较宽版。

有的是英尺刻度,有的米刻度,与的是米+英尺。

有L39螺口,有M口。

貌似还有罕见的镜间快门版。

50年代后期有黑漆rigid版本和DR版,收藏佳品。

有的版本景深刻度在无穷远处有个刻字:7或者18代表镜头实际焦距为51.6mm,8或者19代表实际为51.9mm,A代表52.2mm。

编号:

Summicron (I) f= 5 cm 1:2 – Leica

SN Start SN End Product Year Total
920000 93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1 10001
959001 96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2 1000
993001 99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2 3000
1009001 101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2 1000
1020001 102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2 5000
1040001 104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2 5000
1091001 109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3 6000
1103001 110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3 3000
1113438 111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3 563
1114001 1119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3 5000
1124701 112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4 2300
1143001 114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4 2000
1152001 115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CS+S-collapsible) 1954 5000
1166001 117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CS+M-collapsible) 1954 4000
1172501 117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4 2500
1175501 ^117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4 2500
1190001 119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4 5000
1195001 119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4 3000
1203001 120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4 3000
1215001 122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M-collapsible) 1954 5000
1231101 123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4 4900
1252001 125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5 4000
1263001 126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S-collapsible) 1955 5000
1277001 1282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5 5000
1300701 130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5 4300
1315001 132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S-collapsible) 1955 5000
1325501 133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5 4500
1348001 1353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6 5000
1363501^^^ 136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6 2500
1368501 1371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6 2500
1375001 138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6 5000
1393001 1396750 Summicron f= 5 cm 1:2 (M-collapsible) 1956 3750
1400001 1401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 1956 1000
1401001 1402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6 1000
1402201 140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 1956 2800
1446001 145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 1956 4000
1465001 147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black) 1957 5000
1473001 147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black) 1957 4000
1478501 14817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ollapsible) 1957 5000
1510001 151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DR-chrom) 1957 5000
1530001 153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 1957 5000
1541001 154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 1957 5000
1567001^^ 1572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M-rigid-black) 1958 5000
1578501 158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58 1500
1581001 1583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S-rigid-chrom+black) 1958 2000
1585101 158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S-rigid-chrom+M-rigid-black) 1958 2900
1592001 159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hrom+M-DR-chrom) 1958 2000
1597001 1600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S-rigid-chrom) 1958 3000
1605501 160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rigid-chrom+M-DR-chrom) 1958 2500
1623001 162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DR-chrom-11818) 1958 1000
1704001 1709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rigid+DR-chrom) 1959 5000
1749501 1752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 1960 2500
1762001 176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S-chrom) 1960 3000
1784001 178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rigid-chrom) 1960 4000
1811001 181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rigid-chrom) 1960 3000
1831001 183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chrom+M-DR-chrom+black) 1961 7000
1885001 188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rigid-chrom) 1961 3000
1894801 1896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 1961 1200
1924001 192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S+M-rigid.black+chrom) 1962 3000
1942001 1945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chrom) 1962 3000
1950001 **1951000 Freigehalten (M-DR-chrom) 1962 [1000]
1951001 1953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 1962 2000
1954001 195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M-rigid-black) 1962 3000
1961001 196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chrom-11818) 1962 3000
1984401 1988000 Summicron f= 5 cm 1:2 (DR+M-rigid-chrom+11118) 1963 3600
2031001 2033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black+M-DR-chrom) 1964 2000
2036001 2037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64 1000
2052001 20540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64 2000
2091501 20935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DR-chrom+black) 1965 2000
2095501 2097500 Summicron f= 5 cm 1:2 1965 2000
2106801 21088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 1965 2000
2114551 211755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chrom) 1965 3000
2139951 214295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chrom) 1965 3000
2159001 2161000 Summicron f= 5 cm 1:2 (M-DR+M-rigid.chrom) 1966 2000
2180901 21829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chrom) 1966 2000
2228301 22293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DR-chrom) 1967 1000
2233801 2235800 Summicron f= 5 cm 1:2 (M-rigid+DR-chrom) 1967 2000
TOTAL ASSIGNED SERIAL NUMBERS 1951-1967 253,314

更多样片请参考i35mm网站,for more image simples。

在家的时候,要用大相机

出门的时候我喜欢带一些轻便的相机,比如天气暖的时候用leica m,天气极寒冷的时候用minox,而在室内时,我却对尼康d700加上手柄、佳能6d配合24-70这种大单反更有兴趣。特别是最近觉得臂力似乎有增进,对于捏尼康d700很有激情……,毕竟不是出门老拿着,这种大号单反偶尔当个哑铃还是挺好的,😂

徕卡 leica summicron 50mm f/2 折叠头 放射版黄玻璃苏米克隆

有人说恐龙是蜥蜴被辐射的产物,人是猴子被辐射后的产物。那么徕卡镜头被辐射了呢?就成了徕卡summicron 50 f2 折叠头,江湖人称黄玻璃苏米克隆。

黄玻璃summicron被认为是传奇镜头,日本人称之为连空气都能呈现的镜头。这是一只五毒俱全的镜头:3片镧系玻璃 + 1片钍系放射玻璃 + 一片含重铅玻璃,全是重污染的玻璃。《徕卡放射头辐射到底有多少》。

布列松最喜欢的镜头是哪只?徕卡50mm。布列松最喜欢的是哪只50mm?徕卡summicron 50 f/2 折叠放射头!——黄色玻璃苏米克隆。这是真的,你可以去查资料,我就不论证了。

全开清晰度📷 📷 📷 📷+全开油润度📷 📷 📷 📷
综合清晰度📷 📷 📷 📷 📷影调顺滑度📷 📷 📷 📷 📷+
虚化渐进程度📷 📷 📷虚化柔和程度📷 📷 📷
焦外旋转程度📷耐用皮实度📷 📷 📷 📷 📷
便携性📷 📷 📷 📷外形美观程度📷 📷 📷 📷
做工精细度📷 📷 📷 📷+重量控制程度📷 📷 📷 📷
拉风度📷 📷出街率📷 📷 📷

第一代summicron 5cm f2

1953 - 1956 年大批量生产
1957-1960 少量生产
代号 SOOIC
产量   60,680
焦距   51.9mm
光圈   F2 2.8 4 5.6 8 11 16
结构  6群7枚
视角   45度
最近对焦距离 1m
uv口径 E39
重量   255g
材质 胴
刻字  镜头前圈镜头编号的方向有的向内,有的向外。
特殊版本 早期部分镜头使用放射玻璃
徕卡50mm f2镜头发展史:徕卡最早的50mm f2镜头叫summar,后来是summitar,最后演化成summicron。
继续阅读徕卡 leica summicron 50mm f/2 折叠头 放射版黄玻璃苏米克隆

聊聊徕卡leica summar 50mm f/2镜头 缩头 折叠镜头 f= 5 cm 1:2

leica summar 50mm f/2

summar 山峰

summi来自于summit,意思是山峰、顶点。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徕卡光圈f/2的镜头命名是summar,取自于summit这个词语前4个字母,后缀ar是拉丁后缀,跟er、or后缀类似,ar一般用于双写字母后面,总体意思就是高级货哦。

几年前徕卡M10在北京三里屯的发布会上,遇到徕卡总部的一个员工,他使用的就是这枚summar 50mm f2镜头。具他说,那枚镜头是从爷爷那里传下来的,已经让厂里工程师给保养了,我还记得用他的M10配合summar 50mm f2拍了几张。

继续阅读聊聊徕卡leica summar 50mm f/2镜头 缩头 折叠镜头 f= 5 cm 1:2

Robert Blomfield用什么相机

听说胶片是时间的碎片呀,每一个摄影师都留下了不少自拍照啊。Robert Blomfield被称为英国的薇薇安迈尔哟。我第一时间不是看看他的作品,而是看看他用什么相机……。并不是因为i50mm喜欢器材超过作品,而是我想看看大师用什么相机……

据说他小时候用他父亲的徕卡,但似乎我搜不到他用徕卡的时间碎片,有一张用康泰时的,不知道是不是Robert Blomfield。但是明确知道的,他有大量用尼康大f的自拍照。据说后来他也用数码相机。